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赴上海市、山東省學習考察報告
赴上海市、山東省學習考察報告
按照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帶隊,13個市(地)和20個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省委省政府學習考察團,赴上海市、山東省學習考察。通過走訪滬魯個市、縣(區)及個企業和單位,切身感受了兩地的巨大發展變化,學習了好經驗和好做法。通過對比,進一步增強了推進我省快發展、大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上海、山東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滬魯兩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實現了歷史性飛躍,開創了嶄新的局面。
(一)發展速度快。2003年,上海市、山東省實現gdp分別達到6251億元和12436億元,位于全國第7位和第3位,同比分別增長11.8和13.7,分別實現連續12年和1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為2833億元和4701億元,位于全國第5位和第2位,分別增長22和22.7。
今年1-9月,上海市、山東省實現gdp分別達到5305億元和10575億元,分別增長14.2和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為2513億元和4596億元,分別增長23.2和26.6。原創:http://www.baimashangsha.com(注:2003年數據中絕對數為年報數,增幅為初步統計數,下同)
(二)經濟效益好。2003年,上海市、山東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到886.2億元和713.8億元,位于全國第2位和第4位,上海市增幅為32.5,居全國第一。90年代以來年均增長13.7。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05.7億元,稅金523.5億元,分別增長46.1和20.7;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20.3億元,稅金685.5億元,分別增長49.6和28.4。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東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到959億元和678億元,分別增長25.2和16.6。
(三)開放步伐大。2003年,上海市、山東省進出口額分別實現1123.5億元和446.4億元,位于全國第3位和第5位,分別增長54.7和31.6。上海口岸外貿進出口額達2012億美元,增長41.2;上海集裝箱吞吐量達1128萬標準箱,成為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目前上海累計批準外資項目3.5萬個,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資金超過50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入駐上海達28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79家。山東省累計批準外資項目4.3萬個,外商直接投資474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山東達110多家。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東省進出口額分別實現1306.5億美元和488.6億美元,分別增長43.6和37.1;山東省實際外商直接投資88億美元,增長56.8。
(四)內在活力強。到2003年末,上海市大中型國有企業完成改制面達72.4,國有經濟比重由90年代初的71.9下降到48.4;非公有制比重由90年代初的3.9上升為35.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7;在滬外商投資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400億元,增長56。山東省有86.7的國有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革,90以上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95國有中小企業實行了多種形式改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0.3;規模以上私營工業全年完成增加值594.7億元,增長44.5。
(五)發展后勁足。2003年,上海市、山東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為2452.1億元和5326.7億元,分別增長12.1和51.7,山東省億元以上大項目1868個。今年1-9月,山東省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04.5億元,增長48.7。
2003年,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2980.6億元,比上年增長43.5,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6.5,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山東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實現增加值809.4億元,增長23.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9.6。
(六)居民收入高。2003年,上海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4867元和6654元,均位于全國第1位;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8400元和3150元,均位于全國第8位。到2003年末,上海市新增就業崗位46萬個,城鎮從業人員582.3萬人,職工年平均工資27304元;山東省城鎮實現就業再就業105.0萬人,在崗職工人數757.8萬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2567元。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3965元和7822元,分別增長12.9和12
【赴上海市、山東省學習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赴新加坡學習考察報告08-18
赴外校學習考察報告08-18
赴酒鋼學習考察報告08-24
赴蘇州外出學習考察報告08-18
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08-17
赴日本學習考察報告08-17
赴山東學習綜合實踐課考察報告08-24
赴費縣、滕州市學習考察報告08-17
赴新加坡考察報告07-28
赴廣州、天津開發區考察報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