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3年縣委黨校調研工作總結
2013年縣委黨校調研工作總結10月14日至18日我校教師下鄉鎮就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 調查人數、地點、內容
1、14日早上8點,我們坐中巴車去了崗東鄉、新田鄉、橋江鎮。崗東鄉的黨委書記楊修文就全鄉的情況做了介紹,了解到該鄉是個林區,主要種植蘭竹,依托項目建設,打造生態農業鄉。紫荊園林有限公司有600多畝花木,桂花樹2萬多棵,30多個品種,2萬多畝土地流轉栽種黑松木。大康牧業在彭洲實施生態養殖,150多戶養殖生豬,還有山羊養殖基地正在洽談中。參觀了芭蕉村花卉苗木種植基地,了解到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參觀了彭州村的村部,是目前全縣最漂亮的村部,村支書談了他的規劃,想開發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其中旅游業由東信集團包裝打造,轄區有龍泉寺、花卉苗木觀光;樂園竹業做好楓木開發,現有300畝蘭竹基地。彭州村還引進了山東九間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動農民栽種金銀花,最低保護價格60元每公斤,共栽種了200多畝,準備發展300多畝金銀花基地,其中土地流轉的價格在400元每畝。還準備引進圈養羊的項目,投資在6000萬元左右,屆時,農民將不需要外出打工,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而且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下午,我們參觀了新田鄉風力發電項目的升壓站所在地,聽取了黨委書記向梅的工作匯報--《走進新田》,了解到農民主要種植中藥材:百合、白術、太子參、黃柏,這里土地平整,采取了基地+農戶或者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單個的小農經濟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了。農村電網基本完成,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自來水工程基本拉通,一副美好的風力發電及觀光休閑農業圖景正在描繪。晚上到橋江鎮聽取了黨委書記舒暢的有關工作情況介紹。
2、15日上午參觀了樂園竹業,了解到這個朝陽產業是縣里實施生態惠民、科技興竹的產業,在崗東、善溪有蘭竹基地10萬畝。接著,參觀了大湖坪村的新農村建設情況。這個村是縣委書記的扶貧點,水利建設11000多米渠道硬化、硬化了1.5公里的道路,人均集資2000多元,村里修建了400多萬元的橋,人均4000元,資金來源于電站征地款。新建了100多萬元的小學。經濟來源靠柑橘和水稻。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新建漂亮的農家別墅,是全縣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下午去了江口鎮政府,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朱紅桔、木耳、養殖、河魚、網箱養魚、種植西瓜等,今后旅游業主要打造屈原入住、沅水龍舟。
3、16號去調查了黃茅園的金中村黨建工作情況。聽取了唐忠勇書記的介紹,看到了他們在黨建方面所做的詳細記錄,該村是懷化市優秀村黨支部、農村經濟發展百強村、全縣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村里在修建農貿市場的時候,市場上面修建民房。賣掉后賺了1000多萬元用于村組織建設,村里每年的收入有20多萬元。利用20多萬用于教育、文化、社會事業建設,舉行村里健康文明活動、有老年學校、廣場舞業余文藝隊、軍鼓隊、腰鼓隊、舉辦籃球賽,有農家書屋,獎勵村里考上大學的學生,每年村里會舉辦兩次大型的活動。村里計劃修建大型批發市場、裝修小學、修環城公路、建設金中電站、還有初步的小城鎮規劃。下午,去橫板橋了解陽雀坡的風土人情,去龍潭參觀了抗日烈士園陵。
4、17日上午去了北斗溪的黃天村。這里山多、土少,不通路,村民自發修路18年,但是經濟依舊落后,5個組,395人,黨員25人,300畝耕地,金銀花1200多畝,160畝退耕還林,荒山造林600多畝,主要藥材百合、尾參,主要收入來源砍伐杉樹、燒木炭。村里人均收入2480元,光棍29人。近兩年金銀花價格減半,交通不便,農民養的豬賣不掉,生活更困難了。土特產主要是黃蛤蟆。下午去了葛竹坪鎮政府,了解到農村經濟作物是金銀花、獼猴桃。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實行大規模的種植基地,已經有2300多畝獼猴桃基地,今后在23個鄉鎮應該全面栽種獼猴桃。結合山背梯田開發這個旅游項目的開發,素有小水電之鄉美譽的鄉鎮應該建設集工業、農業、旅游業于一體的富民強鎮。
5、18號上午去陶金坪鄉參觀了斯立特軟運動器材廠,聽鄉長陳小勇做了情況介紹,了解到該鄉現代農業初具規模,1萬頭生豬養殖;1000畝蘭竹生產;還有中藥材基地、油茶基地、生態林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五,是全縣的長壽之村。尤其是該鄉的教育質量在轄區內第一,老師每天5到7節課,早自習和晚自習老師都上課,而且是免費的,這種奉獻精神令人為之感動。
二、 調查感受
1、 太湖、金中村的發展速度令人振奮,好的領導班子能夠帶領群眾致富,他們不為私利,為集體事業認真思考、仔細工作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提高文化品位,當農民關注集體的時候也是經濟騰飛的時候,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認認真真做事情。
2、 崗東、新田、葛竹坪的資源豐富,發展現代農業前景可觀,生態旅游業等待我們去開發,農村大有可為。
3、 黃田村的貧窮令人深思,交通瓶頸制約了農民的發展。35里毛路的硬化經費太大,民風淳樸、人情味十足,農民除了種田的時間都在修路,家家戶戶不殺過年的豬,把豬賣掉買炸藥、還有老支書修路時被炸藥炸傷20多天不醒人事的事跡催人淚下。修路18年,基本拉通了到組的毛路,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賀方福老黨員80多歲,臨終的愿望就是要用一面黨旗覆蓋身體,對黨的忠誠也讓每個人受到了很好的黨性教育。雖然我們步行十多里,雖然身累但是收獲最多,給人的印象也最深,那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人民引起我們無限的思考,怎樣讓這里的百姓擺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境地是每個執政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是親臨這片土地,無法想象這里的貧窮。貧窮不是村民的懶惰造成的,而是地理條件的限制。怎樣開發這個山區,讓老百姓富裕起來是我們的重大課題。與他們比起來,任何人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工作了。
**縣委黨校
2013.10.19
【縣委黨校調研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某縣委黨校工作總結08-24
2014縣委黨校述職報告08-24
某縣委黨校后勤保障工作總結08-24
縣委黨校黨課學習心得體會05-19
縣委黨校校長年度述職報告08-24
黨校工作總結08-25
團縣委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07-18
團縣委述職報告08-24
縣委班子工作的述職報告07-20
縣委辦公室秘書工作總結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