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我市循環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綜述(政協)_[實習報告]
為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精神,研究和分析全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前景,把握我市中長期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和重點,促進我市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3月中旬開始,市政協組織了以市政協委員為主體、有關專家參加的41人調研組,分成工業、農業、生態城市建設三個調研小組,圍繞全市發展循環經濟的現狀及前景,分別深入縣區、廠礦、農村,采取聽取匯報、實地察看、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專題調研,并于4月30日召開市政協八屆六次常委會議進行專題協商討論。現將調研情況和協商討論形成的意見綜述如下:
一、我市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新型經濟增長模式。換句話說,循環經濟是指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節約,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最小的污染來獲取最大的發展效益。
通過調研和討論,我們認為,我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減少廢棄物排放,改善生態和環境質量,而且還能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是我們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徑。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電力、水泥、金屬鎂和畜牧業生產加工五大優勢產業和門類較為齊全的經濟發展格局。
2004年,全市煤炭開采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作為國家重點企業之一的鶴煤集團,年產量達724萬噸,占到70%。全市發電量為31.3億千瓦小時,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萬和電廠二期、三期投產后,全市裝機容量將超過250萬千瓦。全市水泥產量為335萬噸,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業的代表之一,年生產能力200萬噸,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將達到800萬噸。全市限額以上金屬鎂企業16戶,年產量達8萬噸,鎂粉、鎂粒出口量居全國首位,已成為全國優質金屬鎂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我市是河南省畜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規模化肉雞養殖基地,2004年畜牧業產值和加工產值雙雙突破30億元。萬頭豬養殖場32個,年出欄肉豬108萬頭;30萬只規模化肉雞養殖場210個,年出欄肉雞9728萬只;肉類產量達21.6萬噸,禽蛋產量11.8萬噸;豬雞糞便處理加工廠10余家;飼料生產廠家64個,年消耗玉米、麩皮等農副產品70萬噸;大用、永達等企業肉食深加工品種多樣,部分產品直供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產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近年來,我市城市生態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特別是新區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河南省城市建設的亮點。老區的城市改造、道路、燈光、綠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淇河水質得到有效保護,為我國北方最清潔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氣質量基本保持優良狀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廣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倡導綠色消費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城鎮環境和生態建設有了新的進展。
在調研中我們看到,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我市這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長期以來產業發展結構不合理,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對全市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煤炭行業產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積存放1500萬噸左右,占地45萬平方米,合計670多畝,并且仍以每年50萬噸遞增;礦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萬立方米;礦井瓦斯氣體每年排放量在4541萬立方米。金屬鎂行業歷史上積累的廢渣已達120萬噸,并且每年仍以1: 12的比例遞增。電力行業產生粉煤灰每年在36萬噸以上,排放的廢氣在164億標立方米以上。水泥行業產生的廢氣每年排放量在95億標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紙等行業,廢氣、廢水的排放也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
委員們在調研和協商討論中深切感受到,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容量形勢、逐步枯竭的自然資源和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如果繼續走傳統的經濟發展之路,仍舊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處理為環境保護的主要手段,那么資源存量和環境承載力將不可支持未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必然阻礙快速發展的經濟,并且會加大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貽害子孫后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城市轉型模式,調整經濟發展思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品生產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通過調研和協商討論,我們認為,我市發展循環經濟具備一定的基礎,部分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煤炭、電力、水泥、金屬鎂和畜牧業生產加工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已初具雛形,城市生態建設也有了新的進展,居住環境大大改善,但這與建成國家級“循環經濟發展試點市”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市還處于初始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不少,主要表現在:一是少數人對發展循環經濟認識不到位,認識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統籌規劃和科學組織有待進一步完善,縣區之間、產業之間、企業之間發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導循環經濟發展的領導工作機制還不健全,責任落實還不到位;四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機制還遠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夠有力;五是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科技體系顯得乏力,技術瓶頸制約比較突出;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利益導向還不夠明確,氛圍不夠濃厚。
二、我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亮點與前景展望
在調研過程中,委員們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已經做出了積極的努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鮮明的循環經濟特色的環保項目已相繼建成投產。比如,在煤炭工業產業鏈中,鶴煤集團利用煤炭開采中伴生的礦井瓦斯發電,首先在四礦建成2×500KW瓦斯發電機組;在二礦、三礦分別建成的年選煤能力45萬噸和150萬噸的選煤廠,通過對原煤進行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節約了資源,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年產1.8億塊的煤矸石燒結磚項目正在積極運作。在電力工業方面,萬和發電公司利用發電時產生的粉煤灰制磚,投資650萬元建成了年產1000萬塊的粉煤灰灰渣制磚廠。在水泥工業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電廠產生的粉煤灰和工業廢渣作為配料生產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萬噸、工業廢渣15萬噸;利用水泥生產中產生的廢氣余熱進行發電,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6萬噸;對廢水進行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在金屬鎂產業鏈中,維恩克鎂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漿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燒效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98%。畜牧業方面豬雞糞加工成有機肥料向市場出售,雞血、羽毛、雜骨等下腳料加工成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等等。這些項目不但節約了資源,降低了物耗,減少了污染,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帶動了五大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為全市循環經濟的發展樹立了典型,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我市發展循環經濟具有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廠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產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轉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產熟料將達到1萬噸,成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企業之一。電廠二期、電廠三期和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將超過250萬千瓦,成為重要的電力工業基地,屆時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轉化。晉煤東輸、風力發電等項目建成投產后,我市將成為頗具特色的立體能源城市。煤化工項目、廢棄物再利用項目以及企業之間的共生耦合空間的開發利用,將為我市經濟發展拓展新的領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幾年,我市將新上工業循環經濟項目35個,總投資約115億元,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將使全市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環境質量和城市生態得到顯著改善。
【我市循環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綜述(政協)_[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政協關于我市循環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綜述08-17
循環經濟發展情況匯報08-24
政協調研報告08-18
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08-21
區政協新居建設調研報告08-24
我市養老院安全狀況調研報告08-24
政協提案工作情況報告08-22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31
區政協關于學前教育調研報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