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居委會創建“青年文明社區”材料
規范隊伍 服務居民 ——***社區居委會創建“青年文明社區”材料 ***鎮***社區居委會成立于1996年10月,轄區內共有13個行政企事業單位,總面積0.7平方公里,目前片區內總戶數760戶,共計2444人。目前共有14—28歲青少年311人,其中團員102名,團青比例33%。 一、以“三個面向”為載體,不斷創新團建工作新局面 (一)面向社會群眾,開展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是一項面向社會、為社會服務、為群眾謀利益的活動。我團支部組織開展了“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并把“學雷鋒樹新風”、“為改善社會風氣做貢獻”活動引向社會,引向深入,以“愛心進社區”為載體,成立組織義務服務隊幫助切克臺村百歲老人鞠增池及社區合孜塔老人料理家務等,為社區居民送健康、向社區特困人群送溫暖,團支部長期結對幫扶孤寡老人4戶、貧困家庭6戶,并積極開展針對貧困生的捐資助學活動,兩年來共貧困戶、貧困學生及災區募捐財物折合人民幣25000余元,得到了各族群眾的一致好評。非典時期,我團支部成立了預防非典青年突擊隊,積極組織社區團員、單位團員參與到防非典知識宣傳工作中,將片區分區落實到每一個團小組,負責責任區內的非典知識宣傳、環境衛生、綜合治理(主要對外來人員的調查、摸底)等有關工作,為了使社區居民盡快的認識非典進一步的防治非典,他們加班加點的不分白天黑夜的確保入戶宣傳不留死角,共發放預防“非典”宣傳單位6000余份,入戶宣傳覆蓋率達100%,開展防“非典”講座3場,板報宣傳2次,受教育達500人次。 (二)面向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就業服務活動 在服務城鎮青年就業工程中,我社區團支部認真做好下崗青工再就業工作,為轉變下崗待業人員就業觀念,我們樹立了陜西罐罐面李蘭、民族糕點房賽木賽等一批再就業青年典型。為提高青年的從業技能,積極找崗位、助就業,我社區團支部按照鎮黨委、政府及上級團委的統一部署,扎實開展“下崗青年創業行動”,深入實施“幫助青年創業計劃”,建立再就業信息小組,為下崗待業青年提供技能培訓、信息服務,切實為下崗青年再就業提供有效服務。今年以來,積極組織轄區35名下崗待業青年參加城鎮與縣勞動局聯合舉辦的再就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增強了其就業的能力與信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今年我團支部借助社區居委會一頭連著居民,一頭連著政府和駐區單位的優勢,充分運用轄區各種資源為居民多渠道聯系就業崗位。為47名下崗待業青年提供就業、創業信息200多條。先后為下崗待業青年解決了22個就業崗位,同時通過聯系綠色通道、荒山荒地造林等項目,提供了130余個臨時性就業崗位,使部分下崗待業人員增加了收入,平均每人每天增收達200余元。 (三)面向社區青年健康成長,開展文體娛樂活動 為了進一步引導青年發展興趣,擴展興趣活動領域,我團支部適時組織社區青年,積極開展為青年所歡迎、所喜愛的活動。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占領團員青年的文化陣地,使社區團員青年青年呈現出健康文明的精神面貌,我社區相繼成立了棋牌協會、乒乓球、籃球協會等群眾性文體活動組織,定期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另外,我團支部還建立了一支由28名青年組成的文藝表演隊,開展了以“宣傳十六大,歡樂送萬家”文藝進社區宣傳活動。通過“大家樂”廣場文藝演出,用生動的文藝節目宣傳十六大精神,歌頌新時代、新氣象,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與好評。文藝宣傳服務隊成為了我們社區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通過文藝進社區活動,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也陶冶了青年隊員的情操,展現了社區青年的新面貌。 二、開展社區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 1、以宣傳工作營造扶殘助殘的社會氛圍。為貫徹落實《殘疾人保障法》及其實施辦法,我們利用“助殘日”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出動宣傳車在城鎮主要路口巡回播放《殘疾人保障法》、《扶助殘疾人優惠辦法》;組織社區青年志愿者走上街頭為群眾散發宣傳單(主要內容:殘疾人優惠政策),開展助殘板報展,增進了全社會對殘疾人的理解、關心和支持。 2、以實際行動為殘疾人提供服務。我社區居委會組建了由12名隊員組成的助殘志愿者小分隊,以“扶殘助殘、為民服務、奉獻社會、完善自我”為宗旨,制定定期扶殘、助殘制度,并與殘疾人結對,自2002年以來,共為我社區25名殘疾人解決困難40余件,定期接送殘疾人接受康復訓練240余人次。目前,已有8人身體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 三、以創建“青少年文明社區”為載體,促進共青團文明進社區工作 通過開展“弘揚雷峰精神、爭做合格義工,創建文明城市”等系列主題活動,組織青年團員開展社區公民道德宣傳活動。由我社區團支部同轄區內二中團委、一小、四小團支部及少先大隊開展了以“倡導文明樹立新風”為主題的系列團隊活動,并組建了各類青少年志愿者服務隊6個,包括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扶貧助殘服務隊,家電維修服務隊等,共計志愿者150余名,同時組織轄區的5個各級青年文明號集體。共同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青年文明號、手拉手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傳播理想、科學、文明,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社會新風尚。在青少年維權工作方面,我們加大了社區內青少年法制教育、維權力度。以法進社區為主題,在學校、社區多次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法規學習活動,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決心在上級團委和社區黨支部的指導幫助下,以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貫徹落實團十五大精神,圍繞鎮黨委中心工作,積極探索社區團建的新形式、新途徑,完善共青團社區服務體系,為把***社區建設為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管理規范、保障功能齊全的現代文明社區作出積極貢獻。 ***社區團支部 2004年6月1
s("content_relate");
【**社區居委會創建“青年文明社區”材料】相關文章:
社區文明創建工作材料08-24
創建市級綠色社區匯報材料08-17
社區居委會暑期工作匯報材料08-15
創建和諧社區申報材料08-24
社區特色示范社區匯報材料08-24
創建青年文明號匯報材料08-24
社區居委會工作職責08-23
社區居委會社區教育工作總結08-24
社區創建文明社區工作總結08-24
社區居委會工作報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