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園區負責人在上級調研時的匯報
工業園區負責人在上級調研時的匯報今年,在區委、區政府聚焦工業區的形勢背景下,a單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區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圍繞區委區府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和“轉方式、調結構、謀發展、惠民生、促和諧”的工作要求,狠抓招商引資、抓企業服務、抓促進就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了各項工作,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a單位基本概況
a單位成立于9月,由原嘴工業區更名而來[府()6號文],是市級工業區(也是市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工業區)。為了整合各類資源,提高工作效率,3月實施區劃調整。至此,a單位在履行開發建設的同時,對原七寶鎮區域行使行政管理職能。a單位行政體制發生變化,區委區府批準成立a單位社區管理中心委員會,行使區域管理行政職能。
1、規劃及土地利用情況
用地規劃方面,a單位規劃總面積58平方公里,目前大機鎖定的a單位“二規合一”總區域面積為16.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區區域面積為14.95平方公里,可出讓面積為11.29平方公里,扣除已供地(在建、竣工、投產)3.72平方公里,待建及意向項目6.36平方公里,實際還可供推薦的建設用地不到畝。
2、融資及園區開發配套情況
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2月12日,原注冊資本13,800萬元,通過2年區財政撥款,以工業區財政所名義增資9,200萬元,使注冊資本更新為23,000萬元。目前出資情況:市資產投資經營公司出資11,730萬元,占比51%;a單位財政所出資9,200萬元,占比40%;市區土地儲備中心出資2,070萬元,占比9%。--4月,工業區借入貸款累計756,899萬元,已歸還貸款累計387,559萬元,目前貸款還有9家區內、10家區外銀行,余額為369,340萬元,其中:短期貸款10,000萬元,中、長期貸款359,340萬元。
至底,園區開發建設共投入37.9億元,利息支出6.4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及功能配套投入13.58億元,拆遷農宅2714戶,支付動遷款項13.65億元;解決鎮保12,685人,已支付鎮保資金8.15億元,尚有未到期的鎮保款1.88億元。隨著國家金融調控政策的持續深入,融資形勢嚴峻,資金面嚴重緊張,今年不但要歸還到期的銀行貸款97,060萬元,還要籌集園區開發投入的資金,園區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增加。
3、園區招商引資及經濟發展情況
園區成立以來,共引進項目243個,共有入駐實業型企業475戶(其中朱行鎮老企業有209戶),其中內資企業399戶,外資企業76戶。經濟小區注冊型企業共3080戶,06-實現稅收7.39億元,占工業區總稅收19.47億元的37.96%。至園區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10家,實現產值62.28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87.6億元的71%,同比增長12.1%。
4、今年以來園區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1——4月份,園區生產總值(gdp)預計完成6.3億元,同比增長27.9%,完成年度計劃20.2億元的30.43%。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31億元,同比增長28.4%,完成年度計劃100億元的30.1%,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預計完成產值22.4億元,同比增長39.3%。稅收完成2.14億元,同比增長22.46%,完成全年計劃6.15億元的33.9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完成年度計劃14億元的38.9%;其中工業性投入完成4.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3億元的36.05%;。招商引資實現合同利用外資萬美元,同比下降%,完成年度計劃0.9億美元的%。內資到位億元,同比增長%,完成年度計劃15億元的%。外資到位預計完成萬美元,同比%,完成年度計劃4500萬美元的%。經濟小區實現招商戶數戶,完成年度計劃450戶的%;實現稅收萬元,同比增長%,完成年度計劃2.39億元的%。1至4月份共簽約33個項目,其中正式簽約11個(其中3個項目已歸入去年上報數),外資項目2個,內資項目9個,總投資4400萬美元、11.03億元;意向簽約18個,外資項目3個,內資項目15個,總投資4900萬美元、38.5億元;標準廠房租賃簽4個,總投資1000萬歐元、5600萬元。
二、存在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開發建設,工業區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園區還面臨著種種困難,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產業定位存在矛盾,影響園區健康可持續發展
產業定位存在矛盾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規劃的超前性和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工業區規劃起點較高,由蘇州工業區的設計單位新加坡裕廊公司設計。但由于資金的壓力,我們不像蘇州工業區那樣滿地開發,項目落地往往選擇拆遷戶數少的、成本相對較低的區域,而由此背離了當時產業規劃的設置。二是產業定位的前瞻性和項目落地的偶然性之間的矛盾。園區定位五大產業,但項目的落地存在一些偶然性,有時候引入的好項目不在五大產業之列,但又舍不得放棄,造成了園區企業類型偏多,產業集聚度不高的現狀。三是產業布局的完整性與實際發展空間之間的矛盾。園區對五大產業的用地范圍均作了規劃,但由于一些歷史原因以及目前的“兩規合一”,導致一部分產業可用區域甚小;加上現在正在規劃的出口加
工區、物流園區以及綠色創意印刷基地所占的區域,更導致園區可用土地的緊張。
(二)綜合配套不夠完善,缺乏吸引大項目條件
如今各個工業區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環境的競爭,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生命力。而綜合配套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哪個地方設施配套周全,就能對資本、技術和人才產生強大吸引力,從而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工業區雖然有很好的基礎設施,但商務生活配套基本沒有啟動。由于缺乏綜合配套環境,沒有形成吸引白領階層安營扎寨的基本條件,工業設施再好,也難以使高端企業落戶,削弱了園區應有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園區曾與許多重大項目失之交臂,究其原因就是園區綜合配套不夠完善,能級不夠高,缺乏吸引大項目的條件。
(三)缺乏龍頭型企業,對全區的支撐作用較弱
龍頭企業是提升園區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優勢、促進產業集群不斷演進的核心力量。目前,a單位有實業型企業475戶,外資企業76戶,其中具有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屈指可數。雖然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但園區的經濟總量占全區的10%還不到,與一般先進工業區占全區經濟總量40%以上相比,差距可見一斑。
(四)園區隊伍年輕、流動性大,影響工作開展
我們工業區目前的團隊都是近幾年充實進來的,團隊整體還比較年輕,特別是一些從事經濟口工作的人員平均年齡才34歲,招商部平均年齡才31歲,前期經驗還不是很豐富,到崗時間不是很長,要讓他們在崗位上創造性開展工作尚需時間。而且從園區成立到現在,年輕人員流動性較大,其中一些比較有潛力的人才也由于種種原因紛紛流失,這對園區的發展勢必有一定的影響。
三、思路與措施
區委區政府在三屆十次全會、兩會上明確提出要聚焦a單位的發展,將人力、物力、財力最大限度的聚焦到園區的招商、項目和服務上,區領導也曾多次強調,要堅持“a單位的成功是我們大家的成功、a單位的失敗就是我們大家的失敗”的理念,領導的關懷和全區人民的關注,對我們開展工作帶來了無窮的動力和信心,全體園區人信心滿懷,精神振奮,積極探索園區發展道路。在“五一”節前,在沈華棣副區長的帶領下,園區公司口中層以上干部去江蘇南通工業區、青浦工業區進行考察,學習兄弟園區發展經驗,并積極組織討論,謀劃園區發展。
(一)發展目標
經濟總量上,園區要在“十二五”末名列全區前茅,為下步躋身全市先進開發區打基礎;經濟指標增幅上,爭取保持穩步增長,力爭全區前列;招商引資上,工業性投入及外資到位資金占全區三分之一以上;產業集聚上,要形成若干個產業集群,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引導企業科技創新,提升園區產業集聚在全區中的比重。具體的目標數據,將在“十二五”規劃中予以充實、修正。
(二)發展思路
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產業招商。如今,招商引資的集聚效應、鏈式效應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我們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注重結合自身情況,瞄準主攻產業,在產業對接上下功夫,園區招商將主攻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發展。二是突出功能提升。在a單位原有的規劃中,設計有2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區,本意是通過出口加工物流保稅功能來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由于之前對出口加工區拉動作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選址到底放在何處猶豫不決,故該功能區一直沒有向上申報,一定程度制約了吸引出口型龍頭企業的落戶,這就迫使我們彌補功能上的短板,完善外向型經濟發展配套體系。同時也要堅持“二三一”產業發展方向不動搖,在積極發揮傳統產業在經濟發展方面重要作用的同時,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到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三是突出機制創新。工業區原有的管理體制既承擔了市級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的職能,又承擔著鎮一級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兩種職能交織在一起,由一套班子來運作,既精力相互牽制,又突不出重心,無法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因此,下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是關鍵,社區的行政管理職能與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職能的相對分離對我們一心一意,集中力量搞好園區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三)具體措施
1、以招商為源頭,不遺余力抓招商
具體要做到三個著力。一是著力進行產業招商。產業招商是園區招商重點。我們將主攻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二是著力進行選商選資。雖然我們渴求項目落戶,但在其他園區沒有土地可供的現在,我們更要珍惜土地資源,徹底破除“抓進籃子都是菜”的做法。同時,也必須要加強專業學習,建立預評估和后評估制度,提高選商選資的能力和水平,把握好項目。三是著力完善招商模式。進一步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員,處處都是投資環境”的濃厚氛圍,要從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著重推進“專人專業專注招商”,使招商更具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2、以項目為抓手,千方百計加快項目開工產出
項目是招商引資的載體,促進項目落地產出是推進園區快速發展根本基礎。堅持并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工作責任制,各責任人把項目推進作為工作的重點,從企業審批、辦證等手續的辦理,到水、電、路配套服務,都遵循“只要有利于項目盡快盡早開工的,就要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的原則,確保每個項目都能按期開工,順利實施,爭取早日見成效。不斷強化對重點項目的跟蹤督察和結對聯系,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做好跟蹤問效,確保項目建設落到實處。
3、以企業為目標,積極主動服務企業
充分利用各項政策,加快現有企業的扶優做強,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科技型、就業型、環保型”重點骨干企業,給政策、給布局、給空間,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特、優、新”方向發展,優化企業結構升級。同時,利用國家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機遇,搭建銀企合作平臺,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開戶、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金融服務,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確保竣工企業早出產、開工企業早達產、達產企業早增產。
4、以園區自身建設為根本,建設高效團隊
隨著園區管理體制的改變,人員也必定有所調整。但不管如何改變,工業區的發展取決于一支高效團隊這是不變的事實。在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面前,全體園區人要振奮精神,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時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先人一步謀事,快人一拍干事,不斷拓寬新視野、開辟新途徑、打開新天地。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切實增強解決問題、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能力;進一步強化服從意識、執行意識,決策前積極建言獻策,決策后不折不扣執行;進一步突破思維定式,創新方式方法,打好攻堅硬戰。
5、以溝通協調為保障,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無論是招商引資、項目推進、企業服務等,工業區要加強與方方面面的溝通和聯系,一方面要和區、市職能部門、產業專家協會等機構加強對接,加強了解,使人人成為整合資源的高手,提升我們捕捉信息和掌握政策趨勢的敏銳度;另一方面,要多與企業溝通,積極宣傳政策,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困難,使企業少走彎路,加快產出。
四、近期重點工作
1、細化研究機構設置。目前園區體制已經作了明確,接下來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探索和細化內部運行機制,為園區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要根據園區人員的特長和個性,采用科學合理的辦法,選擇最合適的人到最合適的崗位上。
2、啟用全新的人事制度,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園區發展要堅持三個理念,即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從我們考察青浦工業園區、南通經濟開發區的情況來看,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就必須徹底破除原有的政府管理體制,就必須大膽實踐新的人事制度,要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淡化鄉鎮的概念,強化開發區概念;淡化行政班子概念,強化團隊管理概念。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引進專業人才,調動工作積極性。
3、全力推進一批標志性、功能性項目的建設。在出形象、出效益上,除了狠抓項目的產出,我們也把一批功能性項目作為重點加快推進。近期要加快推進管委會大樓建設,計劃年內啟用;要加快金行大酒店建設,力爭明年8月前開業;還要加強與市、區職能部門的對接和溝通,加快出口加工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通用園區等的推進速度。同時,要加快天然氣、電力設施、商品房、便利中心配套設施等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競爭力。
4、加快重點在談項目的落地速度。雖然今年以來我們項目信息比較多,但真正大項目、外資項目落地還是比較困難。近期,我們要集中力量,加強與南大、頂新、偉創力等項目的對接,力爭能有1-2個項目落地。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市級工業園區這一招牌,加強與國家級開發區的合作與發展,在與漕河涇合作框架協議下,爭取項目招商有所突破,力求與金橋出口加工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弘開發等在功能配套發展上有所創新。
五、需要區委區政府幫助解決的事宜
(1)關于“二規合一”工業區總體規劃58平方公里,國際生活社區17平方公里,工業規劃面積為41平方公里。至,區規土局原認定a單位“二規合一”的總區域范圍為14.95平方公里(不含漕涇及鎮區域),按一般算可出讓地約占總范圍的75.5%,即原規劃工業可出讓面積約11.29平方公里。而①已供地(在建、竣工、投產)3.72平方公里;②已落實即將開工項目用地1平方公里;③意向項目5.25平方公里,剔除以上3塊可供推薦建設用地僅為1.32平方。公里。而目前工業區在談項目已經存在重復推薦地塊現象。為聚焦工業區,計劃新增規劃用地范圍12.73平方公里,至2015年工業區的“二規合一”范圍擴大至29.98平方公里,大力推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板塊開發建設。(www.baimashangsha.com)但此方案仍未得到確切落實,很多項目沒法選址排布。另外,園區主中心開發啟動在即,也涉及“二規合一”的擴區,需盡快解決此問題,以便園區盡快啟動主中心建設。
(2)建議區級層面加強對園區在財稅返還方面的扶持措施。園區企業所繳稅收區級留存部份全部返還給工業區;園區土地出讓金(含六類用地、補地價)區級留存部份全部返還給工業區;土地出讓所繳納的契稅,區級留存的部份全部返還給工業區。
(3)建議支持園區開展項目快速落地的試點通道。我們應該樹立“在服務中提質,在審批中提速”的理念,加快工業區項目審批手續,加強工作銜接性、有效性和快速性,在園區建立試點通道,保證項目快速落地。
(4)建議支持園區開發配套園區發展的服務業。為進一步集聚園區人氣、進一步提高吸引外商的條件,建議工業區自行開發或引進配套園區發展的服務業。
【園區負責人在上級調研時的匯報】相關文章:
上級工作匯報02-26
產業園區調研報告03-12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1-04
工業園區工作匯報03-26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5篇03-10
有關工業園區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24
信息調研網絡工作匯報06-13
黨員發展工作調研排查情況匯報05-12
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工作情況匯報11-07
園區述職報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