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編輯提示:當前,各地緊緊圍繞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正確處理新時期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制訂了符合當地城鄉發展戰略的計劃。近日,筆者對統籌城鄉發展,提升農業競爭力成效比較明顯的山東省##市進行了調研,其做法和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市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本做法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山東省##市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將先進的工業經營理念如規模經濟、標準化生產、市場導向、品牌營銷等用于指導發展高產、高效、創匯農業,積極實施農業“三化(即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戰略,不斷增強農業競爭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立足當地優勢,確立產業化發展道路
1、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農業布局。根據農業資源分布特點,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洜I、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市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前提下,本著宜糧則糧、宜菜則菜的原則,先后四次大規模調整作物布局,發展特色農業。目前,##市培植了糧食、蔬菜、果品、水產、畜牧等五大主導產業,糧經作物比例達到4:6。
2、探索集約經營,發展農業園區。近年來,##市大膽創新機制,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一是依托企業建園區。采取“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模式,企業與農民簽訂合同,公司、基地、農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二是依托農戶辦園區。支持農村中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農戶承租土地,鼓勵農民以資金、土地、實物、技術等合股聯辦園區,大面積發展蔬菜水果、經濟林木、海淡水養殖等家庭農業園區。三是依托特色辦園區。把全市農業作為一個生態園區,對產業、產品、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集種養、貿工、科研開發、觀光旅游、餐飲服務為一體的集約經營,使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逐漸成為全市農業發展的增長點。
3、依托科技進步,走科技興農之路。一是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成果引進。組建3處科技開發中心、5處科研所,先后研制開發農業新技術60多項;與全國27所大學、46家省以上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引進推廣科技成果110多項。二是建立市鄉村三級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充分利用中國蔬菜網、報紙、電視等手段,及時為農民發布和傳遞國內外市場農產品供求及價格走向等信息。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力度,以市農技培訓中心、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村科技綜合服務大院為培訓基地,定期對全市農民群眾進行科技知識輪訓。
4、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精細加工。以發展農產品精細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重點,堅持改造與新建并舉,鼓勵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等工商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貿易領域,重點向優勢農產品傾斜,培植出一批骨干龍頭企業,使農產品加工規模和加工增值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進一步完善了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經營格局。
(二)適應市場需求,推進標準化生產
1、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5個國家級農業放心菜生產基地、10個外資農業示范基地和500多個農業示范園區。對生產基地全部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檢測儀器、統一制度規范、統一注冊商標、統一銷售標識”管理,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一票否決制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建立了生產檔案和警示牌,實現了蔬菜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
2、嚴格質量檢測。參照國際通行標準,制訂了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投資1200萬元建立了##市農副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投資200多萬元在15個種菜鄉鎮配置了速測室和農產品安全流動檢測車,負責全市蔬菜產前環境質量、產中農資投入、產后加工處理及市場質量管理等全程質量檢測,蔬菜品質顯著提高。
3、抓好源頭控制。投資4000多萬元建立了專門的農資市場,將全市農藥、化肥和種子經營戶集中到市場內統一管理,較好地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流入市場。下大力氣搞好產地環境治理,對污染重的企業堅決關、停、并、轉,使工業廢水實現了達標排放,并投資5700萬元建成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污水進行密封改造,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積極開拓市場,實施農業國際化戰略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相關文章:
五年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成績與經驗08-17
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報告08-17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5-20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04-10
農業發展工作計劃09-01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08-17
發展低碳農業對策研究08-24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8-18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