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完善行政問責體系的探討
圍繞政府管理機制創新,建立與人事管理、績效管理等制度相配套的行政問責制。首先,行政問責制與行政文化有關。建立行政問責制需要進一步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責任意識,要通過加強政府機關日常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增強時代感、責任感、使命感的行政文化。其次,行政問責制與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有著直接的關聯。要健全公務員管理和跟蹤考核機制,加強公務員保障機制建設,建立被問責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等保障制度,形成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第三,行政問責制與政府績效管理制度有著最直接關系。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公共組織績效評估機制,特別是通過評估公共政策的執行標準、執行程序、執行時效,評估行政機關的工作效能,行政問責才有科學依據和處理標準。第四,行政問責制與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有關,要加強“陽光政府”、“透明行政”制度建設,建立政務信息化平臺,保證社會和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第五,建立行政問責制要與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加強審計工作結合起來,完善財務制度、行政監察和審計制度,提升行政問責制的定量化水平,實現多元的行政問責途徑和方式的統一。
執行力、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行政問責制和各項管理制度都是為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行政問責制通過加強對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的監督與問責,在“底線”上標出了“可以做”、“不能做”、“不能做的做了或該做的不做會怎么樣”等符號,具有很強的懲戒作用。同時,作為一種規范的制度形式,它又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導向作用,成為引導政府和公務員正確履行職責的關鍵。
圍繞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建立行政問責制的執行體系。行政問責執行體系是行政問責制的內部運行制度。問責機制不是一個單一直線的工作軌跡,是貫穿在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的。行政問責制的執行體系要把涉及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各個環節、法律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治理格局各個方面、管理工具的各個領域都考慮進去。這就要求我們理清行政問責制的內在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系,以立法形式對有關規定加以整合,形成包括問責標準、問責程序、問責范圍、問責主體,問責救濟在內的、全國統一、結合實際的問責法律法規體系,以提高行政問責的質量。
針對當前行政問責實踐中存在的“重事后”、“輕過程”問題,應以建立行政問責制為契機,強化政府運行和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全程監控。在決策環節,要建立決策議題與民意征集制度,落實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公示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形成行政決策責任體系。在執行環節,要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根據部門職能調整梳理執法依據,分解執法職權,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的具體執法責任,根據違反法定義務的不同情形,依法確定其應當承擔責任的種類和內容,形成行政執法責任體系。在監督環節,要健全政務服務電子監察系統,實行政府服務承諾制度,各級政府部門每年將履責情況向社會公布,接受公民和社會評價,形成行政監督問責體系。
行政領導和廣大公務員都屬于被問責的對象。不能認為問責的對象僅僅是行政領導,具體工作人員同樣需要按照法律和規定承擔相應的責任。推行行政問責制要進一步明確問責的范圍和邊界,克服“一兩個人吃藥、其他人病自然好”的現象。當然,在初創行政問責制時,可以先建立行政領導問責制,待時機成熟再擴大問責的范圍。但是,在行政領導問責制設計中,要注意預留“接口”。
要重視對問責結果的應用。問責的結果,不僅要體現在責任追究方面,發揮問責制在事后懲戒中的作用,還要發揮問責制在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中的作用,發揮其教育警示和輿論導向功能;不僅要通過問責制建立政府的責任體系,還要通過問責制促進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的建設。
【完善行政問責體系的探討】相關文章:
問責條例學習心得07-17
學習問責條例心得體會07-17
治庸問責自查報告03-01
治庸問責個人自查報告05-20
集中黨課講稿:弘揚擔當精神 強化問責機制05-12
問早安的句子02-10
關于問的作文03-29
行政部一體化體系管理工作總結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