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系農民的好醫生戰勝軍
8月31日,來自黑龍江省各條戰線的500多名黨員干部和省委書記宋法棠等省領導一起,聆聽了戰勝軍先進事跡報告:從醫28年,他累計主刀手術11000余例,搶救危重患者6000多人;他帶領全院職工把一個不能做任何手術的鄉鎮衛生院,建成可做30多種手術的一級甲等醫院……9月9日,記者在哈爾濱市新發鎮紅十字醫院見到了他。 把根扎在鄉鎮 1954年,戰勝軍出生在鶴崗市一個普通礦工家庭。1968年,不滿15歲的他下鄉到了北安農場。一天,正在種地的表舅突然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他陪著表舅到縣醫院去看病。還沒到午休時間,醫生們卻在辦公室里打撲克,“下午上班再來!” 醫生的冷漠讓戰勝軍無法接受。他發誓,今生一定要當一名農民的好醫生。1974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他被佳木斯醫學院錄取。1977年畢業后,他和妻子門春華一起來到了哈爾濱市新發鎮衛生院。衛生院的條件太差了:十幾間平房、6個醫生、十幾萬元的外債。兩年后,醫生們調的調、走的走,只剩下了他們夫妻。一位在杭州某醫院當領導的老同學給他們夫婦發來了聘書,戰勝軍回信說:“我無法離開貧困而又淳樸的農民們,農民們也離不開我。” 把愛送給農民 1998年初,家住萬家村的馬桂香老人患膽結石在新發醫院做了手術。術后10天回到家中,誤將爆米花皮吸入氣管造成劇烈嗆咳,使剛拆線的刀口崩裂,胃腸涌到腹外。老人的7個女兒認為,母親是在戰勝軍的醫院做的手術,醫院不能不管。她們把老人扔在醫院,一分錢不交就走了。戰勝軍啥也沒說,馬上為老人又做了手術,并留在醫院治療了20多天,經常給她喂吃喂喝,幫她梳頭,有時還給她接大小便。出院時,老人的女兒非常愧疚,主動補交了近4000元的醫藥費。 2004年10月20日,戰勝軍被確診為肺癌。戰勝軍僅住院半個月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一邊化療,一邊堅持工作。一周之內,他兩次因體力不支,在做完手術后暈倒。去年10月24日,就在去北京做左肺葉切除手術的前一天,他還堅持做了兩臺闌尾炎手術和一臺剖腹產手術。 把“紅包”還給農民 戰勝軍提出了“三不準”,即不準收“紅包”、不準勒卡患者、不準開大處方,并制定了《醫患協議書》、《告患者書》,詳細告知患者各種診療所需的費用,同時還公示了30多個病種的收費標準。像闌尾炎,全部醫療費用限定在1000元,胃穿孔限定在2500元,比市內的各大醫院便宜一半還多。2005年1月26日,閻家崗農場的農工魏亞珍請戰勝軍給她作剖腹產手術。孩子順利出生后,家屬拿出了500元錢,戰勝軍婉言回絕。魏亞珍淚流滿面:“戰院長,你讓我們母子平安,這點心意你不領,這不是讓我們難受嗎?”戰勝軍只好收下了這500元錢,回頭又把這筆錢打到了魏亞珍的住院押金里。 把農民的新醫院建起來 戰勝軍有一個愿望:攢錢建一座現代化的農民醫院,讓貧苦的農村患者也享受城里人的醫療待遇。他和全體員工勒緊腰帶,不該買的一分錢也不花。醫院的辦公桌還是幾十年前的“老古董”,刨一刨貼個面兒,照樣是新的。醫院每年的招待費不超過1000元,去年才700多元錢。 當院長18年,戰勝軍和全院的醫護人員艱苦奮斗,不但還清了十幾萬元的外債,賬面上從100元已經攢到了150多萬元,醫院也從十幾間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固定資產達到了190多萬元。全院陸續購進了一些先進醫療設備,一躍成為一級甲等醫院。 在新發鎮醫院小樓的后面,記者看到新的地基已打牢。戰勝軍高興地說,新建的醫院有3600平方米,明年“七一”竣工。【心系農民的好醫生戰勝軍】相關文章:
戰勝自己04-21
戰勝恐懼08-24
戰勝困難08-24
心系他人作文600字(通用19篇)07-27
軍休工作總結08-24
戰勝恐懼作文10-31
戰勝自己作文01-13
戰勝害怕作文12-12
戰勝挫折的作文02-22
戰勝困難的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