- 相關推薦
社區簡介范文
篇一:電子路社區簡介電子路社區居委會位于呼鐵菁華園院內辦公樓,建筑面積320平方米,產權屬于呼鐵局,無償使用。東臨電子路,南臨光明大街,北靠**路,西鄰烏里**,轄區面積0.2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6.199萬平方米。轄區總人口 3269人,居民成分(常住人口2944人,流動人口325人,其中男性1689人,占總人口的51.6%,女性1580人,占總人口的48.4%,)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滿族、回族,其中蒙古族203人,占總人口的6.2%,滿族58人,占總人口的1.8%,回族117人,占總人口的3.6%下崗職工78人,在職職工1185人。轄區在冊黨員46人,困難黨員5人。兒童320人,困難家庭(低保戶47戶,空巢老人58人,享受老年津貼17人。)殘疾人177人。轄區有信號小區,呼鐵菁華園小區,工程樓7棟,通信段樓、電子樓等住宅樓,一棟辦公樓,藥廠平房13排平房環河大院,其中電子樓為無物業管理小區。轄區共35棟住宅樓,72戶平房。共劃分個網格。沒有駐區單位。
居委會共11名工作人員,主任書記各一人。黨員2人。在編干部4人,其中男1人,占總干部數的25%,女3人,占總干部數的75%.4050為2人、計生聘用5人。大學生1人、志愿者1人,環衛工5人。
結對共建單位為呼市殘聯和**區環保局。呼市殘聯為輔助社區殘疾人工作,捐助殘疾人康復器械,盲文圖書及影像資料。**區環保局為加強社區建設,為社區捐款5000元。
社區轄區內藥廠平房及電子樓漏雨,居民維修困難。
電子路社區
2012年6月3日
篇二:社區簡介
蓮花北苑社區座落于建鄴區沙洲街道汾河路38號,社區辦公地點座落于小區中心路商業房,面積1021?,目前社區管轄蓮花新城北苑小區,東至南河,西至繞城公路,南至友誼路,北至繞城公路,占地面積503300?;小區共28棟住宅樓,共入住5107戶,現已交付24棟,3547套住房,另有4棟住宅共1560戶將于今年9月份交付使用。到目前已入住居民達2000戶以上。
根據區關于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精神,結合自身實際,采用“社區+物業”的管理模式,在“一委一居一站”組織架構的基礎上,還組建了物業服務中心、商業服務中心。由街道副處級領導擔任黨組織書記,其他各部門共配備了22人。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社區、物管共同推進小區建設的格局,為小區居民提供集常規性公共服務和經營性多種服務為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服務。
目前用于蓮花北苑社區用房共有1021平方米,其中在小區中心地帶的門面房約200平方米作為公共服務大廳,在物管樓的四樓有面積為800多平方作為居委會、會議室、各類社會服務中心、托老站、殘疾人康復中心、免費對居民開放的活動室等。另外將在商業用房中協調部分面積作為社區警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
今年蓮花北苑社區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和諧社區”構建為宗旨,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著力打造“綜合提升社區”.夯實工作基礎,著力完善公共配套建設,著力強化社區服務,力爭把蓮花北苑社區建成一個環境優良、秩序井然、管理規范、人際和諧的新型經濟適用房樣板管理小區。
篇三:塔城路社區基本簡介
塔城路社區 轄區總面積1.4 平方公里, 現有居民1982 戶, 總人口5859 人, 有漢、哈、維、蒙、回等民族組成,其中漢族2590 人,哈族1530 人,維族1134 人,其他民族605 人 .低保人員234 戶,共511 人。流動人口47 人,宗教場所1 處,租賃房屋225 間,轄區內有機關企事業單位28 個、其中共駐共建單位21 個,小區25 個,共有52 棟樓,大小巷道17 條。 低保愛心糧油超市一處。
社區現配置工作人員28 人, 其中財政工資人員9 名, 財政補貼人員3 名, 公益性崗位7 人,見習大學生9 人,黨員72 人(其中在職干部中黨員6 名, 離退休職工中黨員30 名, 居民黨員36 名)。
社區工青婦、計生、民政、社保、環境衛生、文化教育、社區服務、社區警務室等配套組織齊全。塔城路社區辦公樓于2009 年投入使用,總面積680 平方米。
塔城路社區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打造“平安和諧溫馨型社區”為目標,把標準化建設與創先爭優活動、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有機結合,在黨員中開展“公開承諾”,成立“老黨員調解工作室”“老干部文化活動站”,使黨員發揮作用有了“平臺”、履行職責有了“目標”、群眾性娛樂有了 “陣地”,群眾監督有了“標準”,組織評價有了“依據”.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建立信息研判制度、通過向居民發放聯系卡和召開樓棟長聯系會等方式,進一步拓寬民意收集渠道。實施全程代辦服務,為居民辦理各項業務提供便利,同時建立樓棟長聯席會制度,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積極協調解決居民反映的實際問題,遏制不安定因素發生,確保轄區社會安全穩定。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www.baimashangsha.com)醫療、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為配套,災害救助、臨時救助等應急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綜合性、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制,加大對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社區利用文化活動大廳、遠程學吧、棋牌室、圖書室等陣地常年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教育活動,以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感染人、凝聚人,營造了社區濃厚的文化氛圍。多次被評為文化先進社區、敬老愛老社區等榮譽稱號。
拓展閱讀:精選社區簡介12篇
1、八字橋社區
八字橋社區位于中興路以東,漕河以南,東街以北,環城東路以西,占地40萬平方米,社區現有住戶1530戶,總人口3800多人。轄區內有重建于南宋寶祜四年(1256年)的八字橋。歷經八百年后,橋身依然堅實,是我國古代橋梁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實物例證。目前,八字橋歷史街區保護修繕工程已啟動。修繕后的街區綠樹成蔭,黛瓦粉墻,環境優美,充分體現了古城風貌。
2、白馬社區
白馬社區于2009年11月由原白馬社區和東大池社區合并而成。社區東至東池路、西至中興路、南至勝利路、北至昌安立交橋,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住戶2889戶,總人8600余人。白馬小區更是我市最早的住宅小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東大池公園位于社區東面,在有限的城市空間里為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鍛煉的好去處,實屬難得。社區內有繼昌幼兒園、陽光幼兒園、天馬市場,紹興海關、紹興市人才市場、越城區人民法院等機關單位和中成集團、市排水公司、中國人壽等多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是一個集休閑、商貿、居住于一體的綜合性小區。社區秉承“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工作理念,高標準建設社區,高水平整合社區,高質量服務社區,高效能管理社區,以黨建為龍頭,服務為重點,文化為載體,借力借資開拓,合心合力進取,榮獲省級文明社區、省級衛生社區、省級綠色社區、省老齡規范化社區、市“五好”基層黨組織、市衛生先進單位、區黨建工作示范社區、區廉政示范社區、區三星級民主法治、區三星級社區等榮譽。
3、團結社區
地處市中心,是蕺山街道最南邊社區。社區四周為繁華商業街,南起東街、北起勞動路、東起中心路、西至解放南北路,占地面積0.4平方公里。社區分為三個新區、三個老城區。新區:東連河小區、新建北路、保佑橋直街;老區:寶幢巷、團箕巷、腰弄。新老城區各占40%和60%.社區以和諧為宗旨,改善民生,以臺門文化促進社區文化延伸,以共建共創為抓手,不斷豐富社區居民業余文化生活,使得月月有講座,季季有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4、廣寧橋社區
廣寧橋社區地處中興中路繁華的商貿中心,區域面積0.148平方公里,屬于八字橋歷史街景保護區,區域有千年古寺龍華寺和廣寧橋,廣寧橋橫跨漕河南鄰八字橋,與大善塔相望,為紹興現存最長七折邊形 單孔石拱橋,系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轄區內老房子多,老臺門多,老年人多的“三老”特點,是個老居民區。我們社區經幾代人的努力,先后被評為三星級社區、市級基層雙擁模范單位、全國衛生城市先進單位、省級老齡工作規范化社區、市級文明社區、區十優文化陣地,五好優秀黨組織,市級科普示范社區和省級科普示范社區。社區總人口4607人,1676戶。
5、書圣故里
社區座落在書圣故里,占地45.2萬平方米,共有居民2538戶,常住人口7780多人。社區的主要街巷屬于紹興市的歷史文化重點保護街區。眾多名勝古跡散步在社區內的四街六弄之間,如筆飛弄的蔡元培故居、西街的戒珠寺、蕺山街的題扇橋、蕭山街的探花臺門等,使社區內平添了幾分歷史文化氣息。里弄小巷、小橋流水、粉墻黛瓦、青石板路、庭院深深,讓社區充滿了濃郁的江南水文化、橋文化、酒文化、街市文化,成為紹興歷史文化古城的縮影。
6、日暉橋社區
地處繁華的商貿街,南起勞動路,北至小江橋河沿,東起中興路,面積達0.32平方公里。社區自2001年推出“相約星期四、談談心里事”民情懇談活動以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社區在2001年被評為浙江省文明社區,社區一直來將創建服務型社區作為社區建設的重點。著眼于建立較完善的環境管理體制和公眾參與機制,制訂社區居民公約,成立社區市民學校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了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7、洞橋社區
洞橋社區成立于2001年6月25日,由洞橋南區居委會、洞橋居委會合并而成。社區位于市區北大門,東起中興北路,西到長大江,北至104國道北復線,南至引虎弄,是杭甬高速公路入市區的入口處。洞橋小區是市政府建造的第一個安居工程小區,現有樓群49幢,133個單元,1751戶住戶,有居民4980人。轄區內既有紹興市昌安實驗學校,又有現代化大型的市人民醫院,社區交通便利,是市區北大門的重要窗口。社區以“三個代表”和落實科學發展重要思想和構建和諧社區為工作指導,踐行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工作宗旨,圍繞以社區黨建為龍頭,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社區服務為重點,以公德教育為抓手,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創“溫暖型”特色社區為亮點的工作目標,以關愛民生,關愛老人,關愛弱勢群體,關愛青少年顯愛心。歷年來社區先后獲得省示范社區居民委員會、省老齡工作規范化社區、市級文明社區、市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等榮譽稱號。
8、樂苑社區
樂苑社區位于市區中興北路北端,地處城郊結合部。東至上沙盆地河沿,南至上沙盆地下橫河,西至中興北路,北至104國道北復線,轄區有樂苑新村、昌安家園、桂花園、金港灣等小區組成。社區總建筑面積15.9萬平方,綠化面積2.8萬平方,住宅樓共65幢,居民戶數1860戶,人口數5950人。社區共獲得榮譽有:2000年市級文明社區;2001年省級文明社區;2002年市級綠色社區;2005年省級綠色社區;2005年越城區衛生單位;2006年優秀勞動保障室;2006年老齡工作規范社區;2006年民主與法制社區;2008年人民調解先進集體;2004年至2008年連續五年被評為越城區三星級社區;2008年被評為無邪教社區;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充分就業社區。
9、昌安社區
昌安社區位于紹興市區東北部,四至范圍為東至上沙盆底及鞋子畈社區,西至中興北路立交橋北部,南至杭甬鐵路,北至下橫河(樂苑社區),是一個八十年代建造的老住宅小區。特定的地域環境鑄就起深厚的人文底蘊。社區占地面積21.2萬平方米,有樓群116幢,住戶3098戶,常住人口8374人,是一個封閉型社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四中全會精神。服務理念: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合力共建,努力構建和諧社區。管理目標: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服務型社區。工作思路:創新觀念,求真務實,開創居家養老新模式;關注民生,銳意進取,拓展就業救助新路子。社區榮譽:全國基層級低保規范化示范社區;省級充分就業社區;省級衛生先進社區 ;市級文明社區;區級“五好”基層黨組織 ;三星級和諧社區
10、鞋子畈社區
2001年6月,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指示,鞋子畈社區由原來的昌安第五居委會、上湖塘居委會、昌安街居委會(部分)等調整過來的。社區座落在蕺山東北麓,東至走馬江及運河,南至環城河,西至中心北路及上沙盆底婁底,北至上沙盆地河沿、湖塘橋與連接道路為界,地域面積9.9萬平方米,劃分為三個小區,鞋子畈小區,祭壇后小區,潤和天地小區。現共有在冊住戶804戶,在冊人口2097人,實有住戶1355戶,人口3053人,劃分為26個居民小組。社區黨總支、居委會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積極開展社區兩個文明建設。
11、永興社區
紹興市蕺山街道永興社區位于市區中興北路,昌安立交橋以北。社區東臨中興北路,南接美麗的環城河,西靠長大江,北鄰引虎弄,面積約14萬平方米。社區共有天城花園、家宜花園等四個小區組成,人口戶數為1614戶,總人口4918人,其中天城花園小區建成歷史較早,戶數和人口最多,占整個社區人口的半數,而家宜花園小區是近期開發的高檔小區,區位優勢明顯,配套設施齊全。2001年6月社區居委會成立后,社區立足于為民辦事宗旨,加強社區建設,完善內部規章,社區先后建起了室外健身場地二個,室內圖書室一個,科普宣傳長廊一個。
12、龍洲花園社區
龍洲花園社區是市委市政府的實事工程之一,成立于2005年3月,位于紹興市區昌安立交橋東北,東起迪蕩西路,南至下湖塘,西至上沙盆底,北至下沙盆底,占地總面積33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2.5萬平方米,有居民住宅樓86幢,配套樓19幢;小區住戶3500戶,常住人口1.2萬;社區建有小學、幼兒園、中心廣場、露天浴場、羽毛球館、超市、農貿市場、會館、醫療服務站等一大批服務設施;小區實行物業24小時全封閉管理。社區由清香園管理處、清煙園管理處、環秀園管理處共五個封閉小區有機組合而成。社區設有黨委,居民委員會,社區民兵連等基層組織,主要履行社區黨務,社區治保調解,社區計劃生育,社區宣傳教育,社區福利救助,社區衛生,社區勞動保障等工作職責。近年來,社區以創建和諧社區為目標,以“人文綠色”、“鄰里互助”“守望家園”、“公德愛心卡”、“國防教育一條街”為載體,建立警民、軍民攜手共創和諧社區,努力營造積極向上、溫馨平和、愛心濃厚的小區環境,先后獲得國家級“綠色社區”,市級平安社區,市級科普社區,市級優秀勞動保障室,市級十佳先進體育社區等榮譽。龍洲花園社區的居民用“人在龍洲住,如在畫中游”,來形容社區的良好人文建設和環境建設。
【社區簡介】相關文章:
賓館簡介08-17
農場簡介08-24
雷鋒簡介08-15
寒號鳥簡介08-15
北京簡介08-15
寓言簡介08-15
翠鳥簡介11-06
駱駝簡介08-15
青蛙簡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