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工作匯報
精準扶貧工作匯報
一、基本情況
**鎮位于**市西北部,距市區22公里。轄2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6.68萬人。**素為糧豐煙盛之地,現尤以煙葉、臍橙、香芋、生姜而聞名省內外,是**市西北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集貿中心。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鎮認真貫徹落實打好新時期扶貧攻堅戰的有關要求,做到"盯緊一個目標、抓住兩類對象、實施六大工程",始終堅持"真扶貧,扶真貧".通過精準識別,**年初我鎮建檔立卡的貧困對象有2978戶8557人。**年底,我鎮根據上級要求對**年貧困對象進行"回頭看"再次精準識別,再次按照"七步法"召開小組民主評議會進行評議,共清除出237戶480人不符合貧困戶條件,新增156戶480人。目前我鎮共有貧困戶2846戶8557人,占總人口的12.7%,其中扶貧戶1596戶5317人,占貧困人口的62%,扶貧低保戶371戶1162人,占貧困人口的13%,五保戶194戶235人,占貧困人口的3%.低保戶695戶1843人,占貧困人口的22%.**年全鎮脫貧人數為887戶3105人,占貧困人口的36%,2016年剩余貧困戶為1959戶6161人,預計實現956戶3098人脫貧。目前,各村(居)按照 "五個一"標準(一室、一櫥、一檔、一卡、一牌)已全面做好貧困戶建檔工作。力爭到2018年實現基本消除貧困這一目標;根據致貧原因,我鎮主要實施以產業扶貧為主的六大扶貧工程。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實現同步小康,讓貧困群體全面脫貧是關鍵。為打贏扶貧攻堅戰,**鎮結合實際,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貧困戶精準識別是打好扶貧攻堅戰的基礎,我鎮采取"三分"工作法,基本確保了貧困戶底數清、對象明。一是分步實施。嚴格按照農戶申請、組級評議、組級公示、村級審核、村級公示、鎮級復核、村級公告"七步法"要求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并對識別出來的貧困對象進行建檔立卡,完善檔案臺賬,做好信息錄入。二是分頭推進。充分調動鎮村干部及駐村"連心"干部,分頭開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利用"連心"工作隊全覆蓋網絡,逐家逐戶上門摸排,摸清每個人的家庭情況,確保貧困戶和貧困人口信息摸得準、摸得全、摸得細。三是分級公示。每個程序都做到公開透明,實行鎮、村、組三級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并留下照片資料,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確保程序規范、經得起檢驗。四是做好貧困戶"回頭看"再次精準識別工作。確保貧困對象準確無誤,保障真扶貧,扶真貧,如十三五重點扶貧村密溪、石角、松燕、塹下、下宋在回頭看工作中嚴格把握標準,確保貧困戶識別精準到位。
2、在用足政策上下功夫。結合"六大"扶貧工程,我鎮用"六個到戶",不斷提升貧困對象的"造血"能力。一是推動產業扶貧精準到戶。為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我鎮結合實際,制定了《關于做好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幫扶專項資金申報的實施意見》,規定貧困戶申請產業扶持專項資金時,需填寫好《貧困戶產業發展幫扶專項資金申請表》,由戶主本人簽字按手印,并有村民小組長和2個證明人的簽字,再經結對幫扶干部核實并簽字后,由扶貧工作隊和駐組村干部、鎮駐村干部、片長、掛片領導組成的聯審組進行實地核實,核定項目規模和獎補金額,共為862戶貧困戶申報了產業扶貧專項幫扶資金431萬元。二是推動搬遷扶貧精準到戶。在搬遷扶貧上,著力打造密溪村、壩溪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安置深山區等移民46戶,爭取移民補助資金63萬元,在塹下村、清溪村興建了72套保障性住房,引導32戶貧困戶進城進園購房。為改善群眾的生活居住條件,自《若干意見》出臺以來,共完成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2551戶,其中"兩紅"人員及其遺屬、子女參加改造326戶,貧困戶參加改造632戶。三是推動教育扶貧精準到戶。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等培訓資源,為貧困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貧困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增收脫貧。今年共舉辦各類農民培訓9次,參訓人次達220余人次;申報"雨露計劃"24人。在鎮黨委政府牽頭下,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用于貧困學生,有力地推進教育扶貧事業。截止目前,共收到捐助約150余萬元,獎勵資助貧困學生128名,共計14.2萬余元。四是推動就業扶貧精準到戶。幫助貧困對象實現就業,是提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收入的重要舉措。對于這些能夠實現就業的貧困人口,我鎮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幫助推薦就業、支持個人或集體創業等方式,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五是推動保障扶貧精準到戶。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社會保障基本實現全覆蓋,做到應保盡保,當前共有低保戶3057人,五保戶297人,60歲以上烈士遺屬602人,民政優撫對象389人,80歲以上長壽老人1212人。在"十二五"期間,我鎮共發放低保金2029.7萬元、優撫金1380.4萬元、各類救災救濟款155.5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8%以上,共發放各類醫療補助7685.9萬元,受益人數2.6萬余人;新農保參保率達59%以上,共發放養老金2996.6萬元,新增轉移就業1650人,新增就業培訓人數2829人;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綜合補貼資金1892.7萬元。六是推動金融扶貧精準到戶。通過小額信貸、貸款擔保、開展普惠金融試點、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等措施,解決好貧困對象發展生產所需資金,支持鼓勵涉農企業和工業企業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幫助,就本月為143戶貧困戶辦理發展產業貼息貸款6980萬元。
3、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一是繼續加大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要想富,去修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制約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進程。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致富產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保障。我們市里要多向上級爭資爭項,在資金安排方面要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上再傾斜。如:近年來,在上級各部門的關心下,爭資1億多元,完善了**河防洪堤建設,正在建設千噸萬人的自來水工程,以解決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為解決清溪村、珠斗村等村的灌溉問題,現已立項準備投資近一個億在清溪村建設一座小(一)型水庫,這是**歷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民生項目,受益覆蓋面最廣、受益群眾最多、對農民增收最快、群眾期望最高及口碑反映最好的扶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硬化通組道路30余公里,完善水渠"三面不見土"工程20余公里,盡力爭資爭項打通石角至黃柏鄉凱豐村的鄉道,能促進開發好以石角村為中心的6200余畝林地,發展林地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早日脫貧致富。為解決一些弱勢群體的居住問題,在塹下村、清溪村建設了72套保障性住房,對無房戶進行集中安置,等等。用好上級的扶貧政策,基礎設施建設大有改善。雖然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有改觀,但與群眾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二是充分利用好林地、耕地等資源,大力調整好產業結構發展好致富產業。打好扶貧攻堅戰讓貧困群眾切實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不還貧。調整好產業結構,發展好致富產業是當前的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作用,以"大戶帶小戶,富人帶窮人,公司+農戶"等方式,引導每一戶有條件的貧困戶結合戶情,發展事宜的產業,結合當前精準扶貧資金扶持政策,在土地確權、流轉、農業產業專業技術培訓、幫助繳納農業保險,等方面給予貼心的服務,不斷提升產業化水平,**年**鎮煙葉種植面積達到4510畝,新增262畝;交售煙葉120.3萬斤,創稅342萬元,均價列全省第一,2016年種植煙葉5100余畝,臍橙種植規模5300畝,新增1800畝,臍橙收入達7500多萬元。油茶低改和新種面積4050畝,新增養蜂戶113戶養蜂21000余箱,等等,帶動620多戶貧困戶致富,其中十三五重點扶貧村密溪、石角、松燕、塹下、下宋帶動150余戶貧困戶依靠發展產業脫貧致富。芋仔、生姜、仙草等農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4、在發動社會力量上下功夫。打好扶貧攻堅戰,我鎮注重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讓全社會來關注貧困弱勢群體,讓他們感到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樹立戰勝貧困的信息。如:動員鄉賢支持家鄉教育事業,成立**教育發展促進會;在清溪村組建公益事業基金會,用于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濟困、公益助學等,目前該基金會募集資金90余萬元,在全村興辦了大批好事、實事;為方便群眾出行,清溪村鄉賢鐘蔥,捐資100萬元為**3個圩鎮安裝路燈223盞,還捐資100萬元投入教育基金;官倉村鄉賢歐陽忠動員朋友為環溪水庫投資80余萬元興建連通**至**的大橋,大橋連通后,**將取消最后一個渡口;官倉村鄉賢歐陽昊捐資20余萬元,幫助官倉初中興建校舍、石角村鄉賢楊木生協調資金60余萬元完善石羅角新農村建設,石角村鄉賢黃瑜捐資10萬元為鎮機關各部門配置辦公電腦26臺,會議室空調2臺,以改善鎮機關辦公條件,石角村鄉賢黃愛明協調資金20余萬元解決村級無活動場所的問題等等,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攻堅的事例數不勝數。到目前,撬動社會各界力量、**鄉賢共同參與家鄉建設 ,認捐項目30余個,共籌資1200余萬元。
【精準扶貧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村級精準扶貧工作匯報10-15
市精準扶貧工作匯報08-06
村精準扶貧工作匯報08-17
個人精準扶貧工作匯報08-17
精準扶貧征文08-16
精準扶貧征文06-20
精準扶貧調研的報告02-09
精準扶貧的調研報告04-17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