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安福縣民俗文化的調查報告
關于安福縣民俗文化的調查報告
1
調查目的:此次調查主要是將我的家鄉安福縣的飲食文化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組同學對我的家鄉的飲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調查對象:安福縣部分村落
調查方法:查找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
2
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是江西省18個文明古縣之一,歷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遠流長,民俗文化保存較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節、火把節、燒塔等數十種民俗活動。
表嫂茶
在元宵節后到春播之前,安福會以自然村為主,每天一戶,輪流進行“表嫂茶”習俗表演。“表嫂茶”,俗稱“請茶碗”,是安福縣境內農村已婚婦女們之間流行的一種獨特茶俗,氣氛熱烈,特色鮮明。它分布于安福的南鄉片和西鄉片,而以南鄉洲湖鎮塘邊村最典型。請茶時,請茶主婦要用黃條蘿卜、甜姜、黃豆等茶點熱情款待。喝茶時,不講究規矩程式,大家無所不談,氣氛熱鬧祥和,平日里的各種嫌隙,都在暢談中化為烏有。待到茶興濃時,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會唱《采茶歌》、《三碗茶》等來助興。
吃新節
至每年早稻收獲之前,安福將會舉行“吃新節”盛宴。安福吃新節是安福縣68個鄉村盛行的一種地方性傳統民俗節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島。人們困在島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島,從尾巴上抖落數十粒稻種,救了人們的大難。故此,豐收的稻穗便像彎彎的狗尾。后來每年早稻收獲之前,人們便舉行盛宴,讓大花狗嘗新,以表謝意。另一種傳說武功山有只“白霧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霧,把農民即將收割的稻谷毀掉。后來,“五谷神”將“白霧精”打敗,救了農民,人們在新谷登場前舉行宴會,請五谷神嘗新,以致謝忱。
節日的內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諸神菩薩。形式有敬齋、耍龍燈、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節日主要是為了慶賀豐收,并祈禱神靈,祝愿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也是為了聯絡親朋好友、愉悅心身,促進社會和諧。吃新節群眾參與面廣,場面喜慶熱烈,規模宏大,其隆重程度,勝過端午,超過中秋,僅次于春節。
六月六
每年六月六,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古老的山村一片歡樂,以迎接垇云火把節的到來。垇云火把節歷史悠久,僅在安福縣彭坊鄉垇云村就歷經9代約170余年。當日,家家戶戶備好祭品,制作祭祀法器,相邀山下親朋好友來山里。他們白天在自家田里祭拜山神、土地,并點起火把向田埂里四下燎蟲;晚飯后,全村男女老小敲鑼打鼓,燃起熊熊篝火,隆重祭拜各路神靈,祈求神靈驅魔消災,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期間,他們還打著火把游垅,圍著篝火唱山歌。
燒塔
待至中秋佳節之日,安福百姓為祈求風調雨順、日子興旺、歡慶中秋佳節,又將開展“燒塔”民俗活動。安福縣是“吉安中秋燒塔”習俗保存最好的地區。境內南部陳山河流域的六個鄉鎮尤為盛行,而以金田鄉柘溪村最為典型。“安福中秋燒塔”習俗主要內容有壘塔、燒塔、封塔三部分,燒塔過程伴有祭月、對唱山歌、小調、舞龍燈、舉龍鳳旗、撐宮燈等活動,特色鮮明。
結束語
這種種民俗文化旅游風采的展示,帶動了安福鄉村旅游發展,也使安福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民俗文化不僅代表了農民生活中的喜悅的凝結,也展現了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之間的和睦友好,是我的家鄉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研究安福的文化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