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教育局工作要點
市教育局工作要點**年,市教育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及《**市“十二五”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緊緊圍繞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目標,加強城鄉統籌,促進內涵發展,鑄造合肥教育品牌,努力使合肥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一、促進教育公平
1.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貫徹落實《**市學前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著力推進幼兒園建設工程,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任務,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1所,增設農村附屬園**所,新增學位**個。所有學前班全部改設為附屬幼兒園。繼續擴大幼兒園建設以獎代補資金規模。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全市普惠性幼兒園比例要占幼兒園總數65%。完善公建園管理。繼續推進幼兒看護點分類管理工作。全面實施科學保教,以幼教輔導網為依托,開展園際間結對幫扶活動,發揮優質園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區縣學前教育結對合作工作長效機制。
2.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市政府名義召開進一步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會議,出臺貫徹國家、省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制定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規劃,規范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認真實施《**市中小學布局規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0所。繼續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獎補資金規模,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民族學校、特教學校的標準化建設任務,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率達到75%以上。繼續開展城鄉教育結對合作工作,創新合作交流模式,擴大結對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繼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零障礙入學,擴大定點學校數。加強對留守兒童之家的管理和使用。完善親情電話管理與使用辦法。做好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四個城區迎接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工作。做好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和巢湖市迎接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評估工作。做好經開區、高新區和新站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級評估。
3.促進普通高中內涵發展。推進七中新校區建設,啟動十中新校區建設,支持中加國際學校建設。指導縣(市)、區普通高中提升品質、內涵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市級示范高中創建省級示范高中。召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進會。繼續做好國際班、特色班招生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4.積極探索現代職教體系。加快高教基地建設,力爭實現市屬10所公辦中職學校搬入新校區。加快推進合肥幼專、合肥工業學校和經貿旅游學校二期工程建設,啟動合肥工業學校和經貿旅游學校三期工程建設。探索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探索市統籌發展職業教育,積極推進組建區域性職教集團,開展職業教育進校園活動。推動民辦職業學校整合。繼續推進市屬職業學校與縣(市)職教中心結對合作。改革職業學校專業培養模式,在師資和實訓設備方面重點扶持我市5-10個貼近市場的專業。加強省級課題研究,推進工學結合與校企深度合作的辦學模式改革。繼續舉辦市級職業技能大賽。探索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注冊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學習的辦法。
5.推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發展。謀劃成立合肥社區教育學院,并在四個城區以及三縣成立分院。積極推動廬江、**社區教育發展,支持廬陽區創建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市再創建3-4個省級示范街道。在2-3個縣(市)、區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繼續辦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學校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推進學前康復試點工作。繼續做好三十五中西藏班和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疆班工作。
6.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繼續加強學籍管理。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進一步做好高中階段資助、學前教育資助工作。繼續做好生源地助學貸款、普通高等學校新生入學資助工作。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提高德育骨干隊伍素質。加強德育課程建設,推進主題班會課工作,開展全市德育優質課評比。繼續召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管理現場會,探索中等職業教育德育管理新方法。推動中等職業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切實加強生態教育、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推動中小學德育創新發展。繼續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全員培訓。推動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
8.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繼續開展素質教育示范校評估工作。廣泛開展中小學創新文化、創新精神培養和中職學校創業教育工作。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科學合理開發和規劃地方課程,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地方課程文化。開足開齊包括綜合實踐活動在內的所有國家課程,學校開設的課程要在校園網上公示。通過特崗培訓、教師走教、招聘教師等形式,切實加強學校音樂、美術、體育的教育教學工作。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改革。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嚴格落實我市中小學生減負八項規定。加強對社會培訓補習機構的管理,規范培訓補習市場。積極推動**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和各縣(市)、區校外活動中心建設。貫徹落實《**市學校少年宮使用管理辦法》,提高學校少年宮使用效益。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注重加強學校藝術和科技教育。繼續開展“全國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創建工作。開展高中足球聯賽。加強以軍訓為主要內容的國防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習體育工作若干意見》,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一步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繼續推進強健體魄磨練意志活動。積極開展全市中小學文化藝術節、讀書節、科技創新大賽、電腦機器人比賽和信息學競賽等活動,繼續加強中學生社團建設。繼續鼓勵并支持中小學開展合肥工業游、研學旅行活動,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制度。
三、提高教育質量
9.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注重加強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加大優秀師德典型宣傳力度,促進形成重德養德的良好風氣。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深入推進合肥教育家培養工程。積極推動合肥教育家培養工程顧問指導組跟蹤指導。發揮教育家培養對象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名師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建設,加強對教育家培養對象的管理與考核。進一步落實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學校輪崗支教定期服務制度,指導農村學校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完成公辦幼兒園教師核編工作。建立幼兒園教師補充長效機制,逐步配齊配足幼兒園教師。加強教師培訓,落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各類培訓計劃,大力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選派優秀骨干教師和教育管理干部參加“國培計劃”和省級培訓。按專職教師的比例,分別組織實施市級專項培訓。繼續探索建立教師轉崗培訓和境外培訓制度。建立學科培訓基地。探索建立教師培訓長效檢測管理機制。啟動教師培訓課題研究工作。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合肥市第二屆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評選工作。繼續選派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到企業實踐鍛煉。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健全教職工定期體檢制度。繼續推進農村邊遠地區教師周轉房建設。大力加強農村學校食堂建設。
10.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和評價。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課題申報的過程性管理和終結性評價。擴大課題研究參與面,重點向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推進。建立教研員定點聯系教育科研基地制度。繼續強化對薄弱縣市、薄弱學校的教研視導力度。加強職業教育教研工作。
11.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謀劃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云平臺項目建設,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示范校評估。繼續開展城鄉學校網上結對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試點工作。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大練兵活動。完善教師工作室的教師實名注冊和應用,推進教師網絡空間“人人通”的建設。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3-2020年)》。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課題研究與應用。
12.加強教育督導評估和質量監測。繼續開展對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工作。開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專項督導。繼續實施第三輪民辦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制定督學聘任與管理辦法,全面推廣督學責任區制度。制定教育督導工作規程。繼續做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深入開展特色學校創建工作。
四、強化保障機制
13.完善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政策。爭取市級財政支持,提高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公用經費標準。建立健全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
14.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探索公共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將教育經費重點向薄弱縣(市)、區傾斜。開展義務教育經費管理使用專項檢查,督促指導縣(市)、區落實義務教育經費管理報告制度。貫徹落實財政部、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進一步完善教育部門預算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財務制度,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強化內部審計監督。
15.開展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督導條例》,市、縣(市)區均應成立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開展縣(市)、區黨政干部2012年度教育工作督導考核,跟蹤督查縣(市)、區教育經費投入是否達到法定要求。開展“省教育強縣”市級復核,力爭再有2個縣進入“省教育強縣”行列。
16.維護學校安全與穩定。健全校園安全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實行校園安全“網格化”管理。繼續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做好校安工程竣工項目的竣工驗收、決算審計、校舍信息管理系統數據錄入等工作。積極做好全市中小學用地確權工作。貫徹執行《合肥市教育系統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方案》。深化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繼續開展好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題”活動。建立健全校車安全管理聯動機制和長效機制。探索校車管理新模式。通過“小手拉大手”等方式,積極開展教育系統文明創建工作。認真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與學生食堂工作。加強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
五、深化教育改革
17.繼續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改革中考志愿填報模式,實行網上填報志愿。穩步推進中考英語聽力口語考試改革。積極推進中考網上評卷基地、網上錄取基地建設。完善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的建設、使用和管理。推進巢湖一中、二中、四中聯合招生。
18.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幼兒園“公建民營”管辦分離管理體制改革。全力做好我市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驗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繼續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公辦學校探索聯合辦學、委托管理等多種形式改革。積極推進學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工作。
19.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貫徹落實《**市市屬學校患重大疾病教職工內部離崗退養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完善中小學教師全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鼓勵并支持縣(市)、區開展區域內教師交流調劑工作。修訂完善市屬學校教職工績效考核工作指導意見。加快推進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
20.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發展。繼續加大促進民辦學校發展獎補力度。探索優質高中階段學校與民辦高中階段學校結對工作,提升民辦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繼續加強民辦教育過程性管理。
21.推進教育系統依法行政。修訂《**市學前教育管理條例》,啟動《**市教師管理條例》調研起草工作。探索查處非法辦學行為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創新。繼續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工作。宣傳貫徹《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依法做好教育系統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做好行政應訴、行政復議、教師和學生申訴等工作,依法維護學校、學生、教師、校長和舉辦者的權益。繼續規范并減少各類檢查評估,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大力推進依法治校。
22.加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開展縣(市)、區教育局長觀摩活動,推進縣(市)、區之間教育交流與合作。繼續加強與阜陽、**等地教育合作,發揮全省輻射和帶動作用。積極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實踐教育,探索學校教育與校外活動有機銜接的有效方式。(www.baimashangsha.com)加強與長三角和長江中游省會城市之間的教育交流。繼續加大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力度,力爭全市有200所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免費對外開放。進一步開展教師和學生的國際交流活動。繼續推進中小學文化藝術跨地區、跨國界交流。啟動支教志愿者行動,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到農村學校支教。各級各類學校要設立校園開放日、校長接待日,完善家長學校工作,加強家校溝通。探索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發揮政務微博等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服務社會方面的積極作用。
六、加強黨建工作
23.加強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深化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進一步加強市屬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鍛煉培養和選拔力度。加強教育工會建設,堅持和完善中小學教代會制度,完善學校黨務公開、校務公開制度,強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加強學校共青團工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
24.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堅持實行規范教育收費工作責任制,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進一步規范幼兒園收費行為。深化政風行風建設,建立教育系統規范辦學行為監督員制度。開展“廉潔治校、廉潔從教、廉潔意識培養”等“三廉”特色廉政文化進學校示范點建設。
25.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切實轉變會風、文風,增強工作效能。繼續完善督辦、督查制度。繼續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完善教育服務咨詢和投訴辦理制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和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局機關開展“**教育創新”活動,增強機關人員創新意識。繼續做好“百姓身邊的好學校、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宣傳推介活動,積極策劃重點宣傳。積極做好各類媒體輿情信息監控、分析研判和預警反饋工作。
26.扎實做好雙擁共建、統戰、民族宗教、老干部、關工委、計劃生育、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節能減排、防震減災、保密、檔案、信訪等各項工作。
中共市教育局委員會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工作要點】相關文章:
工作要點怎么寫08-24
教育局工作總結范文08-24
鄉鎮安全生產的工作要點08-24
全市科技工作要點05-12
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計劃05-13
教育局教學工作計劃03-30
鄉鎮安全生產工作要點范文08-24
市發改委工作計劃07-26
市發改委工作總結08-24
市臺辦工作計劃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