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1
我在活動期間一共帶過兩個孩子,兩個都是跟父親一起生活的單親家庭的女孩,她們是孩子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我覺得我們應該給予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的關愛。他們這個年齡是比較敏感的年紀,自尊心又特別強,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通過我的工作,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要有愛心 、耐心
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除此之外,在結對子時應盡量讓男生與男孩子、女生與孩子結對,這樣他們之間可能共同話題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帶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親戚住在一起,她有時就會跟我耍小性子,我覺得應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遠她。
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里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煙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覺得我們應該多跟他們交流,給他們傳遞一些健康積極的思想,引導他們合理用錢,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學校也要多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吧里。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們多參加業余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于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戲等不良的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學校平時多引導他們進行讀書等有益的業余活動。
三、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學生,我沒有太多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適合,這樣反而會影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所以應由學校來實行,從電視上、網絡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多進行家訪,及時了解情況
對于這些孩子,要多進行家訪,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并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兒童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要善于和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護人產生依賴性和信任感。
總之,我們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互動交流活動,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了解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并采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并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對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有所幫助,幫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2
一、指導思想
為認真落實上級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打造我村前薔薇小學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的特色,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文化生活,更好地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培養集體榮譽感,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尋找快樂、培養自信、得到進步,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活動主題
快樂自信自立進步和諧
三、活動解決的主要問題
1、學業失教:部分留守學生不能很好完成學業,學習習慣差。
2、心理失衡: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抱怨、自卑、驕橫、焦慮,有的甚至沉迷網吧,行為失控、如校園暴力等惡劣行為。
3、親情失落:留守兒童感到親情失落和孤獨,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親人的照料,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如生活安全問題、煤氣、火、水、電)人身安全(上、放學)。
活動安排
1、20xx年月份,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集體家訪。
2、20xx年2月份,開展"學校也是我的家"征文活動。
3、20xx2年3月30日前,通過家訪了解留守兒童在家自理生活情況
4、20xx年4月份,留守兒童作客本班同學家庭"一日親"活動。
5、20xx年5月,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比賽。
6、20xx年6月,開展學校留守兒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賽。
7、20xx年7月,開展檢驗留守兒童讀書效果的"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演講比賽;留守兒童讀書筆記評比活動。
8、20xx年8月30日前,組織留守兒童向父母寫信,匯報本學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3
由于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兒童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據調查統計,我校的留守兒童,存在明顯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膽小怕事;有的活潑好動,經常違規亂紀;有的爭強好斗,性格粗暴;還有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盡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進行調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陸同學,男,12歲,留守兒童,是個學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撫養。這個孩子非常的內向,說話聲音很小很靦腆。成績很差,書寫潦草,個人衛生極差。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班級學校組織的活動,都沒有熱情。犯了錯誤嘴硬,不承認錯誤,反抗心很強。
二、問題分析:
經過調查、走訪、電話聯系家長等途徑,發現該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陸xx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撫養,致使陸xx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對一切都很冷漠。離開了父母的關懷,小孩沒有了安全感,對社會沒有信任感,以后對社會的態度、對他人的態度、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態度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沒有父母的呵護,沒有理性的溝通,孩子的`心靈易受創傷。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談不上對孩子進行教育,他們只是為孩子提供吃飯、住宿,更是談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事實上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其監護人只是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精力上也承擔不了品德培養、學習輔導之職,使家庭道德教育處于真空狀態。
(3)學校教育鞭長莫及。學校教育側重在校時段教學管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對那些“問題兒童”難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況,我在教育的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家訪制度。對結對子的每一個留守兒童,我先登記學生的聯系方式,發現學生有任何問題,及時與監護人聯系。家訪時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愛,經不起孩子的哼哼,當老師去家訪時,監護人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見了老師直說孩子在家表現都好等等,敷衍老師,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在害孩子,面對這種情況,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詢問監護人,二是詢問其他學生的家長,三是詢問同學。
這個陸xx,星期天到同學家里寫作業,共兩三個同學,陸xx偷拿了這家一盒煙,在這個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裝到自己的書包里。周一時,一個學生在班里說陸xx抽煙了。很快就傳到了我的耳朵。我隨即叫來陸xx,問其是否抽煙,誰料他大嗓門的喊,我沒有,我沒有。我是軟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認。我只好叫來其他的幾名同學,來個當面對質,最后陸xx沒辦法,只好認錯。我隨即召開班會,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然后,我給陸xx的監護人打電話說這事,但監護人只是說孩子平時挺好的,家務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讓老師多用心。
2、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避風港,家庭的溫暖是孩子們成長的必要條件,缺乏家庭溫暖的人,往往缺乏集體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動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兒童”大多數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缺乏家庭的溫暖,缺少父母的呵護,如果這些學生不能潔身自愛,很容易變成一個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體感的“后進生”。一個孩子的言行舉止就代表了一個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著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時間最長,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時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平時只管吃穿,孩子犯錯,不問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頓完事。我有空就和監護人聊,讓他們明白孩子現在是受影響的關鍵時刻,所以,不要溺愛,留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同時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聯系,讓他們有空就回家,抽空給孩子打電話,問問身體,問問學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愛,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也是人疼人愛的孩子。不能過分依賴學校教育。陸xx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該同學比以前樂觀了,上課也主動發言了。老師及時表揚,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有優點,幫他們樹立信心。
3、班級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讓其他同學主動地去和這些孩子溝通,在生活學習上予以照顧,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融入到集體活動中,感受集體的力量。
4、愛心,耐心、寬容。沒有愛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換真心;耐心換進步;寬容換回報。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陸xx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逆反心理在減弱。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高度重視,去研究去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想方設法,尋找策略,用心去關愛他們,用情去感動他們,用愛去溫暖他們。使他們擁有和其他孩子一樣明凈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飛理想和希望,最終成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一代新人。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4
為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校按照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認識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我校從實際出發,加強了對留守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兒童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為切實做好關注教育,關注留守兒童的這一工,將工作總結如下。
為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中層干部和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各負其責,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學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學校的留守兒童,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聯系電話;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系方式,便于老師與家長、代理監護人聯系溝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并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2、建立代理監護人隊伍,實施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為“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學校還多方面聯系社會上的愛心媽媽,至今有四名留守兒童找到了愛心社會媽媽,社會媽媽負責孩子的全年的學習開銷,還定期到學校看望,節假日領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3、建立“家校”聯系制度
為及時了解掌握各方面情況,有針對性的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學校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學校對代理監護人每月進行一次家訪,每月與家長通一次電話。
學校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校園內、在家訪中,在班級內、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讓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利用、六一等節日契機,開展了“校園爸爸、校園媽媽關愛留守孩子”座談會,為每個孩子送上學習用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與溝通,讓這些“留守孩子”體會學校對他們的關愛。使每一個留守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生活,讓他們的心理充滿與歡笑。
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留守學生之活動室,配備了電腦、親情電話、活動器材、圖書等設施設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學校定期和不定期舉行主題班會、班隊活動,舉辦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使他們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通過各種關愛工作的開展,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關護網絡并取得較好成效,留守兒童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絕大多數留守兒童不僅學會了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還培養了堅韌、獨立的,出現了廣大留守兒童安心學習,家長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學校四項關愛留守兒童措施威海教育局網給予報道,學校建立留守兒童關愛網在齊魯晚報給予報道,在全市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1、倡導全校師生,為留守兒童獻出自己的愛心。上,為貧困留守兒童搞一次校園爸爸媽媽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2、結合教師開展的“教師幫扶”活動,在師生之間開展“手拉手、同成長”為主要形式的結對互助活動。
3、實行代理家長制,滿足留守兒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師代理兩位留守兒童的'家長,定期與學生交談,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給學生以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其安心學習。
4、各班組織本班“留守兒童”開展“兩地書親子情”活動,讓學生把學習、生活中的樂趣和困難告知父母,能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學校提供信封)學校在五月份將開展一次“給遠方父母一封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5、打開留守兒童心靈之窗,每月上一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心理咨詢,讓學生自己的心里話。
6、關注留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每位教師需幫扶一位留守兒童,做到隨時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愛,我校在這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們也感到這一工作單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目前,“留守學生”人數增加,給學校,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觀念錯誤,家長教育沒有方法,給學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作用。所以我們應用愛去滋潤,用心去呵護,用情去溫暖,讓“留守兒童”走出心靈的荒漠,走進親情的綠洲。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5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三關”工程的實施意見,切實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我校的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校園,切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留守兒童”問題既影響到“留守兒童”個體的性格、心理、學習、行為方面,也影響到家庭、學校和社會。其群體之龐大,所暴露的問題之多,使“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
活動旨在讓留守兒童體會到社會關愛,并得到一份珍貴的禮物。社會的關愛是留守兒童的精神食糧,能為他們開設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口,樹立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親情缺失,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關愛與幫助。
三、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
1、學業失教:部分留守學生不能很好完成學業,學習習慣差。
2、生活失助: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貧困,衣食住行等方面缺乏照顧,營養不良,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3、心理失恒: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抱怨、自卑、驕橫、焦慮,有的甚至沉迷好玩,行為失控。如部分留守兒童有偷盜等惡劣行為。
4、親情失落:留守兒童感到親情失落和孤獨,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
5、安全失保:由于缺少親人的照料,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如生活安全問題:火、開水、電)、人身安全(上、放學)。
6、由于少數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強,比起一般兒童,他們對父母少有依賴性,因為少數留守兒童承擔生活勞動量超出了范圍,對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動內容和基本要求:
1、倡導全校師生,為留守兒童獻出自己的愛心。為貧困留守兒童搞一次募捐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2、在師生之間開展“手拉手、同成長”為主要形式的結對互助活動(同伴結對、師生結對)。
3、實行代理家長制,滿足留守兒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師代理兩位留守兒童的家長,定期與學生交談,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給學生以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其安心學習。
4、各班組織本班“留守兒童”開展“兩地書親子情”活動,讓學生把學習、生活中的樂趣和困難告知父母,能與父母更好地溝通。
5、打開留守兒童心靈之窗,每月上一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課,政教處開設心理咨詢,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在教學樓下設立悄悄話信箱,每周五開信箱,閱后并給與回復。
6、辦公室開設太極小學公用QQ網絡,讓學生在網上能面對面和自己的親人敘舊,談談自己的想法,能與父母溝通交流。
7、關注留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每位教師需幫扶兩位留守兒童,做到隨時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幫扶教師必須按照“三知、三多、三溝通”的家長職責和“三個二”的具體要求,主動履行家長義務,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三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學習情況
“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多參加學校學生集體活動、多到其家中走訪 “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托管人、老師聯系溝通
“三個二”即每周與留守兒童聯系交流、輔導作業兩次;每月與留守兒童父母、任課教師、托管人聯系兩次;每兩月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兩次
8、學期末,每位教師結合自己幫扶學生的情況和學校德育課題實驗《農村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的矯正》,寫一篇經驗總結上交教務處備檔。對落到實處,認真撰寫論文的,期末考核加分;對敷衍了事的者,則在期末考核上扣分。
五、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2、加強監查,嚴格考核,力求工作落到實處。
3、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建立長效機制。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份愛足以體現社會的溫暖,我們將用真心去傾聽,用真愛去溫暖,用真情去為留守學生服務,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綠蔭。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6
為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校按照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認識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我校從實際出發,加強了對留守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兒童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為切實做好關注教育,關注留守兒童的這一工,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成立關愛小組,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中層干部和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各負其責,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健全關愛制度,明確責任
為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學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學校的留守兒童,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聯系電話;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系方式,便于老師與家長、代理監護人聯系溝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并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
2、建立代理監護人隊伍,實施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為“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學校還多方面聯系社會上的愛心媽媽,至今有四名留守兒童找到了愛心社會媽媽,社會媽媽負責孩子的全年的學習開銷,還定期到學校看望,節假日領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3、建立“家校”聯系制度
為及時了解掌握各方面情況,有針對性的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學校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學校對代理監護人每月進行一次家訪,每月與家長通一次電話。
三、營造關愛氛圍,開展關愛活動
學校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校園
內、在家訪中,在班級內、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讓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利用元旦、六一等節日契機,開展了“校園爸爸、校園媽媽——關愛留守孩子”座談會,為每個孩子送上學習用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與溝通,讓這些“留守孩子”體會學校對他們的關愛。使每一個留守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生活,讓他們的`心理充滿陽光與歡笑。
四、感受溫暖,快樂成長
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留守學生之活動室,配備了電腦、親情電話、活動器材、圖書等設施設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學校定期和不定期舉行主題班會、班隊活動,舉辦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使他們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過各種關愛工作的開展,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關護網絡并取得較好成效,留守兒童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絕大多數留守兒童不僅學會了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還培養了堅韌、獨立的個性,出現了廣大留守兒童安心學習,家長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學校四項關愛留守兒童措施威海教育局網給予報道,學校建立留守兒童關愛網在齊魯晚報給予報道,在全市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導全校師生,為留守兒童獻出自己的愛心。開學典禮上,為貧困留守兒童搞一次校園爸爸媽媽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2、結合教師開展的“教師幫扶”活動,在師生之間開展“手拉手、同成長”為主要形式的結對互助活動。
3、實行代理家長制,滿足留守兒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師代理兩位留守兒童的家長,定期與學生交談,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給學生以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其安心學習。
4、各班組織本班“留守兒童”開展“兩地書親子情”活動,讓學生把學習、生活中的樂趣和困難告知父母,能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學校免費提供信封)學校在五月份將開展一次“給遠方父母一封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5、打開留守兒童心靈之窗,每月上一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心理咨詢,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6、關注留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每位教師需幫扶一位留守兒童,做
到隨時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
七、存在的問題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愛,我校在這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們也感到這一工作單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目前,“留守學生”人數增加,給學校,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觀念錯誤,家長教育沒有方法,給學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作用。所以我們應用愛去滋潤,用心去呵護,用情去溫暖,讓“留守兒童”走出心靈的荒漠,走進親情的綠洲。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最新】相關文章:
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總結02-10
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總結02-28
關愛留守兒童標語11-17
關愛留守兒童作文08-24
關愛留守兒童的句子02-11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09-09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總結08-24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08-26
最新關愛留守兒童倡議書(精選6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