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
為籌備開好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現場推進會議,按照市委要求,市農委、市供銷社、市科協聯合組成調查組,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我們感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深化改革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廣大農民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的又一偉大創舉。近年來,這一新生事物在農村改革大潮的推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不斷發展壯大,已逐漸成為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本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我市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經歷了萌芽、發展、鞏固提高幾個階段。截止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總數已達到個,會員萬人。分布在全市10個縣(市)區個鄉鎮,涉及到農村各業。從全市范圍看,我省農技協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多種類型并存。按組織類型劃分,全市有農民專業協會個,專業合作社個,農民股份合作公司個,各類聯合體個,行業協會個;按產業劃分,從事種植業個,養殖業個,加工業個,其它產業的個;按領辦單位劃分,專業技術部門牽的個,村級組織牽頭的個,能力領辦的個,其中,鄉村干部領辦的個。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高層次、實體化方向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市有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當地支柱產業或經濟效益高的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興辦經濟實體,以公司帶農戶、連市場為主要形式,開展技、農、貿配套服務,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高層次和實體化發展。特別是近年新成立起來的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立足高起點,主動尋求與高效益產業相結合,協會、公司、基地一齊運作,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創造出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愈來愈引起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不要國家的人員編制和國家一分錢投入,完全依靠農民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能人會長和農村經紀人的帶領下,引品種、學技術、闖市場,不僅在市場商品經濟的大潮中爭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產業經濟的發展和財稅收入的增長,已逐漸得到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從總體看,我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進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1、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加速了農業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多數以各類技術能人和鄉土人才牽頭創辦起來的,他們憑借自身的技術和經驗,把農民組織起來開展技術交流、技術培訓和技物結合等服務活動,使看得見、信得過、學得來的實用技術得到迅速有效地傳播;他們還以專業技術為紐帶,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廣泛的聯系與合作,組織農民示范、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使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徑傳遞到農民手中,成為引進、推廣農業技術和成果的一個有效載體。望奎蔡景學的瓜菜研究會自1985年創建以來,已培訓全國各地學員8萬多人次,推廣良種20多萬斤;曾繁盛的經濟作物研究會有會員7萬多人,先后與國內外十幾家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舉辦培訓班近300場次,培訓學員9萬多人。肇東市向陽鄉瓜菜技術研究會掛靠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近年來已開發了40多個“三高”玉米新品種,試驗推廣了20多個名優特、無公害新品種,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開發國家級鹽堿地種植高油115青貯玉米試驗項目已在全省推廣,寒地黑土越夏栽培番茄項目已被國家標準委批準立項。目前,這種以農民對農業技術的迫切需求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約占總數的60%左右,不但加速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推廣,而且還加快農民思想意識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市場意識、法律意識和現代意識的,有力促進了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現代化新型農民的成長,為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業企業家奠定了人才基礎。
【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相關文章: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04-30
農民合作社調研報告12-18
農民用網調查分析報告08-24
農民收入調查暑期實習報告08-18
關于農民工調查報告09-06
農民股份公司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08-17
粵北農民養羊調查分析報告08-23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范文08-20
關于農民法律的調查報告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