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個人工作總結4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個人工作總結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個人工作總結 篇1
高考已垂下大幕,暫不見刀光劍影,遍地狼煙。于我,這也只是長途奔襲緊急停歇的一處驛站,只是洋洋灑灑恢宏大篇中毫不起眼的一個逗點,結束的只是與xx屆學生的“親密之旅”,必須繼續的則是作為教師的波瀾不驚平淡無奇的教育人生。
盡管要到23日才會揭曉最后的`懸念,也許高三(35)班的同學仍然無法給大家一個驚喜(雖然我很期待),不過也無需沮喪,因為他們已經盡力了,全都盡力了。在這個唯分數而論的功利教育大環境下,失落、遺憾以至無望,有時真的難以幸免……
回味和同學們并肩向前的點點滴滴,反思艱難苦恨斯人憔悴的樁樁件件,我還是要說:值!
這一學期,全是為著高考。
而高考,也只留下“三部曲”: 負重,前行,綻放。
一、學期序曲:負重前行,迎難而上
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在大家幾乎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高中的最后一個學期就來了。曾經,同學們是那樣地盼望高三,夢想高考,追星般仰視著高三的學哥學姐,一旦身臨其境,卻又有些找不著北。因為南昌模考、宜春期末統考以及新八校第一次聯考的“連環慘案”,讓大家情緒低落,陰霾籠罩,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年味,什么是學習的快樂,天天浸泡在失望與憂傷之中。這幾次考試沒太有高分,低分卻很嚇人,而且總分不到500的往往不止一個,意味著不少同學迎考總復習中漏洞多多,效率不高。而且每天問題接踵而來,“按下葫蘆起來瓢”,總是跟救火一樣窮于應付,不能做到扎實推進,穩步提高。的確,理科(數理化生)成績薄弱的同學雖然頑強攻堅之后小有收獲,但心里仍然存在陰影,信心不足,關鍵時還是會掉鏈子;文科(語英)成績偏差的則缺乏耐心,不重積累,功夫不到家,考試時容易被打回原形;還有些同學“硬傷”“暗傷”越治越傷,諸如書寫潦草、卷面不潔、讀題馬虎、答題無范、臨陣驚慌等等“五毒俱全”;平時相互之間交流不多,合作不夠,閉門造車,固步自封——他們是把過去所有的學習債務都放到高考前來還了,這,能行嗎?
當然不行!
何況是在只能進不能退的高考沖刺階段?
于是我將同學們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癥從戰略戰術上雙管齊下,分而治之。一方面幫助他們查擺問題,分析原因,找準突破口,把握大方向,鼓勵同學負重前行,迎難而上,因為“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翻不過的火焰山”,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因為“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因為“當結果還未到來,一切皆有可能發生,包括奇跡”,因為“只有笑在最后,才能笑得最好”!另一方面,我又采取了幾項應急之策。
首先,重組班委,改選團支部。所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設輕松、和諧、優良的班風與學風更顯其特殊意義,且迫在眉睫。考慮到少數班委因班務疲于奔命,成績停滯不前,嚴重影響了其積極性,也使班上氣氛變得壓抑‘于是在大家的民主選舉下,將班委及團支部來了一次“大換血”,充實進來的是那些更加開朗活潑、合群合作、品學兼優的同學。他們團結協作,群策群力,不久便讓班級工作駛入了良性循環快車道。
其次,調整座位,促進交流,加強互補。根據同學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科目優劣,我有意識地重新調配座位,以利于他們合作溝通,互相取長補短,共進共贏。事實證明,這一招真有奇效。
再次,連續召開多輪班會,鼓勁打氣,激勵鞭策。班會是大家交流與溝通的最好平臺,更是每次戰斗之前的動員會、誓師會,圍繞“激情”“科學”“合作”“堅持”“沖刺”等不同主題,班級召開了多次別開生面、氣氛熱烈的主題班會。這同樣有立竿見影之功,一掃那頹廢消極之風,同學們顯得更踏實、更嚴謹,也更有戰斗力。
第四,完善班級制度,突出復習應考。對無故遲到早退缺勤,對遲交不交作業試卷,對“自成一派”“另起爐灶”等現象一律說“不”。那些偶爾確有違反者,班級會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顏色”看——買吸水拖把……
第五,配合學校與年級,分階段顯重點有效果地進行工作。“百日誓師”“五個階段激情”“文化建設”“幾大戰役”及兩操等,全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正因為講究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讓同學們才沒有繼續貽誤戰機,而能夠融入團隊大節奏,并且,屢有斬獲。
二、學期進行曲:高考是一首歌,同行是你和我
“只有流過鮮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最美的絕唱”!“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父母那期待的眼神”……可見高考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又多么殘酷?都說高考是座大煉獄,讓同學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哪怕是破銅爛鐵,也有可能被鍛造成銅鼎金剛!
我說,高考其實是一首歌,一首戰歌,宏闊大氣,催人奮發,引領著我們一路前行,無私無畏,無怨無悔。
我深知,同學們作為一支高考新軍,有目標,有干勁,有銳氣,有勇力,但也會有失誤、過錯,遭遇挫折與打擊,所以,得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同甘苦,共患難,不離不棄!
高三個人工作總結 篇2
本學期我主要承擔高一年級五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這學期以來,我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學校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前一階段教學工作的回顧
1.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將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相結合,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2.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雖然所帶的五個班的學生普遍比較差,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設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適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那些基本地理規律和原理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難度較大,邏輯性較強。如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第二章第一節中“大氣的運動”等,對于這些內容,在課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師講述為主,讓學生理解這些基本原理和規律,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教材和練習進行自我領悟,最后再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從而使學生達到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基本知識的目的。
對于那些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學生易于理解的章節,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等。其基本組織形式是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閱讀、討論等形式自我學習,然后由學生根據自學或課前預習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對問題進行探究,最后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與小結。這種課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到地理學科而言,主要表現在自學能力、地理圖表的分析、處理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
二、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作為新教師課堂紀律的管理問題,課堂上想學的在學、不想學的在睡覺、講話等,紀律松散。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內容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三、今后教學的幾點想法
加強教學改革,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不同組之間進行答辯等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盡量發現學生某方面的優勢,并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高一的學生年齡較小,多數學生才十五、六歲,所以要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學生共鳴。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難了。
作為新教師,在教學工作的第一年,我們要不斷的摸索,要勇于創新,不斷完善自己。
高三個人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9)、(10)班物理教學工作。兢兢業業,為人師表,積極參加各類政治和業務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學工作者。高三物理復習課不同于一般課堂教學,主要任務是:在會考復習的基礎上,根據《高考說明》對學生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拓寬、查漏補缺,使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以備高考。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整體的教學工作,
第一個階段:從開學到3月份中旬,完成第一輪復習。主要是在上學期的的基礎上繼續全面復習基礎知識,突出重點,以重點帶動全面。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鞏固、加深、拓寬,使學生更加深刻系統地掌握知識,為下階段復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個階段:從3月中旬到4月結束,完成第二輪的復習。主要是進行專題復習,針對在第一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訓練,對一些重點、熱點的專題強化訓練。比如:振動和波的專題、光學專題、原子物理專題、動量專題,這些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且我校的學生比較容易拿到的。
第三個階段:從5月初到五月下旬,完成第三輪復習,主要是綜合考練、試卷講評,通過講練結合,指導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訓練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全面復習,強化重點、難點。
第四個階段:5月下旬到6月初:
1、回歸課本,專門編寫了一份復習提綱,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并對所有內容排隊歸類,參考外地資料,就題目內容,題目類型再拾遺補缺。
2、在回歸課本的同時配合綜合科的老師進行綜合性訓練。
二、20xx年高考物理試題分析
題型穩定,重點突出。試題難度較去年略有下降,試題包括必修部分8個選擇題(單選和多選分開),兩個實驗題,兩個計算題;選修部分都是一個選擇題加一個計算題,與往年沒有變化,且常規型題目所占比重較大。從必考知識點分布上看,今年試題電磁學部分分值增多,電場問題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對“雙基”的考查。第14題考查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第15題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題考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第21題考查靜電場中的概念;實驗題第23題為力學實驗題,是考綱中明確要求的`實驗,沒有任何變形;第23題則采用一箱一表法測量電路,是由課本實驗原型遷移而來,這些內容都屬于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范疇。其中有一部分試題是來自于課本或往年高考試題的改編,讓考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又充滿了新意。
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如第19題“行星沖日”問題、第24題汽車雨天安全行駛最大時速問題,都與實際密切相關,體現了物理學科的學科價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題取材物理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實驗,關注物理規律的建立過程;第19題考查學生從圖表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及運用萬有引力定律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22、23兩道題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及圖像三者之間的相互轉換,突出了數學思維和物理思維相結合的特點。
側重應用,有所創新。如第17題巧妙地將牛頓運動定律與平衡、胡克定律結合起來;第25題創造性地把拋體運動、復合場、與動能定理相結合,顯得既基礎又靈活,更有運用基本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難度。
三、通過今年高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認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試說明》和高考《考試大綱》,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試題以及各地的模擬試卷。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點。通過研究高考試題,在高一高二的教學過程中:能準確把握考試要求,教學重難點,教學深度,習題選編等等。在高三的復習備考過程中:能把握大局,突出重點,在主干知識點花更多時間,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在教學中應注重細節,包括教學細節,知識細節,學生學習,階梯細節的培養,如:①注意解題格式的訓練。很多學生格式混亂,方程不規范,滿篇數學符號等,這些問題都及時糾正,否則造成會做而丟分的現象。②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提出的問題有深度,一環套一環,逐漸深入,使學生的思維即有深度又有廣度,充分利用學生對因果關系感興趣的心理特點,使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效率。③不完全放棄教材,注意回歸教材,特別是熱、光、原三部分要強調學生看書。④加強多媒體的運用,對于難以理解的物理過程要編成動畫,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難度。⑤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不滿堂灌。
3、物理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熱點專題要形成系列,形成書面文字,老師要圍繞主線適當點撥,精講多練,圍繞熱點主線設置背景材料,組織各種題型,對同一熱點,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多種題型進行分析。
4、特別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高考把對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對知識及其運用的考核來鑒別學生能力的高低。考試說明中明確告訴我們要考查學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
5、注意物理學特殊方法的訓練,如:對稱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體與隔離,矢量三角形法,圖像法,等效法等訓練。強調一題多解,一法多用,從中體會不同方法,處理不同問題的優劣。現在高考越來越重視理論聯系實驗能力的考查,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題目的分析和訓練。
四.加強校本研修
1、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高效課堂理論,使自身業務素質進一步全面,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2、積極參加校本教研培訓,參加上級組織的學科培訓,不斷豐富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不斷增強課堂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化學“高效課堂”實效,不斷探索教書育人新途徑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3、教師承載著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的責任,因此教育,管理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在平時不斷閱讀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書籍,深化教育藝術,提升教育理念。
高三個人工作總結 篇4
一期來,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教務處和高三年級組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輪復習工作進展順利,現已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任務,較好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現就一期來本人對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感觸做一回顧,敬請領導、同行批評指正。
一、搞好第一輪復習,貴在因材施教,夯實基礎,注重實效,穩步推進。
根據本人所帶這屆高三文科班76C、77C、78C的學情實況,早在暑期補課前制訂了較周密的教學計劃。由于本屆高三學生歷史學科基礎參差不齊,各班又有十幾到幾十個藝術、美術、體育專業生,專業訓練會耽誤大量的復習時間,使得有限的復習時間更加吃緊,因此為了提高復習效率,保證高三第一輪歷史復習的進度,我針對各班學生不同的學情特點,精心設計不同的教案學案,做到有重點有分別地將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化,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每節課都有明確的具體學習要求和任務。根據本屆高三歷史教學組的復習規劃,我們將《中國古代歷史》的新課教學與復習合二為一,每節課都有明確的知識目標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針對近年高考題型特點和要求的相應的檢測訓練,做到學以致用,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歷史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有機的統一起來;在注重學科內知識系統歸納、綜合的同時,隨時加強文科綜合知識的相關連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為第二輪歷史專題復習作好鋪墊。
二、充分利用課外輔導,督促學生及時準確牢固地掌握好基礎知識,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加強
對個體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傳承知識、創新知識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基礎薄弱,根本上說明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缺乏正確的方法——具體的表現為缺乏適合個性思維特點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企求將課堂上所介紹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動的轉變為適合每個學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當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是穩步提升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的主要方法。為此,我在課外輔導時間,特別注重個體學生在鞏固知識和答題方法上所暴露出的問題,是普遍性的問題要幫助學生找出癥結所在,反復講解答題思路和規律;是特殊性的問題,要及時針對個性特征加強具體指導,并舉出相關的題型,幫助認識掌握好具體的答題規律。
三、加強交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做到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學質效,實現高考目標最大化。
質效是人們一切活動的追求目標,教學質量的競爭實質是學校整體教學資源整合優勢的競爭。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加強教學交流與合作,是整合教學資源、挖掘潛力、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歷史學科的特點是過去性、綜合性、階段性和規律性,學生對歷史學科既感到有興趣,更覺得難學,正是與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有關。因此,我們高三歷史教學組針對本屆高三學情的普遍特點,經常交流教學經驗和學情特點,加強第一輪歷史復習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及時調整復習進度和方法,共同印制輔導方案和有關訓練資料,做到經驗共有,資源共享,整體提升高三歷史復習效果,穩步推向高考目標最大化。同時,我們還注重加強與政治、地理教師的交流,將歷史、地理、政治學科知識有機地連接,把文科綜合題型訓練分解到具體的學科知識中,培養學生綜合答題能力。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目前,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已將要結束(預計xxxx年2月底結束),復習的任務仍然很重,尤其是專業生因專業訓練和考試耽誤了很多時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將這一大塊補救上來,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會找準切實的方案,會把今后的復習工作做好。
【高三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高三英語個人工作總結02-15
高三政治個人工作總結01-27
高三化學個人工作總結05-08
高三數學個人工作總結02-28
高三化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4-17
高三個人工作總結04-10
高三數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4-25
高三數學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8-21
高三數學個人工作總結15篇01-02
高三英語個人工作總結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