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個人課改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個人課改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個人課改工作總結1
通過新課改的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
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堅持自學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和操作技能,學會上網學習,學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2、認真學習、研究教學大綱和新教材,領會大綱,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編寫特點,要求及教學方向,有效、合理、創造性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對“自我”的意義,并主動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中,敢于承擔責任,善于解決問題。
3、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孩子,多賞識孩子,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于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4)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的課改讓人精神一振,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數的創造空間,確實強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在改革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我堅信有全社會的廣泛支持,新一輪的改革一定會不斷進步,走向成功。
以上是我在學習新課改中的反思和體會,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的創新,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教師個人課改工作總結2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采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夸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夸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教師個人課改工作總結3
一、活動單的設計要注意以下三點:
1、以生為本,關注發展。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正確認識活動單導學的意義和作用。以活動單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導學活動,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洋溢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充分利用活動單,著力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種素質,加強合作,促進反思,反饋提高。教師要認真思考學生的學習過程, 圍繞核心內容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活動。
2、立足學情,集體研討。要立足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尊重個性差異,設計行之有效的活動單。充分發揮備課組的作用,集體分工設計,共同研討確定,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根據班級學情進行適當調整,注重新穎性和創造性,以期達到最佳課堂教學效果,
3、體現特點,精心設計。
活動單的設計是實施導學活動的關鍵,要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遵循可操作性、啟發性、適量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原則,并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等進行設計。活動單應簡潔、易懂,一般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活動方案和課堂反饋等內容;不同的課型如新授課、復習課等又具有各自的特點。設計的具體要求如下:
目標明確。活動單不同于教案,應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用知道、理解、掌握等詞語進行表述,學生始終明確目標并對照目標進行活動過程的自我調控。
精選內容。活動內容必須貼近學生實際,有數學味、趣味性、啟思性和開放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素質發展。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做到內容適量,難度適宜,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補充拓展性題,保證原來預定內容得以完成。問題、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和發展性。
活動多樣。教學活動單可采用多種形式,可根據內容特點設計,也可根據小組特點設計,還可設計多層次多目標活動單,盡可能調動所有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思考,自主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觀念與行動相統一、外顯活動和內在活動相統一、充滿改造和創造精神,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活動要循序漸進,形式多樣,可以是自學教材、實驗、探究、辯論、討論、游戲、競賽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充滿激情。
檢測反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目標檢測,及時反饋,當堂消化。
語言規范。活動單的主題、指導語要明確,語言力求生動、活潑,盡可能將老師的解說過程化為活動過程。題目要簡化,不要出現過多的文字。
二、對活動單的使用要做到有效組織,科學實施。
學習活動以小組形式為主,小組相對固定,每個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有中心發言人。每節課安排的活動在三個左右,要靈活運用組內交流、組際交流和全班交流等方式,強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個環節。化教為學、化生為師、化靜為動,始終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合作中開展探究、交流、辯論等活動,教師可以適當點撥、評價。成果展示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采取多種形式。學生要交流收獲、進行小結、自我提升。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有機整合課堂生成資源,發揮必要的主導作用。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認為,一堂課的“活動單”設計,在達成目標及活動方案方面要做到不求“多而全”,力求“少而精”。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讓學生在對單一任務和活動素材的反復感知和研磨中,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多回合的思維碰撞中,變“我懂了”為“我想了、我問了、我說了、我做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數學化”的浸潤,他們的數學素養也會不斷得到提高。只有通過扎扎實實的訓練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稱為“有效”的課堂。“活動單導學模式”才會成為真正有效的新教學模式。
【教師個人課改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個人課改工作總結03-24
教師個人課改工作計劃02-20
課改論文:課改理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靈魂12-29
課改工作總結01-28
課改工作總結01-02
課改培訓工作總結04-25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05-11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01-24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