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有關情況的調查_[實習報告]
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尤其是實施“一免兩補”政策后,農業和農村工作又一次發生歷史性重大變革。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環境面前,如何轉變鄉村干部工作職能和方式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最近,圍繞這一課題,我帶領縣委辦、組織部、農委和鄉企辦抽調人員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到禎祥鎮,就該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有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總的感覺是,禎祥鎮在轉變工作職能上進行了可貴的超前探索,農牧綜合服務中心是新形勢下轉變農村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徑和載體,促使鄉鎮政府工作職能真正實現了由行政管理型向示范服務型的轉變。
一、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無償服務和微利服務相結合,探索創建了“實體+服務”的運作模式。禎祥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均是順應鄉鎮機構改革的需要成立的,由原農業技術推廣站、水利站、農機站、畜牧站和林業站人員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在調查中了解到,該中心成立以來,通過對工作定位和運營機制的不斷探索和完善,鄉鎮事業機構原有的行政管理職能逐步淡化,實體化特征和服務性因素明顯體現。一是引入了企業化管理機制。禎祥鎮注重吸取企業管理經驗,對事業中心的人員管理、業務開展、資本核算和效益分配充分放權,實現了由政府包辦向中心自主辦的初步轉變。該中心現有的25名干部基本上與鎮行政事務脫鉤,集中精力興辦園區、培訓農民、組織協會、經營農資。該中心設有主任、會計、技術員、業務員等崗位,主任是中心的法人代表,在農資經營、業務管理上可以充分行使法人職權。價值260多萬元的固定資產和380多萬元的流動資金由中心負責管理。人員工資獎金與個人工作實績掛鉤,按崗定責,按勞取酬。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中心從每年收益中拿出20%作為中心人員的獎勵基金。2003年末,由于超額完成效益指標,每個干部除了工資一分不少,還兌現了獎金,最高的4000多元。二是采用了市場化運營機制。經過三年多積極運作,禎祥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初步構建了面向市場、聯結農戶、微利經營的發展格局。該中心通過聯營聯合,與大慶化肥集團、南京南化集團、江蘇撒特利復合肥公司、吉林省種子公司、山東綠源集團等多家省內外大中企業建立了牢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在項目開發、物資營銷、產品銷售和先進實用科技成果引進等各個方面實現了與大市場的對接。在用人上,大膽采用競爭上崗、聘任制的方式,面向社會聘用了46名年富力強、具備專業素質的 工作人員。三是實行了合同化服務機制。禎祥鎮注重引導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處理好服務與經營的關系,確定了服務農民至上、致富農民為重的工作原則,堅持先服務后經營、先促農增收后搞自身創收,并以合同或契約的形式,確保服務要求和原則真正落到實處。如在提供優質種肥上,中心與農戶達成協議,進行承諾式服務,經銷進貨渠道可靠、價格合理、群眾認可的優質種肥,使禎祥鎮種肥市場基本消除制假販假現象,帶動了規范化經營,使本鎮農民不出鎮就可買到質好價優的種肥,大大方便了農民。在進行技術推廣和服務的同時,以訂單等形式聯結農戶。農業服務中心今年共與500多戶農民簽訂了玉米、大豆、葵花等產品的銷售訂單。在服務畜牧業發展上,中心實行服務質量與工資獎金掛鉤的管理體制,把防疫費的25%作為防疫人員的工資,把工資的40%作為浮動工資,以此約束防疫人員高質高效開展技術服務。
二、農牧綜合服務中心架通了鎮黨委、政府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發揮了示范群眾、服務群眾、組織群眾的作用,初步實現了由行政管理職能向示范服務職能的轉變。面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各級組織尤其是農村基層組織的工作職能要有適應性的轉變,這一點已無需爭論。而轉變職能的關鍵是通過什么載體、采取什么手段實現。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禎祥鎮從示范群眾、服務群眾、組織群眾的角度興辦的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使鎮黨委、政府的工作職能實現了可喜的轉變。他們通過加強服務中心建設,轉變工作職能,服務農民群眾,主要有以下五種途徑。一是大力興辦園區。為使農業科技成果能夠及時應用于生產,盡快被農民群眾認識、理解和接受,禎祥鎮本著村村建園區、服務網絡化的原則,在全鎮范圍內大力興辦科技示范園區和服務基地。今年,該中心在全鎮共建科技園區25個,總面積2580畝。其中,中心示范園區1個,面積380畝;辟建了以杞柳、中黑防、銀中楊為主的總面積達700畝的苗木繁育基地,其中今年就建成了150畝200萬株的杞柳示范基地。從而形成了中心帶園區、科技興園區、園區帶農戶的良性格局。二是積極組織科技協會。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為了實現科技服務和推廣的網絡化,禎祥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以中心的技術骨干為核心,適時組建了農業科技協會。重點吸納文化基礎高、科技意識強、綜合素質好、有群眾威望的中青年農民入會。目前,協會輻射中和、建設、連豐等6個鄉鎮、40個村,入會人員288人,他們充分利用協會這個載體,組織農民交流致富經驗,傳播科技知識,推廣先進技術,使農民會員的致富本領大大增強。2003年,入會農戶的人均收入都達到了1600元以上,比全縣人均純收入高540多元。三是開展靈活有效的科技培訓活動。為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科技素質,農牧綜合服務中心重點采取組織農戶參觀對比試驗現場、聘請專家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科技協會舉辦科技講座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今年年初以來,共舉辦無公害瓜菜種植、優質玉米種植、藥材種植、畜禽養殖、化肥農藥的正確使用等技術培訓班30多期,直接受訓農民7000多人次,組織全鎮30%以上的農民到科技示范區參觀學習。不僅加快了良種良法的推廣速度,也增強了農民群眾學用科技的意識。四是充分利用好實物展示。調查中了解到,農牧綜合服務中心為促進科技示范與技術服務的有效結合,增強群眾采用良種良法進行科學種田的直觀感受,在示范區內共對優質玉米、大豆、瓜菜、胡蘿卜、藥材等共99個品種的種子、21種肥料進行了分地塊、分品種、分含量的對比試驗,并在夏、秋兩季開展田間展覽,組織農民現場觀摩。并把試驗示范成果標本展示出來,把成功項目和品種的標本陳列出來,把相關技術的操作過程制成光盤,到各村屯農戶中反復播放。在培訓農民上實現了“聲、光、實物、圖像”相結合。五是廣泛推介先進適用科技成果。農牧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搞對比試驗,積極為農民尋求適合本地的優良種肥和科學的種植方法,為農民實現低投入高收益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目前,已有鄂爾多斯四單14、94099谷子、富系糜1號、富興1號玉米、龍谷25、金玉1號、哲單38、龍食葵1號和撒特利復合肥等20多種優質種肥在全鎮得以大面積推廣。優良品種覆被率已達到30%。其中協會人員100%選用了優質種肥。禎祥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切實起到了示范群眾、服務群眾和組織群眾的作用,是黨委、政府聯系農民群眾的紐帶,是先進農業科技得以推廣的平臺,是轉變工作職能和方式方法的有效載體。
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兼顧群眾利益和鄉鎮集體利益,適應了轉變工作職能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禎祥鎮通過強化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作用,在破解新形勢下農村工作面臨的諸多難題上,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成效。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解決了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制約農民增收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很多農民科技意識不強,農業技術成果不能及時應用于農業生產,粗放經營,致使比較效益低下。禎祥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以服務群眾、促農增收為根本出發點,讓農民真正得實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服務中心通過試驗示范為農民提供了優質品種,提高了生產經營的科技含量,在大豆生產上,通過推廣合豐47、墾農48兩個優良品種,面積達到5000畝,單產比普通品種平均增加 【×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情況的調查_[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省級示范鎮建設情況匯報08-24 調查情況報告11-21 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8-17 鎮地震安全鄉鎮建設工作的情況匯報08-24 鄉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自查報告08-24 農村綜合管理服務信息體系建設情況08-24 月嫂服務中心自查情況報告08-18 鎮一季度項目建設工作情況總結08-24 鎮示范小城鎮建設工作情況匯報08-24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報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