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華]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漢字教育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工作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從第一到第四學段始終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強調書寫的規范和質量。雖然低年級和中年級在會寫字數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新課標”對寫字的質量要求提高了。語文“新課標”還在第三部分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小學1―6年級,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的頒布,更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義,意見中對落實書法教育提出了各項要求,同時提出要加強書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書法教育教學研究與指導水平,重視書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可見在新的歷史時期,寫字教學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我們進行了一番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內容:
1、調查對象:
全校學生及家長代表。
2、調查內容:
(1)學生對寫字姿勢的認識和寫字教學的認識。
(2)家長對學生執筆方法的認識和關心程度,糾正孩子寫字姿勢的建議。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1)設計《小學生寫字情況問卷調查表》,對456名學生進行調查。
(2)設計《小學生寫字情況問卷調查表》(家長卷),對90家長展開調查。
2、現場調查法:
在寫字課上,查看學生的作業及學生的寫字過程,仔細觀察學生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等狀況并進行記錄,獲取第一手資料。
四、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可看出90%學生在主觀上是喜歡寫字和上寫字課的,然而他們的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合格率卻不到65%。通過觀察學生寫作業,我們發現57%的學生能做到書寫時的“三個一”,68%的學生執筆姿勢正確。學生錯誤執筆姿勢和坐姿的主要表現形式依次是手指執筆太低、太豎、手指抓抱筆桿、手腕扭曲、頭趴太低、身體緊貼桌子或離課桌太遠,學生執筆的錯誤和坐姿的不正確往往是綜合呈現。
通過家長問卷調查顯示:100%的家長認為孩子寫一手好字還是十分必要的,應及時糾正孩子的寫字姿勢。我們也能清楚的感受到有70%的家長自身對寫字的一般常識了解不夠,對正確的執筆方法沒有清晰的認識,導致他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指導自己的孩子寫好字。50%的家長認為自己小孩的執筆姿勢不好,但只有30%的家長對孩子的寫字姿勢、方法進行指導。
原因有以下幾點:幼兒園過早的寫字,讓孩子掌握了錯誤的姿勢,糾正很難。加上年齡偏小,學生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會覺得很難。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還發現高年級的學生由于要寫大量的作業,為了追求速度,無暇顧及執筆姿勢正確與否,以致有些正確的姿勢也開始慢慢變型。家長認識不到位,對老師的過分依賴,使得老師在學校進行的關于寫字姿勢、字形等方面的指導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老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寫字課上缺乏指導,語文課上寫字環節匆匆而過,其他科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疏忽了寫字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書寫姿勢糾正不力,書寫質量不高。
策略如下: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從一年級抓起。要求教師在此階段要強化訓練,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方法,各科教師都要注意經常示范,耐心引導,課堂給學生寫字留足空間和時間。堅持天天寫,堂堂練,以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書寫姿勢的指導和監督,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堅持上好寫字課,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編兒歌,講書法家的故事等激勵學生愛寫字,愿意認真寫字的意識,并進行多元評價。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讓家長先了解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方法,并在家督促子女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多開展班級、學校寫字專題比賽,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激發寫字興趣。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
調查目的:了解社會用字規范化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4日
為了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幫助人們規范用字,我展開了調查研究。
錯別漢字的具體情況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看了往往讓人捧腹大笑。有寫錯別字、繁體字、同音字等等。現歸類如下:
(1)寫錯別字。這種占的比例最多。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王武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別人的心臟,那人當場身亡,王武寫悔過書時把“竹溜死人”寫成了“溜竹死人”,縣官不經調查,就根據悔過書定了他死罪。一個人因為兩個字的錯誤賠了性命,這樣嚴重的后果真叫人聽了不敢相信。
再有:“課程表”中“程”寫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為了推銷,打出了“衣衣不舍”、“雞不可失”的成語。這樣的成語不僅發生了錯誤,并且改變了意思,誤導別人用含有錯字的成語,影響教育。我看過一家裁縫店招牌上醒目地寫著“李氏載縫”四個紅色大字。這真是個大笑話!
(2)寫同音字:我們在寫作和默寫時經常會犯“音同字不同”的錯誤。有人竟把“歡度國慶”寫成“歡渡國慶”。國慶是條河嗎?我還記得我在默寫《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最后一段時把“連結”寫成“連接”,誰叫它們的發音相近呢。還有“近”和“進”。如果不區分它們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誰能聽得出來是哪個字呢?
(3)街頭廣告錯別字多:行走在街頭,在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店牌上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是出現錯別字、亂造簡體字的重點之一,如“補胎充氣”寫成“補胎沖氣”,“家具”寫成“家具”;一些店鋪把“零售”寫成“另售”,“排檔”寫成“排擋”,“雞蛋”寫成“雞旦”,就更是屢見不鮮。在一公共電話亭前,一塊醒目的告示牌上寫著“打拆”兩字,前后連起來一讀,才知道原來是買一種電話卡可以“打折”。
街頭錯別字多讓學生深受其害,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在教學時發現,在學生的作文中也經常有同音的錯別字,指出來時學生們都說是“大街上到處都這樣寫”或者“電視上也這樣寫”。一位女士說,前幾天她給上小學的孩子檢查作業時發現,兒子把“籃球”寫成了“蘭球”,她告訴兒子寫錯了,沒想到孩子理直氣壯地說:“沒錯!街上的文具店就這樣寫的。”
通過這次有趣的調查活動,我感到,對正確使用我國漢字,我們責任重大。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有著不同的解釋,相同的字也有不同的注音。我們不能圖一時之便,或無心之失而寫錯別字。這樣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寫錯別字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危害和影響。中國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它有一定的標準和規范,每個人必須認真學習,遇到問題時,勤向謙虛、公正、標準的老師——字典請教,請正確使用中國漢字。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3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4日
調查地點:大新站街頭
調查目的: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
為了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幫助人們規范用字,我展開了調查研究。
錯別漢字的具體情況是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看了往往讓人捧腹大笑。有寫錯別字、繁體字、同音字等等。現歸類如下:
(1)寫錯別字。這占的比例最多。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王武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別人的心臟,那人當場身亡,王武寫悔過書時把“竹溜死人”寫成了“溜竹死人”,縣官不經調查,就根據悔過書定了他死罪。一個人因為兩個字的錯誤賠了性命,這樣嚴重的后果真叫人聽了不敢相信。
再有:“課程表”中“程”寫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為了推銷,打出了“衣衣不舍”,“雞不可失”的成語。這樣成語不僅發生了錯誤,并且改變了意思,誤導別人用含有錯字的成語,影響教育。我看過一家裁縫店招牌上醒目的寫著“李氏載縫”四個紅色大字。這真是個大笑話!
(2)寫同音字:我們在寫作和默寫時經常會犯“音同字不同”的錯誤。有人竟把“歡度國慶”寫成“歡渡國慶”。國慶是條河嗎?我還記得我在默寫《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最后一段時把“連結”寫成“連接”,誰叫它們的發音相近呢。還有“近”和“進”。如果不區分它們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誰能聽得出來是哪個字呢?
(4)街頭廣告錯別字多:行走在街頭,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店牌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是出現錯別字、亂造簡體字的重點之一,如“補胎充氣”寫成“補胎沖氣”、“家具”寫成“家俱”,一些店鋪把“零售”寫成“另售”、“排檔”寫成“排擋”、“雞蛋”寫成“雞旦”,就更是屢見不鮮。在一公共電話亭前,一塊醒目的告示牌上寫著“打拆”兩字,前后連起來一讀,才知道原來是買一種電話卡可以“打折”。
街頭錯別字多讓學生深受其害,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在教學時發現,在學生的.作文中也經常有同音的錯別字,指出來時學生們都說是“大街上到處都這樣寫”或者“電視也這樣寫”。一位女士說,前幾天她給上小學的孩子檢查作業時發現,兒子把“籃球”寫成了“蘭球”,就告訴他寫錯了,沒想到孩子理直氣壯地說:“沒錯!街上的文具店就這樣寫的。”
通過這次有趣的調查活動,我要向大家倡議:漢字表意豐富,歷史悠久,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要熱愛漢字。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語言漢字都無法正確使用,我們如何學習其他的東西。因此,我們必須要優化文字環境,正確使用漢字,更要杜絕公共場所的錯別字。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4
調查人員:xxx等。
調查時間:20xx年9月16日下午3時40分
調查地點:xx小區、街道等場所。
調查目的:對社區漢字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糾錯,讓學生從小養成正確使用規范字的習慣,并通過小手拉大手的輻射活動,把學校這種宣傳規范用字的方法推廣到全市,引導市民規范使用漢字。
調查內容:對整個小區的店牌、指示牌、廣告牌中的漢字使用繁體字,篡改成語,出現錯別字、異體字、字形不全等不規范的用字現象進行調查,促使人們規范的使用漢字,凈化語言環境。
調查起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在門牌、路牌、廣告牌等地方發現不規范使用漢字的情況。為了引導市民規范使用漢字,也為了配合以“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為主題的“全國普通話推廣周”活動,我校組織五年級部分學生開展“啄木鳥進社區”活動,在社區、街道等場所進行不規范用字的調查、糾錯活動。
調查過程:9月16日下午3時40分,在周校長和教務處袁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五年級的四十多位同學去xx社區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啄木鳥行動隊”。出發前,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分工,八人負責拍照,八人負責交流,其他人負責記錄。準備完畢,大家按照各自的分工拿起筆記本、照相機興致勃勃地出發了。
我們在學校邊上的汽配城發現了幾處不規范使用漢字的情況。店主把裝潢的`“潢”字,寫成了“璜”。接著,我們在一家理發店門口找到了一個錯誤成語“一手遮天”被寫成了“藝手遮天”;在一家服裝店前,“百依百順”被寫成了“百衣百順”。老師說這是店主故意寫錯的,這樣就能吸引顧客眼球,從而產生廣告效應。
在一面貼了很多廣告的墻上,我們發現有人把“喜”字的“士”字頭,寫成了“土”字;在一家餐館門口,我們發現這家店名叫“陽光家園”,這“陽”不正是“陽”的繁體字嗎?我們把這些廣告牌或橫幅標語上的錯別字記錄下來,及時向店主提出并建議他們改正。
活動后,我們還在校園網上瀏覽了五名同學的作文,發現了14個錯別字及用字不規范之處。我們把這些都一一記錄下來,準備跟同學們交流,讓他們了解規范使用漢字的意義及影響。
活動結果:此次活動,我們的收獲可不少,發現不規范用字共12處,其中包括招牌、宣傳招貼用字,櫥窗、廣告面向公眾的示意性文字。我們這次的“啄木鳥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電視臺為此也作了一次專題報道。
分析使用不規范字的原因:
一、篡改成語,形成廣告效應:一家理發店把“一手遮天”寫成“藝手遮天”,服裝店把招牌“百依百順”改為“百衣百順”,目的是追求與眾不同的效果,以招徠顧客。
二、同音字混用。汽車配件店前的“裝璜”與“裝潢”混用,“家具”的“具”被寫成了“俱”,這些都屬于同音字混用。由這些使我聯想到讓同學們頭疼的“的”“地”“得”,每次考試大家都是碰運氣。后來,老師告訴我們,“的”后面跟的是名詞,如五彩的云;“地”后面跟的是動詞,如飛快地跑;“得”后面跟的是形容詞,如跑得快。我們以后要注意正確區分
三、寫字潦草。出現錯字,有一部分原因是寫字潦草,當然還有的是多一筆少一筆的情況。如在包子店前發現的“咸”字多寫了一撇;修鞋的店前“補鞋”的“補”被寫成“ネ”字旁;移動公司的廣告,“存”字少一豎的;超市櫥窗上的“蒙牛”的“蒙”字少一橫的。這些都屬于此類錯誤。
四、簡體字與繁體這字混用。有的店面招牌出現繁體字,也是為了吸引顧客的眼球。如:館店名“陽光家園”的“陽”就被寫成了繁體字“陽”。
五、網絡語言及網絡表情符號的使用。因為同學們對新鮮事物永遠保持著一顆好奇的心,且模仿能力強。所以,網絡語言及網絡表情符號一出現,就迅速地傳播開來成了一些同學的日常用語。網絡語言及網絡表情符號不僅經常出現在社交平臺的聊天中,還出現在同學們的習作中。如:哼~,就知道笑別人,自己也“吃”到了被雪花冷的滋味了吧
六、日常用語中夾雜英文。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隨著學校對英語重視程度的加強,這些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多。如:“噢-NO”我今天又沒有帶錢。完了,我回不了家了。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5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淺閱讀、快餐文化的興起,鍵盤敲擊日益代替了筆頭書寫。在電視臺也常常舉辦一些漢字類的節目,讓國民對漢字書寫和漢字理解都能加以重視。大學生是社會的希望、國家的棟梁、祖國建設的主力軍,這一群體的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更偏向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書寫漢字能力現狀非常值得關注,加之傳統文化頻繁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大學生中已出現了日益淡薄的漢字書寫的潛在危機。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中,對象為我校不同專業的大二學生。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是采用網絡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為筆者自編的《大學生漢字書寫能力漢字現狀調查報告》。問卷內容從書寫準確度、書寫規范性、書寫流暢度、書寫工整度這四個方面編寫,問卷采取不記名的形式填寫。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書寫準確度
漢字的書寫,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這說明漢字書寫的準確度尤為重要。漢字意義博大精深,雖然書寫存在一些形近字,近義詞,但是存在著千差萬別的不同。當問及:“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你是否經常寫錯別字?”84%的大學生偶爾寫錯別字,11%的大學生從不寫,5%的大學生經常寫,結果來看,八成左右的大學生寫錯別字頻率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存在5%的大學生經常寫錯別字,成了“白字先生”。雖然由于現今學校里寫作業較多采用電子稿方式,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書寫的準確度,出現這種情況也算有情可原,但作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高文化人群出現此類現象必須引起關注。
(二)書寫規范度
1.筆順的正確性
漢字的書寫過程中,起筆、收筆都非常有講究。針對這個現象,當問及“在漢字書寫過程中,你對漢字書寫的'順序是否重視?54%的大學生比較重視,35%的大學生不重視,僅僅只有11%的大學生非常重視,甚至有些調查者認為:“只要能寫出字,就不在乎書寫的筆畫順序”。漢字的書寫順序關系到文字的科學規范性,與漢字文化的傳承弘揚緊密相關,換言之,倘若不按照正確的書寫順序,漢字書寫就缺少了應有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文化性。
2.不規范用詞
網絡用詞時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神馬是浮云”,“葉良辰必有重謝”等網絡新生詞,網絡用詞的火熱在一段時間也將會成為青年大學生的口頭禪,當問及“你是否經常寫網絡流行語或新生詞”,78%的大學生偶爾寫,8%的大學生經常寫,14%的大學生從不寫。這個調查結果著實令人擔憂,雖然有些網絡流行語漸漸“轉了正”,甚至有些還被更新人了新華詞典,但絕大多數的被大學生頻繁使用的非規范用語都屬于“偽文化”。
(三)書寫流暢度
你有沒有在書寫的過程中卡殼或中斷,書寫流暢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當問及“你對漢字的書寫流暢度是否滿意?”,50%的大學生大致比較滿意,25%的大學生有點滿意,18%對自己的書寫流暢不滿意,僅僅只有9%的大學生非常滿意。70后、包括一部分80后還曾經與同學朋友書信來往,然而現在絕大多數的90后大學生從小到大更多的是通過微信、QQ等網絡工具進行交流,作業的完成也是電子稿居多,過多頻繁的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使知識的積累量和書寫的流暢度慢慢處于下降趨勢。
(四)書寫工整度
古話都說字如其人,工整的書寫令人心情愉悅,潦草的書寫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當問及“你是否對自己書寫漢字工整度表示滿意”,9%的大學生非常滿意,30%的大學生比較滿意,39%的大學生比較滿意,22%的大學生不滿意,由于現在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大學生中存在著急躁浮夸的情緒,再加上靜心臨摹練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學生書寫的工整度普遍有待提高。
三、思考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發現,大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普遍尚好,但仍有待提高。值得欣慰的是,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配合,并表達了對個人此方面提升的關注,可見大學生還是比較看重自己漢字書寫能力的鍛煉和提高的。學校可以開展專項課程或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大學生更需要堅持練習,不斷培養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和能力。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6
一、調查背景
漢字是中華文化延續進步的根本,而對于中學生來說,正確的書寫尤為重要。《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強大勢力和一些學校不重視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寫字情況及其效果不盡人意,走進教室,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寫字時腦袋歪著、本子寫著、手捏著筆尖、眼貼著桌面,姿勢及不正確;翻開作業本,有的筆走龍蛇、龍飛鳳舞,似秋風咋起,吹亂一地稻草;錯別字在學生的作業本中隨處可見,特別是作文時更突出。作為中學生連一些基本的常用字都弄不清楚。種種原因,使中學生在規范漢字書寫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字跡潦草、不整潔、錯別字太多等等。
二、調查內容
1、字跡潦草的原因。
2、如何規范寫字。
3、對規范些的看法。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對200多學生進行了問卷,情況如下:在校時間經常動手寫字的占59%,偶爾動手的占15%,老師布置作業了才寫的占26%;堅決反對寫錯別字的占22%,認為情有可原,有事難免會犯點小錯誤的占78%;認為整體上寫字字跡工整程度一般的占96%;很工整的占4%;認為寫字時出現錯別字的占70%,很少出現錯別字的占30%;學生認為導致寫漢字字跡潦草的原因是寫字態度馬虎的占85%,漢字難寫,書寫效率低的占11%,習慣用電腦打字的占26%,漢字書寫能力規范化不受重視的占67%;學生認為寫字字跡潦草對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負面影響很大的占30%,較大的占56%,一般和較小均占7%;當寫字遇到不會寫或有疑問的字時,查字典后再寫的'占74%,用電腦(手機)查證在寫的占85%,問身邊的人后再寫93%,不查不問,寫下有疑問的字的占4%;如果學校采取措施對中學生寫字行進規范要求,學生認為經常舉辦書寫比賽的占19%,開設書法課的占81%;學生認為規范書寫漢字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延續意義重大,見證了華夏語言文體的藝術美的占89%,意義較大的占11%。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經常動手寫字,反對寫錯別字,但由于平時作業量大字跡工整程度不夠,字跡不工整有情可原,作文時出現錯別字的占多數,這與學校不重視規范書寫能力有很大關系。根據《中學語文新課標》中學應開設書法課,傳播和延續民族文化。
四、應對策略
充分利用語文課時間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布置作業時,減少作業量,要求學生規范書寫每一個字,掌握所學漢字,從頭練起,規范寫字姿勢,搜集名家作品欣賞,或請相關老師講座,讓學生對寫字感興趣,定期進行書法作品競賽,對優秀作品予以獎勵,并把作品展出,讓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建議學校開設書法課,專業老師任課,系統訓練,提高學生規范書寫的能力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3-21
網絡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8-17
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4-23
關于漢字的調查報告08-05
漢字調查報告02-08
關于漢字的調查報告03-16
貼吧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8-16
關于漢字錯別字的調查報告08-06
漢字社會調查報告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