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錦四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目的:讓中學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業余生活
調查對象:初中生、學生家長
調查方法:采訪、上網
組成人員:周慧、陶亞莉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才濟濟、充滿競爭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中學生業余生活安排調查報告。每個人都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生怕被社會所淘汰。于是,人們拋棄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學生們更是如此,他們的生活十分枯燥無味,除了看書、看電視之外,幾乎很少有其他的活動。正因為如此,許多同學都迷上了網絡,甚至陷入了無底深淵,調查報告《中學生業余生活安排調查報告》。為此,就業余生活這個話題,我們走訪了一些學生和家長,下面是他們的看法:
同學甲(13歲 初一):我每天的生活都像是投影機放映著相同的事情。每天到校上課,課后不停地看書,回家后除了做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做老爸老媽布置的作業,哪有時間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
同學乙(14歲 初一):你看,我和你一樣都是“四眼田雞”,但我不是看書成這樣的,而是因為我一放學、放假,就是整天整夜地待在家里看電視。這是我惟一的業余愛好。
同學丙(15歲 初一):現在的業余活動真是少了不少,除了同學們約我去逛逛街、踢踢球之外,我一般都呆在家里做作業、看電視。還有一些業余活動都是些小孩子的玩意,不適合我們。
家長甲:作為家長,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讀書好一點,成績高一些。每次看到他不看書而在做什么所謂的飛機模型,我就會大發雷霆。
家長乙:我的孩子,成天就鉆在電腦前,我沒讀過書又看不懂。再說,孩子成績不錯,玩玩電腦也沒什么。
從上面的調查報告中,我們發現,青少年的業余生活受到了限制,就像一棵被蟲子蛀死的枯樹一樣。業余生活可以提高人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審美觀、增長人的知識等多方面的好處。中學生的.業余生活再這樣發展下去,真不知會造成怎樣的嚴重后果。
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議,愿給所有中學生一點啟示:
一、同學們自己應該培養良好的業余興趣,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業余生活;
二、家長不要過于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就與他們共同過業余生活;
三、學校能夠開展各種各樣的業余活動,大力宣傳合理安排業余時間。如下棋、雕刻、插花、做點心、做模型都是不錯的活動。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調查名稱:關于校園文明的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武漢工程大學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20日
調查人員:10級動畫1班
調查目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創建文明的校園。
調查對象:武漢工程大學全體同學。
調查形式:問卷形式(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69份。)
調查內容簡介:調查大學生自身的文明禮儀程度和對本院大學生整體文明禮儀的看法。
調查過程:
①確立調查主題
、诖_定調查人員
③撰寫相關調查內容
④向校內發放相關調查問卷
、莼厥照{查問卷,并總結調查內容
⑥敘寫調查感受
、咦珜懣偨Y性調查報告
人們常說大學校園是“象牙塔”,“凈土”,大學生是“社會驕子”、“時代精英”,而一些大學生卻因多元文化的“污濁之氣”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帶進了大學校園。石河子大學舉辦了一場“污損圖書展”活動,共展出了200多冊具有代表性的圖書,如油浸、水浸、亂涂亂畫、撕頁、“開窗”等。據介紹,污損圖書現象在各大學很普遍。根本原因是缺乏公共意識。面對著眼前一本本破爛不堪的.圖書,任何人都會問,這種毀書的不文明行為為什么會發生在大學校園中?反省與審視一下自身,應當肯定,我院的絕大多數同學是積極進取、要求上進的,表現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可貴品質。但也不可否認,部分學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還存在較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習甚至惡習還存在,與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和修養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們的校園里也確實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因此,我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全校范圍內展開了關于校園文明的調查。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當今我國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的畢業證、學位證已經不再是找工作的有利條件。各種各樣的證書成為企業衡量人才的標準,也成為當今在校大學生所熱切追求的!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大學校園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證狂潮。根據網上信息披露,考證板塊的點擊率一直居高不下!斑@學期報什么班,考什么證”也是在校大學生討論最多的話題。面對校內外種類繁多的各類培訓和高薪誘惑,以及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壓力,一些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或只知道盲目跟風。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對考證的態度看法、目的及其意義,筆者就湖南商學院在校大學生為例,于20xx年4月20日至25日期間以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特做了關于大學生考證問題的調查。此次調查網頁瀏覽170次,填寫125份,有效率為75%。現將調查及分析結果陳列如下:
一、 現象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由于學校英語四級等證書與學位證書掛鉤,英語這種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證書也就成為了眾多大學生奮斗、追逐的目標,英語等級考試報考率高達95%以上。近幾年來隨著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更是促使了絕大部分高校的學生都對各種資格證的考試躍躍欲試,單就會計從業資格證來說,其追逐者幾乎遍布各個專業。而此次調查的部分具體數據筆者用圖表顯示如下:
a.大學生考證熱的原因
b.對曾經考過(或準備考) 的證書統計
c.認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會注重應聘者的哪些方面(可多選)
d.認為證書與能力關系
二、 原因分析
1.國家、高校政策導向的結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這說明,學歷、學位證書不再是就業的惟一通行證,還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才行。幾年來,國家逐步放寬了報考者的資格,從限制在校大學生考試,放寬到不少行業允許在校大學生考試,這個發展趨勢,為大學生考證提供政策保障,F在高校流行的證書與學位證書的捆綁,沒有證書就不能畢業,也是造成考某些證高溫不降的主要原因。
2.就業壓力與就業形式所迫
據統計,20xx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估計為650—700萬人次,加上20xx屆300多萬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在20xx年大學生就業年度,涌入市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達到史無前例的千萬人。社會就業競爭壓力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用人單位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證書成為大學生證明自身能力強弱的重要標桿。
3.考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考證已對個體形成了一種心理壓力,它在大學生對就業壓力的反應中形成,影響個體的考證行為;內在壓力多源于個體自身的發展需要、成就動機、抱負水平等。面對較大壓力時過度的緊張和焦慮,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不能理智的思考、推理,以致作出錯誤的決策。盲目跟風,當大家流行考某個證時,不管需要否,有用否,片面地去追求一紙證書,根本就不會把認證考試和自己的特長以及所學專業結合起來。他們往往會參加一些“考證速成班”,通過死記硬背的突擊方法來獲取一張可能對能力的提高毫無助益的證書。重視擁有,輕視運用 。部分學生追求證書數量,而不是證書質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他們認為證書越多越好,越能彰顯自己的能力,當做是一種驕傲,而且多個證書多條路,以備無患。
三、建議:理性面對“考證熱”
大學生的考證熱,從側面也說明了大學生在積極地為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做準備,“考證”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我們在考證時又都會思考:到底有沒有必要考這個證呢?證有沒有必要多考點有備無患呢?我們都會有點迷茫,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怎樣看待考證熱的現象?怎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對考證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怎樣讓大學生的考證更加有據可依,使同學們能力得到提高,視野得到擴展,又能避免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呢?這些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解決。
1.對于大學生而言,自己對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理性地選擇有利于職業生涯發展的考證課程,避開考證的三大誤區:
。1)多多益善。很多大學生認為證書多多益善,能為自己在求職中增加砝碼。但拿著很多證書,有時反而被用人單位以其學習精力分散、職業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絕錄用。因此,證書并非越多越好,大學生考證應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目標,不應盲目考證。
。2)越熱越好。不少大學生喜歡報考熱門證書,認為熱門證書含金量高。其實,有些熱門證書只是階段性流行?甲C前,一定要對證書的發放機構、考試內容、證書市場口碑、證書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理性判斷,不要盲目跟風。
。3)“證書”等同于“入場券”。拿到名牌證書,確實能證明持證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對其就業有積極作用。但隨著持證人數不斷激增,以及企業用人觀念的轉變,名牌證書的作用有所減弱,不再被作為錄用員工的決定性因素。如今,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會運用各種方式,測試應聘者的真實水平。因此,大學生不能把寶全押在考證上,而應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實際能力。
2.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考證的引導工作。為了避免大學生考證的盲目性,真正讓在校大學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實力,提高就業率,學校應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鼓勵、支持并正確引導在校大學生考證。
(1)發揮學校教育資源集中的優勢。要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在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基礎和專業課教育的同時,要組織精干的教學力量,開設以考取職業資格證有關的輔導和講座,讓學生從實際操作層面進一步熟悉考試內容,為學生考證創造條件。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倍覀兊恼{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边@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
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于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于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于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采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干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干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系,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于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了解,當外出制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后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于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干凈,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凈但最終沒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盡量逃避。對于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凈。另外,對于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調查報告08-08
學生調查報告09-06
學生調查報告06-16
學生的調查報告09-05
學生的調查報告03-26
學生調查報告06-16
學生調查報告08-12
學生調查報告08-12
學生調查報告模板08-18
學生近視調查報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