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稅費改革后我市教育財務管理現狀調查
農村稅費改革是繼我國農村土地改革、聯產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變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規范國家、集體、農民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的一項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產關系的調整,又涉及上層建筑的改革,尤其對農村基礎教育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是機遇,主要體現在:一是農村稅費改革明確了各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的責任。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二是基礎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得到了重新構建,加大了政府對辦學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對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強化,由過去農民集資辦學轉變到國家辦學,將有力地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三是為加快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契機。學校編制的確定,在用人機制上優勝劣汰,競爭上崗,有利于減員增效;四是為學校布局的調整,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薄弱學校的改造與合并,危房的改造創造了條件。總之,農村稅費改革從多方面推動著基礎教育內部的改革,為基礎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時機。我們要看到農村稅費改革給教育財務管理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基礎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農村稅費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成功的經驗。我國幅員遼闊,地域間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教育本來就存在一系列問題未得到解決。稅費改革的實施,意味著過去在農村收取的“教育費附加”和“集資”將統統取消,農民負擔是減輕了。但如果地方、市、鄉各級政府對實行新體制認識上不統一、不提高,國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將會出現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礎教育的發展,將會遭受損失。稅費改革對教育財務管理上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第一,教師工資難兌現,教師隊伍難穩定。麻城是革命老區、庫區、貧困山區,連續兩年市財政可用財力平均只有15119萬元,地方財力非常有限。我市現有教師12628名(包括離、退休人員),按全額工資計算,年需要14128萬元。稅費改革前,教師工資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一是市級財政預算;二是農村教育費附加;三是從學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轉移支付。2001年,我市年初財政預算3206萬元,農村教育費附加1343萬元,教師工資統籌(從學?惺杖?3000萬元,轉移支付815萬元,合計8364萬元,保教師“四塊”工資8472萬元尚有缺口108萬元。農村稅費改革,教育“一費制”的試行,教師工資統籌的3000萬元和教育費附加的1343萬元共4343萬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萬元,保教師四塊工資缺口4451萬元。地方財力有限,教師工資難以兌現,按國家政策,教師四塊工資必需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并按時足額發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難,將上級轉移支付和市財政預算捆綁起來使用,教師“四塊”工資基本得到保證,但教師的補助工資即“彈性”部分沒有著落,各項補貼不能兌現,農村中小學教師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資300元至400元。教師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師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繼續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別的單位,我市“不辭而別”的教師近300多人。第二,中小學公用經費嚴重不足。2001年我市中小學公用經費實際支出3884萬元,小學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財教發[2001]50號文件規定公用經費標準為小學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實行“一費制”后,小學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學公用經費缺口980萬元,初中公用經費缺口832萬元,合計缺口1812萬元,而市級財政沒有預算公用經費。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學,2002年秋季在校學生1100人,總收入(80元×1100人)為88000元,減去課本費55000元,練習本5500元,凈收入只有27500元,學生人平公用經費只有25元。而本學期公用經費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師用書2000元,水、電費9000元、辦公費16000元,還有郵電費、維修費、教學設備添置費、占用費等)缺口20000多元。由于債務未化解,有的中小學欠銀行債務,開學后所收雜費銀行只給學校留下書本費,其余全部扣抵債務,導致正常教學秩序難以維持,辦公設備、儀器用具無錢購置,水電費無法支付,有的學校
【農村稅費改革后我市教育財務管理現狀調查】相關文章:
談政府在解決農村稅費改革問題中的對策08-18
探析政府在解決農村稅費改革問題中的對策08-18
高等教育改革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08-23
論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影響08-18
農村經濟改革的現狀問題及改革方向08-17
關于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08-17
高中地理現狀與改革措施08-25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5篇06-07
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報告(通用5篇)10-28
關于對我市三大主導產業的調查與思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