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實習報告>動物學實習報告

    動物學實習報告

    時間:2024-09-14 00:30:11 林惜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動物學實習報告(通用14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動物學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動物學實習報告(通用14篇)

      動物學實習報告 1

      一、實習目的和意義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研究對象是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分類和有關的生命活動、發育規律、以及動物和外界環境之間多種多樣關系的科學。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能很好地認識和利用動物,使它能更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預防;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掌握所采集動物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采集場所、采集方法、標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過野外實習,不僅能夠把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中,還能夠使我們對已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可以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對于動物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動物(主要是昆蟲),學習采集動物標本的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類鑒定,同時學會和熟悉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檢索表、主要特征鑒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鑒定。

      3、通過對捕捉到的動物進行動物標本的浸制、剝制、干制等的.標本制作,學會動物標本制作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4、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科研工作中應有的科學態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榮譽精神。

      二、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1、實習時間: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2、實習地點:安徽省黃山市湯口鎮寨西浮溪村

      黃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溫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實習地點是黃山的最南端——湯口,該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是我們進行野外實習、學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實習人員:20xx級生物科學班全體學生

      4、指導教師:耿學俠、查嶺生、李學明、丁建華

      三、實習要求與任務

      1、認識100種以上的動物種類(主要是昆蟲),并至少能分類到目。

      2、學會并掌握描述動物的分類特征。

      3、學會利用檢索表檢索和鑒定動物的類別

      4、學會制作昆蟲標本和動物錄制標本的基本方法。、

      四、實習內容

      我們實習的內容主要為無脊椎動物(昆蟲)的野外觀察、采集、分類鑒定、標本制作與保存等。無脊椎動物——昆蟲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1、昆蟲采集工具

      捕、毒瓶(裝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殺昆蟲)、三角紙包等

      2、昆蟲采集方法

      本次實習中我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捕法和燈光誘捕法,介紹如下:

      (1)捕法:分為飛采集法和掃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蟲后用捕采集,適用于善跳會飛的昆蟲。飛法主要對象為鱗翅目(蝶類)、蜻蜓目、雙翅目(蠅類)、和膜翅目(蜂類),掃法主要對象為竹節蟲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蟲、同翅目、脈翅目以及陸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類群等。捕的使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當昆蟲入后,使袋底部往上甩,將底連同昆蟲倒翻上面來。一種是當昆蟲入后,轉動柄,使口向下翻,將昆蟲封閉在底部。取蟲時,先用手握住袋中部,將蟲束在底,再將毒瓶伸入內扣取。對于膜翅目昆蟲,應先隔著將其彈暈再放入毒瓶中。對于鱗翅目昆蟲,應隔用手輕捏其胸部,之后使其兩翅豎立,放入三角紙包中。

      (2)燈光誘捕法:利用某些昆蟲趨光性的特點,夜間在駐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樹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盞電燈。昆蟲會趨光而至,多數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鑷子夾入毒瓶或紙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備制作標本。主要對象為蜉蝣目、廣翅目、鱗翅目(蛾類)、襀翅目。

      其它的輔助方法有振落法,適用于在高大樹木上的昆蟲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蟲。搜索法,適用于躲藏在各種隱蔽的地方昆蟲。毒殺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蟲。

      動物學實習報告 2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使我的實踐能力提高,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認識自然現象,學習、實踐野外工作方法,識別常見物種,采集標本,觀察了解動物以及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結合具體的課題進行一定的研究性工作,收集數據,分析、討論,寫作實習報告。

      二、實習日記

      20xx年7月11日

      昨天剛考完試,今天我們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昨天整個神經還繃得緊緊地,今天就想歡呼,因為可以到外面去接觸大自然了。早上六點鐘還沒到就醒來了,因為很激動,很興奮。上車的時候已經8點了,出發前一天我買了很多話梅,因為怕暈車。8:30車子開動了,我們的第一站是防城港的跨海大橋。經過兩個多鐘頭,我們進入了防城港市。進入防港市后,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道路,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大海。看到海我激動了。

      在跨海大橋那里,我們最忙的一件事就是拍照。這里的海風很大,吹亂了我們的頭發,但吹不亂我們愉快的心情。停了十幾二十分鐘之后,我們又要出發了,我們的下一站是怪石灘。一個鐘頭后我們抵達了怪石灘,這里果然名副其實,遠遠望去有許多的怪石扎根在海邊,一波海浪襲來,濺起了幾米高的水花,美麗眩人!在怪石灘,我們脫了鞋子,歡快地投入了大海的懷抱中,盡情的與海浪玩耍。但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采集標本。在學校之前我們已經分好了兩組,一組是負責采集昆蟲標本,一組是負責采集魚類與軟體類標本。大家在玩夠了之后都開始很認真的在海邊采集動物標本。有的同學拿著鏟子挖螃蟹、有的同學拿著水桶撿貝殼、有的同學拿著網捕魚、還有人拿著毒瓶抓蟲子,大家各忙各的,不亦樂乎!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采集,我們在怪石灘的任務總算完成了。在上車之前我們把采集的標本經過酒精處理后,貼了上標簽。

      離開了怪石灘,我們奔向了金灘,在金灘這里我們不同采集標本,因為已經中午了,我們要在金灘附近吃飯。也許是太晚了,這里有吃的地方很少,而且去哪家都很貴,最后我在一家很靠近金灘的飯館吃了一碗扣肉飯,但我沒有到金灘邊去看,因為去看回來的同學說那不好看,而且風很大。吃完飯我們開始了下一個行程:陳屋濕地。在靠近濕地的一個路口我們拿好所有的工具出發了。這時候,我們昆蟲組的任務來了,我們在路邊抓蚱蜢、捕蝴蝶、抓蜘蛛,一切被我們看到的小昆蟲無一不是我們的目標。一路上,我們抓到了很多昆蟲,收獲頗多。來到濕地,沒有魚可捕,但有很多種的螃蟹,我們用鏟子挖螃蟹,干的挺帶勁的。在這里我們還留下了大合影,記錄了這一難忘的時刻。告別了怪石灘,我們這一天的行程也幾乎完成了,我們的.車子瞄準了東興市的方向駛去。晚上我們就住在東興市的旅館了。定好旅館,安排好房間后,大家自由行動。趁著天還早,我們來到了中越交易市場,在這里我們大家都買了很多特產。這一天,我們過得充實、快樂!

      20xx年7月12日

      在東興這個連風都是咸的的城市住了一晚,今天醒得很早。7:30準備上車到北侖河源頭,經過一路的補眠,到北侖河源頭時,我們已經睡了一覺醒來了。下車,帶上所有工具,捕魚抓蟲子去咯!北侖河源頭的水特清特美,在這里,我們一路笑著走過。捕魚組的拿網走水路,抓蟲組的也拿網和毒瓶走旱路。大家一路前進,遇到了不少困難:捕魚組的由于水太清、太急而捕不到魚;抓蟲組的網壞了,只能戴手套徒手抓;水路彎彎曲曲,障礙重重······在北侖河辛苦工作了一上午,大家的褲子很多都濕了,但擰擰又要上車開往下一個地點了。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鄉村里艱難地找到吃飯的地并吃飽飯,休息夠后,我們的車子駛向了去十萬大山的路上。“十萬大山”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的山。果不其然,一路上,車子行過的路都是依山而鋪的公路,從車子里向外看,別有一番驚險。在一條小河邊我們的車子停了下來,又一次,我們帶著工具去采標本。班主任興致勃勃的背著電瓶去捕魚,后邊跟著七八個人。而我們昆蟲組的繼續抓蟲、捕蝴蝶。這里的水也是很清澈的,因此去捕魚的人收獲依舊不大,玩水的人倒是抓緊時間,多與這里清清的水來個親密接觸。大概停留了一個小時,我們的野外實習也算圓滿完成了,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

      三、實習感想

      經過兩天一夜的實習,回到學校的時候已經八九點了,我們是又累又餓,可又覺得很快樂,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在這一次野外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處理蝴蝶的方法;用毒瓶毒死蟲子;用酒精浸泡魚和蟲子;用鏟子挖有螃蟹的小洞。

      回到學校,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鑒別昆蟲的種屬真的很不簡單,有時候一個下午也鑒別不出一個來,挫敗感油然而生。但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經過兩天的努力我們雖不能吧所有的物種鑒別出來,但大部分已得到確定,并且弄出了美麗的蜻蜓蝴蝶標本,這對我們來說是我們這一次實習的最大收獲。成果展做得很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激動、開心!

      四、實習建議

      1、出發前的安排能更具體,最好每人都知道到了目的地后自己該干什么,而不是有些人一直在玩,有些人卻一直在做事。

      2、小組長可以多幾個,這樣就不會出現累死累活一個人的現象了,組長也不能隨便選了,一個比較有領導能力的和兩三個需要鍛煉的同學一起搭配最好。

      3、時間太趕了,而且預想的跟現實的差別挺大,下次找個魚多一點的地方去實習才可以,不然結果又是捕不到魚。

      4、野外實習前,老師應該給我們上幾節課,讓我們了解實習的內容,還有可能會采集到的標本的知識。

      動物學實習報告 3

      一、實習目的

      該教學實習是生物科學專業在學習了普通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和動物生物學)后在動物學方面進行的一次教學實習。目的在于結合實際情況,培養學生觀察海洋生物、了解生物生活習性并進行實物標本制作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野外動手能力。主要目的是:

      1.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不同海岸生物的觀察和描述,鞏固課堂上講的基本內容,掌握不同海岸生物的特征及其與環境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專業所學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

      2.通過實習路線的講解、室內標本的制作及實習報告的編寫,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進行專業論文撰寫規范的訓練,為學生今后閱讀、撰寫生物科學方面的專業文獻、收集相關專業資料打下基礎。

      3.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實事求是和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開闊眼界,激發專業興趣。同時增強體質,以適應野外工作環境。

      二、實習要求

      實習要求學生掌握野外生物調查工作的基本方法、海洋動植物標本的基本制作過程和方法、生物種類是別和簽定、海洋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調查的基本方法等。

      三、實習內容

      1.動員準備階段

      通過實習動員、實習情況介紹,使學生了解實習的目的、內容、安排及要求達到的目標。從思想上和物質上做好準備,時間為一天。

      2.教學階段

      在教師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為期一周。

      3.編寫實習報告階段

      編寫實習報告主要培養學生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實際調查資料的能力,使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時間為為3-4天。

      四、實習程序及時間分配

      1.實習動員

      煙臺實習區基本情況介紹、實習要求、分組及準備工作

      2.海洋環境路線

      通過海水運動、海水性質、海岸底質特征的認識,了解海洋生物生活的環境條件;

      3.基巖海岸的生物調查

      通過基巖海岸生物的采集、觀察和描述、了解北戴河地區基巖海岸的生物種類、數量和生活習性及分布特征;

      4.泥潭海岸海洋生物調查

      通過對泥潭海岸生物的采集、觀察和描述、了解養馬島泥潭海岸的生物種類、數量和生活習性及分布特征。

      5.河口生物調查

      通過對夾河河口生物的采集、觀察和描述,了解和口生物的特點,并比較河口與海洋生物之間的異同點和不同點,并分析原因,學會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實習報告編寫

      根據教學路線的`內容和標本制作、環境調查的成果,編寫完成實習報告

      五、部分動物分布情況

      1、沙灘環境

      (1)底棲動物

      環節動物:沙蠶、(多毛綱)

      軟體動物:(腹足綱)扁玉螺、脈紅螺、古式灘棲螺

      (雙殼綱)泥蚶、毛蚶、鏡蛤、文蛤、竹蟶、

      棘皮動物:(海參綱)海棒槌

      (2)海灘爬行動物

      節肢動物:(甲殼綱)豆形拳蟹、寬身大眼蟹、日本大眼蟹、寄居蟹、海蟑螂、肉球近方蟹、絨螯近方蟹

      (3)自由游泳的動物

      節肢動物(甲殼綱):美人蝦、泥蝦

      2、礁巖環境

      (1)巖岸固著生活的動物

      腔腸動物(珊瑚綱):綠疣海葵、縱條磯海葵

      軟體動物:(雙殼綱)貓爪牡蠣、密鱗牡蠣,僧帽牡蠣

      (2)巖石上、下或巖縫隙生活的動物

      扁形動物(渦蟲綱):平角渦蟲

      軟體動物:紅條毛膚石鱉(多板綱)、短濱螺(腹足綱)、古氏灘棲螺(腹足綱)、貽貝(雙殼綱)

      節肢動物:海蟑螂(甲殼綱)、麥桿蟲(甲殼綱)、近方蟹(甲殼綱)、四齒磯蟹(甲殼綱)、日本寄居蟹(甲殼綱)

      棘皮動物:多棘海盤車(海星綱)、海燕(海星綱)、刺參(海參綱)

      六、采集方法

      海葵:用鐵鑿和鐵錘連同固著的巖石一起采下來。

      平角渦蟲:反轉石塊,仔細觀察便可發現,當看到渦蟲在石塊上爬行,可用毛筆逆蟲體運動的方向誘導取下,移入盛有海水的小瓶或小直管內,單獨存放。

      紐蟲:挖掘沙泥可將其采出,紐蟲極易卷曲必須使用專用容器保存帶回。

      沙蠶類:采集時白天用鐵鍬挖掘

      七、(1)寄居蟹

      寄居蟹又稱為“白住房”、“干住屋”。它的鼎鼎大名是由于它常常吃掉貝殼等軟體動物,把人家的殼占為己有。寄居蟹多產于黃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邊,通常能在沙灘和海邊的巖石縫里找到它,有時還在竹子節、穗椰子殼、珊瑚、海綿等等其他地方看到它。隨著它的長大,他會換不同的殼用來寄居。

      中文學名:

      寄居蟹

      別稱:

      白住房、干住屋

      門: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2)玉螺:螺類的一種,海水生活。俗名,潮汕:肚臍螺、蚶虎。科屬,軟體動物、腹足綱(Gastropoda)、前鰓亞綱、中腹足目

      玉螺外表呈球狀,殼口為半月形。內唇滑層厚,有時呈肋狀,幾乎把臍孔遮蓋住。它們的足極發達,可包被貝殼,其作用如鋤,可用來挖掘泥沙,使身體埋于沙中。玉螺的觸角呈三角形而扁平,前端尖,眼已退化,吻長能伸縮。這種動物均為肉食性動物,以雙殼類軟體動物或者其它動物為食。它的吻的腹面有穿孔腺,能溶解雙殼類動物的貝殼,然后用齒舌銼食其肉。通常在潮間帶看到許多雙殼類動物的空殼,在頂部有一圓孔,菘始作俑者,十之七八是玉螺穿鑿。

      (3)短濱螺拉丁文名:Littorina(L)brevicula(Philippi)[L.balteata,L.souverbiana,Litorinabreviculav.costulata,Littorinaheterospiralis,L.mandshurica,Littorivagabrevicula]

      綱名:腹足綱

      科名:濱螺科

      形態特征:短濱螺殼近球形。高13毫米,具粗、細不均勻的螺肋,黃褐色,雜有褐、白和黃色云狀斑及斑點,軟體動物。

      生活特點:高潮區巖石上常見。

      (4)肉球近方蟹

      頭胸甲方形光滑,黃棕色散生有紅色斑點,前半部稍隆,後半平坦,胃、心域間有"H"形溝相隔。螯腳兩指基部之間具一肉球,但雌性及幼蟹則不明顯。

      頭胸甲長約27毫米,寬約3毫米,近方形,前半部微隆起,具顆粒和紅色斑點半部平坦。胃區和心區間具一橫溝,心區和腸區兩側凹陷。額寬,前緣平直,中間稍凹。眼窩下腎外側由小顆粒組成一條細線。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節腎面具紅色斑點。長節內側腹緣近末端具一發音隆背。腕內側具齒狀突起,掌節膨大,兩指內緣具細齒。雄性兩指基部間具一膜質球,雌性無此球。步足各節間具紅色斑點,指節具六條縱列黑色剛毛。

      海葵(學名:Actiniaria),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雖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實是捕食性動物。這種

      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如巖石和珊瑚。它們可以很緩慢的移動。海葵非常長壽。寄居蟹有時會把海葵背在背上作為偽裝。

      (6)海星英文名字startfish

      亦譯星魚;亦作seastar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星綱(Asteroidea),下分海燕和海盤車兩科,不過人們都俗稱其為海星或“星魚”。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物。

      我們對它并不陌生。然而,我們對它的生態卻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動物,而且從其外觀和緩慢的動作來看,很難想象出,海星竟是一種貪婪的食肉動物,它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進化還起著非同凡響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是它為何在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原因。

      八、實習總結

      通過這次海濱動物學實習不但鞏固和提高了我們的動物學專業知識,而且鍛煉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提高了我們學習的主動性。如果有條件的話,多一些進行野外的實習,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海洋是我們的資源寶庫,它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各種各樣有用的資源,我們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也又去保護它,而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利益破壞它。在實習的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組員之間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很好的完成了實習的任務。

      雖然實習過程比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著面對遇到的每一個困難,大家在笑聲中掌握知識、鍛煉耐力,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知識令我們難以忘懷,實習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動物學實習報告 4

      一、實習目的和意義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研究對象是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分類和有關的生命活動、發育規律、以及動物和外界環境之間多種多樣關系的科學。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能很好地認識和利用動物,使它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同其它科學一樣,動物學也是在人們長期的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野外實習是動物學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和意義在于: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預防;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實習要求:

      1、鞏固課本知識,并與實際相結合;

      2、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及觀察能力;

      3、學會標本采集及標本制作方法。

      二、實習時間:

      5月30日至6月6日。

      三、實習地點:

      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河池環江縣西北部,與貴州省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接,地理坐標為東經107°53′29″~108°05′45″,北緯25°06′09″~25°12′25″,屬北回歸線北側。林區東西寬20·6Km,南北長11·6Km,面積10829·7公頃。木論自然保護區為喀斯特地貌,錐峰連綿,四周封閉,呈各種形狀的洼地或漏斗,石山裸露面積80%以上,土壤覆蓋面積不足10%,屬中亞熱帶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生態系統,覆蓋率高達97·13%。據最新統計,保護區已知有維管束植物(163)科572屬1048種,野生脊椎動物共有417種,隸屬于5綱33目102科281屬,其中獸類9目21科46屬60種,鳥類17目51科129屬199種,爬行類2目12科39屬58種,兩棲類2目7科21屬35種。

      四、實習結果:

      本次動物野外實習,我們捕獲100多種動物,并制作成標本。大概有環節動物,兩棲類,蛛型綱,多足綱,昆蟲綱;其中昆蟲綱最多,主要有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等。

      膜翅目:已知約198000種。通稱蜂或蟻。觸角絲狀或膝狀。

      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兩對膜質翅,前大后小,或無翅。許多種類有“細腰”。雌性常有鋸狀、針狀產卵器或螯刺。無尾須。完全變態。

      黃蜂:黃蜂(wasp),亦稱胡蜂。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蟲。黃蜂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及一對觸角。黃蜂的口器為嚼吸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體具可怕的螫刺。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

      雙翅目:已知在10種以上。通稱蚊、虻和蠅。觸角絲狀或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質,后翅退化為平衡棒。無尾須。完全變態。

      虻:虻類體型粗壯,飛翔力極強,外表極象一頭特大號的蒼蠅。體長6-30毫米。俗名叫瞎虻,因為它們飛翔時帶著嗡嗡聲又快又急,好象亂飛一樣,但決不是瞎飛亂撞。虻類和其他吸血昆蟲一樣,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甚發達,上、下顎及口針都極鋒利而發達。每當吸血時,首先用這三件利器劃破動物的皮膚,使血液津津滲出,就是堅韌的牛皮也無從幸免。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擬氣管將血吸進體內。虻很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時,常使牛馬渾身血跡斑斑而狼狽奔逃。虻類最喜歡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溫度較高的地方,水田、沼澤地、葦坑、流水、靜水附近是它們生兒育女的理想環境。它們往往將卵集中產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葉上,幼蟲一孵化便掉人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時才游到岸邊。

      食蚜蠅: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不少種類有明顯的擬態現象,往往被誤認為蜂。由于蜂很強大,腹末有刺,不好惹;食蚜蠅由于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番,不難區分。食蚜蠅屬于雙翅目,即體上只有一對翅膀,而蜂類屬膜翅目,體上有二對翅膀;食蚜蠅的觸角短,而蜂類觸角較長;食蚜蠅的后足纖細,而常見的蜜蜂等蜂類有比較寬闊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對于熟悉食蚜蠅的人來說,即使在飛行中也可以看出它們與蜂類的不一樣來:食蚜蠅在飛行時能較長時間懸定于空中某一點,后突然飛到附近另一點,飛行動作平穩,而蜂類飛行時常常有輕微的左右擺動。食蚜蠅成蟲早春出現,春夏季盛發,性喜陽光。

      五、實習的收獲與心得體會

      經過這次實習,與自然有了比較深入的接觸,既激發了對動物學的興趣,讓我對生物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收獲頗豐。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更讓對我今后學習方向的.制定和學習方法的改進都大有幫助。

      動物學野外實習,不僅驗證了書本知識和鞏固理論知識,而是更加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強調整個過程的參與和學習,充分發揮我們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也培養了我們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通過動物的野外觀察鞏固和拓寬所學的理論知識,了解在自然狀態下,各類動物生存環境、生活習性、種群數量及分布情況,從而增加感性認識,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鍛煉意志品質,積累實際工作經驗,使學生成長為適應時發展的新興人才,達到能夠獨立承擔野外工作和后期整理工作任務的水平。這次實習我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同學的友誼,我們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非常認真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大家在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建立起很深厚的友誼,大家在笑聲中掌握知識、鍛煉耐力,這次野外實習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知識另我們難以忘懷,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

      動物學實習報告 5

      一、實習地方:

      深圳大亞灣青少年培訓基地沙灘、壩光的泥石灘和石礫灘、楊梅坑的石礫灘和沙灘、東郊場的巖石灘。

      二、實習目標:

      掌握所采集動物(大部分為海產貝類)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采集場所、采集方法、標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三、實習內容:

      動物標本采集、海濱樣方調查、參觀東山珍珠養殖場。

      四、實習成果:

      經過四天的努力,我們小組一共采了156種動物標本,分屬于11個動物門,從低等到高等分別是:海綿動物、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螠蟲門、星蟲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腕足動物門、棘皮動物門、脊索動物門。其中軟體動物門占了絕大部分。

      總結:通過這次海濱動物學實習不但鞏固和提高了我們的動物學專業知識,而且鍛煉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提高了我們學習的`主動性。如果有條件的話,多一些進行野外的實習,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海洋是我們的資源寶庫,它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各種各樣有用的資源,我們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也又去保護它,而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利益破壞它。

      動物學實習報告 6

      實習是理論的鞏固和提高,我們技術班5月12日—16日的大亞灣海濱動物學實習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動物學實習是動物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豐富我們的感性認識,不但彌補理論課本上難以理解和記憶的抽象概念和有關動物圖片不足的問題,而且彌補了動物學實驗課上動物標本不足和大多數是死標本的問題,還有實習可以補充課本里面為數不多或缺少的關于動物生態和動物行為的內容的介紹。通過這次實習培養了我們大學生學習動物學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強烈欲望,相對于單一和乏味的課堂理論知識的介紹和灌輸,實習既有趣又好玩,使我們充分的理解課本里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總之,在這次實習中,我們不但學到了很多豐富的動物學專業知識,而且學到了專業以外的很多東西,收獲非淺,具體如下:

      1、了解了動物(大多為海產貝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分布特點、動物對環境的適應以及動物的多樣性;掌握了觀察動物的基本方法、如何記錄觀察結果;學會了如何采集動物標本、鑒定和制作動物標本的方法。

      2、培養了我們大學生應有的科學態度,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鍛煉和培養我們大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鍛煉和培養了我們大學生的學習毅力和組織工作能力,培養了我們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好問精神;鞏固專業思想,為我們今后的學習工作科研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實習地方:

      深圳大亞灣青少年培訓基地沙灘、壩光的泥石灘和石礫灘、楊梅坑的石礫灘和沙灘、東郊場的巖石灘

      二、實習目標:

      掌握所采集動物(大部分為海產貝類)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采集場所、采集方法、標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三、實習內容:

      動物標本采集、海濱樣方調查、參觀東山珍珠養殖場。

      四、實習成果:

      經過四天的努力,我們小組一共采了156種動物標本,分屬于11個動物門,從低等到高等分別是:海綿動物、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螠蟲門、星蟲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腕足動物門、棘皮動物門、脊索動物門。其中軟體動物門占了絕大部分。

      總結:

      通過這次海濱動物學實習不但鞏固和提高了我們的動物學專業知識,而且鍛煉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提高了我們學習的主動性。如果有條件的話,多一些進行野外的實習,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海洋是我們的資源寶庫,它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各種各樣有用的資源,我們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也又去保護它,而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利益破壞它。

      動物學實習報告 7

      一、實習目的

      本次動物學實習旨在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并記錄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鳥類多樣性,掌握鳥類觀察與識別的基本技能,加深對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4月15日至4月20日

      地點:XX市城市公園、濕地保護區及部分居民區綠地

      三、實習內容與方法

      1.前期準備:學習鳥類識別手冊,了解常見鳥類特征、習性和分布范圍;準備望遠鏡、相機、記錄本等觀察工具。

      2.實地觀察:

      城市公園:重點觀察林間、湖邊及草坪上的鳥類活動,如麻雀、喜鵲、白頭鵯等常見種,同時留意是否有遷徙鳥類過境。

      濕地保護區:這里是水鳥的天堂,我們觀察到白鷺、蒼鷺、黑水雞等涉禽,以及鸕鶿、野鴨等游禽,記錄了它們的覓食、筑巢行為。

      居民區綠地:雖然環境相對簡單,但仍能發現多種適應城市生活的鳥類,如珠頸斑鳩、紅耳鵯等,觀察它們如何與人類和諧共處。

      3.數據記錄與分析:詳細記錄每種鳥類的數量、行為、棲息地特征等,并嘗試通過拍照和聲音記錄輔助識別。實習結束后,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城市不同區域鳥類多樣性的差異及其原因。

      四、實習成果

      1.鳥類種類統計:共觀察到鳥類XX種,其中不乏珍稀保護物種如東方白鸛(遠觀記錄)。

      2.生態習性認知:深入了解了鳥類在不同生態環境中的適應策略和生存智慧。

      3.保護意識提升:意識到城市生態系統中鳥類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活動對鳥類棲息環境的影響,增強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感。

      五、實習反思

      本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雖然書本知識為我們提供了基礎,但實地觀察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對鳥類世界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理解。未來,我將繼續關注并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活動,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動物學實習報告 8

      一、實習目的

      通過參與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魚類資源調查,掌握海洋生物采樣與鑒定的基本方法,了解魚類資源現狀及其面臨的威脅,增強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7月5日至7月15日

      地點:XX海域及其周邊島嶼

      三、實習內容與方法

      1.理論學習:學習海洋生物分類學、生態學基礎知識,了解魚類資源調查的方法論和技術手段。

      2.出海調查:

      拖網采樣:在指定海域進行拖網作業,收集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樣本。

      潛水觀測:利用潛水設備,在淺水區直接觀察魚類種類、數量、分布及行為習性。

      聲學探測:使用聲納設備探測深海魚類資源,輔助評估魚類種群密度。

      3.樣本處理與分析:將采集的樣本進行分類、測量、稱重,并記錄相關數據。通過形態學特征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對魚類進行鑒定。

      四、實習成果

      1.魚類資源概況:共采集到魚類樣本XX種,其中包括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和若干瀕危物種。

      2.生態分布分析:揭示了不同海域魚類資源的`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如水溫、鹽度、洋流等。

      3.保護建議:針對發現的魚類資源減少和棲息地破壞問題,提出了加強漁業管理、建立海洋保護區等保護建議。

      五、實習感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搖籃,而魚類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源狀況直接關系到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本次實習,我深刻感受到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脆弱性,也認識到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合理利用魚類資源的重要性。未來,我將繼續關注海洋生態保護領域的發展動態,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動物學實習報告 9

      實習目的:

      本次動物學實習旨在通過實地觀察與記錄,深入了解鳥類的生活習性、行為模式、棲息地選擇及種群動態,增強對鳥類生態學的認識,提升野外觀察與數據分析能力。

      實習時間:

      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

      XX自然保護區

      實習內容:

      1.鳥類種類識別: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了使用望遠鏡和鳥類圖鑒進行鳥類種類識別的方法。實習期間,共觀察到并記錄了XX種鳥類,包括常見的白鷺、紅嘴鷗、喜鵲等,以及較為罕見的藍喉歌鴝、白腹錦雞等。

      2.生態習性觀察:

      覓食行為:觀察了不同鳥類如鷺類在水域邊緣覓食魚蝦,以及啄木鳥在樹干上敲擊尋找昆蟲的過程。

      繁殖行為:記錄了部分鳥類筑巢、產卵、孵卵及育雛的全過程,特別是觀察到一對灰喜鵲在樹洞中筑巢并成功孵化出幼鳥。

      遷徙行為:結合歷史數據與當前觀察,討論了部分候鳥的遷徙路線、時間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3.棲息地分析:分析了不同鳥類對棲息地的選擇偏好,如濕地鳥類偏好水域附近,而林鳥則多棲息于茂密的樹林中。同時,探討了人類活動對鳥類棲息地的影響及保護措施。

      4.種群動態監測:通過定點觀察和標記重捕法,初步評估了部分鳥類種群的`數量變化及年齡結構,為后續的生態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

      實習收獲:

      本次實習不僅加深了我對鳥類生態學的理解,還鍛煉了我的野外觀察、數據記錄與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及地球未來的重要性。

      建議與展望:

      建議未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保護力度,減少人類活動對鳥類棲息地的干擾。同時,開展更多跨學科合作,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無人機、遙感技術等)提高鳥類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

      動物學實習報告 10

      實習目的:

      通過參與昆蟲多樣性調查,掌握昆蟲采集、分類及生態分布的基本方法,了解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提升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實習時間:

      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

      XX植物園及周邊農田

      實習內容:

      1.昆蟲采集:學習了使用網捕、燈誘、陷阱等多種方法采集昆蟲樣本。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們共采集到XX種昆蟲,包括蝴蝶、蜻蜓、甲蟲、螳螂等。

      2.分類鑒定:在實驗室中,我們利用顯微鏡、昆蟲圖鑒等工具對采集到的昆蟲進行形態學鑒定,并學習了昆蟲分類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過實踐,我成功識別并分類了多種常見昆蟲。

      3.生態習性研究:結合采集地點和昆蟲種類,分析了不同昆蟲的生態習性,如食性、活動規律、棲息地選擇等。特別關注了害蟲與天敵的關系,以及昆蟲在植物授粉、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4.多樣性評估:通過比較不同生境(如植物園、農田、林地)中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初步評估了昆蟲多樣性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實習收獲:

      本次實習讓我深刻認識到昆蟲作為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類群之一,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我也掌握了昆蟲采集、分類及生態研究的基本技能,為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議與展望:

      建議加強公眾對昆蟲及其生態價值的認識,減少人為破壞昆蟲棲息地的行為。同時,鼓勵更多科研人員參與昆蟲多樣性研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揭示昆蟲與環境的復雜關系,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科學依據。

      動物學實習報告 11

      一、實習目的

      本次鳥類觀察與生態習性研究實習旨在通過實地考察,了解不同種類鳥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棲息環境及遷徙規律,增強對鳥類生態學基本原理的理解,培養觀察記錄能力和科學研究素養,同時增強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意識。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4月15日至20xx年4月20日

      地點:XX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濕地保護區

      三、實習內容

      1.鳥類識別與分類:

      使用望遠鏡和鳥類圖鑒,對觀察到的鳥類進行初步識別,并記錄其形態特征,如體型大小、喙型、羽毛顏色及圖案等。

      重點關注常見鳥類如白鷺、翠鳥、紅嘴鷗等,以及部分珍稀保護鳥類如東方白鸛、黑鸛等。

      2.生態習性觀察:

      觀察鳥類的覓食行為,記錄其食物種類及獲取方式,如捕食、撿拾等。

      記錄鳥類的繁殖行為,包括筑巢、產卵、孵化及育雛過程(在不影響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

      分析鳥類的社會行為,如群居、領地爭奪、求偶展示等。

      3.棲息環境調查:

      考察不同鳥類選擇的棲息環境,如水域、森林、灌叢等,并評估這些環境對鳥類生存的重要性。

      記錄環境中的食物資源、隱蔽條件、水源等因素,分析其對鳥類分布的影響。

      4.遷徙觀察與記錄(如實習期間正值遷徙季節):

      觀察并記錄鳥類的遷徙路線、遷徙時間、遷徙種群數量等。

      嘗試分析遷徙的.原因,如氣候變化、食物供應、繁殖需求等。

      四、實習成果

      成功識別并記錄了XX種鳥類,其中包括XX種珍稀保護鳥類。

      完成了鳥類生態習性觀察報告,詳細描述了不同鳥類的行為特征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提出了關于保護鳥類及其棲息地的幾點建議,如加強生態教育、減少人為干擾、恢復自然生態等。

      五、實習反思

      本次實習讓我深刻認識到鳥類生態學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未來,我將繼續關注并參與相關領域的研究與保護工作,為維護生態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

      動物學實習報告 12

      一、實習目的

      本次昆蟲多樣性調查與生態功能分析實習旨在通過實地采集、分類鑒定及數據分析,了解不同生境下昆蟲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加深對昆蟲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培養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5月10日至20xx年5月15日

      地點:XX自然保護區內的不同植被類型區域

      三、實習內容

      1.昆蟲采集:

      使用網捕、燈誘、陷阱等多種方法,在不同時間段和生境下采集昆蟲樣本。

      注意保護樣本的完整性,避免對昆蟲造成傷害。

      2.分類鑒定:

      借助昆蟲圖鑒和專家指導,對采集到的昆蟲進行分類鑒定,記錄其種類、數量及采集地點。

      重點關注優勢種、稀有種及指示種,分析其生態意義。

      3.生態功能分析:

      分析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如傳粉、分解有機物質、控制害蟲等。

      探討昆蟲多樣性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功能的影響。

      4.數據分析與報告撰寫:

      對采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繪制物種多樣性曲線、群落結構圖等圖表。

      撰寫實習報告,總結調查結果,分析生態功能,提出保護建議。

      四、實習成果

      成功采集并鑒定了XX種昆蟲,涵蓋了多個目和科。

      分析了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功能,如XX種昆蟲是重要的'傳粉者,XX種昆蟲對控制害蟲有重要作用。

      提出了關于保護昆蟲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的幾點建議,如保護自然生境、減少農藥使用等。

      五、實習反思

      本次實習讓我深刻認識到昆蟲多樣性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以及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實踐,我不僅提升了昆蟲分類鑒定的技能,還學會了如何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生態研究。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為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和保護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動物學實習報告 13

      一、實習目的

      本次動物學實習旨在通過實地觀察與記錄,深入了解鳥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遷徙行為及與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增強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提升野外觀測技能與數據分析能力。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4月15日至20xx年4月21日

      地點:XX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濕地

      三、實習內容與方法

      1.鳥類種類識別:利用雙筒望遠鏡和鳥類圖鑒,對觀察到的鳥類進行種類識別,記錄其外貌特征(如體型、羽色、喙形、尾羽等)。

      2.生活習性觀察:觀察并記錄鳥類的覓食行為、繁殖行為(如筑巢、育雛)、社交行為(如領地爭奪、求偶展示)等,分析其與環境因素的關聯。

      3.生態環境調查:考察鳥類棲息地的植被類型、水源狀況、食物資源等,評估其對鳥類生存的重要性。

      4.遷徙監測:結合當地鳥類遷徙記錄,重點關注候鳥的遷徙時間、路線及數量變化,理解遷徙對鳥類種群動態的影響。

      四、實習結果

      1.鳥類種類多樣性:共記錄到鳥類56種,其中包括珍稀鳥類如中華秋沙鴨、白鶴等,體現了該地區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2.生活習性分析:發現不同鳥類根據其食性(如肉食性、植食性、雜食性)和生活習性(如樹棲、水棲)選擇特定的棲息地,如林緣地帶為多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隱蔽的筑巢地點。

      3.生態環境影響:濕地保護區的'建立有效改善了水質,吸引了大量水鳥棲息,證明了生態保護措施對鳥類種群恢復的重要性。

      4.遷徙特點:觀察到春季是候鳥遷回繁殖地的高峰期,部分鳥類如大雁以家族為單位集體遷徙,展現了鳥類遷徙的壯觀景象。

      五、實習總結

      本次實習不僅加深了我對鳥類生態學的理解,還讓我深刻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未來,我將繼續關注并參與鳥類保護工作,為維護生態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

      動物學實習報告 14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地采集、分類鑒定及生態功能分析,探究昆蟲多樣性的現狀、分布規律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對昆蟲學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20xx年5月10日至20xx年5月17日

      地點:XX農業大學實驗田及周邊農田

      三、實習內容與方法

      1.昆蟲采集:采用網捕、燈誘、陷阱等多種方法采集不同種類的昆蟲,注意保護樣本的完整性。

      2.分類鑒定:依據昆蟲的形態特征,利用昆蟲分類學書籍和在線數據庫進行種類鑒定,并記錄其生活習性。

      3.生態功能研究:通過文獻調研和實地觀察,分析昆蟲在授粉、分解、害蟲控制等方面的生態功能。

      4.多樣性評估:計算昆蟲種類豐富度、均勻度等多樣性指數,評估該地區昆蟲多樣性的現狀。

      四、實習結果

      1.昆蟲種類多樣性:共采集到昆蟲樣本200余份,鑒定出50余種,包括蝴蝶、蜜蜂、甲蟲、螳螂等多個類群,顯示了豐富的昆蟲多樣性。

      2.生態功能分析:發現蜜蜂和蝴蝶是重要的'授粉昆蟲,對農作物產量有顯著提升作用;蜣螂等分解者昆蟲促進了土壤養分的循環;某些捕食性昆蟲如螳螂對害蟲控制具有積極作用。

      3.多樣性評估:根據多樣性指數計算,該地區昆蟲多樣性處于較高水平,但部分區域因農藥使用等原因導致多樣性有所下降。

      五、實習總結

      本次實習讓我深刻認識到昆蟲作為生態系統中最龐大的生物類群之一,對維持生態平衡和人類福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我們需要更加重視昆蟲多樣性的保護,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共同守護地球家園的生物多樣性。

    【動物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動物學實習報告06-05

    大亞灣動物學實習報告01-12

    動物學實習報告[匯總10篇]07-05

    實習報告物流實習報告總結09-23

    教學實習實習報告02-04

    企業實習的實習報告05-29

    測量實習實習報告02-21

    在小學實習的實習報告02-24

    實習的報告02-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777 | 一本久久国产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第一区 | 中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日本精品激情乱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