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建市級綠色社區匯報材料
創建綠色社區 共筑和諧家園
——東沙社區創建市級"綠色社區"匯報材料
東沙社區在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關注和支持下,于2015年12月成立,直接服務于湖南農業大學,因轄區內有遠近馳名的"東沙古井"而得名。涉地面積2.26平方公里,常住戶約為2101戶,6219人。學生4萬多人。現有辦公用房1000余平方米,工作人員18人,社區環境優美,氛圍和諧。社區先后被授予"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長沙市"文明社區"、長沙市"節能環保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駐區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先后獲得過湖南省"園林式"單位、長沙市"花園式"單位、長沙市"義務植樹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社區綠化面積及格局情況介紹。
東沙社區與湖南農業大學統一按照"整體規劃,科學配置,合理布局,綠化同步"的原則,在創建"綠色社區"建設的實施過程中,社區和學校的采取逐步實施,逐步到位的方式,堅持綠化與建設同步,建設一處,綠化一片。
近年來,社區與學校投入近3000萬元進行綠化建設,社區綠化面積5萬m2,有行道樹4591棵,綠化率為98.4%,綠化覆蓋率為62.19%.植物種類300 余種,其中喬木60余種,灌木50 余種,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之比為5:1.百年以上古樹5棵,5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0余棵,樹種涵蓋金桂、丹桂、廣玉蘭、香樟、冬青、雞爪槭、榔榆等。
社區景觀規劃為"三軸":位于第二教學區內、貫穿校園東西,總面積15.5萬m2,的"紅軸"景觀帶;位于教學區和生活區之間,由逸苑湖、寸草湖、翠柳湖組成的水面面積2.8萬m2,總面積5.6萬m2的"藍軸"景觀帶;由丹桂路與老校門東西向軸線圍合而成、總面積7萬m2 ,以香味樹種桂花、香樟、廣玉蘭、二喬木蘭及蘇式建筑為特色的"香軸"景觀帶。位于紅軸中心位置的美國秋紅楓景觀,一到秋天就吸引著全校師生的目光,贊嘆者、拍照留影者絡繹不絕;長沙晚報2014年12月7日頭版以"楓景如畫"為題對社區紅楓作了報道,社區成為長沙九大賞楓地之一,新浪湖南微博、湖南旅游微博等網絡媒介也做了宣傳報道。
社區內有兩個大型廣場,一個是占地面積7000 m2的修業廣場地面平鋪花崗巖,采用香樟桂花樹陣輔以模紋綠化帶,廣場內的紫金五牛雕塑是農大地標式建筑物,修業廣場作為社區人流的大型集散地,是社區居民群眾和師生員工最好的休閑健身場地。還有一個是芙蓉廣場總面積約3.2萬m2,總投資約600余萬元。該休閑廣場位于社區校園內的中心地帶,新老校區交界處,是入口式開放性廣場。整個廣場用花木成圃,大樹成林的自然式設計手法,衍生出3個樹陣廣場、1個疏林草地,社區的居民群眾和學校師生在此既能賞櫻花淡雅之美,又能觀雪松之挺拔。
另外,社區內的古井鄉愁特色文化街位于東沙古井旁,從2016年3月開始,街道和社區經過多方努力,現已將東沙古井打造成一條獨具湖湘特色的鄉愁古井文化街,在沿街周邊種植紅楓260余棵,并裝飾了"取水眾相"雕塑等景觀。
東沙社區到處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穿梭于居民小區和校園之中,就能感受到處處透著花香與綠色的氣息,充滿生機和活力,營造出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長沙市內各大攝影樓更是將社區作為婚紗攝影、藝術寫真的取景地。
二、創建工作開展情況介紹。
1、加強組織建設,細化創綠工作責任。
為了不斷深化社區的綠色創建工作,加強對綠色創建組織的建設,成立以社區書記李德傅為組長、解正強、解在民為副組長,其他"兩委"干部為組員的創綠領導小組。細化創綠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責,認真實施創綠的具體工作。同時,我們還補充和更換創綠志愿者隊伍,使創綠護綠隊伍更加豐富有活力。
2、共駐共建共享,創新載體做好結合文章。
為了發動全民參與創建"全市綠色社區"工作,社區科學整合各方面力量,尤其是調動占據轄區人口比重最大的高校學生資源,形成以高校志愿者、社區干部、在職黨員、普通家庭居民"四位一體"的愛綠護綠格局。成立"美麗長沙"公益聯盟,實現以志愿者為主體、全民共同參與的綠色環保機制,提升群眾環保意識,開展了一系列的綠色環保活動。
①、召開"同心"座談會,出謀劃策參與創建工作。通過與湖南農業大學相關部門長期不懈的溝通交流,不定期召開"同心"座談聯席會。去年11月召開的瀏陽河九道灣文旅產業"同心"座談會暨首屆長沙東湖紅楓節啟動儀式,邀請省、市、區各級領導和轄區單位的專家教授共謀瀏陽河文旅產業發展和綠色社區創建工作的開展,號召轄區內的統戰人士積極參與創建工作,此次座談會被長沙新聞頻道、中新網、星辰在線、紅網等媒體相繼報道。
②、成立"微孝"志愿隊,為保護環境出力。去年11月14日,社區開展"微孝聚大愛,共護母親河"環保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瀏陽河畔舉行,通過發放環保宣傳資料、懸掛標語、廢電池兌換清潔魚、"護綠保潔"等活動環節,大力倡導綠色文明和低碳節能意識,號召居民群眾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同時,成立"微孝"志愿隊,不定期地開展環境保護活動。活動被中國文明網、長沙晚報、星辰在線、都市頻道多次報道。
③、保護古井資源,解決居民群眾飲水問題。2014年,社區得知居民擔心隨著到古井取水人的增多,古井水源被污染的情況,發動"美麗長沙"公益聯盟的志愿者多方籌措資金11萬元,將古井周邊設施進行翻修,給予取水居民方便。同時,還對社區老龍井進行提質改造,現在的東沙古井已被打造成"古井鄉愁特色文化街".
④、開展義務種植和認領活動,為社區增添綠色。近年來,社區每年在植樹節的前后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尤其是在種植櫻花樹這一塊取得很好地效果,社區目前有櫻花品種9種,從2014年開始,種植了2000多棵,很好地美化了社區環境。如與芙蓉區建民三支部共同種下35棵"同心櫻花樹"的植樹活動;發動高校志愿者開展"萬名青年,綠揚青春"—千人共植"學友林"的環保植樹活動;"花兒與青年"紅袖章美化校園環境活動,對社區的農大路進行美化校園行動—在道路兩邊的綠化樹木下撒播花種,并進行認領;街道黨工委尹書記在建設古井鄉愁文化街時,帶頭參與義務種植美國紅楓活動。
藍天白云、蝶飛蜂舞,綠色觀念,綠色生活的種子已經在社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區將進一步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創新愛綠護綠工作機制,深入推進綠色社區創建工作,與高校志愿者、居民群眾共建宜美宜居家園。
【創建市級綠色社區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創建綠色文明校園匯報材料08-21
創建市級文明社區工作總結08-24
創建書香校園匯報材料08-24
社區特色示范社區匯報材料08-24
創建綠色社區工作總結05-28
社區文明創建工作材料08-24
社區綠色家庭事跡材料07-27
創建環保特色學校匯報材料08-23
平安醫院創建醫務科匯報材料08-24
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匯報材料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