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財政局農業科年度總結與計劃
財政局農業科年度總結與計劃2010年,我市的農業財政工作在局黨組的統一領導下,在省廳農業處的具體工作指導和支持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市財政工作會議精神,以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為核心,著力促進穩糧、增收、保供給;以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為平臺,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支持農業產業化為抓手,著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整合資金為抓手,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加強隊伍作風建設為基礎,不斷提高財政支農工作水平,較好地完成了財政支農和農財工作的各項任務,為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2012年農業支出完成情況
2012年,全市財政支農資金支出25.1億元,較2008年18.4億元增長6.7億元,增長36.6%。其中,農業支出1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2%,水利支出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5%,扶貧支出591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1.1%,農業綜合開發支出39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2012年,我們按照年度農業財政工作目標任務的總體要求,有計劃、有重點、分時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多渠道、多層次籌集支農資金,努力增加農業投入
2012年,我們在各級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積極工作、克服困難,多渠道、多層次,千方百計籌措支農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不斷完善支農資金積累投入機制,努力增加農業投入,確保了年度財政支農資金的持續穩定增長。2012年,全市各級財政共投入各項支農資金25.1億元,其中,爭取中央和省財政各項財政支農資金10.6億元,市、縣財政安排投入支農資金14.5億元,較好地發揮了財政支農職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1、努力做好財政支農年初預算安排工作。
按照《農業法》規定“財政每年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和財政支農投入“三個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財政關于加大對“三農”的支持保護、依法安排財政支農預算的精神,積極做好年度財政農業支出預算安排,并針對全市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安排情況,下發專題文件,對各縣市區支農資金預算安排情況排名站隊,進行通報,提出要求,確保全市年度財政支農預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長。2012年全市各級財政共安排支農資金25.1億元,較2010年增長36.6%。從全年預算安排情況看,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較好地貫徹落實了增加農業投入政策,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盡可能擠出較多的資金用于支持農業發展,達到了《農業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安排的穩定增長。
2、利用財政貼息吸引銀行貸款。
2012年,在增加農業投入方面,我們繼續采用“財政貼息、銀行貸款、農民還錢”的方法,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銀行、農民增加農業投入,全年共計投入市級財政貼息資金263萬元,吸引扶貧貸款,水庫除險加固貸款,50家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農業結構調整貸款以及其它貼息支農貸款7300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扶持畜牧業發展資金500萬元,通過市農業財政信用資金管理處貸給新野科爾沁公司;通過財政貼息為鴨河水庫除險加固貸款2000萬元。
3、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
2012年,我們緊緊抓住農業發展的政策機遇,發揮財政職能,努力爭取增加中央和省財政對我市的農業投入。一方面及時掌握上級投資政策和支持重點,結合我市農業實際,積極做好項目的考察論證,建立支農項目庫,有重點地及時向上級財政部門申報扶持項目。另一方面,加強項目管理,保證項目質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時總結項目管理經驗,完善項目管理制度,反饋項目情況,注重跟蹤問效,上報典型材料,恪守資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譽,營造投資環境。2012年共爭取上級資金129614萬元,較上年增長10%。其中:農綜開發資金1017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13413萬元,其它各項支農資金106033萬元。對增加我市農業投入,支持農業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資金,突出重點,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今年以來,按照公共財政理念,改革支農方式,優化資金結構,突出支持重點,統籌各項支農資金,積極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有限的財政支農資金發揮了較好的投資效益,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圍繞農田基本建設,整合集中用于中低產田改造的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排澇和抗旱能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全市各級財政集中財力,共投入財政資金萬元,重點支持了旱澇保收田,灌區配套,節水灌溉等農田水利建設,有效鞏固和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籌措資金5.36億元,重點通過支持農村小型農田水利、農村安全飲水,田間道路整修、村鎮規劃、村內道路硬化、農村沼氣、秸稈氣化等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縮小城鄉建設的差距,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較好的硬件環境。2012年,有重點地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項目60個;共籌措資金1.16億元,解決了全市32.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2、支持構建農業收入的支撐體系。支持構建國家對農業收入的支撐體系,調動和保護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2012年,全市共投入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1.65億元,對棉花、小麥、玉米、水稻等1511.516萬畝農作物進行良種補貼。把支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作為建設現代農業、擴大內需的重要工作來抓,共爭取上級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8431萬元,共補貼各類機具1.27萬臺(件),其中大中拖1908臺,小拖5043臺,玉米收獲機554臺,水稻聯合收割機37臺,抗旱機械1745臺套,旋耕機1219臺,秸稈還田機299臺,其它農機具2043臺(件),受益農戶12275戶,拉動農民投資1.9億多元。
3、支持科技進步和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支持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支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測土配為施肥項目實施范圍。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根據擴大內需的新形勢,結合農民工大量返鄉的新情況,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完善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強化監督檢查,防止騙取、套取財政資金行為的發生,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2012年共爭取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1551.9萬元,對我市1.8萬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7690名貧困地區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培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增強轉移就業的本領,從而促進農民增收。
4、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創建綠色南陽。一是支持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以林業生態省建設為核心,將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等納入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效果。一方面籌措資金2789萬元,積極做好林業生態省建設工作。另一方面,認真抓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也是推進森林分類經營、建立新的林業經營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實補償資金2759萬元。同時,認真完善資金管理措施和補償制度,努力規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為確保我市森林生態安全提供了保證。同時,積極做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共撥付資金12233.7萬元。二是支持蘭營水庫生態防護林建設。籌措資金1010萬元,支持蘭營水庫生態防護林建設,努力營建市民的山水休閑后花園、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進南陽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步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支持現代農業建設。一是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籌措資金480萬元,積極支持全市重點特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二是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采取貼息、補助、信貸擔保等方式,重點支持宛西制藥等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現代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4810萬元,重點支持了方城、唐河、鄧州糧食產業,社旗、新野、鄧州畜牧產業,西峽縣食用菌產業等具有區域優勢和市場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發展。
6、支持扶貧地區扶貧開發。2012年,我們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進一步貫徹中央、省有關扶貧工作精神,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不斷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財政扶貧工作的規律,努力提高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貧困人口參與反貧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決貧困地區農民貧困和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的問題,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突出資金使用重點,著力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貧困農民培訓等。投入財政扶貧資金萬元,通過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二是盡量將財政扶貧和財政支農資金結合起來,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三是強化資金的投入管理,積極推行縣級“報帳制”管理辦法,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按照項目建設進度撥付資金,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努力提高財政扶貧資金的質量和效益。四是不斷壯大貧困地區縣鄉財政,積極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加快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努力實現農民與財政雙增收目標。
7、建立應急機制,努力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一是強化資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建設。為管好用好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建設資金,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履行職能,及時撥付資金,強化資金管理,嚴禁擅自擴大開支范圍,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費資金的現象發生,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積極引導受益群眾及社會資金投資,形成投資聯動。理順產權關系,明確管理主體。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將產權的歸屬予以明確,建立了項目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了資金、工程發揮最大效益。二是要建立應急機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蟲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災減災工作。
(三)加強管理、強化監督,提高農業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積極配合審計部門對我市2010年度各類農業財政資金進行審計檢查。二是積極做好審計問題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縣做好對審計署專員辦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三是認真做好2012年度農業綜合開發和財政扶貧項目的檢查驗收工作。下發了《關于對2012年度科技扶貧項目檢查驗收情況的通報》,通過檢查,進一步加強了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環節的監督力度,使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使用的整體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顯提高,確保了支農資金效益地發揮。
(四)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自3月份以來,我們按照年度工作計劃和省廳有關要求,抽調人員,部門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圍繞目前“三農”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加強調研,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農決策水平。在調研中目的明確,措施得力,深入實際,積極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資料,在理論上進行研討,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并認真撰寫了《財政扶持引導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等調研報告,通過調查研究,掌握了情況,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對策,對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支農工作將起到有益推動作用。
(五)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科室自身建設,提高支農工作水平
今年以來,把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作為年度農財內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活動中去。通過強化學習、征求意見、分析評議、整改提高,達到了學習討論氛圍濃厚,思想觸動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較大的目的,切實提高了科室干部職工素質,增強了服務意識,工作作風更加扎實,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使活動的開展真正起到提高“五個能力”、發揚“六種作風”、達到“五個明顯”的實效,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財政各項工作地開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2年,我市的農業財政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一)財政支農進度不均衡,支農專項資金大多擠在年末支出,支出質量不高,影響支農項目落實。
(二)在市場經濟體制和建立公共財政的新形勢下,財政支農的一些制度規定、工作方法以及資金使用管理與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和轉換財政職能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三)支農資金管理不嚴的問題還沒有根本好轉,擠占、(www.baimashangsha.com)挪用支農資金以及資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
(四)學習不夠深入扎實,有待進一步加強。
(五)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少,應付事務多,工作深度不夠。
四、2013年工作計劃
(一)積極籌措資金,增加農業投入。一要安排落實好各項財政支農支出預算。認真做好市級農業財政支出預算安排,并督促指導各縣市區安排好農業財政支出預算,確保預算內農業財政支出依法增長;二要多渠道、多層次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我市農業扶持資金。三要利用財政貸款貼息等多種形式,吸引各類社會資金流向農業,增加農業投入。
(二)認真組織對農業財政專項資金的檢查監督和績效評價,強化資金管理,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繼續推行農業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標準文本制度,進一步規范完善項目論證和專家評審制度。
(四)進一步調整財政支農方式,優化支農結構,整合各類資金,突出支出重點,改善農業支出缺位、越位和錯位狀況。
(五)開展調查研究,以財政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核心,結合農業財政工作實際,加大政策調研力度,探索工作新思路,創新工作新舉措,努力提升農業財政工作層次和水平。
(六)加強新時期農業財政政策和相關知識培訓,辦好2——3期培訓班,提高我市農財干部隊伍業務水平。
【財政局農業科年度總結與計劃】相關文章:
財政局年度工作總結05-20
財政局個人總結08-25
農業年度考核個人總結02-26
年度農業工作總結05-20
農業技術年度總結02-06
縣財政局年終工作總結08-24
財政局工作總結06-09
行政科年度總結02-22
感染科年度總結03-13
保健科年度總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