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1
自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幼兒園"環境"問題以來,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從事幼兒教育這幾年,我參觀學習了不少省級示范園、市級示范園,這些幼兒園之所以能成為榜樣和示范,不止是管理和教學上有過人之處,環境創設的優勢更是關鍵。我在學習和實踐中且行且思,對于環境育人有了更深的體會。
1、在主題墻創設過程中,應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各領域的相互滲透,讓環境創設實現多重教育功能
在去年的國培集中學習時,我們參觀了西南大學附屬幼兒園,該園大五班的一面主題為“西南大學的大樓多又多”的墻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五班老師給我們介紹:這面主題墻記錄的是一次西南大學教學樓的調查活動。首先,幼兒園老師把西南大學的每一幢教學樓拍下來,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區分任務,還把這些照片制成撲克牌再把撲克牌分發給每一位孩子;接下來,讓家長在周末帶著孩子到西南大學去尋找這些樓房,找到了就讓孩子在這幢教學樓前留影,并且填寫調查得到的數據。大五班老師還告訴我們,因為這里的孩子大多數是西南大學教職工的孩子,讓家長帶著孩子做這樣的.調查,不僅能讓孩子學到很多東西,還為親子教育提供機會;而且西南大學的風景優美,教學樓繁多,可利用的資源取之不盡;最后,主題墻呈現出孩子們的調查結果時,同時也會再現當時的調查過程,孩子們喜歡站在這里,跟朋友分享他們作調查時的故事,這樣一來,冰冷的墻壁會因此而變得擁有溫度,充滿情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大五班老師利用社區環境、家庭環境等這些大環境,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滲透了社會及科學領域的內容開展調查,最后把活動過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在墻壁上。這一創舉,不僅可以改善外部的環境,給人美感,還讓幼兒的精神在這里拔節生長,留下溫暖的足跡。這一環境創設的構想,可謂匠心獨運,別出心裁,讓人由衷嘆服。
2、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需要創設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實現自主探索、創造并構建自我
瑞吉歐的教師認定,“兒童只有通過建構而不是教導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因為兒童需要通過動手操作、感官體驗及自主性探索獲得知識”,安吉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這種觀點的最佳體現。
參觀過安吉幼兒園的所有老師都會對安吉游戲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給幼兒教育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當我們看到安吉幼兒園的孩子努力地用竹梯搭建通道、大橋,用積木自如地造各種形狀的房子;有的孩子費力地用手搖的取水機從水井里取水,還有的孩子很有默契地架上水槽,讓水順著水槽流到沙池里;手里握著畫筆的孩子,神情自若地在畫布上、大缸上潑墨,下筆的手,充滿信心,充滿夢想;還有的孩子,懷里摟著可愛的布娃娃,旁若無人地說著悄悄話,心里、眼里全是讓人看一眼就會變得十分柔軟的愛意……這一切,像是不太真實的童話世界,孩子們那樣隨心隨意地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一切都那么和諧,那么美好。
3、創設和諧的精神環境,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精神愉悅創造條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和諧發展!币来丝梢,幼兒園環境創設除了從物質環境進行創設外,還要從心理環境進行創設。
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我一直注重和諧心理環境的創設,師與幼、師與師、師與家長等關系都被我納入和諧環境的重要因素,并盡力維護各種關系的和諧。
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2
鮮艷的色彩,充滿了童趣的裝飾,每個角落都滲透著教育意義,吸引著孩子的眼球。
走進幼兒園里,我們立刻就會被幼兒園的環境所感染。
為什么幼兒園都要創設出這樣一種環境呢?
幼兒園是幼兒每天生活、學習的地方,創設出來一個幼兒喜歡、樂趣、舒適的環境,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育,利于幼兒成長。
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就像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向孩子傳遞著各種隱性的知識。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對于幼兒來說更是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在幼兒園里利用墻面、走廊、教室、活動區、樓梯等設施進行環境創設,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環境所要滲透的一部分。
樓梯環境創設
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記錄下已經和正在實施的課程,使課程不斷的延伸。
如我們根據教學活動創設的《美麗的大自然》這一主題時,我們可以在主題墻上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幼兒通過墻壁文化進一步了解了四季景色特點。在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創設與利用能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在創設環境時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材料:如紙張、顏料、為了環保我們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如飲料瓶、碎布條、毛線、各種盒子、塑料袋等等,進行環境創設和美化的工作。
以幼兒為主體
在進行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應注重以幼兒為主體,給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機會,讓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避免將成人的愿望設置到環境當中。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幼兒應參與布置的過程,充分發揮他們主體的作用。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
家園共建
在環境創設中,可以家園共建,發揮家庭和幼兒園的相互合作。鼓勵幼兒從家里收集了帶來的各種瓶、盒、罐、吸管、蛋殼等廢舊材料。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大家用紙盒做成了高樓、汽車、動植物等,然后進行裝飾。幼兒在利用廢舊物品創作過程中學會了勤儉,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通過自己的創造讓廢舊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孩子們面對收集尋找各種各樣的廢舊物則更有興趣了,他們在積極投入、參與的過程中,發展了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環境可以啟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審美眼光,提升藝術品味,同時還帶來無窮樂趣。使每一塊墻面、每一件材料都能與幼兒互動,與幼兒“對話”,從而使孩子們從小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讓環境真正成為孩子們的第三位老師。
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3
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已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之一,F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特別是墻面裝飾和區角布置,存在著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由于這種環境創設是從教師的設想和愿望出發的,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因而環境失去了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有感于此,我認為:準備和運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的全面發展,是創設幼兒園環境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適時提供物質材料,調整環境設置幼兒樂于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認知能力正是在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和動作的幫助。因此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詢問、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如某班在搬遷活動室時,教師事先把那些精美的壁畫和墻飾都拆除掉。幼兒來到時,面對空蕩蕩的一點也不漂亮的活動室,他們產生了和教師一起布置墻面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了教師的贊同和支持。教師當即鼓勵幼兒自己設計他們感興趣的、想表達的內容,主動收集有關資料,準備材料等等,激發了幼兒布置墻面的積極性。在這過程中,幼兒學到了手工、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墻飾制成后,幼兒根據墻飾的內容,向家長、同伴、教師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隨著墻飾內容的不斷增加變化,幼兒的故事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充實。為了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我們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動外,還要尊重和支持幼兒自發產生的興趣和問題,靈活調整教育計劃。如某教師正準備按原定計劃進行教學活動,這時候有兩個幼兒把動物角的蝸牛放到活動室的桌子上,于是全班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蝸牛身上來了?吹接變簩ξ伵H绱烁信d趣,教師決定臨時調整教育活動計劃,積極支持幼兒自發產生的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針對幼兒提出的“蝸牛有沒有嘴”這個問題,教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尋求答案,使幼兒不但學到了知識,還獲得了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初步能力。
二、充分認識環境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目前,在布置環境和準備投放材料時,有些教師沒有真正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考慮問題,而是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和臆測,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時,對環境的設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實現什么教育目標也很少考慮,缺乏針對性,因而也就無法有效地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環境的教育價值也無從體現。要想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我們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如積木是幼兒園里最常見的材料,在結構游戲區幼兒能接觸到。幼兒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積木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運用積木進行操作活動,幼兒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認識各種幾何形體,培養初步的藝術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實際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感·知活動,使他們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等成份,初步懂得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土壤對人類的作用,萌發幼兒珍惜土地的感情。要充分發揮環境材料的作用,我們還必須明確每一個墻飾的教育價值。如某中班的墻飾“地球媽媽”就是幼兒為配合環保宣傳而設計制作的一幅宣傳畫。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地球媽媽生病了,我們應該怎樣做?”,引導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和為地球媽媽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幼兒也參與了許多環;顒樱杂X、主動地保護身邊的環境。在墻飾設計制作過程中,由于墻飾的內容和材料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和幼兒關注的話題,所以幼兒很感興趣也易于接受。教師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把環保教育引向深入,并與幼兒的日常行為聯系起來。這些做法為幼兒真正理解環保的意義、形成自覺的環保行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墻飾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動并沒有就此結束,教師引導幼兒繼續收集、整理材料,豐富墻飾內容。在此過程中幼兒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環保信息,他們開始學會關注周圍環境,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周圍環境。
三、啟發、鼓勵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設置環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實現還必須有教師的啟發、鼓勵和引導,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 將收集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在發動幼兒集體討論決定了區角布置或墻飾的內容后,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并進行設計制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他們能做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做,他們能想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想,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等途徑獲取信息和材料,發展他們獲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2. 要給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實踐證明: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區角設置和墻飾制作的積極性,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應盡可能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不斷地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
3. 給幼兒出錯的權利,找出錯誤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會受到直接經驗的影響。在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學習探究活動中,幼兒的做法和得出的結論并非都是正確的,難免會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地方。這時我們不應簡單化地批評指責幼兒,而應設法搞清楚幼兒的真實意圖和認識水平,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如某班一幼兒用開水給植物角里的花澆水時,教師不是簡單地批評指責他,而是設法了解他“破壞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通過詢問了解到幼兒不是想搞“破壞”,而是出于想讓花和小朋友一樣“講衛生喝開水”的善良動機。教師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幼兒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了解到幼兒的現有經驗和知識水平,為進一步的指導提供了依據。
4. 培養幼兒尊重客觀事實,依據事實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長期以來,有些教師很少注重培養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不給幼兒嘗試的機會,習慣于由自己來判斷幼兒的對錯,使幼兒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中,他們關注的是教師的態度,而不是客觀事實本身,這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一種依賴和迎合心理。要改變這種現象,我們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從“教師講,幼兒聽”轉變為“讓幼兒主動探究,自己找答案”,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參與教育活動,逐步培養幼兒形成尊重客觀事實,依據事實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5. 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無論是師生共同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還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內容提供的環境材料,我們都應積極支持和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和操作活動。在指導幼兒進行探究操作活動時,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檢查者”的角色,把精力從“檢查玩具是否掉了,東西是否亂了,幼兒是否發生矛盾了”等問題轉移到幼兒的探究和操作活動上來,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正確判斷他們的發展水平,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如我們可引導幼兒討論問題“汽車在什么樣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勵幼兒說出各自的答案。為了讓幼兒驗證自己的猜想,我們可以發動幼兒找來各種高低、形狀不同的積木、紙板、易拉罐等,啟發幼兒運用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膠、木板、玻璃等不同質地的斜坡面。我們可讓幼兒在搭好的斜坡上進行賽車,并啟發幼兒注意觀察汽車速度和路面的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關系。通過多次操作,幼兒可發現汽車滑下斜坡的速度不僅與路面的傾斜度有關,還與路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初步體驗到速度與傾斜度、速度與摩擦力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
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4
一次,小班的小昊在與小朋友爭搶玩具時,因老師一時沒能盡快阻止,而被小朋友在其后背狠狠地咬了一口,雖然隔著毛衣沒有咬破皮,但有些紅腫,帶班老師及時把孩子送到醫院,讓醫生對孩子傷處作了處理,到離園時,孩子的傷已差不多痊愈。可家長來接孩子時,聽了帶班老師的匯報,認為事情非常嚴重,不但在帶班老師那里發泄一通,還怒氣沖沖地拉著孩子來我這里來告狀。我當時沒有想如何去安撫家長,只注意到孩子眼里的恐慌,心里只想著如何讓孩子去理解大人之間的沖突。我抱過孩子,仔細地查看孩子的傷處,輕聲問孩子還疼不疼,孩子一直很信任我,他努力地沖我露一個笑容,然后搖搖頭。我讓帶班老師把孩子帶出去,然后再跟家長作交流。家長的怒火沒有平息,非要我處理帶班老師才肯罷休。我耐心地聽家長一遍一遍地數落,但笑不語。直到家長的語氣有所緩和,才跟他說出我的看法。我對他說:“我知道你非常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你知不知道,比起今天他意外受到的皮外傷而言,你給他心理帶來的傷害要嚴重得多。”家長盯著我,張大著嘴,下巴似乎要掉下來,顯然,他的心里非常震驚。我繼續說:“我一直非常重視孩子心理的健康,一直保護他們精神上的.積極樂觀,他們之所以能在幼兒園感受到快樂,并找到歸宿感,其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依賴和信賴自己的老師,而今天,你讓他對老師的信任大打折扣。再者,他在這個時候正是學習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期,他會一個細節不落下地學到我們處理問題的態度、方式和方法,而我們生氣和指責能不能最終的解決問題呢?”家長目不轉睛地看著我,良久,他堅定地搖了搖頭,我很滿意他的認同,繼續說,“如果你想讓孩子得到應有的安全感,你應該像對待成人一樣,去向他解釋這一切,以求得他的理解。”盡管,家長除了點頭,再沒說過什么,但,我能感受得到,他心里的是非觀念已有所改變。后來,這位家長不但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再制造麻煩,反而在接送孩子時對待老師變得更加地和顏悅色,對我也是尊重有加。
眼先于思,思先于行,只要不斷地在學習在充實理論,與時俱進地更新幼兒教育理念,我們一定會創設出安全的、幼兒喜歡的、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環境,最終實現環境育人的最大化。
【幼師教師環境創設心得】相關文章:
環境創設培訓心得05-09
幼兒園環境創設心得04-02
培訓環境創設的心得體會01-17
幼兒環境創設心得體會01-24
環境創設培訓心得體會03-21
關于環境創設培訓心得體會05-31
幼兒園環境創設心得15篇05-14
幼兒園環境創設心得體會12-15
環境創設的心得體會(通用21篇)08-28
幼兒環境創設心得體會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