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新形勢下轉變農村工作職能和作風的調查
在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尤其是“一免兩補”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快轉變各級干部的工作職能和工作作風,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課題。最近,圍繞破解這一課題,探索新形勢下轉變工作職能、加強農村工作的對策,縣委辦、組織部、農委抽調人員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到禎祥、永豐等五個鄉鎮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問題及成因
在調查中我們深深地感到,通過近幾年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市場經濟的鍛煉,全縣鄉村干部在轉變工作職能、駕馭市場經濟、服務群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進步,但在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一免兩補”政策的過程中,農村鄉鎮黨政組織職能、鄉村干部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等顯現出諸多的不適應,影響農村經濟加快發展。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
1、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形勢缺乏準備,思想觀念不適應。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大部分鄉村干部面對農村形勢因政策調整而突如其來的新變化,缺少足夠的應對準備,思想觀念一時還很難適應。主要體現,一是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積極性不高。談到新形勢下農村工作,許多干部總是“難”字當頭,感嘆鄉村經費缺口難解決,歷史債務難化解,人地矛盾難處理,農民難組織,農村公益事業難開展。在調查中時常能聽到“現在的農村工作沒抓手、沒法干”、“當基層干部沒權了,沒意思”、“過去當干部揚眉吐氣,現在當干部忍氣吞聲”等消極言論,畏難情緒十分嚴重,迎難而上、創造性開展工作的主動性不高。二是陷于傳統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轉變作風的主動意識。大多數鄉村干部從事基層工作時間比較長,摸索出了一套對過去農村工作來說比較適用的工作經驗,但一遇到新形勢、新情況就不靈驗了。有些年歲稍大、思想保守的鄉村干部對計劃經濟時期以催、管、要為主的工作方法念念不忘,談到如何管理農民振振有詞,而一談到如何服務農民則束手無策,有的甚至一個勁抱怨群眾素質太低,缺乏轉變工作作風的自覺性。三是觀念保守,思想不夠解放。在調查中我們感到,部分鄉村干部仍用老觀念、老眼光去分析和應對新形勢下農村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矛盾,對開創工作新局面沒有創新意識,又不善于學習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會用的問題尤為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嚴重,感到無事可干或有事難干。有些干部認為在新形勢下稅費收繳等硬任務少了,擔子輕了,事少了,壓力減輕了,工作自然好干了。也有的認為當前農村改革任務一項接一項,人地矛盾化解、歷史債務處理、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難辦,只好一味等上邊定框框、出政策、給扶持,沒有攻堅克難、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招數。在很多鄉村干部思想認識中存在著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無事可干和有事難干兩個極端。
2、對集中顯現的各種矛盾化解不力,應對招數不適應。通過深入五個鄉鎮調查,我們感到當前農村工作,在經濟領域中,最尖銳、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個:一是人地矛盾突出。通過調查分析,造成人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政策性矛盾導致。我縣在實施二輪土地承包時,主要是遵循當時的《綏化地區延長土地承包期辦法(試行)》及相關補充規定,而此政策又與國家現有《土地承包法》有關內容相互抵觸。
(2)土地分配不均衡。二輪土地承包時,有的鄉村在沒有充分摸清集體土地資源底數的情況下就劃分了土地,而且鄉鎮與鄉鎮、村與村、屯與屯之間的分配要求和面積都不盡相同。
(3)用土地化解債務留下隱患。2001年實行化解村級債務以來,有些鄉村干部鉆政策空子,把不能長期發包的預留地和一年一發包的機動地長期發包,大部分發包期限為5至8年,最長的出現在蘆河鎮平原村,達27年之久,導致農民回來要地無地可劃。據統計,全縣化解村級債務所用土地達到5.3萬畝,其中占用二輪土地承包時預留的“戶在人不在”承包田1萬多畝。
(4)退耕還林占用土地。個別村落實退耕還林政策占用農民土地,沒有及時補給農民。
(5)土地權屬不清。部分鄉鎮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劃分不清,納稅面積與非納稅面積不能明確到地塊,導致“兩補”發放對象不清,責任不明,產生矛盾。
(6)處理程序不規范。因土地承包糾紛
【新形勢下轉變農村工作職能和作風的調查】相關文章:
作風轉變年干部作風轉變心得體會08-23
作風轉變自查報告04-18
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總結08-15
縣轉變干部作風的幾點做法08-17
轉變作風自查報告02-05
“思想作風轉變年”剖析整改總結08-19
機關黨支部轉變作風實施計劃08-24
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匯報材料08-24
轉變作風年心得體會08-24
作風轉變個人自查報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