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產業調研
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產業調研根據《**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發展綠色產業調研方案》要求,**鎮立足鎮情,立即展開調研工作,對鎮內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自查和分析研究,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鎮于2010年11月6日由原南**鎮和原北**鎮合并成立,位于**區南部山區,地處**、沂源、萊蕪三縣市交匯處,是全市三十個市級中心鎮之一,是省文明委命名表彰的“省級文明鎮”。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萬畝,人口5萬人,轄41個行政村,65個黨支部。鎮內工商、稅務、衛生、金融、交通、郵政、通訊等部門齊全,省道(236線)博沂路東、西兩線貫穿全境,辛泰鐵路經此并設站,交通十分便利。淄河流經全境,群山疊嶂起伏,生態環境優美。有機農業以公司化運作為主,抓流轉建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2011年4月份,被山東省經濟學會和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授予“山東省有機農業第一鎮”稱號;工業堅持產業優勢和生態環保,形成了以新型耐火材料、高檔耐熱玻璃器皿、高科技民爆器材、機械泵類等為代表的產業結構;三產服務業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生態休閑旅游品牌建設,逐步形成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楊峪、五老峪-上瓦泉為主線的“三山兩峪一泉”生態有機觀光旅游線路;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基層組織堅強有力,全鎮社會和諧穩定。
二、轄區內綠色產業發展情況
**鎮作為**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境內生態環境優美,位于魯山山麓,森林覆蓋率為46.2%,山體植被覆蓋率為80%。群山疊嶂起伏,南部屬片麻巖,北部為石灰巖,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為745mm,日照率48%,無霜期約為185天,晝夜溫差較大,適合優質作物生長。淄河流經全境,三條支流長約35公里,水質甘甜、純凈,富含氡、鍶、鎂、硒、鐵、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市級重點水資源保護地。建鎮二年來,**鎮黨委、政府,圍繞建設有機農業鎮、生態旅游鎮、和諧新城鎮的工作目標,立足生態自然優勢,以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為主要推手,積極推動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沿淄河流域初步形成了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引進農業發展公司,使資本進山、項目進山、人才進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轉,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帶動農民主動參與,全鎮引進農業發展公司達到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0家,擁有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4個有機農產品認證(轉換)品種,培育出省內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基地、省內首家元寶楓種植基地、魯中首家藍莓種植基地,并成立省內首個藍莓科技研究院--山東鴻雁藍莓研究院,形成以有機中藥材、有機(綠色)蔬菜、有機果品、有機雜品為代表的4大特色農產品基地,逐步打響了具有**鎮特色的生態有機農業品牌。
(一)綠色生態林果發展情況。以引進農業發展公司和引導農民成立合作社為主要發展模式,以公司化運作建設有機綠色林果園區,鎮內發展的綠色林果主要包括藍莓、山楂、核桃、蘋果、黃桃、草莓等,擁有**草莓、**藍莓、**山楂三個果品類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主要分布為:有機山楂園區,顏春農業發展公司在楊峪村栽植有機山楂500畝,主要用來釀制山楂酒,形成了“顏春紅”、“顏春梅”等品牌山楂酒;有機藍莓生態園區,百歲源農業發展公司在楊峪村栽植有機藍莓400畝,目前已進入盛果期。上瓦泉有機草莓采摘園區,潤成專業合作社發展冬季草莓大棚80余個,栽植有機草莓200畝,并栽植有機黃桃1500畝,形成遠近聞名的有機農產品采摘園區。博泉農業生態園區,博泉公司在五老峪村流轉土地1500畝,栽植核桃、板栗、柿子等。優質林果園區,在馬家溝村、上莊村、上結老峪村、下結老峪村和五老峪村等村,連片種植蘋果、桃等果品3000余畝(其中:蘋果1200余畝,桃1800余畝)。優質苗木園區,金吉特公司以培植優質油松、樟子松、白皮松等苗木為主,在南邢和中邢兩村培育油松苗木400畝。各園區內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并通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不斷升級改造。
(二)有機觀光特色農業發展情況。依托農業發展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建設集種植加工、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有機觀光園區為主要發展方向,形成以郭莊優質越夏蔬菜、上瓦泉有機韭菜、南邢有機黑木耳、朱家莊金銀花和元寶楓、得茂實公司有機雜糧(薰衣草)等為代表的有機蔬菜、有機中藥材、有機雜品特色生態有機觀光園區,其中上瓦泉的**韭菜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機(綠色)蔬菜園區,以郭莊、邀兔、五福峪、盆泉等村為主,發展有機(綠色)越夏蔬菜3000畝;上瓦泉有機農業園區,以潤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種植有機韭菜400畝;南邢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在南邢發展有機黑木耳200畝;山東上水公司在朱家莊、北**、盆泉、南沙井、鄭家莊、南東、下莊等村栽植金銀花10000畝,在朱西村新建一條金銀花深加工生產線;楓禾農業公司在朱南村栽植元寶楓3500畝,下一步準備籌建元寶楓深加工生產線;得茂實農業公司在鄭家莊流轉土地,栽植金銀花50畝,薰衣草50畝,有機雜糧200畝。各園區內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并通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不斷升級改造。
(三)今年的發展目標思路。圍繞建設**生態有機農業觀光示范帶,繼續堅持公司化運作,堅持資本進山,項目進山,人才進山,抓投入,上項目,力爭年內再爭創5個國家級有機農產品認證,力爭規劃建設一處有機農產品展廳,全力加快有機農業鎮建設步伐,促進全鎮有機、生態觀光農業再上新臺階。重點抓好農業重點項目建設:顏春果酒深加工項目和生態旅游項目,顏春農業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楊峪村基地內建設果酒生產車間,發展高檔精品山楂酒、忍冬果酒,同時搞好園區生態旅游設施建設,實施生態旅游開發;博泉公司綠化項目,計劃投資3000萬元,在五老峪和上瓦泉村栽植經濟觀賞樹木15萬株,綠化面積600畝,修建生產和防火道路6公里;邀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投資1100萬元,在邀兔村實施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藍莓生態園區建設項目,由百歲源農業公司投資1000萬元,計劃新栽植高鈣果200畝,藍莓300畝,在基地中心區域和水庫周邊栽植柳樹、雪松和其他觀賞樹木,修建環山公路13公里,逐步打造集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觀光園區;上瓦泉黃桃建設項目,計劃投資600萬元,在原有1500畝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至5000畝,建成省內最大的黃桃生產基地;生態觀光路網項目,計劃投資1200萬元,在去年已完成80余公里的基礎上,今年再完成40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生態園區交通路網,全面提升生態有機農業園區承載功能;生態水系治理項目,規劃建設淄河源頭濕地公園,在淄河流域王家莊段規劃實施河道治理擴面工程,建設大型攔水壩、橡膠壩、水上公園棧橋,擴大濕地面積1000畝,造林面積1200畝,全面提升水系生態保護功能;抓好淄河謝家店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資2400萬元,治理河道5.8公里,進行河道清淤、修建堤壩和增加植被;實施生態綠道工程項目,以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園區、花卉苗圃、栽植經濟和觀賞林木、建設景觀小游園和濕地公園等形式,在主干道路沿線兩側50米內規劃建設具有交通、生態、游憩和生態保護功能的景觀綠道,提升道路的景觀效益,推動道路由單一功能向復合功能轉變。
(四)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規劃。圍繞建設**生態有機農業觀光示范帶,以繼續打造四大生態園區、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和三大農業工程為重點,全力推進有機農業鎮建設步伐。一是繼續打造四大生態園區。以朱家莊、洪山口等村為重點,打造有機金銀花、有機元寶楓種植加工、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萬畝有機中藥材生態園區;突出抓好元寶楓種植加工項目、金銀花深加工項目建設。在上瓦泉、楊峪、五老峪、結老峪、馬家溝、上莊等村,以發展有機藍莓、有機蘋果、有機山楂、有機黃桃等為重點,結合山水林田路綜合開發,打造集有機果品生產加工、休閑采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萬畝有機果品生態園區;以郭莊、邀兔、盆泉、三瓦泉為重點集中發展長茄、白菜、土豆、韭菜等蔬菜種植,搞好蔬菜制種,打造萬畝有機(綠色)蔬菜生態園區;以南邢黑木耳、三沙井桂花養植、鄭家薰衣草等為重點,結合淄河流域綜合整治,打造萬畝有機雜品生態園區;突出抓好盆泉、沙井生態觀光農業,上瓦泉萬畝玫瑰園,五老峪、尹家峪農業開發,花卉苗木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二是打造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立足生態環境和有機農業產業優勢,全力打造從沙井--盆泉--北**--謝家店--三南**--南邢--三瓦泉--楊峪--五老峪--上下結--下莊--鄭家--邀兔--郭莊--朱家莊,沿淄河流域打造一條長35公里的生態有機產業長廊。三是繼續實施三大工程。繼續實施生態農業觀光路網建設工程,在現已完成生態觀光路網的基礎上,各園區之間和園區內再建設總長100公里的生態農業觀光路網。深入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在朱西、王家莊、下瓦泉等9個村實施荒山綠化工程,綠化面積3100畝。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結合淄河流域綜合治理,(www.baimashangsha.com)改善和普及高效節水噴灌、滴灌面積3萬畝;同時,加大水庫、塘壩除險加固建設投入,確保抗旱行洪,涵養水源。
三、對市級項目申報審查、驗收評估和監督檢查及配套措施實施的建議
1、因水資源保護地的特殊性,有關涉及到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荒山綠化和保護、生態有機園區建設等項目,受生態環境制約較大,并且投資大、周期長,側重生態效益的特點加大了項目招商、立項難度。希望在生態綠色產業項目申報方面加大政策扶持、資金補貼力度,有效解決基層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問題。
2、加大對現有生態有機園區的政策傾斜力度,如對園區用地和設施用地建設立項審批給予增加用地面積、程序簡化等傾斜,以助推生態綠色產業發展。
3、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區域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提升方面的項目支持力度,尤其是涉及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及飲水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發展、農村環境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息息相關,在這些方面基層政府明顯無力投入。
【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產業調研】相關文章:
服裝產業調研報告05-15
鄉鎮產業調研報告04-07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07-25
服裝產業調研報告12-28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9-12
林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7-25
文化產業調研報告03-09
產業園區調研報告03-12
特色產業調研報告12-12
文化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