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華】北郵聯通實習報告三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郵聯通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分享。
北郵聯通實習報告 篇1
實習總結
20xx年7月7日至20xx年7月9日,我們在中興協力超越實習基地進行為期三天的實習,實習內容主要包括WCDMA網絡優化設計和WCDMA硬件調測,最后一天進行了實際的路測。三天以來,我們掌握了和通信基站相關的知識,學到了很多工程相關的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有很大的收獲。
專業實習的第一天,我們學習了由費興廣老師講授的WCDMA網絡優化設計課程,其中包括網絡規劃與優化的重要性、WCDMA網絡規劃任務與基本流程、WCDMA網絡優化任務與基本流程三部分。在網絡規劃與優化的重要性中,老師先介紹了無線通信技術和WCDMA的發展歷史,然后分別逐一介紹了在目前的網絡建設中存在的很多問題:自干擾、功率攀升、覆蓋差、容量瓶頸的來源、現象、特點和解決方法。緊接著便講了WCDMA無線網絡規劃,包括其任務及目標、網絡規劃流程和網絡規劃與優化理念,即精品網絡源自需求,始于規劃,重在過程,成于優化。然后講到了篇幅最大的WCDMA無線網絡優化,具體講到了無線網絡優化的原因,從網絡質量角度和運營商角度分別介紹了無線網絡優化的目標,在這之后又分別介紹了網絡工程優化和網絡運維優化的具體流程等內容。
其中,老師重點介紹了WCDMA優化的流程問題,包括五個過程:
1、需求分析:包括:了解覆蓋和容量的需求信息;確認優化測試參數設置;
確認與客戶的分工界面;確認各項目驗收標準;制定工作計劃;資料調查和收集;收集網絡規劃階段的所有報告;獲取現有網絡站點信息、天饋信息、系統參數設置等;了解現有網絡中存在的問題。
2、優化工具的準備:包括:路測工具是網絡優化測試的基本工具。主要包
括:路測軟件、測試手機、接收機、GPS等。有些路測設備還需要雙串口卡。可能還需要用信令分析儀針對問題進行信令跟蹤和定位。如果需要作干擾測試等,可能還需要頻譜儀等設備。
3、數據采集:優化數據來源;路測數據(DT);撥打測試數據(CQT);OMC性能統計數據;用戶申訴信息;告警信息;其它數據。
4、數據分析:OMC性能統計數據分析可得到無線網絡一般性能指標GPI和關鍵性能指標KPI,這些指標都是評估網絡性能的重要參考。對OMC性能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在后臺直接定位問題發生的區域范圍,有助于問題的精確定位。體現資源利用情況的指標包括:最壞小區比例、超忙小區比例、超閑小區比例、小區碼資源可用率。從OMC后臺提取的指標還包括其它反映網絡運行質量的指標:接入成功率、接通率、掉話率、呼叫時延。體現系統切換性能的指標(切換成功率)具體包括:更軟切換成功率、軟切換成功率、跨Iur口軟切換成功率、硬切換成功率、系統間切換成功率。
5、優化方案制定:網絡優化的調整策略主要包括:調整網絡無線參數;包括調整接入參數、尋呼參數、功控參數、切換參數、搜索參數等。調整系統鄰區列表;通過對路測數據的`分析優化網絡的鄰區列表。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區分裂;增加基站、微蜂窩、射頻拉遠等;使用多載頻。專業實習第二天,,我們學習了由齊海領老師講授的WCDMA硬件調測課程。
首先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無線通信的基礎知識,包括移動通信的基礎知識、雙工技術、多址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等。接下來我們學習了3G頻譜規劃的相關內容,具體包括IMT-20xx的頻譜分配、中國3G頻譜分配、中國的3G頻率規劃、3G的標準化歷程、3G的三種主要技術WCDMA、TD-SCDMA、CDMA20xx及其比較。隨后老師有介紹了擴頻通信原理的相關內容,具體包括擴頻通信的理論基礎、收發信機數據處理過程、信道編碼及其原理、交織技術、信道編碼和交織技術的使用。這部分的知識由于我們在校內的通信原理課程上已經有所學習,所以接受起來感覺比較容易,老師主要講了直接擴頻通信的擴頻和解擴,具體的數據處理過程。
除此之外,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WCDMA硬件設備 zxsdr-bs8800系列室內型雙模宏基站,ZXSDR BS8800由基帶單元BBU和射頻單元RSU共同組成:基帶-射頻接口支持CPRI協議,通過光纖可以與RRU相連作為BS8800的遠端射頻模塊應用,BS8800的典型配置為1個BBU加上3或6個RSU,單機柜最大支持2個BBU和6個RSU,BS8800還可以在上部配置一個射頻柜,以支持12個RSU或9個RSU+3個合路器。隨后我們分為兩組輪流參觀了中興通訊提供的zxsdr-bs8800系列室內型雙模宏基站,主要學習了基站中的Node B 和RNC。
實習第三天,我們主要進行了路測,它屬于網絡優化流程中的數據采集過程,路測準備過程包括:檢查頻率和 擾碼是否和規劃數據一致;LAC/RAC是否和規劃數據一致;小區選擇和重選參數的設置;鄰區列表是否與規劃數據一致;注意事項包括:車速保持30km/h~40km/h;檢查 Scanner 接收的 CPICH RSCP和CPICH Ec/Io 是否異常;檢查是否存在功放異常,天饋連接異常,天線安裝位置不合理,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建筑物阻擋,硬件安裝時天線下傾角/方位角與規劃不一致等問題。
總結這三天來的實習,我感覺收獲頗多。
首先,加深了我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我們對無線通信的原理和過程有了整體上的理性的認識,從更加實用的角度對其進行了了解,這也對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和單位能盡快熟悉業務奠定了基礎。
其次,對于硬件設備的講解與參觀以及利用軟件進行了網絡基站的配置,讓我們在理論提高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通過對基站扇形區域的配置,對學習過的網絡優化的內容和基站等硬件結構的拓撲結構和作用有了綜合直觀的感受,同時對網絡優化有了基本的掌握,對通信設備的配置和優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最后,我認為在三天的實習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讓我們對通信行業有了一個更為直觀而形象的認識,讓我們對于通信不在只是局限于那本課本上,而是擴展到實際,讓我們消除了許多對于通信行業的誤解,為以后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后感謝老師在這三天以來的細節的講解以及耐心的回答以及同學們的陪伴與幫助,謝謝。
北郵聯通實習報告 篇2
今年夏天學校老師組織我們去北京聯通黃村培訓基地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實習,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四天里大家學到的知識卻是能夠終身受用的,而且還參觀了聯通的基地,也讓我們更確切的感受到了工作和學生的差別。
第一天是一個有20年工作經驗的女老師給我們講課,因為是講理論知識,所以能深切的感受到老師為了調動我們的學習興趣講了很多他們工作的趣事。當然大家都是興致勃勃的聽郭老師給我們講述移動通信的知識,從2G到3再到4G,無疑移動通信在不斷地飛速向前發展著,移動通信的演進過程我們也親身經歷著,因此老師就移動通信系統相關內容進行了講解。
移動通信與固定通信不同,它采用無線信號,可以隨意移動,具備很多固定通信無法企及的優點.移動通信的演進歷程為:
2G無線接入網絡是采用目前非常成熟的GSM/GPRS技術,而3G無線接入網絡則采用WCDMA技術,兩者是分開入網的。2G/3G移動通信系統也就是所謂的數字蜂窩移動系統,蜂窩系統是覆蓋范圍最廣的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系統。在蜂窩系統中,覆蓋區域一般被劃分為類似蜂窩的多個小區,每個小區內設置固定的基站,為用戶提供接入和信息轉發服務。移動用戶之間以及移動用戶和非移動用戶之間的通信均需通過基站進行。
理論知識講完后老師就帶我們到基地的機房去參觀,讓我們零距離的接觸到大型的接入網設備,看到了真正的能夠工作的設備。
第二天是一個男老師給我們上課,他主要就是講述愛立信RBS3418&RBS3206及華為BTS3900&DBS3900的基站的區別。基站有柜式及拉遠是兩種配置結構,老師邊講解邊帶我們到實驗機房參觀,我們還動手自己感受基站的一些器件的插接。老師就各個模塊的功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其中BBU是用阿里分配電源調制信號的。ET板傳輸線與SCB板(交換核心單板)上的ATM交換接口,提供Lub 和遠端Mub 連接.RAX是上行基帶信號處理,TX是下行基帶信號處理 3418與3206的對比:
3206正常狀態:RAX、TX、RUIF、CBU、RU22、FU的綠燈都定住,黃燈呈16HZ快閃。
3418正常狀態: RAX、TX、OBIF、CBU的綠燈都定住,黃燈呈16HZ快閃
3206設備無線機框的左邊有個PDU 02供電模塊,供電開關從上到下順序為CB10、CB9、CB8、CB7、CB6、CB5、CB4、CB3、CB2、CB1
3418設備,BBU的最上面是PDU供電模塊,開關只有一個。
3206設備RU22與RUIF之間連線,RUIF板上有6個接口,從上到下字母順序為F、E、D、C、B、A。
3418設備RRU與OBIF之間連接,OBIF板上有6個光纖接口,從上到下字母順序為F、E、D、C、B、A
在機房里我們還自己進行了基站故障的檢測及排除,現場模擬,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學習興趣。最后我們針對這兩天的學習進行了一個測試,發現自己真正的掌握到了一些知識。
第三天由張媛媛老師給我們講述了IP網絡的基礎知識,通過一天的.學習我們掌握了OSI參考模型,TCP/IP模型,熟悉了IP地址分類及劃分掌握常見網絡設備工作原理,掌握了網絡設備用戶配置情況,了解了北京IP本地網的基本結構。
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及其七各層次的功能和常見設備,TCP/IP與OSI體系結構的對比,IP地址,掩碼,網絡地址,廣播地址,最大主機數的確定,常見的網絡設備及其基本配置,二層交換機和三層交換機的區別及聯系。二層交換機原理為:
接收網段上的所有數據幀;
利用接收數據幀中的源MAC地址來建立MAC地址表(源地址自學習),使用地址老化機制進行地址表維護;
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數據幀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就將該數據幀發送到相應的端口(不包括源端口) ,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發送(不包括源端口);向所有端口轉發廣播幀和多播幀(不包括源端口)。
之后是重點講解了虛擬局域網及三層交換機。
VLAN是一種將局域網設備從邏輯上劃分成多個網段的交換技術; 不同VLAN間的數據交流需要通過三層交換完成。VLAN技術成功的解決了廣播問題,并且使以太網的安全性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此時的以太網技術趨于完美。但VLAN技術也有缺點:
使用VLAN來劃分網絡后,網絡的效率提高不少,可是本來不需要相互訪問的兩個部門,現在又要少量的訪問需求,該怎么辦到呢? 第三層交換使用第三層路由協議確定傳送路徑,此路徑可以只用一次,也可以存儲起來,供以后使用。之后數據包通過一條虛電路繞過路由器快速發送。第三層交換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局域網中網段劃分之后,網段中子網必須依賴路由器進行管理的局面,解決了傳統路由器低速、復雜所造成的網絡瓶頸問題。
第四天另外一位老師給我們講了VLAN技術相關軟件,模擬VLAN技術的一些指令相關軟件,模擬VLAN技術的一些指令.
北郵聯通實習報告 篇3
學習通信已經三年了,即將步入大四,我們馬上要結束大學的課程,很多人要步入社會,很多人要進入實驗室進行專業領域的研究學習,這個時候,就該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真正把這些知識學到手。所以,大四開學之前,我們進行了為期4天的專業實習,在黃村的聯通培訓基地實習。
一、實習目的及要求
通過專業實習復習并深化本專業知識,并理論應用到實際,了解通信發展的現況,加深對全國通信網的感性認識,了解本行業的歷史發展,現在概況,以及未來的發展及行業新技術的趨勢等。在復習和進一步學習通信行業各學科知識的同時,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除了知識技術方面的培養,還進行學生關于工作態度,分工合作的契合性,乃至面對各種問題的人生態度等素質教育,使學生真正成長為全方面的素質人才。了解電信企業生產和運營的規律及通信企業的現狀,將對本行業的認識與社會發展及國家局勢和性質聯系到一起,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達到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教育培養,真正為以后走向社會為國家通信行業做貢獻打下基礎。
二.實習內容總結及心得體會
1.20M寬帶及綜合布線
專業實習的第一天,老師主要介紹了寬帶接入 ,光纖接入FTTX+LAN 等技術。其中重點介紹了ADSL,DSL,FTTX,XPON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了解了ADSL技術是運行在原有普通電話線上的一種新的高速寬帶技術,它利用現有的一對電話銅線,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帶寬)。非對稱主要體現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bps)的非對稱性上。上行(從用戶到網絡)為低速的傳輸,可達640Kbps;下行(從網絡到用戶)為高速傳輸,可達8Mbps。ADSL是目前DSL技術系列中最適合寬帶上網的技術,因為ADSL上下行速率的非對稱特性、能提供的速率以及傳輸距離特別符合現階段互聯網接入的要求,而且能與普通電話共用接入線;ADSL的標準化很完善,產品的互通性很好,價格也在大幅下降,而且ADSL接入能提供QoS、確保用戶獨享一定的帶寬。而XPON作為新一代光纖接入技術,在抗干擾性、帶寬特性、接入距離、維護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巨大優勢,其應用得到了全球運營商的'高度關注,XPON光接入技術中比較成熟的EPON和GPON,均是由局端OLT、用戶端ONU設備和無源光分配網絡ODN組成。其中ODN網絡及設備是XPON綜合接入中的重要一環,涉及到全新光纖網絡的組建和應用,相關ODN設備及組網成本,已成為制約XPON應用的重要因素。
2.程控交換及路由
在這一部分中老師交給了我們組建局域網以及超級終端的使用方法等等。而且我成功的完成了,感覺好極了,很有成就感。同時理論聯系實際了一把,把課本上學到的有關計算機網絡的東西現實中得到了應用。
3. 移動通信講課及實驗
我選過移動通信這門課,好多東西以前老師都講過了,所以感覺比較輕松。老師講解了移動臺在不同基站間移動時進行的軟硬切換,還有通過信號功率強弱來判斷移動臺的運動方向等原理,以及關于CDMA20xx系統結構與工作原理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過程等。然后帶我們實際參觀CDMA20xx系統的機柜,介紹具體各部分功能。機柜頂上的9根小型天線,前面6根后面3根。機柜中各個板子在系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劉老師講解了一個管理軟件,用于查看系統運行情況和各個參數,演示了系統開機時各部分模塊啟動的順序。實際操作中,劉老師將兩個被焊入固定頻點的SIM卡(此頻點在本實驗室CDMA20xx系統建立起的通信網絡頻段內),裝入兩個cdma手機中,實際進行了通話和信息發送。通過軟件監控到了信令交換等信息。通過實際通話測試,我們發現這個自建的通話網絡覆蓋范圍從教二5樓到2樓,還蠻廣的。實驗中我們發現通話和長短信,短短信所走的信道,信令都不一樣。長短信更類似于呼叫通話時的信令。實驗中用的SIM卡是特殊定制的,焊入了我們這個系統自己的頻點。裝入手機,要進行業務時,首先尋找這個CDMA網絡,找不到的話再找電信的電話網絡。
4. C&C08介紹
C&C08是華為的一款程控交換機,是現在比較先進的。下午參觀了機房,老師還給我們講解了具體怎么操縱這臺交換機,比方說:添加電話號碼,刪除,以及改變業務,等等,我們也實際操作了一把,感覺很爽。C&C08交換機是大容量綜合網絡集成系統,由中央交換網(CNET)、中央處理模塊(CPM)、同步定時系統(CKS)、通信控制模塊(CCM)、業務處理模塊(SPM)、共享資源模塊(SRM)、線路接口模塊(LIM)、后管理模塊(BAM)和綜合告警箱(ALM)九大部分組成。該系統提供足夠多的標準物理接口和大型網絡連接矩陣,通過軟件加載指配網絡資源和信令協議,從而構成各種大容量交換系統。它具有結構先進、集成度高、功耗低組網靈活,支持FTTB、FTTC等優點。
心得體會:
在黃村呆了四天,感覺自己收獲頗豐,老師講的很好,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老師經驗很豐富,是經過多年實踐的人,他們講的東西是很實際的,跟平時講的全是理論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在這里我接觸到了很多實際的設備,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可以商用的,對我們對整個通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有很大幫助。因為一直都是學的課本理論,覺得這些設備挺神秘的,直到見過真東西,才覺得也不過如此。同時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讓我覺得自己懂得東西實在是太少了,于是這是黃村之行更加堅定了我考研的決心。我認識到了,光纖通信的巨大潛力,以及現有寬帶通信的必要性,學習了一些現有通信系統怎么布線,尤其當時還做了一根網線,測試后居然沒問題,當時特興奮。還有以前一些模糊不清的東西,也得到了清晰和深化。也讓我對本專業產生了更多的興趣。從整個全局層面上看,通信行業作為高端技術行業有著多個發展方向。每一個方向都聯系緊密。通過這些綜合知識,讓我們對于未來在整個通信領域里的奮斗,又多了一層把握。
課余時,還與老師談心交流,從中收獲了許多老師這些年來工作的經驗,以及老師的心得體會,至少我覺得這樣是會使我少走些彎路的。他們的經歷經驗,他們對于社會和行業發展現狀的認識,他們對現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的見解,他們對整個人生的認識和態度,他們的建議指導,他們對我們這個面臨眾多選擇的情況的剖析和總結,還有各學長學姐們對實驗室,考研,就業等的經驗,這些都是難得的寶貴財富。
總之,四天的實習是我對實際的設備有了全面的認識,雖然不是 很深入,但隨著以后學習的深入,經驗的增加,自己的通信知識肯定會越來越進步的,我勵志要為祖國的通信事業有所貢獻。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專業實習報告
班 級:姓 名:學 號: 日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