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監測工作計劃4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監測工作計劃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監測工作計劃 篇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規定》,決定于20××年開展第二次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為確保本次監測工作的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實并完善我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和數據庫,了解我國國民體質現狀和變化規律,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二、組織領導
(一)"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協調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辦公室設在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
(二)教育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兒童青少年(學生)體質監測工作(方案另定)。
(三)各省(區、市)和承擔國民體質監測任務地(市)應建立領導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三、監測網絡與任務
利用20××年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中建立的監測網絡開展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各地監測網絡構成如有變化,須上報國家體育總局批準。
(一)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任務
1、擬制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
2、培訓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人員;
3、協助進行國民體質監測器材招標,制作監測卡片、手冊和軟件;
4、指導、監督、檢查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5、編印監測工作簡報,宣傳、指導開展監測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監測工作音像資料;
7、驗收、匯總、統計運算和研究分析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向國家體育總局報送監測結果;
8、完善和管理國家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庫及相關資料檔案。
(二)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任務
1、擬制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
2、培訓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人員;
3、發放監測器材、卡片、手冊和軟件;
4、指導、監督、檢查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5、編印監測工作簡報,宣傳、指導開展監測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監測工作音像資料;
7、驗收、匯總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并連同監測卡片報送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8、研究分析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向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報送監測結果;
9、完善和管理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庫及相關資料檔案。
(三)地(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任務
1、擬制本地(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
2、培訓本地(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人員,組建監測隊,開展監測工作;
3、宣傳監測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監測工作音像資料;
4、檢查、驗收、匯總監測隊送交的監測卡片,完成數據錄入并連同監測卡片報送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四)監測隊必須具備的.條件:
1、每隊至少擁有15名以上培訓合格的檢測員(至少3名女性);
2、配備國家體育總局提供的體質監測器材;
3、必須有醫務保障,確保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時能夠及時進行處理。
四、監測對象與抽樣
(一)監測對象
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對象為3至69周歲的中國國民,分為幼兒(3-6歲)、兒童青少年(學生)(7-19歲)、成年人(20-59歲)和老年人(60-69歲)四個年齡段。
(二)類別與樣本量
1、幼兒分為城鎮幼兒、農村幼兒兩種人群,按性別分為四類樣本。以每歲為一組,四類樣本共計16個年齡組。每個省(區、市)每一年齡組抽樣100人,總樣本量為1600人。
城鎮幼兒是指父母擁有非農業戶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兒;
農村幼兒是指父母擁有農業戶口,本人生活在農村的幼兒。
2、成年人分為農民、城鎮體力勞動者和城鎮非體力勞動者三種人群,按性別分為六類樣本。以每5歲為一個年齡組(20-24歲、25-29歲、 55-59歲),六類樣本共計48個年齡組。每個省(區、市)每一年齡組抽樣100人,總樣本量為4800人。
農民是指擁有農業戶口、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員;
城鎮體力勞動者是指擁有非農業戶口、從事體力工作的人員;
城鎮非體力勞動者是指擁有非農業戶口、從事腦力工作的人員。
3、老年人分為城鎮老年人、農村老年人兩種人群,按性別分為四類樣本。以每5歲為一個年齡組(60-64歲、65-69歲),四類樣本共計8個年齡組。每個省(區、市)每一年齡組抽樣100人,總樣本量為800人。
城鎮老年人是指擁有非農業戶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
農村老年人是指擁有農村戶口,本人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
每個省(區、市)幼兒、成年人和老年人總樣本量為7200人,全國共計223200人。
(三)抽樣原則
本次監測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原則抽取監測對象。
五、監測內容
監測內容包括體質檢測和問卷調查兩部分。
六、監測經費
(一)國家體育總局從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劃撥專款用于實施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二)各省(區、市)和承擔國民體質監測任務的地(市)應從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劃撥專款用于實施本地區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七、監測器材
本次監測工作使用由國家體育總局統一配發的體質監測器材。
八、工作步驟
(一)準備階段(20××年1月-20××年3月)
1、制定工作方案
(1)20××年9月底前,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下發《20××年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
(2)20××年12月底前,各省(區、市)制定并向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報送本省(區、市)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包括組織領導、監測網絡、監測隊隊數及人數、培訓時間、監測時間、器材配備計劃及到位時間、工作流程、經費落實情況等詳細內容)。
2、培訓人員
(1)20××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舉辦全國國民體質監測人員培訓班;
(2)20××年3月底前,各省(區、市)完成本省(區、市)監測工作人員的培訓。
3、落實器材
(1)20××年12月底前,國家體育總局進行監測器材招標。
(2)20××年2月底前,國家體育總局將監測器材發放到各省(區、市);
(3)20××年3月底前,各省(區、市)將監測器材全部配備到位。
4、制作、發放監測卡片、手冊及軟件
(1)20××年9月底前,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制作完成監測卡片、手冊及軟件;
(2)20××年2月底前,國家體育總局將監測卡片、手冊及軟件發放到各省(區、市)。
(二)測試階段(20××年4月-9月)
1、各省(區、市)可根據本地區的氣候等情況,在此期間內自行確定測試時間,完成本省(區、市)所承擔的監測任務;
2、國家體育總局根據各省(區、市)的測試時間,組織人員到測試現場進行檢查、指導。
(三)數據處理階段(20××年10月-20××年5月)
1、20××年10月底前,各省(區、市)將匯總的數據連同監測卡片報送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2、20××年5月底前,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完成全國監測數據的檢查驗收和統計,并將結果報送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統計局。
(四)總結階段(20××年6月-20××年12月)
1、20××年6-10月,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組織撰寫、出版《20××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
2、20××年8月底前,各省(區、市)向國家體育總局報送監測工作總結;
3、20××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召開總結表彰暨監測結果新聞發布會;
4、20××年11月-20××年9月,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組織撰寫、出版《20××年國民體質研究報告》;
5、20××年10月,召開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報告會,出版論文集。
九、工作要求
地方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共同組織和開展好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一)高度重視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加強領導,認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組織實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監測任務;
(二)加強宣傳,擴大監測工作影響,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三)積極籌措經費,為監測工作提供保障;
(四)為各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五)加強監控,規范操作,確保數據質量;
(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嚴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七)為抽樣測試對象進行體質測定與健身指導服務。
監測工作計劃 篇2
為進一步加強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系統掌握我縣飲用水衛生狀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飲水衛生安全,依據《省衛生廳20xx年公共衛生重點監督檢查計劃》和《市衛生局關于印發全市20xx年衛生監督、職業病防治及飲用水監測項目省級補助資金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基本建立覆蓋縣城區及主要鄉鎮的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網絡,做到縣城區全覆蓋,鄉鎮覆蓋40%以上,有效實施飲用水水質、水性疾病監測和供水衛生監督管理,系統掌握全縣飲用水衛生安全狀況,為政府科學決策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保障飲用水衛生安全提供支持。
二、監督監測范圍和內容
(一)監督監測范圍
縣城區及主要存在供水安全隱患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鄉鎮均為20xx年重點實施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的監測區域。縣城區主要開展城市市政供水和二次供水水質監督監測,各鄉鎮主要開展集中式供水、學校自建設施供水和農村分散式供水水質監督監測,分析水性疾病發生和變化情況,報告飲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進一步加強對各類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督管理,及時發現供水衛生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衛生監督管理及內容
對納入監測網絡的集中式供水單位、學校自建水源及二次供水單位,至少開展2次衛生監督檢查,重點檢查衛生許可證及從業人員健康證辦理情況、水源衛生防護情況、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以及水質檢測資料、水質消毒情況、用于飲用水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二次供水儲水設備清洗情況等內容并記錄監督信息。
(三)水質監測
1、監測點設置
(1)城市市政供水出廠水監測點和末梢水監測點:縣興源水務公司設出廠水1個、末梢水10個監測點(其中學校內末梢水監測點2個)。
(2)二次供水監測點:選取縣城區內憶德國際酒店、具備二次供水的所有居民小區納入監測網絡,于水箱出水口處各設置1個監測點。
(3)農村集中式供水出廠水監測點和末梢水監測點:根據水源類型及水質狀況、水質處理方式、取水方式、供水人口及群眾反響等因素,將方舟自來水公司、德澤自來水公司、恒康水務公司、土門供水站、二道供水站等35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納入監測網絡。每個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設出廠水1個點、末梢水1個點(含學校內末梢水監測點1個)。
(4)學校自建設施供水監測點:根據水源類型、水質處理方式、用水人群、數量及用途等因素,選取永樂中學在內的5所學校納入監測網絡,每個學校自建設施供水設置末梢水監測點1個。
2、檢測方式、監測指標和監測頻率
按照省市要求各監測點采取現場快速檢測,監測指標為6個(即: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消毒劑余量),部分鄉鎮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氨氮等指標的監測。市政供水、二次供水、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監測點每年各監測1次,學校自備設施供水監測點每年監測2次。所有監測點的水質監測均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采集與保存》(GB/T5750.2-20xx)執行。各類監測點水樣采樣位置:出廠水應當位于水處理完成后進入輸送管道前的取水口處;末梢水一般應當為用戶水龍頭處;二次供水水樣采集應位于水箱出水口處。
三、實施步驟
本年度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分3個階段進行,12月底完成。
(一)準備階段(20xx年7月):制定計劃,確定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點,開展監督員飲水衛生日常監督業務學習和快速檢測技術培訓。
(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中旬):開展飲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對存在問題的'單位提出監督意見,水質快檢后做好資料收集和數據分析。
(三)總結階段(20xx年12月底):將監督監測情況結果匯總,形成工作總結上報,同時做好相關信息的錄入。
四、質量控制
加強與縣疾控中心銜接,取得技術支持,建立實施全過程質量保證措施,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使用快檢設備開展現場水質檢測前,應對儀器進行校準。承擔監測任務的監督員,應加強學習,掌握監督檢測技能,統一工作標準和要求。對于在檢測過程中存在疑問的數據應多次重復檢查,分析原因。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分工
為加強我縣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全縣飲用水監督監測工作順利開展,成立“縣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科學組織實施,創新監管模式
在開展飲用水監督監測工作的同時,要科學、充分利用飲用水衛生監測數據,及時對監督、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掌握本地飲用水狀況,查找本地飲用水衛生監管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制定相應的監管對策和措施,積極探索飲用水衛生監管新模式。
(三)跟進監管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對于監督檢查中發現違法行為的,應及時對有關單位或責任人依法進行調查、處理。當發現水質超標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或發生飲用水污染事件時,要立即向上級報告,采取控制措施消除不安全供水隱患。
監測工作計劃 篇3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推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健康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 建立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xxx、xxx
組員:xxx、xxx、xxx
二、 部門工作職責
1、 校長室:組織協調
2、 體育組:計劃安排
3、 總務處:場地安排,必要器材準備
4、 教務處:監測時課務調整安排
5、 政教處:環境宣傳,紀律維護
6、 體育組:受測學生必要的知識技能指導,受測現場組織安排
7、 醫務處:必要器材、藥品準備,受測學生檔案規整
三、 監測對象與要求
初中各年級學生。
四、 時間安排
1、9月中下旬,完成測試學生選擇,并進行針對性指導。完成相關教師培訓。
2、10月,完成場地、器材準備,接受上級檢查驗收與到校開展監測。
3、11月上旬,完成現場監測,輸錄監測數據并復合準確。
4、xx月中旬,上報監測數據。
5、xx月上旬,完成監測總結。
五、各部門準備工作及要求
1、總務處、醫務室、體育組做好器材與藥品準備:
電子體重器1只并校準,秒表4只并校準,汞柱血壓器,視力燈箱,電子肺活量器,站、坐姿身高測量器,所有設備器材都要校準。素質檢測器材準備,必要的運動外傷藥和急救藥品準備。
2、總務處、醫務室、體育組要做好各場地安排:
(1)、體質檢查場地要部分男女分設,按醫生咨詢、外科、內科、視力、體測五部分配置,其中內科與體測室必須男女單設,并設立指示牌與各功能室標牌。
(2)、素質測試在操場進行,由方子賢負責按要求準備各檢測場地劃分,醫務處設現場救護室確保安全。
3、級部學生選擇與組織:
(1)、做好學生選擇分組工作。
(2)、指導學生填好健康檢測卡。
4、檢測知識宣傳與學生積極性調動:
(1)、體育老師要利用體育課告知學生素質檢測測試的內容、要求與方法,并對受測試學生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特別要告知現場測試時的服裝要求,讓學生作好充分準備。
(2)班主任要給學生講明檢測的目的與意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真實發揮,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有效。為保證測試的準確,現場檢測時將有一定比例的復檢,請大家重視。
5、政教處除作好健康檢測重要性宣傳外,重點做好現場檢測時全校環境文化氛圍布置與各場地的衛生工作。
六、現場檢測安排
1、時間安排:上午進行體質檢測,下午進行素質檢測。
2、分組安排:以年齡段分男、女生兩大組同時進行。學生自帶健康檢測卡有序進場,由班主任和級部指定老師帶隊,分成30人一小組分項檢測。
3、素質檢測安排:凡身體素質檢測合格的學生必須參加運動素質的檢測,由體育組協助按各年齡段實際接受檢測的學生分成20人一小組分項進行檢測。
請各部門通力配合,團結協作,高質量完成上級交給我們學校的光榮任務。
監測工作計劃 篇4
為加強死因監測工作的開展,結合我院實際,制定20xx年死因監測工作計劃。
一、目的
通過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關基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居民與慢病相關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變化趨勢及規律。及時發現診斷不明的、可能死于傳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為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監測和預警提供基線數據。
二、主要指標
1.《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的準確率大于95%。
《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無缺、漏項(身份證號碼除外)、邏輯錯誤,字跡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調查記錄。
2. 由專職技術人員依據《死亡醫學證明書》確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無漏報,報告及時率100%。
4.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
制定并嚴格實施相關工作制度,確保死亡病例監測工作的質量。
(1)例會及人員培訓制度:半年舉行一次工作例會,分析、評價、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同時開展相關人員的常規業務及崗前培訓。
(2)資料及檔案管理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原始資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3)資料的錄入上報制度:按規定的.時限完成《死亡醫學證明書》的錄入、上報工作。
5.人員培訓情況
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死因監測工作接受培訓率達100%,培訓內容主要為《死亡醫學證明書》的正確填寫及死因監測的相關知識。
網絡直報人員應經過上級業務部門的培訓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