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目前警察公共關系建設的誤區之我見
近年來,對中國警察公共關系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正形成熱潮,各地警方積極探討、大膽嘗試,成立各種警察公共關系機構,構建警察公共關系理論體系,這是個十分喜人的現象。雖然公共關系理論與實踐引入中國時間并不長,引入警界的時間則更短,但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與國際接軌、融合的進程不斷加快,警察公共關系的發展與成熟對于警方應對社會轉型期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但是,由于警察公共關系理論建設和實踐活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難免存在操之過急、一知半解或生搬硬套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必將對中國警察公共關系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只有正視此類現象,消除這些誤區,才能使警察公共關系建設盡快完善成熟起來。
筆者認為,目前警察公共關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誤區:
誤區之一:將警察公共關系簡單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隊伍內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這種觀點認為,公安機關內部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優良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講公共關系就是指內部隊伍管理,管好隊伍便是做好公共關系工作。其片面性在于完全忽略了警察公共關系的對外功能,忽視了傳統公安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存在的諸如重灌輸輕疏導,重集中輕民主,半軍事化色彩濃厚等急需革除的弊端,使人有新瓶舊藥之感。
誤區之二:將警察公共關系簡單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對外宣傳工作。
這種觀念認為警方長期以來十分注重公安宣傳工作,除了大眾傳媒上有大量的警方新聞外,我們還搞了許多諸如“愛民月”等活動,這便是公共關系了。殊不知傳統意義上的對外宣傳主要是警務信息的單向發布,而真正公共關系要做的正是將單向發布信息轉變為雙向交流與互動溝通。
誤區之三:將警察公共關系簡單等同于某種特定單一的形式。
一提到警察公共關系,則言必稱“警營一日”、“警營開放日”等等,似乎不時組織些這種活動,讓市民群眾參觀一下平日里相對較為神秘的警營,觀摩一些警用裝備,便是做好公共關系了。其實,開放次數多了,觀摩頻繁了,若缺乏新的創意,也便失去新鮮感。很顯然這是犯了簡單化和以偏概全的錯誤。
那么,如何充分運用公共關系理論,廣泛借鑒政府、企業公共關系以及西方警察公共關系建設的經驗和成果,推動中國特色警察公共關系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樹立一個全新的警察公共關系理念
無論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關系還是具有強烈個性色彩和職業特點的警察公共關系,都是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伴生物。從所謂的公共關系三要素:組織、信息傳播、公眾,到公共關系講究的誠信原則,都包含了民主政治、人本主義的實質和內涵。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每天都要收到超過八百宗查詢,這是設于政府新聞處總部以外,唯一以二十四小時方式運作的新聞工作單位,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陽光作業、與廣大公眾的零距離溝通,正是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因此,中國警察公共關系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們建設警察公共關系的初衷和最終目的,也是我們必須首先樹立的一個重要理念。
二、整合運用兩種警察公共關系資源
一是警方品牌資源。公安機關在長期的打擊犯罪、服務人民群眾、維護社會治安安定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形成許多優良傳統,造就了寶貴而豐富的精神財富和品牌資源。在建設警察公共關系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和充分運用這些精神財富,使之為中國警察公共關系注入生機和活力。歷史積淀下來的警方品牌資源中包含了大量公共關系的元素。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正是符合公共關系基本原則。如“漳州110”的“四有四必”精神,早就包含了人性化執法、人文關愛、以民為本的民主政治理念和公共關系元素。當年“漳州110”勇立潮頭,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河,領一代風騷,樹立了一個警察執法為民的優秀典范。這樣的品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充分挖掘、整合、運用這些寶貴的品牌資源,是警察公共關系建設重要內容之一。
二是公眾活動載體資源。與警方寶貴的品牌資源一樣,公安機關在長期執法和服務實踐中創造了許多面向公眾的活動載體資源,如“愛民月”活動、“雙爭”活動等等。這些活動載體在歷史上乃至今日都為增進警民關系、架設警民連心橋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建設新型警察公共關系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原有的特別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將其由單向傳播轉化為雙向溝通與交流,賦予其新的公共關系內涵,使之更加有效地為警方公共關系服務。
三、建立三個警察公共關系運作機制
。ㄒ唬┬蜗笪C預警處置機制。
目前,中國警察面臨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警察權益維護沒有提到應有位置,另一方面經費保障的嚴重不足影響對公眾權益的維護,再加上社會轉型時期,許多社會矛盾焦點最終落到警察面前,既無法獨立承擔又不得不去面對,矛盾的運作沖突必然會帶來危機的爆發。而公共關系的作用在于使矛盾雙方盡量達到某種平衡點,從而化解危機,消除不良影響。
警方公共關系形象危機預警處置機制有兩個重點:一是預警,即防患于未然;二是有效處置,消除影響。同時又應分內、外兩個方面。對外危機處理主要是應對新聞媒體。應該認識到,傳媒和警方在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根本目的上是沒有矛盾的,傳媒對公共事件的關注應被理解和支持,而極少數的惡意炒作應予以有效的制止。在危機爆發時,面對傳媒的關注甚至詰難,應該本著誠懇、公開、透明的原則,盡量取得傳媒和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及時控制影響,消除影響,將危機的傷害控制在最小范圍。
筆者認為,危機預警處置機制還應該建立在警察群體內部,這點往往是被忽略的。所謂群體內部危機預警處置,主要是指當警隊執行高危險任務或警隊由于某種原因出現較大面積違法、違紀現象時的危機心理疏導。做好這項工作對于維護警隊心理健康,保持群體積極昂揚的斗志具有積極意義。
。ǘ┕娀訖C制。
如前所述,警察公共關系與傳統宣傳之區別在于是否具備互動性。所謂公眾互動機制就其外在一面來說,便是積極溝通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關系,有計劃地制造新聞,策劃運作公關事件,在與新聞界建立一個正面而有建設性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公安機關正面形象帶至社會各階層。公安宣傳工作具有優
良的傳統和實踐經驗,在傳統的宣傳工作基礎上加入警民平等互動溝通的因素,將更加有效地增進廣大群眾對警方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改變以往某種居高臨下、我說你聽的固有心理態勢,使公眾更易接受。
公眾互動機制同樣包含對內因素。筆者認為,內部公眾良性互動主要依賴濃厚民主氛圍的營造和優秀警察文化建設,即在公安隊伍管理中拓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職能,同時借助建設優秀積極的警營文化,依助現代心理科學的指導,不斷優化內部個體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民警創造力,提高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
。ㄈ┓⻊召|量管理機制。
作為公安機關來講,建立服務質量管理機制的外在要求是為公眾提供最佳服務,提供高質高效的工作成果,這也是建立良好公共關系狀態之根本。人民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人民的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有困難找警察本身就是一種積極、主動、開放的行為,是警察公共關系的具體化體現和展開。同時,在廣泛服務群眾過程中貫徹社會主義的民主觀,尊重人民民主,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使體現公安機關民主職能的工作內容和形式更加制度化、法律化,從而增強公安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為建設良好的警方公共關系提供有力保障。
服務質量管理機制的內在要求在于狠抓隊伍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也就是建立科學有效的隊伍內部管理體系,形成一整套排除人為干擾因素下的科學規范的業績考評操作辦法,創造公開公平的競爭機制,唯才適用,人盡其才。通過提高組織內部工作效益促進組織行為社會效益的提高,從而使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外因素良性互動、協調運作,共同達到樹立良好公眾形象的公共關系目標。
【目前警察公共關系建設的誤區之我見】相關文章:
走出信息化建設的幾個誤區04-08
公共關系論文07-28
共享之我見作文04-26
古代公共關系探究論文03-17
警察叔叔作文04-24
警察的工作心得05-06
贊美警察的句子07-08
未來的警察作文02-20
警察的優秀作文12-01
給警察叔叔的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