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村務公開的調查與思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縣村務公開的調查與思考
xx縣共有xx個鄉(鎮)、xx個管委會,xxx個村、xxx個村民小組,農業總人口xx萬人。近年來,我縣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村務公開工作,推動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健康發展,提升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水平,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前不久,縣村務公開領導小組組織人員,對全縣834個村的村務公開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目前,我縣實行村務公開的村834個,占村總數的100;有固定村務公開墻(欄)的村834個,占村總數的100。其中村務公開墻(欄)標準、公開程序規范、能按時定期公開的村586個,占村總數的70.3;沒有形成規范固定公開模式、只按階段性工作狀況隨意公開且村務公開墻(欄)不標準的村73個,占村總數的7.5。一、做法及成效
我縣堅持把推行村務公開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使村務公開不斷由點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進,拓寬了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促進了黨風、政風和黨群干群關系的明顯好轉。
1、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各鄉鎮、村分別成立了由鄉鎮長、村主任為組長的村務公開領導小組,確定了具體工作人員,制定了工作規劃,明確了工作職責,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人員專門抓和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參與的村務公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了村務公開監督小組,保證了村務公開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
2、宣傳廣泛,認識統一。大多數鄉鎮和村對村務公開的宣傳引導抓得實,通過廣播、會議、座談、文藝活動、宣講隊、標語、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有關村務公開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基本知識,讓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村務公開的指導思想、目的意義和本資料權屬嚴禁復制剽竊內容要求,增強了干部推進村務公開的自覺性,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此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局面。尤其是針對部分干部存在的怕失權而不想公開、嫌麻煩而不愿公開等模糊認識,結合實際,認真分析,積極開展思想教育,提高了其對村務公開的認識。
3、載體健全,形式多樣。各鄉鎮、村切實采取措施,建立了村務公開的有效載體,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目前,大部分村在村址處設立了村情概況、村務公開、村民自治流程圖等三種標示牌,全部村建立了村務公開登記簿,設立了固定公開欄。在公開形式上,結合各自實際,廣泛采用了公開欄公開、會議公開、廣播公開或張榜公布等多種形式,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內容明確,重點突出。各村村務公開突出反映群眾關心的難點、重點等問題,以“十公開”為主要內容,注重公開實效,即村級財務收支、農民負擔、集體經濟項目及各業承包、計劃生育、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審批、民政福利、公益事業、村組電費、村干部的選舉及村干部的責任目標實施等情況的公開,其中公開的重點和核心是村級財務公開。各鄉鎮、村在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內容的基礎上,還規范了村務公開時間和程序,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制度和民主決策與責任追究制度,推進了村務公開的規范化。
5、干群齊心,促進發展。村務公開把群眾關心的問題向村民公開,讓村民自行討論決定,為干部與群眾面對面雙向溝通交流提供了平臺,增加了村級管理的透明度,使群眾對干部由誤解變為理解,由懷疑變為信任,增強了村級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進了村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縣各村在制定2005年村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積極征求群眾意見,由村民自己決定發展規劃,全縣由村民代表表決通過的共有650余個村,被村民代表否決的有49個村,全縣共收到村民代表提出意見和建議達15400多條。我縣xx鎮xxx村子原來集體經濟薄弱,干群眾關系十分緊張。鎮黨委通過調研,找準了問題,派出工作組指導該村推行村務公開,通過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到戶征求發展意見,結合實際制定了“種植優質水果,飼養良種生豬,搞好稻田養魚”的發展規劃,深受群眾擁護。目前,該村引進并栽種了“國優4號”、“碰柑”等優質水果15000株,建成集體果園11個,私人小果園250個,年產廣柑達200萬斤,年出欄生豬630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76元,成了全縣有名的村民自治示范村和小康示范村。
二、問題與原因
近年來,各鄉鎮、村在村務公開中雖然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敷衍應付,公開不規范。村務公開目前雖然在各村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開的目標要求,仍存在不夠規范完備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公開時間不及時,對一些需要公開的事項不按規定時間要求公開,有的只在上級檢查時才公開,平時無人問津;二是公開地點不適中,大多數村務公開欄設在村址處,不便于群眾瀏覽,不能適應居住較為分散群眾的要求;三是公開內容不完整,有的只公布數額較小的費用,不公布大額開支,個別村只公開一些不痛不癢的內容,而對群眾意見大的“熱點”、“重點”等問題遮遮掩掩,不愿公開甚至不公開、半公開,避重就輕,如土地開發租賃、修建村級公路、公益工程承發包等;四是公開程序不嚴謹,公開中的有關事項主要由鄉鎮和村干部唱“獨角戲”,未按程序通過民主理財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審查,使村務公開缺乏說服力。
2、疏于監督,機制不完善。目前,一些基層組織沒有一套完善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等村民自治組織未充分發揮作用,甚至形同虛設。同時,村務公開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證,一些與之相關的制度不夠配套完善,該建立的沒有建立,該落實的沒有落實,加之考核與獎罰也不完全到位,影響了村務公開的質量和效果。
3、多頭管理,渠道不暢通。圍繞村務公開工作,各職能部門都作了大量工作,但還存在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的問題,組織部、紀委、民政局、農業局等多家單位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職能相互交叉,有時使得基層無所適從,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村務公開的主體是村干部和村集體的有關問題,監督的主體是廣大村民,在當前二者之間還缺乏有機聯系,互動性不夠,存在“兩張皮”的問題。
4、忽視反饋,效果不明顯。對有些事項的公開,只重視公開的形式,而輕視公開后的情況收集和處理,有公開無落實,很少認真考慮公開后如何搜集群眾的反饋意見,認為公開了就萬事大吉。尤其是個別鄉鎮和村對干部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及舉報的事項不能正確對待,該正面答復解釋的不答復解釋,該及時整改解決的不整改解決,有的還冷言相譏,導致群眾集體上訪或越級上訪,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大局。
上述不足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基層干部對村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未完全到位,主要是怕暴露問題、怕失權、怕揭短、怕麻煩、怕引發矛盾,導致群眾上訪,從而不想或不愿公開。二是一些群眾在思想上也存在種種困惑和疑慮,擔心公開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實、有成效,是否會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從而思想上缺乏信心,參與監督意識不強。三是“兩手抓”的職責意識淡薄,認為經濟工作是硬指標,搞好了有政績,而村務公開工作是軟任務,只是個形式問題,由此對村務公開工作中存在的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嚴禁復制剽竊問題聽之任之,不認真解決。四是受利益驅動,怕公開會損傷小團體和個人利益,敷衍應付,支吾差事,還有個別鄉鎮、村干部為創造“政績”,爭時間、搶速度,只顧追求轟動效應而不注重質量和實效,以為發個文件、開個會議或者建個公開欄,就萬事大吉,對于進一步抓好財務清理、后續監管、民主評議、監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環節置之不理。五是有的基層干部對村務公開的內容、時間、程序和方法了解掌握不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無從下手,不盡如人意,并且制度約束不嚴格,履行職責不認真,工作落實不到位,使村務公開達不到預期目的。
三、對策及建議
我們只有堅持把村務公開作為事關民生的重要舉措來抓,有針對性地改進存在的問題,形成更加良好的村務公開氛圍,才能推進村務公開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
1、切實強化領導,保障工作有力。縣、鄉(鎮)、村三級要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辦事機構,確定具體的辦公地點,強化各單位、人員的工作職責,嚴格落實村務公開工作責任制,切實解決好村務公開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做到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又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形成推進村務公開工作的整體合力,促使村務公開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2、深化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認識。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和渠道,廣泛宣傳村務公開的目的、意義、方式、方法、要求和標準,讓基層干部克服思想顧慮,樹立公仆意識和群眾、法制觀念,勤政廉政,切實解決怕公開、擔心公開、不愿公開、不敢公開、不重視公開和不懂公開的問題。同時,廣泛深入地宣傳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村務公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解決群眾不關心、不參與、不會監督、不敢監督公開等問題,為村務公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干部素質。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使基層黨員干部全面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熟悉村務公開工作的具體操作程序,掌握指導開展村務公開的基本知識,進一步明確各自職責,自覺養成尊重農民意愿、辦事透明公開的工作方法。
4、落實專門經費,確保及時高效。縣鄉村應按照村務公開的具體要求,設立村務公開專項經費,統一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專帳儲存、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建立固定的公開墻和公開欄,夯實村務公開的硬件載體,并將村務公開納入縣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對村務公開工作的職能部門預算必要的業務經費,確保村務公開工作的經常性指導、監督到位。
5、整合部門力量,加強指導督辦。各鄉鎮、村及相關部門要著力在規范化公開和真公開上下功夫,實現村務公開更加真實、及時、全面。民政部門要全方位搞好村務公開的指導和監督,從政策上引導其走向規范;經管部門要重點清理審計村民反映強烈,歷年財務管理混亂村的財務,還老百姓一個明白,保障老百姓對村級財務狀況的知情權;紀檢監察部門要重點控制滋生村干部腐敗的源頭,教育和引導村干部自覺保持廉潔反對腐敗的自律性,從源頭遏制腐敗蔓延;組織部門要重點協調村黨組織與村委會的關系,真正使兩套班子協調運行,同心協力搞好村級經濟發展,加快村級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6、完善制約機制,強化監督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財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并從人力、物力、財務上積極支持,進一步強化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職能,促進村務公開的實施。通過建立村務公開意見登記簿,設置舉報箱和舉報電話等方式,廣泛收集和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村務公開的積極性。同時,鄉鎮人大、政協要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村務公開工作定期進行巡視,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縣村務公開的調查與思考】相關文章:
縣村務公開的調查與思考08-12
##縣農民增收情況調查與思考08-12
縣優化經濟環境的調查與思考08-15
縣事業單位改革調查與思考08-12
縣優化經濟環境的調查與思考08-12
縣少先隊基礎建設的調查與思考08-12
對XX縣農業龍頭企業的調查與思考08-15
縣農業產業化進程的調查與思考08-15
關于濱海縣發展高效農業的調查與思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