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1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新課改《語文課程標準》為契機,緊緊抓住教學主渠道,以學生為本、以質量為魂、以課堂教改為中心、以校本研究為主要方式,繼續落實、規范教學常規,落實、優化教學過程,扎扎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結合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的教研實際,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和展示舞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及業務能力。
二、主要工作:
(一)、教研組層面的規范與建設
1.教研:精心組織與開展好教研組活動,要求一學期開展好二三次的主題教研活動。教研組要著眼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通過互聽與經驗借鑒,達到對課堂教學共性認識: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先學后教,練習為主。推進“課堂工作坊”校本教研制度,實行“問課—觀課—議課—品課”一體化的校本教研制度,將教學研究、教師培訓融為一體,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活動開展圍繞專題,一人講課,一人磨課,一人記錄,一人述說變化過程,一人整理。
2.科研:用心組織與開展好每年度的論文、案例、課題、命題設計、教學設計、讀后感等評選活動,引領教師走“學習、實踐、反思”的發展路子。
3.常規:細心組織與開展好“四項教學規范”工作,形成長效的教學管理機制。檢查與評估立足四項(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質量測評),細化要求,突出重點,狠抓實效。
(二)、教師層面的`規范與建設
1.備課:嚴格計劃制定的針對性,切合學科、個人的特點;嚴格備課環節的具體性,做到詳略結合,突出個人的思考與創新。備課的模式與方法需要多元化,因人而異,不追求單一的標準。建議手寫、電子稿、改編模仿等方式相結合,一定要有適量的修改記錄。加強集體備課意識,注重資源共同分享,做到備課要“深”;嚴格反思的實效性,做到真有所思,真有所想。
2.上課:倡導課堂的效益追求,沿著備課既定的思路,達到與上課的一致性;倡導以學為主,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倡導課堂練習,體現教與學的統一,力求扎實與樸實。
3.聽課:提倡老師多聽課,一學期聽課節數至少15節以上。聽后多反思多評價,記錄本有簡要的、富有針對性的評價記錄。
4.作業:作業設計要“精”,體現“輕負荷,高質量”的教學思想,批改要“細”,要規范、及時,注重糾錯及情況反饋。
5.測評:抓好階段性學習質量監測,做到及時總結,樹立反思意識;抓好教師個人自主命題,做到教、學、考三者合一,樹立質量意識。
6.輔導:做好對學生補缺補差的工作,因材施教,經常分析學生,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熱情鼓勵,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做好分層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7.專業:提倡教師多讀,閱讀中汲取智慧、積蓄力量;提倡教師多思,聽后思,學后思;提倡教師多寫,記錄教學之思、生活之美;提倡教師多實踐,實踐中尋求策略、提升自我。
(三)、學生層面的規范與建設
1.讀好書:一本書,創生一個特色班級,一個故事,創新一次特色活動,豐盛學生的閱讀大餐,營造校園的閱讀氛圍。低段引導課外閱讀,激發閱讀的興趣。中段體驗閱讀,牧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寫作。高段閱讀感悟,盡情閱讀,放飛寫作。
2.寫好字:寫規范,寫端正,寫干凈,做到筆筆認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潔,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規范訓練,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反復指導,反復練習,夯實學生寫字基礎。
三、具體安排:
第三周:教研組制定教研計劃,教師制定學科計劃。
第四周:確定教研活動開展方案,人員落實。
第五周:國慶放假
第六周:學區教學設計評比
第七周:主題1:科普說明文姓“語”。問課:科普類說明教什么,怎么教。教師講座。
第八周:觀課: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徐京執教),議課。
第九周:品課:反思主題研討,撰寫磨課之思。
第十周:學科命題,期中測試,測后分析。
第十一周:外出學習,新作文研習活動。
第十二周:集體備課,學區教壇新秀評比。
第十三周:主題2:作文,我們有辦法。問課:課內作文教什么,怎么教。觀看名師講座實錄《 張祖慶: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談教材作文的二度開發與有效指導》。
第十四周:觀課,議課。
第xx周:品課:反思主題研討,撰寫磨課之思。
第十六周:共讀一本書。
第十七周:交流閱讀之思。
第十八周:整理本學期自我教研材料,撰寫教研所獲。
第十九周:制定復習計劃,扎實復習。
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2
指導思想:圍繞小學部語文工作目標,“關注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發展”。在學校總課題的引領下,提高教師研究能力,以“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為抓手,保證語文教學質量的穩步前進。工作要點:
一、組織教師展開理論與經典課例的學習。
主要包括:《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以及關于合作教學的系列資料,《斯霞、袁瑢、霍懋征 語文教育思想與實踐》一書。各備課組可以重點學習與年段相關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在教研組每月一次的活動中,交流學習心得,努力領悟二期課改與合作教學之中的精髓。
二、加強常規建設,在流程管理中提高基礎質量。
主要包括:備課檢查和作業檢查中,及時匯總和發揚教師的優秀做法,讓各年級能夠及時溝通,構建整體效應。各組用好藍皮和綠皮書,總結一些具體的做法。借助“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深入進行各類互觀課、研究課的開展。在各級抽測、單元測試后,及時進行質量分析,對于測試中體現的漏洞要有針對性反思。對于各年級、各班級的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提高,及時填寫好跟蹤調查表,保證合格率,努力提高優良率,促使全體學生的發展。
三、開展課題研究,體現“理念與實踐相結合”。
主要包括:在學校總課題的引領下,嘗試開展“合作學習”。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找到切合我校語文教學實際的抓手,能夠再根據各年段的具體要求和學情,確定各年段的子課題。通過專家引領、集體學習,個體實踐,分組交流,來扎扎實實地推進研究。本學期,各年段的研究課、互觀課、以及日常教學反思、案例等活動,都體現在課題方面的思考,力求體現“理念與實踐相結合”,確確實實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一定的合作技巧,掌握合作學習的良好方式。
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3
本學期開展以“小學語文多元智能和諧發展的研究”為主題的教學研究。發揮學校語文教研組的龍頭作用,扎實有效地開展主題化系列教研活動。以一個主題、四個環節(學習思辨、實踐探索、研討交流、總結反思)為主線,做到主題明確、過程清楚、環節到位、成效顯著。以學校教研組為龍頭聯動全體數學教師積極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努力使教研活動更有序、更規范。具體安排如下:
一、學習思辨階段
(1)集中,了解本學期教研活動方案安排,分高低段確定研究主題。
(2)收集相關理論資料,并于校園網上發布。要求每位教師完成一篇以上。
(3)交流心得與收獲(時間3分鐘以上)。做好摘錄,資料存檔。
二、實踐探索階段
(1)緊扣各年段研究課題,進行教學嘗試。分組合作設計教案。
(2)教師進行實踐操作,同組教師間互相聽課、評課,完善教案。
(3)集中交流,兩位教師主講自己的設計思路。時間:第9周。
(4)根據實際情況自己上課實踐,寫出課后體會:課的設計理念、課堂教學過程、課堂反應、成敗原因。
三、研討交流階段
(1)第二次集中:交流備課、提出各自的.設計理念、實踐情況及反思,形成教研組的方案。
(2)主題教研活動,課堂展示,互動式評課。時間:第13周。
(3)撰寫教學反思,并上傳于校園網,資料存檔。
(4)組長完成研究報告,教研組成員完成研究論文。
四、總結反思階段
(1)對教研活動的反思,以論文形式進行交流
(2)提出問題,商量下學期的研究主題。
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三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的開展將根據《20__年上半年者東鎮中心小學教導處工作計劃》和《者東鎮中心小學20__學年第一學期教科室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新課程改革為重點,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立足課堂教學,引導全組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二、工作重點
1、深入實踐《新課程標準》,優化課堂教學。
我們三年級使用的還是老教材,但是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應該跳出老教材給我們帶來的束縛,好好學習《新課程標準》,大膽地實踐,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滲透到老教材中,充分挖掘老教材與新理念之間的結合點,注意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把教研的重點放在如何發揮四十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上,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追求學生在四十分鐘里的收獲最大化,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
2、以“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為研究重點。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有利于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間接為直接,學生通過活動會發現一些問題,并進一步尋求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語言交際、理解分析、相互協作等能力得到強化。語文教學必須走大語文教育觀的道路,這才能使教育改革的路子越來越寬。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必須打破單一的封閉的教學形式,努力做到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文為依據,教書育人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3、認真組織好二級教研活動。
今年的二級教研活動,在形式上有所變化,采用“集體備課—一人執教—課后評議”的形式開展,目的是讓組內的每一個教師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真正的`提高自己鉆研教材,組織教學的能力,同時利用大家的智慧,力爭使課堂教學最優化。
三、工作目標
1、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通過教學研討,理論學習改變“高耗低產”的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效率。
3、在教研活動過程中,提高教師教研能力,積累經驗。
四、活動方式
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以集中學習和個別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展開,使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教師的思想領域。理論學習的同時,并充分利用“學術沙龍”和學校的教研活動,將新課程理論與課堂實踐結合起來,以課堂為陣地,逐步改革課堂教學的理念,使理論的學習更富有實效性。
五、具體措施
(一)進一步規范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1、教研組活動:定時、定點、定主題內容,定中心發言。每個備課組活動應以“二期課改”的精神為指導,正確把握三維目標,同時確立一個專題研究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實效性。此外,老師要根據通知準時高質量參與活動。
2、備課:做到“三備”,即備三維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加強集體備課意識,注重資源共同分享,做到備課要“深”。
3、上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做到: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媒體,利用網上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時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師生對話應講普通話,老師板書寫規范字。課后寫好教學反思,青年教師每月上傳一篇教案及反思。
4、作業:作業設計要“精”,體現“輕負荷,高質量”的教學思想,批改要“細”,要規范、及時,注重糾錯及情況反饋。
5、輔導:做好自己對學生補缺補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經常分析學生,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熱情鼓勵,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做好分層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二)深化教學研究,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實效
1、組織教師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師生發展。雙周二上午第三節為語文教研大組活動,學習領會有關教育教學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內容包括: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寬松、有趣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人文的關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吸取知識。
(2)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培養學生語文運用、實踐能力的同時,重視人文因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淡化繁瑣的講解分析,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實踐過程中積累、感悟。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將教學過程看成是老師、學生、文本間平等對話的過程。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習內外的聯系,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渠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提高學習效率。
(6)講求訓練手段的多樣性,提高練習有效性,嘗試課外作業階梯式,讓不同學生學有所獲,具有作業批改的現代理念,包括建立學生的錯題記錄。
【小學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第一學期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04-06
學年第一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03-13
第一學期小學體育教研組工作計劃06-23
小學第一學期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03-10
第一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01-11
第二學期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03-09
小學語文教研組下學期工作計劃02-19
新學期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