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農業局工作總結和下年工作打算
縣農業局工作總結和下年工作打算今年以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局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了黨的國家、省、市、縣的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會議要求,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先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標準,不斷加大農業項目引進和資金投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進一步增強農業的抗風險能力、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以來通過狠抓生產落實,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強化技術指導,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發展,開創了“三農”工作的新局面。
一、**年工作情況
1、糧食生產穩中有升。全縣糧食播種面積**萬畝,比上年增加0.59萬畝,增長0.98%,糧食總產量**萬噸,比上年**萬噸增**萬噸,增長7.78%。**年水稻播面55.15萬畝,其中早稻**萬畝,中稻9.70萬畝,晚稻**萬畝。水稻總產量**萬噸,比上年增長**%,其中早稻**萬噸,較上年增長**,中稻5萬噸,較上年增長**%,晚稻總產11.70萬噸,較上年增長**%。其他糧食作物:玉米0.3萬畝,總產0.11萬噸,豆類面積1.9萬畝,總產0.3萬噸,薯類3.2萬畝,總產1.9萬噸。合計面積5.4萬畝,總產2.31萬噸。
2、持續發展了蔬菜和蠶桑產業。今年全縣蔬菜總播種面積11.5萬畝,抓好了蔬菜示范基地建設和縣城蔬菜專供基地建設。大力發展了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我縣有蔬菜(包括食用菌)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并且還在逐年增多。
全縣實有桑園面積2000畝,全年飼養蠶種2000張,養蠶農戶600戶,產鮮繭70噸,實現蠶繭收入220萬元,蠶農戶平增收3700元。
3、核實了農作物良種補貼。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我們認真抓好糧油作物面積核實和種植大戶登記核實工作。嚴格核實各鄉鎮水稻、玉米、油菜面積數據和種植大戶,及時收集、統計匯總,并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農情信息采集準確及時。按照省、市對農情信息工作的要求,及時上報了相關數據及資料以及抗災、救災等農情信息,上報農情報表120多套,為上級領導決策和業務部門了解情況指導生產,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4、大力發展了農村清潔能源。到11月止,全縣新建戶用沼氣池428個,占全市下達任務450個的91%。4個大型沼氣工程全部向上級申報立項,4個大型沼氣工程有望**年批準立項。已批的**年大型沼氣工程(潭山鑫潭畜牧養殖場大型沼氣工程)已完成主體工程,項目進入掃尾階段。
5、強化了農業執法職能。一是加大了宣傳,增強農民自我維權意識。今年我局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各種宣傳活動,結合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和日常執法檢查、印發宣傳材料等方式,向廣大農民群眾廣泛宣傳了農業法律法規和農資產品知識;將各種農業法律、法規、綠色植保防治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等向廣大農民進行宣傳,提高科學用藥水平,減少違規用藥引起的農藥糾紛。農業執法大隊還通過向社會公布投訴電話,暢通投訴渠道,對每一件農民投訴,我們都深入田間調查,走訪農戶,查清了事實真相,明確責任,依法處理,做到每起投訴,都有一個滿意的處理結果。二是實行了市場準入,加強了證照管理。對農業投入品實行準入制度,為了有效扼制假冒偽劣農藥進入我縣市場,年初農業投入品經營商必須到縣農業執法部門進行申報,對三證齊全,質量合格和標簽規范品種才準予進入市場銷售,同時,根據宜府發28號文件精神,凡從事農藥經營的單位,都必須辦理《農藥經營許可證》,對領取了證照的農藥經營單位必須做到一點一證一照,嚴禁無證無照經營。三是加大了農資市場執法檢查力度。做好國家明令禁止高劇毒農藥的檢查執法工作。不斷深入開展農資打假護農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225余人次,出動執法車輛45余次,對全縣農資經營單位的農藥、化肥、市場進行拉網式檢查,查處違法案件7起,抽查雜交水稻品種41批次,清退不合格品種1批次,數量**公斤,有效保障了農資市場安全。
6、有效地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是制訂了工作方案。根據上級要求并結合宜豐實際,制訂了《**年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方案》、《**年縣“三品一標”品牌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二是加強了質量檢測。加強了對區域內農貿市場、重點蔬菜基地的農產品質量抽檢,到目前為止,共開展檢測17次,抽檢品種544批次,合格率達98.2%。同時,配合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做好抽樣送檢工作。三是強化了宣傳普及。在3月28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活動的基礎上,還采取了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公告、散發宣傳材料、舉辦培訓班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向廣大群眾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知識,積極營造農產品質量安全氛圍。四是創新監管方式。為維護“三品一標”公共品牌形象,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我們組織有關人員深入“三品一標”企業簽訂承諾書,主要就依法生產經營、樹立誠信理念、以質量為生命、加強行業自律、接受社會監督等五方面內容向社會作出承諾,簽訂率達100%。此舉是在做好“三品一標”日常監管工作基礎上所采取的一種新的監管手段。五是抓好基地建設。在抓好1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的同時,還積極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準、 6000畝葛、5000畝茶葉、5000畝楊梅種植基地和2萬箱蜜蜂、6萬頭生豬、20萬羽土雞、8400畝淡水魚養殖基地。六是科學監管企業。企業按照“三品一標”生產要求和質量標準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和產品可追溯制,做好各項生產、加工、倉儲、銷售記錄和產品檢測檢驗工作,確保“三品一標”產品質量,維護“三品一標”市場信譽力和品牌公信力。同時,急企業之所想、幫企業之所需,及時為企業提供認證、技術、信息、參展參評、續展等服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今年,幫助巷農、獼猴桃兩個企業做好了綠色食品續展工作,推薦恒盛養蜂專業合作社參加上海綠色食品展銷會。
7、大力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今年完成推廣面積75萬畝,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完成率達100%,其中:早稻22萬畝,中稻9.8萬畝,二晚23.43萬畝,蔬菜11.5萬畝,果樹3.8萬畝,其他4.47萬畝。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點30個,示范面積3.14萬畝;其中面積較大且示范效果特別顯著的有天寶一莧塅10000畝、芳溪南田塅3000畝,潭山龍崗村2000畝。配方肥推廣面積**萬畝,推廣配方肥5560噸。
8、組織好了糧食高產創建工作。 根據省農業廳統一安排,**年我縣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5個 。早、晚稻示范片安排在天寶鄉一莧塅和芳溪南田塅,天寶鄉一莧塅示范區面積1.1萬畝,南田塅示范區面積1.0萬畝,單季稻高產創建示范區安排在潭山鎮龍崗塅面積1.0萬畝,示范區、片集成多項技術于一體,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栽培技術、統一技術指導,開展優質高產高效攻關競賽。通過高產創建活動,全面提高水稻生產科技含量,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效。過高產創建活動,促進了高產創建區農戶水稻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并通過其輻射帶動作用,帶動了全縣水稻耕作水平的提高,水稻生產技術在全縣得到推廣。據統計,2012年全縣早稻平均單產480公斤/畝,較上年增30公斤,中稻平均單產520公斤/畝,較上年增48公斤,晚稻平均單產495公斤/畝,較上年增長30公斤,高產創建取得顯著成績,促進了全縣水稻產量的高產、穩產。
9、大范圍開展了冬種紅花。紅花播種總面積25萬畝,播種紅花種子75萬斤,其中項目扶助免費發放種子73684斤,其它由農戶自行留種和購種。紅花播種涉及全縣十六個鄉鎮(場),主要分布在省、縣、鄉公路干道兩側,并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綠肥推廣項目,建立了綠肥高產種植示范區,面積2萬畝通過示范輻射帶動全縣農戶種植綠肥25萬畝,目前紅花長勢良好,試驗示范進展順利。
10、做好了植保工作。一是加強病蟲監測預警,確保預報準確及時。規范田間調查,增加了調查次數和調查項目,保障了調查數據的準確性和系統性,提高了病蟲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同時及時報送上級部門要求的各項業務報表和技術材料,為宜豐植保樹立了良好的業務形象。二是保障了植保信息暢通。理清工作思路,拓寬工作方法,進一步規范病蟲情報的發布管理,加強病蟲情報網絡傳輸工作。增加縣植保站病蟲情報的發行量和覆蓋面,推動病蟲情報和植保信息進村入戶,大大提高了病蟲防治信息的時效性。三是部署了防治措施落實,加強了植保技術指導。積極主動采取有力措施,組織進行了早稻保苗、保穗、晚稻保苗、保穗,晚稻穗期稻瘟病、稻飛虱防治等植保防治戰疫,及時下發內部明電、相關文件等,組織人員下到鎮、村、組督促指導防治工作,抓好各項病蟲防治措施落實,做到了早動員、早部署、早落實。四是做好了植保新技術推廣,推進綠色植保和專業防治。大力推進綠色植保,實施水稻綠色病蟲防控技術項目,組織實施了天寶鄉藤橋村、芳溪鎮南田村水稻綠色病蟲防控技術示范區各一個,新增潭山鎮龍崗村一晚綠色植保技術防控示范區一個,全縣綠色植保技術防控總示范面積25000多畝。
著力開展專業防治,新增成立專業防治組織5個,全縣達35個。實現水稻專業化防治面積**萬畝,其中專業化機防面積20萬畝次,綠色植保技術防控示范面積2.5萬畝,統防統治面積3.02萬畝。共培訓專業病蟲防治人員60人次,其中專業機手50名。
11、強化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一是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規定,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我縣按照**年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了各項有關政策規定,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強化檢查監督,落實工作責任等手段,確保了我縣農民負擔不反彈。今年我縣繼續落實了縣、鄉領導包干鄉、村減負工作的責任制,縣領導包干所蹲點鄉鎮的減負工作,各鄉鎮科級干部全部包干各村的減負工作,在全縣形成上下聯動、形式多樣、部門配合、全面覆蓋的減負工作格局。二是切實加強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的監督管理,不斷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通過建立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等方式,加強了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的監督管理,確保了農村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過程中不加重農民負擔。據統計,我縣今年共有144個村開展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共向農民籌集公益事業建設資金208.56萬元,帶動公益事業建設資金2100多萬元,共完成公益事業建設項目140多個。這些籌資籌勞活動,我們均已審批備案并全程參與監督,通過日常監督和工作檢查,各鄉鎮“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在議事程序、議事范圍、籌資籌勞標準等方面未發現有違反《江西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問題,“一事一議”資金也能做到專款專用,未發現有平調和挪用的問題。三是依法組織減負工作檢查,減負檢查實現常態化。我們在全縣范圍內依法組織了涉農亂收費等專項治理工作,對農村義務教育、計劃生育、農民建房、婚姻登記、農業用水、生豬養殖(屠宰)、農機服務、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等領域的亂收費等一系列加重農民負擔問題進行了專項治理,也迎接了有關部門檢查驗收。從治理及驗收情況來看,各鄉鎮均未發現有加重村級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擔問題,農民負擔也不斷絕減輕,各地各部門在上述領域收費時也基本能夠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執行,有關部門在辦理涉農事項時沒有非法收取不符合規定的行政事業性費用,也沒有強制或變相強制農民接受有償服務。四是全面貫徹落實了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確保了惠農資金落實到位。我縣全面落實了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通過政策宣傳、信息發布、資金籌措、政策落實等手段,確保了農民群眾能真正享受到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好處,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糧食直補等各項種糧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家電下鄉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農保、新農合等各種惠農政策也已落實或正在落實中,惠農資金發放過程中沒有出現克扣、挪用現象,且發放及時準確,程序規范透明,群眾滿意率高。
12、推動了農業產業化有序發展。一是大力促進了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今年按照上級部署,對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進行了運行監測,監測和新申報企業除省**制絲有限公司因特殊原因未通過監測認定外,共有5家企業(包括新申報的江西力明實業有限公司)通過了省級龍頭企業監測、認定。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省級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共14家,年銷售收入15.88億元,建立基地26.83萬畝,帶動農戶增收2.38億元。二是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今年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為抓手,繼續圍繞“邊發展、邊規范,著重提高效益”的思路,在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同時逐步規范其管理,促進其提高效益。據統計,我縣在工商局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26家,涉及種植、養殖、農資、農機、苗木、養蜂、藥材等多個行業,總注冊資金達13887萬元,原始入股人數為1171人,帶動農戶增收1.2億余元。三是協助其爭資爭項。只要符合國家農業產業化政策的項目,我們一律全力支持,不僅組織了有關龍頭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省、市財政補助項目,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持,而且引導、幫助有關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在貸款擔保、“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出口退稅等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提高其競爭實力。四是積極推進了“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提高當地農民經濟效益。通過鼓勵發展、整合經營、做強做優等手段,變各地產業優勢為經濟優勢,有效地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效益。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縣共有“一村一品”專業村20個,其中蘭花、獼猴桃、葛、養魚、蠶桑、旅游、苗木、香菇等頗具特色的專業村,“一村一品”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均比當地平均水平高出22%以上。五是繼續加強土地承包管理,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今年我縣設立了宜豐縣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并聘任了仲裁員,今年共提供政策咨詢服務300多人次,上街宣傳3次,有力地維護了廣大農民土地承包和經營權流轉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今年全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已達**萬余畝,為種糧大戶、種糧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別是糧食、葛、苗木、中藥材等種植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支持,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
13、繼續完善了基層體系改革工作。按照“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三權’歸縣、財政保障;雙重管理、以縣為主”的工作思路,我們精心組織,規范運作,扎實推進,積極穩妥地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取得了預期效果,截止目前,全縣鄉鎮(場)農技推廣機構基本實現了“四有五化”,即有專業隊伍、有辦公場所、有經費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設標準化、內部管理規范化、工作手段現代化、示范推廣科學化、服務群眾優質化,逐步建成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農民滿意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全縣農技人員編制數為133人,在崗人數119人。今年我縣著重保障了農技人員的各項經費,在農技人員的工資和公用經費由縣財政按主管局標準統一發放,津補貼由鄉鎮發放的同時,農技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供積金等關系到農技人員后勤保障的也由縣財政統一進行了預算,并出臺了《宜豐縣農技人員退休辦法》,明確規定了國家干部從財政退休(含招聘干部),其他農技人員按事業標準進行社保。
14、積極爭取并落實好了農業項目。今年已建的項目有;①縣2010年度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800萬元,地方配套200萬元。項目實施面積20000畝。建設地點:天寶鄉辛聯村、辛會村和新莊鎮萬坊村等3個行政村。項目開工時間**年11月8日,目前已竣工。②宜豐縣2011年現代農業標準糧田建設項目總投資1088.8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000萬元,地方配套88.8萬元。項目實施面積8300畝。建設地點:新昌鎮敖橋村、**村、良崗村、樟陂村和石市鎮星溪村6個行政村。項目開工時間**年**月16日,目前已竣工。
今年將要實施的項目:①宜豐縣2011年度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85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680萬元,地方配套150萬元。項目實施面積17000畝。建設地點:澄塘鎮高坪村和名山村等2個行政村。項目已開標,預計開工時間2012年11月中旬。②宜豐縣**年現代農業標準糧田建設項目總投資659.46萬元,其中中央資金600萬元,地方配套59.46萬元。項目實施面積2965畝。建設地點:新昌鎮陂下村和樟陂村。項目正在評審中,預計11月底可以開標。
二、**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1、工作思路:認真落實“十八大”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以科技為支撐,依托“示范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穩定糧油生產面積,加大特色經濟作物種植,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調優農業種植結構,著力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推進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社會供給,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2、工作打算。
一是圍繞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保障糧食持續穩定增產的目標,繼續抓好以水稻為重點的糧食生產。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0萬畝以上,總產29萬噸以上。
二是繼續抓好設施農業、糧油高產創建、特色經濟作物示范區創建工作,按照抓點建線的原則,在主要線路建設核心示范區,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全面落實農業行政執法責任制各項任務,開展農業投入品市場檢查和樣品的檢測工作。
四是做好項目申報實施工作。繼續做好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項目申報工作,加強項目的儲備、申報和爭取。
五是做好農村沼氣服務站示范點建設。穩步提高農村戶用沼氣項目使用率。狠抓沼氣服務站示范點建設,選1-2個點做好農村沼氣服務站示范點設備,落實人員、設備、物資,開展農村沼氣日常維護,技術指導工作。
六是繼續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結合蔬菜高效創建示范活動,創建高產優質蔬菜基地,新建一個400畝以上的“無公害”或綠色蔬菜生產示范園,繼續抓好4000畝集鎮市場無公害蔬菜專供基地建設。(www.baimashangsha.com)結合全縣綠色農業發展及“無公害”蔬菜生產,抓好蔬菜的安全生產,全面提升蔬菜產品的“無公害”水平。
七是繼續做好綠色品牌申報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爭取全年申請一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和3-5個無公害農產品,檢測農產品640批次,農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八是繼續抓好做實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大力推進專業防治,做好植保新技術、新藥械的試驗、示范。
九是繼續重點抓好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特別是強化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監督管理工作、監督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工作、強化農民建房、義務教育領域收費的監督等等。
十是繼續抓好農業產業化指導工作。繼續關注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情況及帶動農戶增收情況,發展新的市級龍頭企業,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品質、爭創名牌產品、加大出口力度、早日上市融資、向上爭資爭項等事項出謀劃策,竭誠為企業發展服務,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十一是進一步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三資”管理和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等工作。努力做好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逐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檔案管理工作;繼續加強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
十二是繼續完善基層農技體系改革的各項工作,使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綜合站的工作緊緊圍繞當地的農業開展工作。
【縣農業局工作總結和下年工作打算】相關文章:
縣詩詞學會工作總結及新一年打算06-29
縣殘聯工作總結05-18
縣體育工作總結03-18
縣工作總結(精選5篇)07-06
縣精準扶貧工作總結01-12
縣婦聯半年工作總結01-30
縣扶貧辦工作總結06-17
電話銷售下年工作計劃02-08
下年個人工作計劃04-05
年度工作總結及下年工作計劃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