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格式范文
調研報告格式范文(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圣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了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于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調研報告格式范文(二)
從**年開始濱海新區加快了城鄉統籌發展,推動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腳步。位于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是市區大型工業企業戰略東移的目的地和濱海區現代制造業的大后方,區位優勢明顯。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我通過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分析、研究、思考,就如何依托農村城市化的發展形勢,切實做好我區新農村建設工作作如下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現狀
地處海河中下游,東接港,向內輻射“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向外輻射環渤海,既是三北地區到港的必經之路,又是鏈接市區與濱海新區的重要通道。行政區共轄9個街,分別為張貴莊街、豐年村街、新立街、華明街、無暇街、萬新街和金鐘街、軍糧城街、金橋街。09年底全區常住人口45、3萬,戶籍總人口32、35萬,其中農業人口19、85萬,非農業人口12、5萬,另外有外來人口18、3萬。
原以農業為主要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到2005年,雖然全區農業戶口人數仍占60%以上,但農業產值所占比重已不到4%,務農勞動力已經不足全區農業戶口的10%。這些數據說明二三產業已占據我區地方經濟的主導地位。特別是近年以來,濱海新區的建設帶來的招商引資、開放開發、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不但帶動了全區的社會經濟的騰飛,更加速了全區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
二、城市化面臨的問題
1、農村城市化的改造和拆遷因沒有建設好的園區入駐,產業的拆遷、外遷,有的甚至消亡,既建設了集體的收入,影響稅收,又對招商引資和現有企業的擴大經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近年來,一些鄉村由于重點工程項目占地,使不少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大批退出第一產業或者自謀生路。由此帶來的不利影響就是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和農民養老問題等關乎社會保障與穩定的問題日益嚴重。同時,由于農村補償款不到位,導致農民上訪不斷的情況時有發生,引發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些值得我們這些干部和政府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
2、隨著我區城市化建設的迅速發展,我區城中村在地域上已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外在形態,管理體制,生活方式等方面仍受著農村模式的影響,體制的不合理也不適應城市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與城市發展極不協調,各種社會問題日益突出。例如,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社會治安問題復雜;居住環境因為沒有合理規劃及自身的原因,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缺乏統一全面的規劃,造成了浪費。
3、區位資源優勢有待深度挖掘,商業發展特色聚集效應不明顯。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軸尚未形成,海河商務商貿帶還處于規劃之中。商貿集群中心尚未形成,市場零散,具有規模的專業批發市場缺乏,整體競爭力弱,輻射小。
4、產業結構還不完善,第三產業總體水平不高,服務領域狹窄,所占產業比重一直上升緩慢,比重偏低,內部行業發展不均衡。傳統產業比重高,缺乏后勁,新興行業發展緩慢,與城市化發展的要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三、城市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失地農民就業安置壓力集中的挑戰。的城市化進程主要是由外力推動的,市區轉移的大批產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工業項目的集約發展,導致失地農民越來越多,而入駐項目就業帶動力有限,農民的知識技術不匹配,使就業安置難度加大。在快速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切實解決好失地農民就業問題,幫助農民找到自我發展出路,這不但是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社會問題的政治問題,要科學、有效、持續的處理好這一問題。
2、目前全區正處于在從近郊向中心城區急速轉變的過程中,必然導致經濟大發展和空間大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實踐中,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關系沒有處理協調,只注意“快”,忽略了“好”依然具有強勁的作用慣性。城中村的改造沖擊了以前原有的生活形式,社會體制和周圍環境,(www.baimashangsha.com)這是一個轉變的過程,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也將會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而逐漸被解決。
3、的區位優勢未能完全發揮出來,主要的原因在于產業的結構還沒有趨于合理,其聚集效應還沒有明顯的顯現出來,企業的投資和引進力度還不夠,創新機制的完善力度不夠,更重要的是高科技高素質的人才缺乏。這些因素的影響阻礙了的區域優勢的發展。
四、今后的發展思路及措施
1、結合城市規劃,推動產業發展升級。我區的產業發展應該放在城市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全面考慮。通過合理而全面的謀劃,城市化的發展建設和社會化管理程度提高了,將為三大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需求空間。強大第三產業,優化第二產業,做精第一產業,實現產業的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其實質就是產業不斷優化的過程。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穩步推進現代都市農業,促進產業升級。
既要堅持工業強區戰略,延伸產業鏈條,支持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和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又要發揮區位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按照區域服務業發展定位,積極推進商務商貿、鋼鐵、航空服務業的發展,突出現代物流業發展特色,加快落實會展中心項目,積極發展金融教育、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新興服務業。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現代都市農業。圍繞科技興農、生態富農的中心,以花卉和園林種植、生態循環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扶持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產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既要解決好各村企業的資源整合問題,又要強調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好再就業問題。不斷完善商業設施服務,鞏固提高現有優勢產業,不斷培育新的優勢產業,最終實現百姓的安居樂業的大目標。
2、農村城市化根的本問題還是解決民生問題。我區應借助區位優勢不斷創新農村城市化的新思路,完善公共設施配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秉著“一切為民”的原則,依法保證農民的權益,加強農村民主建設。因為群眾的利益得到了確實的保證,城市化才能推進。另一個重點就是再就業問題,從維護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緊緊結合實際,探索構建以農村為重點的城鄉統籌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就業增收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但現在的崗位需求和農民的勞動素質落差較大,不相適應,我們要加大培訓力度,特別是加大對勞動力轉移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農民素質,按照訂單來培訓,增加就業率。通過充分發揮政府引導、組織職能,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擺脫對土地的傳統依賴,讓農民有多種收入來源,做到失地不失業,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以擴大就業為目標,增強社會保障為基礎,努力促進社會的和諧建設,促進科學發展。
3、推進城中村的有效改造。在我區進行城中村改造,會涉及拆遷、安置、補償等諸多環節,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從理論及區位上看,我區作為濱海新區的組成部分,功能定位速度提升,加快城中村改造作用明顯,意義重大。通過改造將加速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實施,使“城中村”普遍存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惡劣,社會治安復雜,安全隱患嚴重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有效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同時,統籌城市發展。實施改造后,必定將帶來對原有農村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讓村民變居民,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從我區發展實際看,不斷創新土地置換機制促進人口的聚集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資源不斷優化配置基礎上的聚集發展,才能使我區的規劃任務如期完成。通過城中村改造,將促使城中村的物質、社會、經濟形態的城市化順利實現。改善農民居住環境,確保了物質形態城市化的實現;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消除了社會形態城市化滯后的風險;通過股份對集體經濟的改革,使其融入現代城市經濟體系推進經濟形態的城市化。值得思考的是,城中村改造會涉及拆遷、安置、補償等諸多復雜的環節,關鍵是做到改造前切實做好前期立項和項目審批工作,按照城市化理念,科學布局,充分兼顧經濟功能和其他社會服務功能的協調,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審批。改造中,一方面重點做好費用測算和政策配套工作,深入基層摸底調查,準備掌握數據,建立指標體系,仔細進行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必須有一系列的配套正常,用以指導我區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改造后,村民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改變,要著力做好體制改革和富民機制創新工作。城中村按照現代城市社區的要求,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構建新型社會。為確保城市化后村民增加收入,適應城市化消費水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富民機制,推進文明建設,豐富和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培育城中村居民現代社區文明觀念,引導城中村居民逐步融入城市現代文明之中。
4、處于市中心和濱海新區的核心區之間,一方面,我們應該借助市中心和濱海新區雙方的優勢,借勢發展,形成產業鏈和板塊經濟,做到資源和機遇共享,產業和基礎設施互動配套。另一方面,我們要堅持東麗的特色和發展方向,發揮自身字區位和資源兩方面的優勢,挖掘自身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品牌。比如,以海河商務商貿帶為中心,結合我區實際情況,重點發展商業金融、文化娛樂等各類產業園;以臨空產業區為中心,依托空港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務,引導現有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業務延伸、品牌延伸和資金延伸。充分發揮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優化政策與服務環境,加大政策扶持,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完善產業管理服務機制,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快培養服務業緊缺人才,形成與現代服務業人才結構體系;吸引優秀企業入駐,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打造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立健全現代的產業體系,為我區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總之,目前我區的城市化面臨的發展機遇很大,挑戰性也很大。因此,我區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實踐全局,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通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后勁,走出一條快速城市化地區科學發展的新道路。而我作為新立街的一名干部,更應該積極響應的發展建設的號召,配合我區的發展大局,努力做好新立街的新農村建設工作。
調研報告格式范文(三)
我們郵政企業在“十一五”時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進入“十二五”時期,我們郵政企業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又存在著諸多風險挑戰,企業管理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迅速發展尤其是電子通信的飛速發展對企業原有發展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加之干部職工的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精神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此形勢下,我們郵政企業要繼續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必須要學習、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以“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引領郵政企業發展,確保郵政企業永續發展,實現長青基業。
以新時期廣東精神引領郵政企業發展,首先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做到“厚于德”。“厚于德”就是具有堅定的政治思想覺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廣東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認真學習郵政企業工作精神,在思想上與郵政企業保持一致,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做好自身工作夯實政治思想基礎,具有大局觀,始終把郵政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維護郵政企業的利益,為郵政企業發展奉獻力量。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修身養德,感恩忠誠,學習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如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報國為民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品質思想,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膽忠心思想;要感恩郵政企業,是郵政企業的土地養育了我們,是郵政企業的雨露滋潤我們成長,要以自己刻苦勤奮和優良業績回報郵政企業;要始終忠誠郵政企業,忠誠郵政企業的事業,為郵政企業的發展,建設郵政企業美好明天,殫精竭慮、奮勇奮搏,創造業績,實現自身價值。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團隊意識是團隊的靈魂,是全體團隊成員的共同理念、活動準則和奮斗目標,只有每個人都具有團隊意識,認同團隊的共同理念,執行團隊的活動準則,圍繞團隊的奮斗目標,這個團隊才有力量。通過培養團隊意識,樹立團隊靈魂,為郵政企業深入持久發展而努力工作、真誠奉獻。
以新時期廣東精神引領郵政企業發展,其次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做“誠于信”。誠信是立身之本和合作基礎,承諾是言必行、行必果。在“誠于信”中,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提高思想品質、道德情操、個人修養和遵紀守法意識,做到誠信待客戶,在與客戶的溝通聯系與業務往來中,沒有不實的言語和虛假之事,說到做到,使客戶樂意與我們來往,信任我們的人格。我們要以誠信之心努力回報客戶的信任與支持,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注重服務細節,奉獻熱情、周到、專業、規范的服務;要以精細之心,考慮客戶的需求與利益,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盡力為客戶服務好;要以坦蕩之心,珍惜合作機緣,視客戶為合作伙伴,致力提升客戶價值,和客戶共謀發展,共創效益。在實際業務經營中,我們要做到誠信履約,誠實待客,為客戶提供貼近的服務;把真情融入對客戶的一言一行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客為尊,一切為客戶著想,多一份理解、多一些熱情;真誠把客戶視為朋友,用心服務,為客戶排憂解難;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把客戶利益作為第一考慮,真心真意展示我們郵政企業的優質服務形象,為郵政企業業務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聲譽。
以新時期廣東精神引領郵政企業發展,再次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要做到“敏于行”。“敏于行”是聰明智慧、巧干實干苦干的真實反映,是做好各項工作、促進業務發展的基礎和根本。隨著市場經濟形勢的不斷深入發展,隨著電子通信業務的飛速發展,客戶對我們郵政企業工作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一切都要求我們郵政企業每個干部職工做到“敏于行”,增強業務技能,改進服務手段,取得客戶的信任。只有我們郵政企業干部職工真正做到“敏于行”,我們郵政企業才能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源源不斷得到業務,獲得生存與發展。我們郵政企業每個干部職工要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真理,具有憂患意識,正確認識企業管理滯后、自身業務知識匱乏、工作業務技能不足、服務手段落后等的不足,已嚴重制約郵政企業的發展。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下深功夫、化大力氣,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增強工作業務技能,改進服務手段,促進郵政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在“敏于行”中,要加快郵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服務網點覆蓋率,既方便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又提高郵政企業的經營業務量;要加快快遞服務與電子商務合作發展平臺建設,創新“電子商務-快遞服務”模式,提高“電子商務-快遞服務”的贏利能力,營造郵政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郵政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郵政企業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為郵政企業科學發展、快速發展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郵政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新時期廣東精神的引領,讓我們充分研究如何在郵政企業體現新時期廣東精神,發揮新時期廣東精神的作用,用新時期廣東精神作為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推動郵政企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實現郵政企業在“十二五”時期的宏偉發展目標。
【調研報告格式】相關文章:
商品調研報告格式08-17
調研報告模板格式03-23
調研報告格式模板12-19
調研報告格式和調研報告寫法及種類08-24
有關調研報告的格式內容08-25
關于調研報告范文格式06-07
市場調研報告格式04-01
市場調研報告格式(合集)06-18
調研提綱格式08-20
格式合同整治工作調研報告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