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鎮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城鎮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本月中旬,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年工作要點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先后深入到縣水務局、縣環保局、**鎮、**鎮、**鎮、縣疾控中心、自來水廠等單位,采取實地查看、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縣城鎮供水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城鎮供水現狀
近年來,縣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城鎮供水工作,精心組織,加大投入, 不斷完善城鎮供水基礎設施,增強保供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切實保障我縣城鎮飲用水需求,為促進城鎮化建設、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我縣城區供水以三塊石人工運河為自來水取水源,供水能力達到6萬m3/日,服務人口約20萬人,用水戶總數6.8萬戶,供水覆蓋率98%.其中,梓潼水廠供水能力2萬m3/日,負責老城區供水;**水廠供水能力4萬m3/日,負責新城和涼風埡片區供水,年供水總量1000萬m3,供水質量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一)城區供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先后投入8500萬元,建成了**水廠一、二期工程,新建供水主管道86 km,改造老城供水主管道5.5 km,對取水泵站、加壓站、凈水設施和變配電設備等進行升級改造,確保了正常供水。于今年6月建成日加壓供水2萬m3的供水加壓站,有效緩解了涼風埡片區水壓水量不足的問題,已完成城區供水專項規劃編制。
(二)場鎮供水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自2008年以來,全縣爭取項目資金9800余萬元,新建成**、**、**、**、**、**、**、**、**、**等10座鎮級自來水廠并投入使用,同時完成**水廠升級改造項目,安裝供水管道13.5 km,新增凈化設施和消毒設備24臺,新增供水能力2.8萬m3/日。**、**、**、**、**、**、**等7座鎮級水廠正在加緊建設,**水廠年內實現投運,其它水廠計劃2015年內投運。目前,全縣有20座鎮級水廠,屬國有企業鎮級代管水廠6座(**、**、**、**、田家、**);民營股份制水廠4座(**、**、**、**);個人私營水廠10座(**、**、**、**、**、太安、**、**、**、**)。
(三)水質監測體系不斷完善。為確保城鎮飲用水質量,建立了疾控中心、環保部門、自來水廠三位一體水質監測機構,目前能夠完成42項指標檢測。供水主管部門正在擴建水質檢測中心實驗室,更新配套相關檢測設備,充實專職檢測人員,不斷完善水質監測體系,提高水質檢測能力。
(四)服務質量不斷優化。一是成立了客服中心,專門處理用戶來電來訪、投訴咨詢等相關事宜,對用戶反映的問題實行一對一的專人服務,對處理結果進行回訪登記;二是升級收費系統,正在調試銀行代收水費系統,年內將投入運行,屆時將為用戶繳費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三是嚴格執行停水管理規定,做到計劃停水實行申報,并提前采取多種方式發布信息,告之用戶做好蓄水準備,盡可能減少了停水對用戶生活的影響。
二、存在的問題
(一)供水能力與需求矛盾凸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區和場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和企業不斷增加,用水量日益增大,尤其在夏季高峰供水時段,現有供水設施超負荷運行,現有的供水能力與城鎮發展用水供需矛盾凸顯,是制約城鎮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二)飲用水水源污染嚴重。一是瓊江枯水期,上游來水較少,河水流動緩慢,溫氏、榮達等生豬養殖企業的污染,加之上游的安岳縣城以及場鎮無污水處理廠而直接排放,導致瓊江河流污染,水質下降;二是庫塘、溪溝由于源水不能循環,水質難以保證;三是城區航電樞紐工程,攔河大壩建成后,將提升縣城涪江水位7.5米,導致人工運河水流減緩,也可能造成江水回流,自凈能力降低,源水質量將難以保證。
(三)水質監測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監測設備嚴重不足,特別是現場監測儀器。據調查,500 m3/日以上的場鎮自來水廠沒有按照要求,每天對出廠水進行檢測,以保證出廠水水質,更沒有配備水質化驗室,達到水質常規9項指標檢測能力。水質監測按照新的要求106項指標,作為擔負監測責任的縣疾控中心因財政投入不足,設備設施不全,制約了監測能力,目前僅能檢測出35項指標。二是監測覆蓋面、監測頻率不夠。水質監測屬行政事業有償服務工作,場鎮自來水廠普遍效益不佳,收費難度大,上級下達的監測任務補助經費少,要求地方財政配套補貼未落實,負責全縣飲用水水質監測的縣疾控中心無力承擔監測費用,導致監測覆蓋面、監測頻率不夠;三是場鎮水廠技術力量薄弱。多數場鎮水廠從業人員制水技術不強,衛生、法律意識淡薄,部分水廠制水人員基本制水常識都不清楚。
(四)人為損壞供水設施情況較為嚴重。近年來,一些施工單位缺乏安全意識,在施工過程中,不按程序,不聽告誡,忽視對地下管線的保護,損壞供水管道的情況時有發生;安裝在人行道上的公共消防栓也經常被車輛撞斷。供水管道及設施損壞后停水搶修期間,給群眾生活帶來影響,同進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五)場鎮供水體制不順。因國有企業改制,我縣**座場鎮自來水廠產權變賣給民營企業和個人經營,自來水廠產權不明晰,現有民營企業和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與新建自來水廠的營運產生矛盾,致使有的場鎮新建自來水廠多年無法投入運營,原老水廠因設施設備老化,水質處理工藝滯后,供水能力無法滿足場鎮飲用水需求,沒有建立完善的場鎮供水體制。
(六)供水企業負債嚴重。一是水價與成本倒掛導致經營虧損。目前,自來水成本為2.82元/ m3,供水均價為2.29元/ m3,民豐化工生產供水,用水價格僅為0.7922元/ m3(目前月用水量5萬m3左右),因涉水材料、藥料、原料、電力等漲價,供水設施建設和維護費用大幅提高,導致生產成本不斷增大;二是供水設施建設投入致使企業負債。因建設**水廠一、二期工程,實施舊城管網改造和**新城、工業園區以及城市拓展區供水管網安裝工程,縣自來水公司累計負債近7000萬元。
三、建議
(一)加強水源保護,注重取水點的科學選址。一是強化宣傳,增強社會各界水源保護意識;二是加強監管,督促飲用水源區內現有畜禽養殖企業完善污水處理設施,依法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取締重污染企業,禁止飲用水源區內發展新的畜禽養殖等污染企業;三是與轄區外河流上游的地區積極溝通協調,做好水源保護工作;四是加強對涪、瓊兩江及塘庫水污染治理,保證飲用水源安全;五是加快建設大石橋水庫,為城區提供后備水源;六是注重城鎮飲用水源取水點的科學選址,以保證源水質量。
(二)加快水廠建設,進一步提高供水能力。一是結合城區發展實際情況,前瞻性地搞好規劃,加快雙水源、雙電源的新水廠建設,淘汰工藝及設備相對落后、地理位置不佳、安全生產壓力大、雙水源雙電源建設困難、擴展余地不足的老水廠;二是加大項目投入,逐步升級改造場鎮水廠供水能力和供水管網的改(擴)建,增加水質消毒凈化設施設備,配備水質自檢設備等措施。
(三)科學運用水質監測成果,有力保障飲用水安全。一是政府財政加大投入,逐步裝配疾控中心水質監測設施設備,將水質檢測費用納入財政公共衛生一并預算,由財政負擔;二是水質監測機構整合資源,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適時向政府報告水質監測情況,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依據;三是加強統籌協調,注重水質監測成果的科學運用,加大指導監管力度,為飲用水質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四)形成監管合力,建立完善的供水機制。一是政府盡快研究出臺城鎮供水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城鎮供水監管制度,進一步理順場鎮供水體制,明確場鎮水廠產權歸屬,落實管理主體,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機制;二是政府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強化城鎮供水監管,積極協調解決城鎮供水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統一規劃建設高層建筑供水二次加壓的設施設備;三是積極規劃有序推行城區周邊場鎮供水一體化,逐步實現由縣城自來水廠統一為城區周邊村鎮居民供水。
(五)加大供水管網管理力度。對老化的供水管網,要加強管理、巡查,及時修復損毀管網;對人為損壞供水管網的,要依照國務院《城市供水條例》進行處罰,以保證供水管網安全。
(六)指導企業科學經營管理,有效化解現有債務。一是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場鎮自來水廠制水工藝水平和服務質量;二是指導企業科學合理節能降耗,挖潛增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三是適時合理調整水價,協調解決民豐化工供水水費問題,逐步化解企業債務,扭轉虧損局面;三是積極做好對上爭取工作,力爭獲得上級政策、資金的最大支持。
【城鎮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供水調研報告12-24
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12-29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07-26
創建生態城鎮情況調研報告08-24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02-24
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02-24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02-14
檔案工作情況調研報告02-24
旅游工作情況調研報告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