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黨政報告>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

    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

    時間:2022-08-21 12:36:42 黨政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

      **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
      
      **市發改委課題組
      
      (2014年1月8日)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矛盾和環境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戰略舉措。我市資源相對貧乏、生態環境脆弱,資源存量和環境承載力都已經不起傳統經濟形式下高強度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傳統的重化工業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必須堅定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一、我市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成就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跨越式發展進程中,全面引入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以“兩型”社會建設為契機,不斷完善功能區劃,合理調整產業布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構筑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經濟體系,在企業、行業、區域三個層面和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個產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促進了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轉型。
      
      (一)組織和政策保障體系初步確立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循環經濟,自覺把節能環保觀念和資源意識體現到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各個方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工作機制。加快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體系建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0-2015年)總體規劃綱要》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大工作重點,提出通過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等舉措,建立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體系。制定出臺了《**市“十二五”節能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市“十二五”水環境整治規劃》、《關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模式轉型若干政策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若干意見》、《**市節能監察實施細則》、《**市粉煤灰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市“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市實施〔湖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實施辦法〕細則》、《**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規則》、《**市“十二五”期間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辦法》等一系列以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生態文明、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型產業為發展重點的相關政策和意見。從企業、產業、社會三個層面對全市循環經濟工作作出戰略部署,確立了發展循環經濟四大重點領域、實施40個左右循環經濟重點項目、開展10項重點行動的“441”工程,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重點。
      
      (二)農業循環經濟成效顯著
      
      我市農業循環經濟起步早,在病蟲害無害化防治、節水灌溉、農業生態循環產業鏈、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綠色農業基地等方面,已有比較扎實的基礎。
      
      1、生態種植技術得到推廣。2012年,全市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75.6萬畝,覆蓋341個村組,涉及農戶15萬戶。推薦主要作物施肥配方15個,配方肥施用面積達106.6萬畝,配方肥施用總量達5.33萬噸。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減少不合理施肥量(純量)1612.6噸。在水稻上通過采取生態治理、農業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誘殺等綠色防控措施,在確保農產品產量的同時,有效地降低了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了農產品品質。近3年來,全市氮肥、農藥的使用量分別減少了12.7%和26.1%。
      
      2、農業生態循環模式得到應用。積極推廣農作物間種套作技術,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土地的復合產出率;推廣農牧結合生態模式,形成了豬(禽)→沼→糧、豬(禽)→沼→菜;豬(禽)→沼→果;種(植)→養(殖)→加(工)→沼(氣)→肥(料);秸稈→沼氣→電力;秸稈→生物質炭(木焦油)等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廣漁業立體養殖模式,形成了水生植物與養殖魚、蝦、蟹共生的環境,有效保護和利用了水生資源,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3、農業廢棄物一定程度綜合利用。積極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 ,對禽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利用。開展禽畜糞便沼氣工程,全市36個規模化禽畜養殖場糞尿綜合利用率已達75%以上。同時充分利用沼液作為農田綠色肥源,施用面積已達5000多畝,比一般農田減少60-80%的化肥使用量;利用畜禽糞便生產優質有機肥料,通過高溫發酵等技術處理,對禽畜糞便實行資源化利用。到2013年,全市戶用沼氣保有量23079口、小型及聯戶沼氣工程128處、大型沼氣工程6處,沼氣工程總容積197832立方米,全市年產沼氣約900萬立方米,解決了9萬農民的全年生活用能問題,年可節約標煤約6500噸,減少能源支出約1440萬元;年處理畜禽糞便污水近50萬噸,提供無公害有機肥(干物質)約5萬噸,創肥料效益5000萬元;年可減少326噸二氧化硫和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發揮了減少大氣污染的功能效應。陽光大棚覆蓋面積2.3萬畝,太陽能照明路燈760盞,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5.2萬戶;全市建成了六十社區等生態家園低碳生活小區123個,循環生態農業示范小區112處,生態能源站6個。
      
      實施了油菜、小麥、水稻三種作物秸稈腐熟還田技術,全年實施面積18.03萬畝。畝平還田作物秸稈300-500公斤計算,畝平可減少化肥用量3-5公斤,畝平節本增效30元以上,項目區可節約化肥用量577噸,實現節本增效614.8萬元,項目區土壤有機質提升0.05%。特別是通過推廣秸稈腐熟還田技術,農民逐步認識到利用秸稈資源的重要性,不再將富余秸稈隨意丟棄或焚燒。項目區秸稈還田量達到85%,焚燒量僅占8.7%,比實施項目前浪費秸稈資源的現象有明顯改善,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峒山社區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示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該項目采用生物質移動床熱解聯產聯供工藝,是利用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進行粉碎、干燥、擠壓成型;然后,將成型原料裝入熱解移動床中,在隔絕空氣條件下,進行熱解,產出生物質炭;生物質氣經過凈化裝置的冷卻、脫焦、過濾、除塵和除酸后,產出清潔優質燃氣,送入儲氣柜中,再通過穩壓罐輸送給燃氣機組發電和供城鎮居民使用。
      
      4、綠色農業產業基地初具規模。2010年以來,我市連續5年出臺政策,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到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各類規模的生態農業產業基地56個,有126只農產品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并對農產品出口實施了基地備案制度,“三品”種植面積達25萬畝。一區(梁子湖區)兩線(百里長港線和樊寺線)一園(華容省級農產品加工園)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帶)初步形成。
      
      (三)工業循環經濟全面推進
      
      我市工業領域不斷深化節能降耗、污染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工作,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序進行,工業循環經濟呈現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
      
      1、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市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發電三大行業和**電廠、鄂鋼、世紀新峰、吳城鋼鐵等幾家高能耗企業,它們既是能耗大戶,又是節能降耗潛力所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前三年期間,先后實施了鄂鋼1080高爐TRT發電;電廠高壓電機變頻改造、尾水余能發電,吳城公司電爐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世紀新峰4.5MW低溫余熱發電、尾氣余熱烘渣等一批重大節能工程,這些重點項目的建設,使全市工業企業的單位產品能耗水平有了較大下降。另一方面,狠抓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實施了如**電廠鍋爐燃燒調整節能改造等一大批節能改造項目,采用了許多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了用能效率,讓這些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成為帶動全市能耗下降的主力軍。到2012年,我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1.30噸標煤,比上年下降5.63%,降幅排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降幅(4.30%)多降1.33個百分點;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絕對值由“十一五”以來的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分別比黃石(1.5131)、宜昌(1.3332)低0.2125和0.0326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0.7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電耗下降16.4%,降幅都排全省第一。這表明我市高耗能的重化工業產業結構在逐步得到改善。
      
      2、資源綜合利用成效突出。2012年, 全市工業增加值321.25億元,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產值約39.84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2.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87.32%,比2010年提高了22.3個百分點;利用廢氣資源31.77億立方米,利用廢水資源3596.1萬噸。2012年,全市認定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達到24家,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對電廠粉煤灰、選礦尾渣、冶煉廢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實行資源化利用,目前我市電廠粉煤灰和鋼廠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均達100%。堅持以點帶面,帶動循環經濟發展。**電廠和吳城鋼鐵公司作為全省第一批試點企業,循環經濟工作和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工作已走在全市的前列。
      
      3、清潔能源成效喜人。編制并實施了新能源示范行動計劃,峒山40兆瓦現代農業光伏大棚科技示范園、顧地總部基地15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蟠龍大市場3兆瓦微電網、藍焰峒山生態能源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到2012年,在主要城市道路、部分新農村社區道路以及鳳凰廣場、環洋瀾湖公園、觀音閣公園等市區12個游園等場所,累計安裝太陽能路燈、景觀燈8760盞,總功率約為380千瓦,每年可節約用電76萬度,相當于替代約0.03萬噸標準煤量。目前全市共有各種生產鍋爐102臺,其中48臺改用稻殼燃料,年消耗量約為11.4萬噸,相當于替代5.7萬噸標準煤。另一類是企業購買秸稈炭化棒作為退火爐和加熱爐的替代燃料,目前全市共有弛久彈簧鋼廠、同方泵業、神龍泵業、永鑫鑄鋼廠和永紅糧機廠等企業使用秸稈炭化棒燃料,年消耗量約為5.91萬噸,替代常規能源約為2.96萬噸標準煤。**藍焰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質熱解聯產聯供示范工程項目實施后,年產生物質燃氣1051萬m&amp;#179;,焦炭10512噸,生物焦油2000噸,可向長港鎮和峒山社區6000戶農戶集中供氣,向周邊2萬分散農戶提供生物質爐具和成型燃料,同時可年發電約867萬度,每年可節約煤炭約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8.8萬噸,減排二氧化硫近1000噸。
      
      4、污染減排取得進展。工業領域尤其是高污染性行業中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綠色企業”創建活動,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2012年有7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6家重污染企業通過了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全市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累計達25家。環保整治專項行動取得效果,尤其是通過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環保專項行動,依法查處了一批環境違法行為,否決了一批不符合環保要求和節能要求的投資項目,限期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突出問題。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初見成效,小選礦、小鋼鐵等重污染行業得到了集中整治。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下降1.52%、2.74%、12.53%和1.02%;完成了省里下達的排放量下降1.5%、2.0%、2.0% 和1.0%的年度減排目標。
      
      5、園區循環化建設和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全市投入近60億元資金,在**開發區、葛店開發區等工業集聚區建設了一大批循環經濟項目。**開發區已有35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每年新增經濟效益近20億元,節水1.67億噸,節電1.85億千瓦小時,減排二氧化硫、煙粉塵等污染物18萬多噸。通過對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實現產業重組和產品升級換代,優化城市布局,從源頭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在鄂鋼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圍繞鄂鋼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建設和規劃建設的項目有:1條年產礦渣微粉120萬噸生產線,“十二五”末達到綜合利用礦渣205萬噸/年。建設2條40萬噸/年的鋼渣熱悶處理加工生產線,淘汰現有的鋼渣熱潑生產線。1條鋼渣提純加工線和鋼渣粉線,實現高爐渣和鋼渣高價值資源化利用,實現鋼渣“零排放”。1條建設污泥冷固球團線,將轉爐污泥、除塵灰、氧化鐵皮等廢棄物,加入石灰(螢石)、有機粘結劑等輔料,通過高壓成球機制成污泥冷固球團。1條氧化鐵皮和除塵灰直接還原鐵生產線,形成年產10萬噸直接還原鐵的生產能力;1條瓦斯灰提碳選鐵生產線,年處理瓦斯灰8.7萬噸。在峒山、池湖、恒大等10個新社區開展的“四個一型”低碳社區建設,推進了社區太陽能熱水、太陽能路燈、沼氣利用、綠色交通及垃圾、污水、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等建設。
      
      (四)服務業和城鄉循環經濟起步加快
      
      我市把再生資源回收產業作為發展循環服務業的重點,并大力開展服務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服務業循環經濟在較高起點上加速起步。城鄉基礎設施日新月異,生態鄉鎮建設有序推進,生態環境逐漸改善。
      
      1、服務業生態集約特征有所顯現。近年來我市注重引導服務業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涌現出了一批以節地和環境友好等為特征的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了商貿流通、社區服務、休閑旅游等生活消費性服務業,積極培育了金融保險、信息中介、文化傳媒等知識型服務業。市委、市政府把結構調整的重頭戲放在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上,瞄準當前電子商務產業迅猛發展的機遇,抓住電商巨頭在中西部地區搶灘布局的時機,在葛店開發區規劃建設18平方公里的“中部電子商務基地”,成功引進了亞馬遜、普洛斯、唯品會、蘇寧易購、當當網等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隨著一批電商領軍企業入駐,為我們形成千億級產業新集群奠定了基礎。“綠色餐飲、綠色賓館、綠色商場、綠色市場”等循環特征服務主題開始出現。
      
      2、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一是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按照“整合供水資源,統一編制規劃,實行集約化經營”的建設思路,初步探索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供水模式和管理機制。市級財政投入資金1.5億元,用于鋪設城區至鄉鎮主管網,目前主管網已覆蓋全市鄉鎮,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1%以上。二是按照“村組收集、鄉鎮清運、區級轉運、市級處理”的模式,投資近2億元,實施了全市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建設,華新公司(**)環境有限公司實施的城鄉生活垃圾市級生態處置工程項目預計在2014年初可以投入使用,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三是按照“全域統籌、分區處理、廠網并舉、雨污分流、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設格局,實施城鄉污水收集處置體系建設。
      
      3、城鄉生態建設不斷深入。近年來,通過穩步推進百里長港生態示范區建設,逐步形成生態網絡體系,實現人工建筑、自然環境、城市空間形態和區域景觀的完整統一。強力推進湖泊生態保護,堅持將湖泊生態保護作為一條原則貫穿于各個體系、層級的規劃之中,對湖泊及其陸域保護地區進行永久、剛性保護。始終把梁子湖生態保護作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拆除梁子湖養殖圍網2萬6千多畝;退耕還林、退田還湖近10萬畝;嚴格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分的“三區”環境管制和湖泊保護區“三線”保護要求,實行了更加嚴格的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制度和環境現場監察制度;建成了梁子島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要求;積極開展梁子湖生態保護試點工作,實施試點項目10個,有力地推動了梁子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結合利用德國促進貸款項目積極推進洋瀾湖環境綜合治理,洋瀾湖水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強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2010一2012年共對123個村莊(社區)進行環境連片整治,成為**城鄉一體化的亮點工程,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示范和標桿作用。
      
      (五)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取得成效。
      
      從“十一五”到現在,一些重點企業的重點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循環水能回收電站項目。該公司對冷卻用水進行回收利用,安裝2臺容量為2WM軸伸貫流式水能機,項目已建成,年節約標煤7000噸,減少灰渣和粉塵排放166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噸。二是鄂鋼公司、吳城鋼鐵公司、鴻泰鋼鐵公司三大鋼鐵企業的節水工程項目。這些企業主要建設節水配套改造工程和污水處理回用工程,項目建成后,到2012年,這些企業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為98%,基本實現了工業廢水的零排放。三是湖北歸一節能環保科技建材有限公司等70家企業利用脫硫石膏、粉煤灰、礦渣等工業廢棄物生產新型建材產品項目。這些企業以脫硫石膏、煤渣、礦渣、粉煤灰等為原料,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建設年產各類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400萬立方米,灰沙磚5億塊。境內傳統粘土磚全部淘汰,通過粉煤灰和工業廢渣的利用,減少排灰、排渣場1500余畝,節約粘土磚、瓦取土用地近1000畝。四是鄂鋼公司的富余煤氣發電項目。該公司利用高爐和焦爐的富余煤氣,建設2套富余煤氣發電裝置,依托現有3#、4#6M焦爐,回收利用干熄焦余熱資源,建設1套發電裝置。年發電量達8億千瓦時。五是武漢啟科數控機制造有限公司重型和超重型數控機床再制造項目。該公司運用先進的加工修復技術、信息技術、數控及自動化技術等,對廢舊的重型和超重型機床進行再制造,年再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數控機床79臺套。機床再制造循環利用率達85%以上。年可節約11655.5噸鋼鐵,節約能源10373.4噸標煤。六是湖北世紀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產線低溫余熱發電項目。該公司依托現有的2條干法水泥生產線窯頭、窯尾余熱資源,新上1套裝機容量為4.5WM的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配套建設相關輔助設施。七是**今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該公司主要利用電廠的粉煤灰生產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粉煤灰摻比平均值達70%左右。已形成了一個粉煤灰、爐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業鏈和新型建材產業群。八是峒山社區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示范項目。該項目采用全國領先的秸稈干餾熱解技術,利用豐富的棉桿、雜木枝等生物質廢棄物做原料進行粉碎、干燥、擠壓成型;然后,將成型原料裝入熱解移動床中,在隔絕空氣條件下,進行熱解,產出生物質炭;生物質氣經過凈化裝置的冷卻、脫焦、過濾、除塵和除酸后,產出清潔優質燃氣,送入儲氣柜中,再通過穩壓罐輸送給燃氣機組發電和供城鎮居民使用。
      
      (六)六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初步形成。
      
      到目前為止,我市初步形成了以下六大產業鏈。一是以鄂鋼為龍頭的企業鋼鐵循環經濟產業鏈:“煉鋼→富余煤氣→發電”、“鋼鐵→冶煉渣→微粉→ 水泥(新型建材)”、“煉焦→煤焦油→化工產品”和“鋼鐵→板材→工程機械(船舶制造)”,利用煉鋼、煉鐵和煉焦等環節產生的廢棄物生產電力、建材和化工產品。二是以**發電公司為龍頭的電力產業鏈:“電力→粉煤灰(工業石膏)→新型建材(水泥)”、“電力→蒸汽→供熱”,利用電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灰、渣和脫硫石膏用于水泥和新型建材生產,同時,回收電廠余熱資源生產蒸汽,淘汰工業園區的燃煤鍋爐,對工業園區實行集中供熱,形成熱電聯產。三是機械再制造產業鏈:“廢舊機床(工程機械)回收→檢驗檢測→綠色清洗→壽命評估→控制系統更新和部件修復再制造→產品檢測”和“廢舊冶金軋輥回收→檢驗檢測→綠色清洗→壽命評估→表面涂層強化再制造→產品檢測”,對廢舊機床、工程機械和冶金軋輥通過修復加工進行再制造,恢復其使用價值。四是循環農業產業鏈:“豬(禽)→沼→糧”、“豬(禽)→沼→菜”、“豬(禽)→沼→果”、“種(植)→養(殖)→加(工)→沼(氣)→肥(料)”、“種植→秸稈→沼氣→電力”、“種植→秸稈→生物質炭(木焦油)”,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廢棄物制備沼氣,沼氣池產生的肥料用于種植業和養殖業。五是以選礦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鏈:“選礦→礦渣→新型建材(礦山充填料)”,將尾礦再選廢渣用于生產新型建材和礦山充填料。六是以**開發區的顧地塑膠公司為龍頭的回收利用塑料廢棄物生產城市排水管道產業鏈:“廢舊塑料→造粒→管材”。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難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市在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污染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一些部門和單位對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工作不夠主動,行動不夠統一,發展循環經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對發展循環經濟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人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存在著一些片面性和簡單化,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發展循環經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口號上,還存在片面乃至錯誤的理解,缺乏操作應用的具體措施。社會公眾綠色消費、節約消費的理念尚未全面形成,舊的生活習慣沒有根本轉變。
      
      (二)資源約束,保障能力不足。我市本身資源貧乏,屬于資源外向型城市,由于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劇了資源能源供應的緊張程度。生產要素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一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尤其是面臨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用地、城市用地急劇增加而用地指標緊缺、后備資源枯竭的形勢下,土地利用結構和效率問題已經不得不加以關注。
      
      (三)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我市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產業推動,其中部分企業、產業檔次低、規模小、分布散,屬于家庭作坊式企業。這種粗放的發展方式,一方面使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資源的高消耗來實現,并且工業化水平不高,導致資源的約束矛盾突出,資源浪費嚴重,萬元產值能耗高,單位產值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四)循環產業鏈發展程度處于初級階段。從總體上講,我市循環經濟的普及面還很小,發展程度也不平衡。就農業而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程度不夠,循環的模式比較簡單,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不完善。就工業而言,清潔生產型和循環型企業的運行成本有待降低,產業和行業間的配套能力差,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還占有較大比重。另外,我市的循環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現代服務業運行機制遠未形成。在社會領域,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循環經濟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廢舊物資回收與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尚未建立。
      
      三、下一步工作思想和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布局要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充分發揮“百湖之市”和山川秀美的生態優勢,努力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具有時代特征、**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在推進新城鎮化建設工作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戰略位置,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綠色轉型”,形成生態文明“綠色導向”,努力把**建設成為國土空間科學開發先導區、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先行區、生態優美文明祥和宜居區和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重點將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緊完善我市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規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做好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完善工作。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應包括: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框架;城市生態及基礎設施框架;生態文明及生態人居框架;支撐保障體系及重點項目等。“十三五”規劃及中長期規劃,都要以循環經濟的科學發展理念為指導,與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目標要求相銜接。
      
      (二)加快構建循環經濟發展考核指標體系,完善考核機制。強化守土有責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意識,改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切實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抓手。切實改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政績考核方式,制定并試行符合我市實際的循環經濟核算指標體系,將萬元產值能耗、萬元產值水資源消耗、萬元產值“三廢”排放總量和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為重點,確定考核內容,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綠色GDP”政績考核體系,推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在工業園區建設中,根據物流和產業關聯性,改造開發區(園區)內的企業、產業和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和提高園區綜合競爭力,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調整和優化園區的產業結構;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實行產業鏈招商、補鏈招商,建設和引進產業鏈接或延伸的關鍵項目,促進原料投入和廢物排放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推動余熱余壓利用、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和水的循環利用;培育專業化廢棄物處理服務公司,實行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實現開發區(園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產業結構最優化、產業鏈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礎設施綠色化、運行管理規范化。對規劃新建的工業園區,也要按循環經濟的的標準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既要為引進資金項目搭好平臺,也要科學篩選和確定入園項目,達到整體效益最大化。
      
      在農業園區建設中,積極探索物質循環、能量多層次綜合利用和農產品系列化深加工的農業技術模式。以沼氣為紐帶發展豬(禽)→沼→糧、豬(禽)→沼→菜、豬(禽)→沼→果,種(植)→養(殖)→加(工)→沼(氣)→肥(料)五環工程等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培育規模養殖示范基地,農藝科技園區,農業良種種植示范基地等,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并以此帶動文明生態村和農業生態縣的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企業層面,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建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企業是主體。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規劃和創建生態文明先行先行示范區的目標,以清潔生產為突破口,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實施節水、節能、降耗、減污技術,通過能源資源的梯級利用和廢物循環利用,形成生態工業生產鏈條,同時要加大對清潔生產審核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
      
      (四)切實抓好節水工程建設,創建節水型城市。一是以污水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為原則,加快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形成不同層次的中水回用循環體系,選擇學校、住宅區、賓館飯店、行政機關、大型企業等進行中水回用試點,污水處理后可用于綠化、景觀、保潔、衛生沖廁、工業用水等。二是抓好工業節水工作。大力發展節水項目,對高耗水的產業加強調控限制,鼓勵企業利用中水。凡有利用冷卻水工藝的生產項目,都應采用閉路循環技術,實現“零”排放。所有排放廢水的工業企業,都要加強治理,實現達標排放。三是抓好農業節水工作。農業用水浪費較大,不容忽視。在繼續大力推廣滴灌、噴灌、防滲管道等節水措施和旱作模式的同時,應抓好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引導和激勵農民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和創新應用先進節水技術的積極性。四是應利用廢棄河道、洼地、坑塘等修筑堤壩,蓄存雨水,增加地下水的補給量。
      
      (五)建立廢物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發展“靜脈”產業。把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做為一項新興產業來抓,積極研究和引進廢舊物資利用技術和項目;規范和整頓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市場;加強廢舊物資回收隊伍的管理。重點采取對種植廢物、養殖廢物、餐飲廢物、廢塑料、廢金屬、廢輪胎、廢家電、廢燈管等方面回收利用加強規范引導;不斷整合社會人力財力技術資源,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集成系統。
      
      (六)積極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消費模式。結合“五城同創”活動,引導居民形成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活方式,并通過消費行為反作用于生產領域。在居住區尤其是新建小區提高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率,推廣新型節能型建筑材料,實行集中統一供熱供水。在消費環節上,引導廣大群眾樹立低排放的資源循環使用意識,形成自覺的生活習慣,對易耗品實行多次反復利用,切實減少廢棄物的發生,為構建節約型社會作出積極貢獻。每個家庭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抵制“白色污染”和過度包裝,對生活垃圾進行適當分類。鼓勵大家購買環保和節能產品,節約水電紙張等,提倡乘坐公交車出行,緩解當前日益緊張的能源危機和交通壓力。
      
      執筆:王-運-平

    【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相關文章:

    循環經濟發展情況匯報08-24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31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08-24

    關于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7-08

    水循環教學反思08-25

    《水循環》教學反思04-08

    關于在市發改委的實習報告06-17

    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03-08

    循環小數說課稿07-07

    生物教案血液循環01-0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大道香蕉精品视频在线 | 日本一道综在合线 | 丝袜美腿精品国产一区 | 日本中文字幕aⅴ高清看片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五月天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