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心得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心得1
會議指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偉表示,當前,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傳統增長力量減弱形成的經濟減速帶急需創新力量加速成長以彌補。
中央在部署經濟工作時,一項重要任務是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創新與淘汰是并行的',沒有淘汰,沒有退出機制,創新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大量的落后產能背后是資產和債務的固化,這些都會嚴重侵害經濟肌體。創新就是要用良幣驅逐劣幣,國家的責任則是要為劣幣的退出建立通道和保障體系,讓創新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雖挑戰巨大,也有風險,但勢在必行。
對于政府來說,更要積極轉變角色。創新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需要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政府不要代替市場主體決策,不要沖在一線主導創新活動,而是要努力為各類創新主體構建一個甘愿創新、自擔風險的外部環境。構建創新環境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提高行政效率、公平配置土地等生產資源、保持司法公正、保護知識產權等等。這些工作對吸引創新企業非常重要。政府還可以直接搭建或支持社會機構搭建諸如人才、技術、投資、教育等服務平臺,為創新者服務。
總之,必須破解限制創新要素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通過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徹底激發創新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心得2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為明年經濟政策劃出重點。
相比去年,今年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會議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八大重點任務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十大看點。
今年會議明確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與“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結合起來理解。經濟運行合理的區間應是可以實現充分就業、總供給和總需求大體相當的宏觀經濟總體平衡。目前來看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也需要再鞏固,“不急轉彎”就是要把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繼續保持下去,同時進一步實施好擴大內需的戰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
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依然在8%以上。預計明年財政、貨幣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將更好形成合力、發揮更大效果。隨著強大國內市場的潛力釋放,需求不足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回升向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宏觀政策施策方向上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穩定政策連續性的同時,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新動能,意味著宏觀政策上兼顧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設計,更有效地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更穩健地實施貨幣政策,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注重防范化解風險,同時注重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進一步提升發展的韌性和質量。尤其重要的政策著力點是要把握好一個收尾和兩個開局工作。要根據形勢需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見機預調微調政策。
20xx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第二年,會議提出,20xx年的宏觀政策將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
另一方面,針對目前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制造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恢復相對乏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相對較慢等問題,會議提出,財政要在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擴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會議明確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
積極財政政策繼續實施,保持適當的支出強度,綜合考慮財政風險與財政安全,財政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科技創新。
20xx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稅降費、財政資金直達基層、地方債、專項債等多項措施,可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穩定經濟的基本面,使企業、經濟及財政均實現可持續性發展。20xx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財政政策還應該與“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戰略目標相匹配。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關系”。
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健基調不變的同時,強調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八字方針。靈活,要求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進行適時調節,如果經濟恢復速度較快,部分階段性政策可能退出;
精準,要求流動性更加精準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支持;
合理,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流動性將保持在合理水平;
適度,既不會讓市場感覺到“缺錢”,也不會“大水漫灌”,保持宏觀杠桿率穩定,在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之間尋求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包括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置于八大任務之首。會議指出,“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基礎科技戰略力量的增強;
二是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優化變革;
三是科技應用生態構造能力的提升。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科技對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會越來越大,要把科技創新放在核心位置,特別要在基礎研究方面加大力量。
會議還提出,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要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在產業優勢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
同時著力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強高水平創新主體建設。劉向東認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迫切需要解決關系國計民生的“卡脖子”問題,在關鍵技術和產業領域上占據一定制高點。
會議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將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將深化國內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形成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
還將加快雙多邊協定談判,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朋友圈”的構建和運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心得3
會議指出: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承接“十二五”、開啟“十三五”,改革與發展的任務尤為關鍵。
像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補齊短板等,這些都需要堅定改革信念,建立改革激勵機制,鼓勵地方改革試驗,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闖出一條以結構性改革化解結構性矛盾的新路子。
會議強調,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而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等,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和重點。我們當前既面臨穩增長、調結構的`壓力,也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需要改革來發揮牽引作用。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對于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對于激發企業活力,都有重大影響。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使得事權與財權相匹配,有利于地方發展,也有利于提高財政運行效率。此外,為適應金融混業經營新趨勢,加快推進由分業監管向綜合監管的監管體制轉變,對經濟轉型升級也具有重大影響。
推進改革,還應加強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要放開服務業價格的管制,打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
值得強調的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政府是關鍵。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推進監管轉型,才能激活市場、解放企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表態發言01-22
關于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0-26
經濟工作會議心得體會02-14
圍繞深化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匯報08-09
工作會議學習心得體會02-18
中央電大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04-28
中央教科院中央教科所丹東優質課聽課心得08-18
經濟學概論學習心得體會03-28
經濟管理部門學習心得體會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