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物管理個人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物管理個人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物管理個人總結1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按照《xx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和《xx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有序開展,進展順利,成果顯著。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xx市普查辦:全市列入財政預算的普查經費30萬元,配備普查專用車輛5輛,新發現文物點283處,復查文物點335處。市普查辦分別于4月22日、5月26日組織市普查辦專家組和普查辦公室人員到各縣進行文物普查專項督查兩次,組織召開文物普查專題會議兩次。編寫上報普查簡報九期,普查周報十期,工作動態一期,匯總上報普查周報表五期。
唐河縣:召開了全縣文物普查會議,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的普查領導小組,制定了《唐河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普查網絡,成立了以縣文化局局長為主任的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備了必要的辦公設備,文物普查專用車一輛,計劃撥付文物普查經費10萬元。田野調查已完成4個鄉鎮,剩余18個鄉鎮。復查文物點12處,剩余62處;新發現文物點7處。
方城縣:成立了30人的文物普查隊,其中專家組4人,專業組10人,文化中心組16人,以各行政村村主任為主的540人聯絡員,形成了縣、鄉、村普查網絡,并按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要求對普查隊員進行了整體培訓。文物普查辦公室配備了所需的辦公設備,文物普查專用車一輛,普查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5萬元。已完成1個鄉鎮的普查工作,4個鄉鎮的工作正在進行,剩余11個鄉鎮。復查二普文物點20處,剩余58處;新發現文物點50處,已錄入電子文檔15份。實行雙月例會制度,及時溝通信息,編發上報《文物普查快報》8期,宣傳文物普查的攝影作品《吹盡黃沙始見真》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攝影圖片展”。
淅川縣:成立了本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備配置齊全。文物普查專用車輛一部。建立了由10名專業普查隊員、51名鄉鎮普查員、每個自然村2名普查聯絡員組成的縣、鄉、村三級普查網絡。復查不可移動文物點39處,新發現文物點36處。
社旗縣:初社旗縣縣直機關領導進行調整之后,縣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和文物普查工作隊組成人員也進行了調整和補充完善,將縣直20多個有關單位的主要領導納入縣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抽調了11名高學歷、專業技術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中青年干部組成了精悍的普查隊伍。縣普查辦設在文物旅游局,設備配置齊全。已完成1個鄉鎮的'普查工作,下余14個鄉鎮和3個農業園區。復查文物點12處,新發現文物點10處。
西峽縣:成立了以人民政府副縣長為組長的西峽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設備配置齊全,有文物普查專用車一輛。
為宣傳文物普查,西峽縣在通過廣播、電視媒體大力宣傳文物普查的意義的同時,制作了文物普查流動宣傳展板到縣城主要街道、廣場進行巡展。特別是充分利用縣藝術團下鄉演出群眾多的特點,在演出點不失時機地進行宣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已完成5個鄉鎮的普查工作,剩余14個鄉鎮;復查文物點14處,新發現文物點7處。
新野縣:制定了方案,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普查網絡,普查人員分成兩個小組,縣、鄉、村三級聯動,保障工作的一條龍作業,同時,一星期一小結,一月一總結,及時做好信息溝通。至六月底,復查文物點3處,新發現文物點3處。
鎮平縣:成立了以副縣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鎮平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聽取普查工作進度匯報,協調解決普查工作中的問題。建立建全縣、鄉、村三級普查網絡,縣普查隊的文物專業人員分包到鄉,專門指導和培訓鄉鎮普查員,使普查工作得以在全縣同時開展。
工作中注重廣泛宣傳,利用電視流動幕、文物普查宣傳版面、文物普查宣傳冊在群眾中進行宣傳,并在普查中向群眾直接講解文物普查知識,形成了廣大群眾支持、參與文物普查工作的積極性,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曾有23人通過電話向普查辦提供文物信息,5人向普查辦遞交書面材料。
在工作實踐中,普查隊員們注意積累經驗,探索文物普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物普查成效顯著。已完成5個鄉鎮的普查任務,下余17個鄉鎮。現在已完成76處文物點的復查工作,新發現文物86處,完成普查信息錄入39處。
縣財政每年列入普查經費預算3萬元。
桐柏縣:以縣文管辦為主,組建了15人以上的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伍,完成了縣、鄉、村三級文物普查網的組建及文物普查中前期培訓工作。文物普查辦公室設在縣文廟大殿,辦公設備配置齊全。已完成1個鄉鎮的普查工作,下余15個鄉鎮。已復查文物點91處,新發現文物點95處。
南召縣:召開了全縣文物普查動員會,成立了縣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制定了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由副局長仝太峰親自帶隊,以文管所13名同志為主,博物館、各鄉鎮文化中心主任、縣業余文物保護員等59人普查隊伍,聘請文物專家為技術指導,參與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普查辦公室設備配置齊全,有文物普查專用車輛一部。文物普查經費已列入縣財政預算,計劃撥付9萬元。
田野調查已進行3個鄉鎮,剩余13個。原有文物點復查3處,尚有33處;新發現文物點9處。已完成信息登錄2處。
內鄉縣:建立了以縣文化局長為主任的普查辦公室,抽調縣衙博物館、文化館有關業務骨干組成普查隊伍,建立建全縣、鄉、村三級文物普查網絡。已完成6個鄉鎮的文物普查工作,復查文物點32處,新發現13處,消失4處。爭取普查經費3萬元。
文物管理個人總結2
安定區錦釗小學地處內官鎮東岳村,建筑面積6400m2。學校現有教職工16人,學生306人。近年來,學校發揚“敢于創優,勇于爭先,樂于奉獻”的精神,牢固樹立“以情治校,用心服務”的管理理念,強化“三主”意識、危機意識、超前意識,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在養成教育和精細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學校先后獲得了區“示范學校”、“精神禮貌建設先進群眾”等稱號。
一、用心治校,在管理理念上狠下功夫
1、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錦釗小學經過實踐和不斷思考,沖破制約學校發展的陳舊觀念束縛,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學而適用的管理機制。在辦學上,樹立“以學校發展為前提,以育人質量為生命,以養成教育為特色,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重點”的辦學思想;在管理上,堅持“以情治校,用心服務”的理念;在育人上,堅持“以情育人,用心教書”的理念;在治校上,堅持樹立“三主意識”,即說主人話,做主人事,盡主人責。這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就是學校向前發展的行動綱領,為推動學校邁上科學管理、和諧發展的軌道帶給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營造務實的管理隊伍。
學校領導班子堅持以身作則,規范自身言行,構成團結務實的戰斗堡壘。一是講民主。做到小事勤溝通,大事多商量,團結協作,密切配合。每次開班子成員和民主生活會,大家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構成大政共議的良好局面。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師做到的,領導務必先做到”,全體班子成員樹立起學校發展和服務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實際工作感動教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師,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師。三是重廉潔。學校班子成員堅持做到把好名譽關,樹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權力關,樹立服務形象。幾年來,學校領導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班子成員之間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膽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關心的摯友,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堅持不懈
二、用心立德,在思想道德上狠下功夫
錦釗小學始終堅持“以德治校”,把學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來抓,要求學生發奮做到“四個學會”,即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新。同時,將愛國主義、群眾主義、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重要教育資料有機滲透,有效促進了學生思想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是將德育教育貫穿學科教學始終。學校在上好品德與社會課的同時,要求教師挖掘每堂課的德育因素,并透過組織教學,生動活潑地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利用語文課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父母的情感;利用數學課嚴謹的邏輯特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優良品質;利用音、體、美課特有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磨練學生的堅強意志等。同時,堅持每期開學前三周進行日常行為規范集中教育,堅持每一天課前十五分鐘常規教育,有效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品質的構成。網名名字
二是開展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學校利用傳統節日開展了一系列少先隊主題隊會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學校利用五一、六一、七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假日,按照每個節日的不一樣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用心開展“我看到的和諧定西”等征文活動。這些活動既陶冶了學生情操,又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和建設家鄉的情感。
三是建立德育網絡,構成工作合力。學校堅持每學期召開家長會,并透過家訪、電話訪問等方式與家長取得聯系,交換教育意見,及時將學校教育狀況傳達給家長,把社會的意見及時地反饋到學校。這樣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目標一致,讓學生時時、處處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環境中。
三、用心育人,在養成教育上狠下功夫
在建立健全養成教育長效機制,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等方面,學校主要抓好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良好的養成教育環境。
學校領導和教師用良好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影響每一位學生。首先,學校領導班子做好了表率作用。班子成員身先士卒,經常做到“從小事做起、俯首拾垃圾”,以實際行動感召全體師生。其次,教師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務必首先做到”,教師按照這條準則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章守紀,認真做好日常工作中每一件事:辦公室一塵不染,教科書、作業本整齊規范。老師們以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了學生,以優良的人格魅力影響了學生,使學生學有榜樣、做有動力,構成了人人爭先、個個創優的養成教育良好局面。
2、開展豐富的養成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建立“雷鋒班”活動。爭做“雷鋒班”是學校抓好學生養成教育,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透過紅領巾廣播站、櫥窗、好人好事登記簿等媒體,大力宣傳雷鋒先進事跡和身邊的先進人物,激發學生學習和爭做“雷鋒式”的先進典型。每周透過對各班的清潔衛生、組織紀律、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評出周流動紅旗獲得者,再此基礎上,以月為單位評出紅旗班,然后根據紅旗班的獲得次數,以學期為單位評選出“雷鋒班”。“雷鋒班”的建立過程既是一個學生構成良好思想品質的過程,又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成果的綜合體現。二是廣泛開展“三管”活動。在學生中開展“管住口、管住腳、管住手”活動。在老師和紅領巾監督崗的督促下,要求所有學生做到“五不”,即不亂吐瓜子果殼,不亂踩、亂踢公物,不亂扔廢紙雜物,不攀摘花草,不亂寫亂畫等。發現學生違反“五不”,老師和紅領巾監督員對其立即就地教育,并扣操行分。同時,還開展“讓我們的校園更美麗”、“彎腰撿垃圾”、“看到垃圾我彎腰”等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全面養成了禮貌守紀的良好風氣。三是開展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活動。學校透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和誠信特色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養成“知恩圖報、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開展“我為爸媽做頓飯”、“我送老師生日賀卡”、“我做母親好幫手”、“農活也有我一份”、“我用實際行動做一件讓父母(老師)感動的事”等感恩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常懷一顆感恩心,常做一些孝道事,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敬師長的`道德品質。同時,透過課堂教學、主題班會、班隊活動、征文活動、演講比賽等形式,廣泛開展“做誠實守信之人”、“我說過謊話嗎”等誠信行為嘗試活動,有效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構成。
四、用心服務,在以人為本上狠下功夫
學校班子成員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為教師服務的理念,在系列的管理過程中滲透了人性化思想,構建起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1、抓情感管理,做到“寬嚴有致,恩威并重”。在教師中大力倡導“三主意識”,即說主人話,做主人事,盡主人責。擺正主人位置,增強主人翁意識,構成人人是學校主人的良好局面。教師主動參與學校管理,人人獻計獻策,相繼制定了《常規管理制度》、《教師工作考評辦法》、《教師獎懲辦法》、《分層管理質量考核方案》等規章制度,實現了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跨越。同時,注重“情感管理”,領導班子經常與教師情感交流,讓教師充分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使之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心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產生“合力”效應。這樣,學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依章行事,教師自覺、主動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促使學校的管理工作到達規范化、科學化、人本化。
五、用心打造,在校園文化上狠下功夫
學校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營造出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取得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一是營造優雅的書香氛圍。學校充分挖掘校園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在墻面上、展板上、教室里處處寫著校訓、發展理念、勵志名言、優秀習作等,時時激勵著每一名師生,從而豐富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二是營造優美的綠化氛圍。為給師生營造一個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學校還根據四季的特點,種植各類花草植物,使校園一年四季鮮花不斷,讓人們一進校園就感受到生活在校園里就像生活在花園一樣,各班級教室布置也別出心裁,班級墻報設計體現了童真童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三是營造優越的安全氛圍。讓師生增強安全意識,學校設立了警務室,在校門等安全事故易發點設了“安全監督崗”,時時處處為師生起督促提醒作用;四是開展創新主題教育活動。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我為老師送上一句心中感恩的話”、“我用實際行動做一件讓人感動的事”、“養成一個良好習慣、唱一首革命歌曲、看一部好影視、讀一個好故事、背一則健康童謠”的“五個一”等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愛國主義和榮辱觀等教育,不斷
豐富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學校的管理抓得好不好,關聯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我校在抓管理的實踐中,充分體現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才能把學校工作搞好。
【文物管理個人總結】相關文章:
文物工作總結05-24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03-17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4篇)04-11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4篇04-08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11篇03-17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11篇)03-17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3篇03-23
歷史文物的作文09-01
IT管理個人總結05-04
文物管理工作自查報告通用11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