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國土資源重點工作
市國土資源重點工作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新一輪重大戰略部署的落實年、突破年。今年全市國土資源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統領,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工作部署,圍繞市委市政府“落實年、突破年”的總體要求,以推動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作為實施“雙保”工程的重要舉措,以國土綜合開發整治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以依法開展執法監察作為維護資源利用秩序的重要手段,以深化制度創新作為促進工作的重要動力,以加強“五個建設”作為提升能力的重要保障,努力實現保障發展更加有力,保護資源更加嚴格,利用資源更加科學,服務民生更加優質,不斷開創國土資源工作新局面,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一、強化土地利用管控,增強保障發展能力
加強用地計劃的統籌管控。繼續推行差別化供地政策,科學合理安排好建設用地計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重點向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傾斜。認真落實掛鉤指標儲備庫制度,各縣市區掛鉤節余指標的20%由市里統一有償調劑使用,集中用于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項目建設。科學引導項目用地,支持更多項目由國家和省立項,盡可能多的爭取上級預留計劃指標。
積極拓展建設用地空間。繼續推行挖潛指標配比下達制度,加大閑置低效用地的清理整頓再利用,抓好低效土地的“二次開發”,年內盤活城鎮閑置低效用地1萬畝。積極推進工礦廢棄地復墾調整利用,抓好已批增減掛鉤項目的組織實施和新項目的策劃申報,爭取全年驗收增減掛鉤項目80個、騰出掛鉤節余指標1.5萬畝以上。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探索開展低丘緩坡荒灘未利用地開發,力爭在增加建設用地空間規模上走出新的路子。
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嚴格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制定出臺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辦法、容積率管理辦法、地下權管理辦法,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認真執行建設用地供應市級備案審查制度,嚴格控制用地定額標準,提升投資強度和容積率。大力實施不飽和供地模式,按照項目建設時序分期供地,力爭有限的用地計劃安排用于更多的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模范市、縣創建,推廣先進經驗和模式,促進和帶動全市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保護開發力度,努力守住耕地紅線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守省政府下達我市耕地保護目標紅線,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明確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健全完善耕地保護網絡體系,細化明確各項保護措施,探索建立耕地保護激勵補償機制,強化耕地保護責任的檢查與考核,確保我市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完成市縣兩級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編制,合理確定土地整治規模、布局和時序,明確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進一步抓好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管理,會同發改、農業、水利等部門建立土地開發復墾協作機制,整合有關涉地、涉農資金集中用于土地綜合整治,加強項目監管措施和資金監督檢查,保證工程質量和整治效率。繼續抓好6個省級以上土地綜合整治示范工程實施,完成66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爭取年內完成新增耕地2萬畝的目標,保證耕地占補平衡。
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步伐。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關于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意見》,健全完善采煤塌陷地治理體制機制,組建成立土地復墾整治公司,加快政策推動、市場運作步伐。抓好國家級土地綜合整治重大工程立項,啟動建設采煤塌陷地研究中心和實驗基地,力爭在爭取政策、資金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按照新一輪塌陷地治理規劃要求,完成分區詳細規劃的編制,大范圍拉開采煤塌陷地治理框架,加快推進引黃充填、生態治理、環南四湖清淤充填三個大項目實施,確保全年治理采煤塌陷地1.5萬畝以上。
三、搞好土地資產運營,為城市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加大土地收儲力度。開展全市土地儲備資源大調查,建立可供儲備地塊資料庫,科學編制土地收儲計劃,實現政府對重點區域土地的超前儲備。積極探索籌集土地儲備融資的新路子,搞好與政府融資平臺的有機結合,大幅提升土地儲備融資能力。
提高土地運營效益。科學編制城區土地開發利用的供應計劃,健全完善土地儲備和資產運營的管理體制,全面建立“統一規劃、分期收儲、融資配套、成片開發”的土地資產運作機制。積極探索土地資產運營的新辦法,努力提升土地經營管理水平。
加強建設用地批后監管。全面落實建設用地“批、供、用、補、查”全程監管,啟動建設用地批后管理系統開發利用,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開發利用誠信檔案,加強建設用地供應準入管理,開展重點地塊、重點用地單位跟蹤檢查,提升土地資產監管水平。加強土地估價機構監管,建立完善更加科學合理的城鎮基準地價體系。研究經濟適用房入市土地收益繳納辦法,探索土地一級市場租賃以及作價出資等多種供地方式,不斷擴大地租征收范圍,著力規范土地市場秩序。
四、規范整頓資源開發,進一步提升礦產利用效率強化礦產開發秩序管理。繼續開展礦產資源秩序
整頓,嚴肅查處非法采礦、越界開采、條帶開采、非法轉讓礦業權等違法行為,持續加大對挖沙取土、開山采石及其他小型礦種亂挖濫采的治理力度,全面實現依法科學開采。完成全市重要礦產資源“三率”(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的調查與評價工作。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年檢制度,切實保證礦山年檢質量。繼續深化礦產資源有償制度改革,規范各項涉礦收費程序和標準,研究出臺各項規費的收繳和管理使用辦法。加快“數字礦山”建設,全面推行衛星監控、實時監測等科技管礦手段,推廣地下采掘自動監控系統,全面加強各類采礦行為的監管。
深化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加大地方政府對地質勘探投入力度,加強與地勘單位的合作協作,發動市屬國有礦山企業參與境內資源勘查開發,切實把未知資源勘探好,把現有資源開發好。積極推進建筑用地砂的依法開采,探明金鄉、汶上鐵礦資源儲量,提高微山稀土、汶上銹石等資源利用水平,抓好北湖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強化地質環境保護。加快推進部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項目實施,建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投入機制,大力開展“礦山復綠”工程,加大廢棄礦山和重要交通沿線可視范圍內山體破壞恢復治理工作力度,嚴厲打擊私采亂挖、破壞山體行為。積極申報地質公園,確保羊山、梁山和龍門山3處省級地質公園年內揭碑開園,爭取實現我市國家級地質公園零突破,將地質公園打造成我市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完成市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修編和省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避讓治理工作。加快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利用1:5萬山丘區地質災害調查成果,搞好地質環境監測,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和綜合治理,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三項”制度和具體措施,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強執法監管,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認真做好衛片執法檢查。強化對違法違規用地整改工作的督導,充分發揮衛片辦的作用,會同各成員單位實行分片包保,嚴格落實“四到位”機制。對所有違法案件查處要做到事實清楚、程序合法、定性準確、處罰到位,通過甄別真偽、完善手續、拆除復耕等一系列措施,確保通過2012年度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驗收。
持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充分利用手持GPS執法監察三級聯網全程監管平臺,實現對所有執法監察業務的全過程、全方位監管,提高執法監察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堅持執法重心下移、工作關口前移,建立健全違法用地“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對違法用地發現率要達到95%以上,查處率達到100%,把各類違法用地消滅在萌芽狀態。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土地執法監管建立共同責任機制的意見》,完善執法監察共同責任機制,加大聯合執法力度,確保違法違規用地應急處置與聯合執法機制落到實處。
認真抓好信訪穩定工作。建立完善市縣鄉三級信訪網絡,積極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加強網絡輿情監控,充分發揮基層所信訪穩定“一線”減壓作用,立足抓苗頭、查隱患、早調處,將各類涉土涉礦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地防止越級上訪和群體性事件。注重做好被征地農民的補償安置工作,嚴格征地程序,妥善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依法保護農村集體和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扎實推進國土資源法制工作。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健全會審、聯審聯批、責任追究等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和審查標準,確保各項行政行為和管理活動依法運作。深入調查研究,認真把握政策,爭取盡快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出臺可操作性強的行政許可事項運作規范。認真搞好行政復議應訴,及時有效化解矛盾。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突出宣傳重點,發揮宣傳媒介對于國土資源工作的推進助力作用。
六、夯實業務基礎工作,推進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的龍頭管控作用,進一步優化采煤塌陷地治理、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各類專項規劃,完成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數據庫、國土資源三維展示系統、市縣兩級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建設,通過規劃的引導調控,實現資源集約合理利用。
加強測繪監管和成果應用。健全完善測繪和地理信息管理機構,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圖更新建庫驗收,加強基礎測繪、行業管理和地圖市場監管,保障地理信息安全。繼續發揮統籌建設、協調服務的優勢,抓好“數字濟寧”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推廣應用,力爭在通過省、部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成果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完成公安、公交、旅游等5個以上的應用系統開發,盡快提高項目建設水平。積極爭取開展國家“智慧城市”時空云平臺建設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地理信息工作在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信息化進程。積極推進“一個平臺、兩個市場”建設,在逐步完善國土資源“一張圖”管理、綜合監管系統和網絡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深入搞好行政審批、業務管理、市場管理、綜合監管、社會化服務等功能開發,建設完成濟寧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和內網門戶網站,加快各項業務系統建設,年內完成網站及業務系統安全等級認證工作,確保各系統數據互通共享,形成上下對接、左右協調的國土資源信息管理平臺。
規范地籍管理。持續更新市、縣土地調查基礎數據庫,保持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完成農村宅基地在內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和宗地統一代碼編制工作。研究出臺濟寧市區土地抵押登記實施辦法,探索以土地共有制代替分割制解決土地分割登記管理困難的問題。加快土地登記規范化建設,建成濟寧市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切實提高地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完善檔案管理。實施國土資源檔案管理的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各類檔案資源信息化、網絡化處理進程,加強聲像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電子檔案查閱,建成檔案數字化管理系統,啟用后備檔案庫房,促進檔案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
七、提升干部隊伍素質,樹立部門良好形象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對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和監督。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深化反腐倡廉教育,構建“6+1”懲防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電子監察和科技防腐力度,加強廉政風險點的防控、監督和制約,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搞好廉政建設與國土資源各項業務工作的結合,切實提升全系統拒腐防變的能力。
全面加強作風建設。以加強機關、作風、能力、黨風廉政、干部隊伍“五個建設”為抓手,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辦法》,(www.baimashangsha.com)嚴格執行市局《關于改進作風嚴明紀律六項23條實施辦法》的規定,完善工作機制,健全管理制度,優化辦事流程,增強服務意識,開展以求真務實為主要內容的“提質提效落實年”活動,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服務提質、執行提效、形象提升。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各級領導班子要帶頭講政治、顧大局,講團結、促和諧,謀創新、干實事,守紀律、樹形象。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大干部競崗、輪崗、交流力度,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積極構建鼓勵競爭、奮發向上的干部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干部教育培訓,開展“全員素質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國土資源大講堂”培訓制度,充分發揮培訓中心和市土地學會、礦業協會等社團組織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拓寬培訓領域,擴大培訓范圍,在全社會營造國土資源良好氛圍。
加強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創新機關黨建工作,堅持抓黨務促隊伍,以隊伍促業務,著力推進黨務、業務、隊伍的相互融合。充分發揮工會、婦委會等群團組織功能,不斷創新組織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積極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打造國土資源文明群體。大力推進國土文化建設,樹立國土服務品牌,切實提升干部隊伍的戰斗力與凝聚力,努力造就一支“求真務實、熱情高效、依法行政、廉潔奉公”的干部隊伍。
【市國土資源重點工作】相關文章:
重點工作計劃01-07
銷售重點工作計劃08-15
國土資源局的實習報告06-23
重點工作自查報告01-18
重點工作計劃15篇02-08
幼兒園重點工作計劃07-02
重點工作計劃(通用11篇)02-09
下半年重點工作計劃12-31
設備部月度重點工作計劃02-11
重點工作自查報告9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