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用紅心溫暖千家——鄉村醫生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該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歲以下兒童100人,育齡婦女23人。在這個偏遠而又貧困的深山村莊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干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戶,為兒童打防疫針,為孕婦做產前檢查,為產婦進行產后訪視,為村民宣傳健康教育知識……不論風雨、冰霜,在蜿蜒泥濘的山間小道上都會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縣洄水鎮聯溝村衛生室醫生黃花松,男,漢族,中專文化程度,現年56歲。
其父也是"赤腳醫生",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親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狀況,看到人生許多的悲歡離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為貧窮而看不起病,許多人患病后,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長要努力學習醫術,用最便宜的藥品,最準確的診斷,最熱情的服務為村民減輕痛苦,減輕經濟負坦。他說: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人都在演繹著屬于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麗或灰暗。1975年中學畢業后,懷著美好的夢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區衛校學習臨床醫學班學習。畢業后,很多同學在外找到了待遇豐厚的工作,讓他一塊去,但他想到了缺醫少藥的家鄉更需要他,懷著讓村民少一些淚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于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
從基礎做起--改善就醫環境
俗話說的好,說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衛校畢業后,他將村衛生室的工作承擔起來,為了防止用鐵針頭引起交叉感染,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在預防接種過程中,他便給病人及兒童使用一次性針管,按進價收費。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為了保證給孩子們接種到有效疫苗,國家為他配置了一臺冰箱用于儲存疫苗,使接種兒童能按時接種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該村衛生室房屋簡陋,面積狹小,只有16平方米,且藥房、診斷室、治療室都在一間房內,不符合醫療用房要求,2007年他貸款5萬元重新修建了村衛生室,使村衛生室的醫療用房面積達到了90平方米,設立了單獨的藥房、治療室、診斷室、觀察室,增添了診斷床、產床等常用設備。有了寬敞明亮環境和常用診療設別,憑借自己精湛的診療技術,使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診斷,婦女病和高危孕婦得到篩查,從而減輕了病人的病痛,大大降低了本村及相臨幾個村的孕產婦死亡率。
從點滴做起--抓好社會衛生工作
在社會衛生工作中,計劃免疫是頭等大事。由于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且村民對預防接種認識不夠,村民沒有主動到村衛生室打預防針的意識,加之外出務工人多,他情系著農民工子女,關注著留守兒童,于是他背上冷鏈背包挨家串戶給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并向村民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流逝,"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村民們也理解了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要性,認為預防接種不光是為他們自己的小孩,而是為全村兒童的健康安全負責。他憑借著堅強的毅力,懷著一顆紅火的心靈,將愛奉獻給每一位孩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工作33年以來,每年平均為200人次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其中為流動兒童接種100人次左右。兒童預防接種率達到99%,建證建卡率達到100%,無一例兒童漏卡,從未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為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他經常到孕產婦家中做產前檢查,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由于地處偏僻,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后,很多人都認為女人生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孕婦從不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更不用說到醫院分娩。為了改變這種落后觀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婦家做思想工作。如孕婦王女士,得知懷孕后他就上門給她做產前檢查,宣傳產前檢查和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但王女士一直拒絕進行產前檢查,懷孕3個月后,王女士突然出現腹痛及陰道少量出血現象,他知道后急忙趕到王女士家,進行檢查發現是因過于勞累有流產跡象,囑咐她臥床休息、不要下地干活,并開了一些安胎、止血藥,經過休息,胎兒保住了,王女士開始接受產前檢查,也同意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經常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產婦慢慢接受了產前檢查,也知道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www.baimashangsha.com)33年來,他每年都要對轄區內育齡婦女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共對60余例高危孕產婦進行了篩查并及時轉診,對500余名孕婦進行了常規檢查及指導,對300余名產后婦女進行了產后訪視和指導。使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33年來,聯溝村從未死亡一例孕產婦。
從認真履行職責做起--加強健康教育宣傳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報向群眾進行家庭及個人衛生、婦幼衛生保健、兒童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性傳播疾病及結核病、地方病等衛生知識宣傳,利用給病人就診,下鄉出診的機會,面對面為村民進行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食用碘鹽、防氟(砷)爐灶的正確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導。利用上級發放的各種宣傳單、宣傳畫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寫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標語6條,并對本村群眾性聚會如婚娶、喪葬的食品衛生進行現場監督指導。通過他30多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該村村民的健康意識逐年提高,地方病、多發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用真情做事--用愛心為病人服務
33年以來來,他共診治病人5萬余人次。在為病人治病過程中,他不開大處方、貴處方,對患者服務熱情周到,深受周圍群眾的好評。為方便群眾就醫,他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手機號碼及坐機號碼都公開張貼在村衛生室大門上。2009年3月18日晚上11點左右,有位產婦因為家里窮而未能到醫院去分娩,產婦發作后由于宮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小孩生下來就沒有哭聲,沒有搶救的基本設施,他只好一邊做胸外按壓,一邊用嘴從小孩嘴里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搶救了這名小孩。
2010年冬天,患者張某因患直腸癌,癌腫轉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經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來而疼痛,冬天天氣冷又沒有車,從村衛生室到張某家需步行1小時山路才能到達。每次疼痛導尿,都是隨喊隨到,從來沒因為天氣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給病人導尿。村民倪老漢,兒子、兒媳婦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80歲的老娘,2010年夏天的一個午夜,雨下的特別大,倪老漢突然腹痛腹瀉,在廁所沒有力氣站起來,打電話找到已經勞累一天入睡的他,請他上門去給看看,他當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帶上急救藥品,打著手電筒頂著大雨走了十幾里山路,到了之后診斷為急性腸炎,于是把液體輸上,一直觀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轉才回家,等他出門時,天已經大亮了。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農村衛生室中病人經常是賒賬,有時一連幾年都收不回藥費,但他從不因為病人沒有錢而延誤病人的治療。遇到很多危重疾病處理不了時,而病人家屬又拿不出來錢,他總是先借錢讓其檢查治療,雖然村衛生室經濟效益不好,但他在進藥過程中從不因為貪便宜而非正規渠道進藥,而是一直堅持從正規渠道購藥,遇到藥品有霉變過期的他都一律銷毀,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
隨著新農合政策的有序實施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率政策的執行,老百姓因為家里太窮而付不起藥費的時代已經結束。在診療疾病中,他嚴格遵守診療技術規范。所以從醫33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一起醫療糾紛。
自2007年"新農合"惠民政策開展以來,他積極向每位村民宣傳"新農合"政策, 隨著門診統籌報銷啟動以后,為方便農民就醫,6年來,共為1000余名參合患者報銷了門診統籌費用,并按要求對報銷病人的費用進行公示。
學會關愛,是做醫生的第一步。他是一個善良、忠厚的老實人,從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村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體現了不計報酬和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同時,更顯現了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信念。他用真情、用愛心為村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也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及衛生主管部門的好評,他常說,成績和經歷只能說明過去,關鍵在于如何開創未來。如今,他日夜忙碌著,為確保村民的身心健康,他用愛心傳遞著真情,用關愛奉獻著青春,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記:自2009年啟動實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以來,**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結合 ";、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按照"規范村級,提升鎮級,建強縣級"的思路,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動和落實,全縣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鄉村醫生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鄉村醫生事跡材料06-21
鄉村醫生事跡材料08-24
優秀鄉村醫生事跡材料08-24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01-08
鄉村醫生先進事跡材料07-21
疾控中心醫生先進個人事跡材料08-24
鄉村醫生先進事跡材料(精選9篇)07-19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4篇01-08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4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