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政府年終工作總結
鄉政府年終工作總結xxxx年,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以人為本、生態興縣、艱苦奮斗、富民強縣”的工作總體取向,緊緊圍繞“三大目標”,牢牢把握“突出項目、壯大產業、加快發展”主基調,帶領全鄉干群,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圓滿地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現將完成情況自查如下:
一、經濟發展目標完成情況
(一)全鄉GDP增長到37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40元,比去年新增收680元。
(二)特色產業
1、大力培育養殖大戶。積極鼓勵返鄉創業人員合理開發利用撂荒地,大力發展以養殖土雞、簡陽大耳羊為主的楊柳池養殖小區,目前,已完成投資260萬,建成辦公用房300平方米,雞舍700平方米,羊圈200平方米;養殖烏骨雞4500只、劍門土雞6000只,簡陽大耳羊140頭;完成碎石路建設3公里。通過“抓大戶、建小區、帶農戶”,引導農戶規模養殖,建設集中產業小區,建立專業合作社。并實行“雞苗購進、飼料供應、疫病防控、產品銷售、技術服務”五統一服務,形成大戶帶小戶,小戶連千家的生產格局,全鄉全年生豬存欄8100頭,出欄7100頭,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大戶12戶,年出欄土雞66400只,羊出欄1300只,提高了農戶的養殖效益。
2、加強核桃栽植管護。全面完成全鄉2600畝現有核桃管護工作,高標準栽植核桃1500畝,13200株,全鄉核桃實現80000株,通過明春1000畝核桃高接換優品種改良的實施,三年內可實現過半數核桃樹掛果投產,年產值達600萬元。
3、加大茶葉提質增效。加大產業投入,在提高單產效益上下功夫,新建茶園生產路500米,配套茶園供排水系統1500米,深入開展茶園管護技術培訓,投入產業發展資金5萬余元,補種龍井-13茶種1噸;補苗90畝,建標準化茶園2700畝,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在臨江村茶廠的帶動下,投產茶園每畝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茶農的種植、管護積極性。
4、全面實施銀杏富民。xxxx年底完成古城、康壩、大坪村每人10株共28780株栽植任務。xxxx年春季,完成古城村銀杏示范園、大河拉示范片、村通道路沿線銀杏大苗栽植,打造“xxxx鄉十里生態走廊”,引導群眾自發栽植3500株,管護原有銀杏3320株,今冬已完成長坪、松柏村栽植任務,栽植銀杏26810株,古城村200畝銀杏示范片招投標項目地塊落實,累計全鄉共采購銀杏大苗1380株,縣林業局供苗70190株,全鄉銀杏栽植數量達78390株,實現人均栽植銀杏16株,成為全鄉群眾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二、新農村建設
(一)、農村專合經濟組織建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產業組織化、專業水平化,提升新農村建設農業專業合作社1個,新成立義輝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為社員提供農資統供、農機統配、病蟲統防、品牌統建、產品統銷的“五統”服務,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購買成本,與市場價格相比,可以減少3%-5%資金投入,提高了適應市場的能力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專合組織+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合作社充分發揮信息靈通和信譽度高的優勢,逐步建立內聯農戶、外聯市場的交易網絡。
(二)、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修繕老街道路1.5公里和管網設施4.1公里,新建停車位8個,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服務功能和綜合承載力;切實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健全完善場鎮管理農村環境治理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十二戶聯潔制度”和“門前三包”責任制,不斷提升場鎮管理水平和新農村建設品位。
(三)、大力實施農居改善工程。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政府引導、農戶自建”的原則,建設特色鮮明、庭院優美、安全實用的新型村落。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加快“一池三改”建設,風貌改造7146平方米,院壩硬化1240平方米,圈舍木條圍欄1550平方米,改廚2257平方米,改廁767平方米,建設花臺820米,栽植綠化果樹826株,硬化入戶路2100平方米,建設垃圾房6座、污水處理池1口,架設排污管道50米。落實房前屋后“庭院三清”制度,超額完成了全鄉150口沼氣池建設目標,積極開展村容鄉貌、道路交通、環境衛生等專項整治,提升整體水平。
三、基礎建設
(一)、建設路網體系。加強以村通公路建設為主的農村公路網絡建設。采取爭取國家扶持和農民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方法,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支持和優惠政策,組織老百姓投工投勞,新建松柏村、大坪村、長坪通社道路12.5公里,松柏村、長坪村7公里通村公路全面硬化,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二)、加強水利建設。以農村安全飲水為重點,因地制宜,重點解決高山社人畜飲水問題,創新管理機制,加強場鎮、集中居民點供水管理和設施維護,實現全鄉農戶安全衛生用水。
(三)、加強電網改造。抓住國家對農村電網改造的機遇,積極爭取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協調相關部門,完成了長坪、康壩、大坪等高山村社的農網改造,實現了全鄉90%的電網得到了改造,使全鄉的用電質量和用電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項目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全鄉已實施項目9個全面完成資料收集整理,8個項目完成項目審計工作,新建政府職工周轉房主體工程完工,xxxx年1月底可全面竣工。
四、黨的建設
(一)緊緊圍繞十八大精神,扎實推進干部作風轉變。
我鄉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全鄉黨員干部中實行承諾、踐諾工作制度。要求每位黨員干部都要向本單位黨組織承諾,口頭承諾又形成書面承諾留存歸檔。個人承諾由本單位張貼到公示欄,接受公眾監督。
(二)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改進干部職工作風。
一是重點在新農村建設上爭先創優。各黨支部結合市、縣幫扶部門“掛、包、幫”工作的實際,以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為重點,打造2個集中居住點,積極爭創新農村建設先進黨支部。二是重點在“支部+協會”創建工作中爭先創優。通過黨支部與各類協會組織聯建和聯創,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致富的積極性。三是著力在突出民生優先上創先爭優。各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圍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及時反映群眾意愿,主動關心群眾疾苦,推動落實各項富民惠民政策措施,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四是著力在維護社會穩定上創先爭優。各黨支部和廣大黨員積極投身“平安鄉鎮”建設,堅持深入群眾,切實傾聽群眾訴求,主動排查各種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做好化解工作,引導廣大群眾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五是著力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上創先爭優。黨員干部帶頭參與環境衛生大掃除,清除衛生死角,開展“爭當環境衛生排頭兵”、“環境衛生先鋒行”等活動。六是著力在轉變工作作風上創先爭優。廣大黨員干部踐行“四個特別”,樹立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嚴格執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和“并聯審批制”,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落實村社干部待遇,加強村干部培訓,完善村社干部管理機制,廣大村社干部在今年開展各項工作中,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忘我工作,確保了我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四)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機關干部周一例會制度、集中學習制度、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值班制度。以鄉中心組學習為載體,組織干部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以及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機關干部的理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創建學習型機關。堅持“黨委決策、政府落實、元老督辦、集體考評”的運行機制,深化干部作風建設,推進干部作風轉變。
(五)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一是組織黨員學習黨的章程、廉潔自律準則和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黨員素質,增強組織觀念,使廣大黨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按照黨員標準,注重在生產、工作一線和產業發展帶頭人中發展黨員,今年,本著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新發展黨員9名,不斷發展和壯大黨員隊伍,增強黨組織活力。
(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廉政框架體系建設不斷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在各項惠農、惠民資金的發放及使用等,積極開展工作,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深入開展。一是推行重大決策集體討論制度。二是重大工程公開招投標制度。三是建立并完善了村財民理鄉代管制度,組級財務村代管制度,選準代管制度,通過對財務的監督管理,有效地杜絕了不良開支和挪用公款現象的發生。班子戰斗力得到了加強,各項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四是實施了黨政班子成員年終述職述廉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加強,進一步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機制,轉變領導干部作風,強化干部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七)加強基層黨委建設,推廣文建明工作法。積極引導基層干部活學活用“工作法”,為學習好文建明工作,努力實現“四個三”(即算好三筆賬、打好三大戰、善用三種法、堅持三反對)總要求,組織全體鄉干部開展“結對子,一對十”的幫扶活動,每個鄉干部聯系10戶人,在技術、資金、項目、信息上,為他們的經濟發展出資出力出策,全力幫扶,使他們盡早脫貧致富,全鄉結對子幫扶共210戶,發展畜禽養殖120戶,養雞800只、生豬75頭、能繁母豬44頭;發展藥材種植90戶,共種植180畝(其中:柴胡88畝、大力子92畝)。
五、改革創新
(一)完善政務服務,實行陽光操作。一是健全了便民服務體系。規范和健全了鄉、村兩級便民服務站,全年辦理社保、計生、民政等便民服務事項500余件。二是政務公開形式多樣化。充分利用便民服務中心,設立政務公開專欄等形式向社會公開,為群眾提供常年的便利服務,全年共印發辦事手冊800余冊、一次性告知單1000余份;三是建立了干部工作去向告知牌,工作人員實行陪證上崗和基本情況公示,方便群眾了解干部去向、及時辦理相關事項,公開了干部電話,群眾可方便了解黨委、政府的新政策,將運作情況置于“陽光”下,接受群眾監督,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
(二)創新信訪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效能。積極創新信訪工作方式方法,努力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變守門接訪為主動探訪,提高信訪工作效能。鄉信訪辦專門抽調農村經驗豐富、善于做調解工作的同志接訪,全年共受理來信來訪57件,已調處信訪件57件,調處率100%,全年沒有越級上訪和群體性上訪事件發生,全鄉社會和諧穩定,干群關系明顯好轉。
(三)以改革創新精神抓好科技和人才培訓工作。以鄉農業服務中心為龍頭,建立鄉、村、社農業技術服務點22個;加大技術培訓,特別是對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進行專門培訓,全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次,培訓人員1500余人,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實現鄉有中心服務隊伍,村、社有農技專業人才,為全鄉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科學技術保障。
六、社會事業
(一)社會救助工作逐步制度化。大力實施“貧困救助熱線制度、白血病患者救助制度、火災受災戶救助制度、因病返貧基層干部救助制度、中小學生資助管理辦法、貧困大學生救助管理辦法、司法救助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貧困殘疾人救助制度、80周歲老黨員定補制度和貧困黨員臨時救助制度”等十大救助制度,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管理,提升幸福指數,構建和諧社會。全年十大救助制度惠及180余人,發放救助資金36萬余元。
(二)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就業機制逐步完善。新型農村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征繳達84.111萬元,共參保2692人,完成下達目標任務18.3萬元的4.6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17.2萬元,參合率達63.7%;農村政策性保險金收繳56940元,完成任務的110%。村級文化活動室、村級活動陣地進一步提升,群眾辦事更加便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三)加大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依托村文化書屋和遠程教育設施,讓廣大群眾能夠就近、方便和廉價地享受、利用各類書本、網上公共文化資源,不斷拓寬服務覆蓋面,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廣大群眾對有文化、講道德、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培訓力度,今年共舉辦茶葉管護、核桃種植、銀杏栽植、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種養殖業技術等培訓班5期,參培人數共728人。全年開展4次勞動力培訓,培訓骨干農民360人,實用技術人員2650人。
(四)狠抓安全生產。重點加大對施工企業安全生產、交通安全、食品藥品和校園周邊環境監管整治,確保了學校、食品衛生等重點行業和道路交通等重點區域的安全。全年共進行安全生產培訓4次,應急演練2次;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消防安全知識、森林防火知識宣傳活動4次,(www.baimashangsha.com)認真做好自然災害應急準備工作,領導機構健全,應急預案合理,資金、人員方面作了充分的準備,全年新購置消防設施2.5萬元,地質災害點有效監管,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等優惠政策,享受國家獎扶政策44人,享受省級獎扶政策5人,享受特別扶助政策1人,動態調整16人,全年新出生25人,死亡4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8%,提高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力爭實現了計劃生育工作“保二爭一”目標。
(六)教育、衛生、廣電、普法、依法行政、等其他工作有序推進。
七、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年來,我鄉雖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統籌城鄉建設進程中,基層黨組織建設還需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二是經濟基礎薄弱,促進農民增收和壯大集體經濟的辦法和措施還不多,農業特色支柱產業發展緩慢,發展難以壯大;三是農業基礎設施不強,通村公路、產業發展有待進一步提高。
【鄉政府年終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鄉政府個人工作總結03-02
年終的工作總結04-30
年終工作總結05-16
it年終工作總結04-29
年終的工作總結05-15
年終工作總結06-12
年終工作總結01-04
年終工作總結(精選)07-08
[精選]年終工作總結07-06
(精選)年終工作總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