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園式學校建設總結
天水市第二中學“三園”式學校建設總結為了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精神,落實《麥積區教育體育局關于在全區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三園式”校園建設活動的意見》精神,學校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 開展了我校”三園式“校園建設活動,為實現目標,以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始建于1956年,現有12個教學班,學生490人,教職工36人(產假1人,中心校借用1人)。校園占地面積為 86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152平方米,綠化成塊狀面積為2248.1平方米;高大樹木22棵,樹冠陰蓋面積約900平方米;竹子陰蓋面積約10平方米。全校總的綠化加大樹陰蓋面積大約為:3158平方米;綠化面積占校園面積的36.5%。人均綠化面積超過了5平方米。 “綠色”是我校一大特點,走進校園,一股綠意便撲面而來。高大茂盛的冬青樹是學校母親50年歷史的見證,時刻展示著二小深厚的綠色文化內涵!時不時飛來一群鳥兒站在枝頭歌唱。挺拔的雪松,名貴的銀杏樹,成排的香樟樹,火紅的石榴、蒼翠的叢竹等,無處不在地展示著綠色學校的風采。校園的美是立體的:校園地面芳草菁菁,樹木蔥蘢,鮮花爭艷,鳥兒歡唱;學校建筑錯落有致,布局合理,“園林小徑”優美宜人。課余時候,學生隨著優美的輕音樂,漫步于林蔭小道,或是在那里娛樂,心情特別舒暢。學校能認真學習《環境保護法》,圍繞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學校制定了詳實可行的環保教育計劃,積極進行綠化建設和環保教育,使全校師生更加關注自然、關注環保,形成充滿綠色氛圍、充滿生命氣息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凈化、綠化、美化、教育化花園、學園、樂園 “四化”“三園”式學校。近一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第十二屆新世紀星杯全國少兒文學及書畫大賽”優秀集體;縣級“優秀少先大隊”;鎮級教具制作集體二等獎;“平湖鎮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二、正確理解,加強領導 。
1、理解精神,成立領導小組抓重點。
“三園”即是指“樂園”、“花園”、“校園”。
校園指的是把學校營造成一個具有濃厚學習氛圍的環境,學生能真正學習到知識的地方。
樂園指的是讓學校成為老師學生在課外得到放松、休憩的理想場所,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花園則指的是把學校建成一個讓家長放心,使學生安心的美麗花園學校。
學校成立了創建縣“園林式綠色學校”領導小組,由校長 屈光平任組長,副校長、 處室主任任副組長,負責日常工作, 各班班主任等參與。經常召開會議,專題進行學習討論,組織師生參加環保培訓。 學校總務處全面負責校園綠化和日常管理的指導工作,具體的管理工作分到各班上。 班主任老師負責在日常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通過各學科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把環保計劃納入第二課堂活動。學校政教處負責組織開展環保教育的各項活動,定期檢查指導。由于我們形成了上下一起抓,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網絡,為開展創建縣“園林式綠色學校”提供了必要的組織保證。
2、學校幾乎抽出所有經費抓落實。
優美的育人環境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最近幾年,學校在上級的支持下,先后投入數百萬元,用于環境建設、硬件設施,來美化校園,改善學校育人環境。修建了休閑娛樂綠化帶、學生運動場 、路邊花壇;添置了會議桌椅、多媒體教室 等;安裝了防盜門窗;修補了教學樓房頂;修補擴建了操場、旗臺,圍墻、花壇。學校對校園進行科學規劃,充分利用學校原有的地形、植被、等自然、人文條件,高標準、全方位綠化美化校園,使校園的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每一條標語都育人。
3、融入各門學科抓深入。我校注重在各學科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 積極開展各種以綠色為主題的實踐研究活動以外,要求每個學科、每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環境教育滲透點,有計劃地進行學科環境滲透教學,并且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三、努力建設整潔、優美、和諧、清靜、育人的校園環境 。
1、營造整潔、優美、和諧、清靜、育人的“綠色”環境
“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真正差距,并不是物質條件的差距,而是學校文化之間的差距。”因此, 我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以期達到文化治校這一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使學校成為花園、學園、樂園式學校,實現育人的目的。
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配置,逐步完成學校的綠化工程,提高學校的綠化面積,形成了一個綠化、凈化、美化的校園環境,把學校建成四季如春、環境宜人的花園,使師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會勞動、學會學習、塑造美好的心靈,使學校成為花園式學校。
當今社會培養的應該是綠色人才,就是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因此,我校歷來重視環境育人的作用,既重視校園物質環境的建設,又重視校園人文環境的渲染,努力建設整潔、優美、和諧、清靜、育人式的校園環境 。 進校的水泥路旁,新修的花壇中, 鮮艷的月季花點綴其間,讓師生未進校園就心曠神怡! 每塊花壇中的綠化區牌子更是一道風景,上面書寫著:“學校是我家,熱愛靠大家”、 “你欣賞花的美麗,花欣賞你的高尚。”這一句句標語,好像時時在注視著同學們,提醒著同學們增強環保、綠化意識。
我校校園最大的特點是涵蘊其間的“綠色”。學校把每一面墻壁好似無聲的教師,培育著“綠色人才”。教學樓墻上有校訓、校風、學風、名人畫像、名人名言; 操場邊、校門口及校園內的“校園喜訊”、“法制”、“交通”、‘消防”、“禁毒”“反邪教”、“科普”、“兩基”等知識的黑板報 ,增長了學生法制安全知識; 校園內的一句句格言,一幅幅字畫,一條條標語,一塊塊標牌,使同學們不知不覺接受一種古樸文化的熏陶,在無形中使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到凈化。 真正使學校成為精神文明的窗口,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這是我校“綠”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宗旨!
2、實踐美化環境。操場邊下是“希望種植園”。學校組織全
校各班領養綠地,讓學生們在 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學習
栽培、修剪,在實踐中發展身心,訓練素質;并要求學生觀察、記
錄花卉的生長情況,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美化學習環境。
3、 構建寬松、和諧進取的人際氛圍。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使教師更加專心治學,促進教師教學特色的形成,讓教師感受到專業成長的希望,體驗成功的喜悅。開展多樣的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營造教師愛教學、學生愛學習的良好風氣。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特長,讓學生在社會交流與人際交往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樂教、樂學的基礎上,學會協作、學會競爭,使學校成為樂園式學校。 四、不斷增強綠色觀念
1、宣傳學習知環保。我們學校雖然地處城里,但絕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環保觀念相對比較淡泊。我們利用宣傳窗,開辟環保專欄,舉辦環保圖片展覽,普及環保知識。我們利用黑板報,經常出以環境為主題板報。我們利用廣播站進行環保類知識講座或播放節目。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競賽。通過宣傳,擴大了學生的環保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積極性。通過開展有效的環境教育活動,創設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共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結合有關環保的節日開展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重要環保節日前后,報紙、電視等媒體往往會宣傳相關的知識,有關部門也會開展相應活動。如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倡導環保意識等。
3、綜合實踐行環保。積極參加縣以“整臟治亂,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整臟治亂,共建和諧校園”小品演出和“爭當環境小衛士”等環保體驗教育活動。 通過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4、主題班會激環保。
各班定期開展以環保為主題的班會,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并結合植樹節、 環境日、地球日、氣象日等特殊環保節日集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5、專題節日促環保。學校把今年三月定為“綠色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在綠色節期間,通過掛條幅,畫宣傳畫,以及各班黑板報、學習園地、校廣播站等各方位啟動宣傳,營造綠色氛圍。自3月5日開幕以來,系列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效果明顯。尤其是在創建綠色教室活動中,人人動腦,人人動手,板報 、學習園地、 ……一個個小陣地的負責人忙著策劃、分工,每一位同學興致勃勃地查找資料、繪畫、撰寫,洋溢在他們臉上的是成功的喜悅,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他們的智慧,是他們對“綠”那濃濃的愛。最后,經過學校政教處和全體教師的檢查和評比,評選出優秀班級。在3月12日植樹節期間,學校號召每個學生與父母一起在綠色節期間植一棵樹,為小樹起個好聽的名字,和小樹一起快樂成長。與此同時,各班在組織學生調查了目前身邊的環境問題的基礎上,圍繞主題“綠色·環保”設計了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標語。標語的征集活動要求人人參與,用綠色標語表達自己植綠護綠愛綠之心。針對要求,各個班級精心組織,創作、交流、修改、再交流,同學們認真斟酌著一字一句,一個也不肯馬虎。在此基礎上,各個班級還從自己班級的最佳標語中選擇一句作為自己班特有的綠色口號張貼在班級的“公告欄”上。
7、規章制度督環保。為評價和督促學生的環保和文明行為。近年來,深入淺出的環保教育系列活動,使學生明白,環保就在我們身邊,時時是環保教育之時,處處是環保教育之處。
總之,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開展了環境教育,促進了學生可持續發展。 我們相信,在各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 三園式”建設工作必將向著更新、更高目標前進。
【三園式學校建設總結】相關文章:
學校師德師風工作建設總結(通用12篇)06-11
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個人總結(通用9篇)07-10
學校行風建設(精選5篇)08-26
學校建設工作匯報09-11
中學學校師德建設工作總結(精選12篇)10-21
學校特色建設工作計劃08-24
特色學校建設匯報材料08-24
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規劃08-23
學校建設自查報告01-05
小學特色學校建設方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