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1
x月x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xx師范大學文學院xx老師關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的線上講座,從中我了解到新課標主要涉及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和加強了學段銜接這五個重大變化。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錯誤傾向。讓我明白了我們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最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
我們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我們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在交流的時候有效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效的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鼓勵、甄別和選拔的功能,是為了檢查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理論還要有實踐來踐行,我會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學活動,不負學生所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2
在《新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核心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培育,“實踐”在具體情境中得以開展。缺乏學習情境,實踐活動就是沒有依托,素養也就無從談起。知識不根植于情境,就是抽象的,孤立的、靜止的、僵化的,就不會在學生的身體里生根發芽,這樣靠機械記憶習得的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或無法被運用。
例如文化自信。
《新課標》中指出,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因此,文化自信的培育,不是靠口頭說教來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讓學生在識字、寫字、語言積累、閱讀表達中真切感受漢語承載的中華文化獨特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的內在情感。
語言運用
《新課標》中的表述是這樣的,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形成個體語言經驗,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我們一定要厘清一個事實,核心素養的培育根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不能簡單地將“雙基”等同于素養。現在我們已經愈加清晰的認識到,“知識”的意義已從能夠記憶和復述信息轉向能夠發現、使用信息。素養的本質,就是在做事中完成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語文知識和技能只有在真實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生探究、實踐的對象和使用的資源,才有可能得到內化、轉化,并升華為語文素養,這樣的知識和技能才有實際的價值。
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其主要包括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
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脫離語言文字的實踐來談核心素養的培育,就如同空中樓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3
線上學習了xx師范大學文學院xx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全新解讀,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一、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價值引領,以文化人。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到繼承和弘揚優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內容,無論是在我們的課程目標還是在我們的課程內容都得到了一種彰顯,在這里可能老師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實際上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強調語文課程它的育人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核心素養的這樣的一種體現。
二、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素養為綱,任務導向。在這個課程標準里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兩個體現是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那么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到底是和我們原來的課程目標有什么大的差別或者是差異。結構化的這個課程內容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從課程標準里做了很多的探索。那么這樣的一些探索,我們到底怎么來理解和認識?以及我們在未來如何落實?這是這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這個變化。
三、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課程標準當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我們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強調了實踐主線。那么實踐的主線,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強調的是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也就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一種表現。
四、主題統整,強調情境
主題統整和強調情境這方面,我們強調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那么我剛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20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那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由于我們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和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我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真正的落實。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課標修訂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4
在《語文課程(20xx年版)》中課程理念圍繞四個方面展開: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而在《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課程理念增設到五個方面,而且角度全然不同:
(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三)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四)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五)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兩相比較,我們不難看出,《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出現了一些新興詞匯,這就是《新課標》不同于以往課標的鮮明體現,也是我們在學習《新課標》時最應該注意的地方。
我們來看第一個詞語“語文學習任務群”
大家都知道,20xx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是沒有課程內容的,語文課程內容非常復雜,但是這一次在課程結構當中,以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建構起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新課標》詳細規定了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從學習主題、學習活動、評價要求等方面,分學段提出教與學的建議。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追求學科邏輯和生活邏輯的協調和融通,進一步強化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通過典型內容的學習,經歷豐富的學習過程,掌握常用的方法和策略,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促使語文教學走出基于知識點和能力點逐項訓練的“題海戰”,改變教師的條分縷析,大量講解的教學模式,必將帶來語文教育范式的重大變革。
第二詞語“課程內容整合”
《新課標》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聽說讀寫的整合,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以前,我們講語文知識要一點一點的落實,語文要素要一點多一點的落實,但是,這一次課程標準的調整,強調語文課程的目標、語文課程的要素、語文課程的內容不是逐點的線性落實,而是要在任務,在情境當中,整合性的落實。
第三個詞語“情境性和實踐性”
《新課標》在課程性質中已經強調:語文課程要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時間,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第四個詞語“課程評價”
《新課標》指出課程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進步。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評價方式的變革。
語文課程評價還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其中過程性評價還包括過程性評價原則課堂教學評價建議、作業評價建議、階段性評價建議。值得注意的是,《新課標》還對學業桂平考試做出了要求,明確了命題原則、命題規劃、命題要求、為評價區域和學校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提供參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最新】相關文章: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5-03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2-07
課程標準的解讀心得體會01-03
解讀2022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3-2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09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03-17
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20
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心得體會11-18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