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拓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困難與對策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基礎和命脈。我們過去更多地是從農業供給的角度來加以認識,重點放在穩定農業生產,農產品增產增收,為社會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為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現在看來,還需要從農業需求的角度看待民族地區農村經濟,注重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培育和開拓,為工業、商業、旅游業等其他行業市場發展開辟新的更大的空間,為國家財政開辟新的稅源,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路子。從管理角度來看,也就為我們工商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民族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許多源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來源于農村。多年來,通過民族地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產品價格的幾次提高、民族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大批少數民族農民到城市到外地務工、一批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應用以及農經作物、農牧業結構的適時調整和提高經濟效益等等,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益,農民的收入也隨之有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隨著社會的進步,他們不僅要出產品,而且要推銷產品。他們早己不滿足于自給自足,而要溶入社會消費與交換。顯然,要銷售要消費要交換就必然要有市場。所以,調查、研究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市場,從而培育和開拓民族地區的農村市場,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的發展,就成了我們工商部門正確、科學、高效地發揮市場管理職能的新形式下的需要。下面僅從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認識和看法,農村市場的特點和現狀,存在的困難以及對策,作一粗淺地論述。對開拓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認識和看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把三農問題作為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民是國民的大多數,只有農民的生活、消費、交換水平的總體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經濟化,才能真正體現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少數民族地區也莫不如此。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有的地方對開拓農村市場的重要性認識不清,思路狹窄,辦法不多,進展緩慢,政府經濟官員們只重視城市市場,輕視農村市場。重視農產品的增產增收,忽視農產品交換頻率的經濟價值。更有甚者,把開拓農村市場看作是解決城市滯銷商品問題的權宜之計。這種“重城市、輕農村”,“重生產、輕流通”的極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上層建筑和思想意識,嚴重阻礙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由于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基礎,也可以說這和意識和觀點,拖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后腿。無數的事實說明,國民經濟增長對農村市場的依賴性日益增強,包括我們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在內的各級政府和部門,都要把培育和完善農村商品市場體系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增收的一項戰略任務來認識。“三農”問題解決不好,社會就不會穩定。要把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民族地區經濟工作來抓。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擴大市場建設,拓寬銷售渠道,通過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少數民族農民收入增長,擴大農村消費,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從而,確保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不斷開拓和發展,有效而迅速地實現城鄉一體、外地與內地一體,民族大家庭共同繁榮發展。
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特點和現狀
一、農村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力和容量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對生活消費資料的需求和對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長。巨大的、穩定的農村消費市場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極大的增長動力。
1、從農村市場的需求潛力看,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目前民族地區農民的總體消費水平較低。隨著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正好說明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上升空間很大,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隨著知識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的進步,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日趨理性化,消費結構日益良性化。農村居民家庭消費對市場的依賴性明顯增強,顯示出農民已打破自然經濟、產品經濟的傳統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參與市場經濟循環,預示著農村經濟發展將更具活力,農民生活消費將更加豐富多彩。
2、從購買力潛力看,農村市場容量較大。近幾年來,由于政府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平抑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和對減輕農民負擔的重視,農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但與過去相比大大提高,就是其增長幅度也比現在城市居民有所提高。可以想見,農戶具有相當的購買能力,如適當加以引導,就可以轉化為有效需
【開拓民族地區農村市場的困難與對策】相關文章:
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及對策總結03-22
小學語文學習困難的原因與對策08-21
高職院校章程建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對策08-25
初三學生學習數學困難成因及教育對策08-16
民族地區中專英語教學方法探索——民族地區中專英語多元教學08-18
云南民族地區柑桔資源調查08-27
市場了解及開拓業務規劃08-24
團結高效開拓創新活動總結08-24
師德論文 敬業奉獻 開拓進取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