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關于XX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縣委、政府兩辦調研組
11月29日—12月9日調研組深入到農綜辦、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畜牧局、新農村辦等6個涉農單位和溧河、樊集等相關鄉鎮,采取現場察看、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解剖典型等有效形式,初步理出了明年農村經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以來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突出重點,狠抓特色,扎實工作,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績,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壯大了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優質皮南雜肉牛生產基地、花生生產基地。全縣蔬菜面積達到35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20?6萬畝,順利通過了第二次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示范縣復檢。全縣新建養牛小區5個,規范完善5個,新建母牛專業村9個,新增母牛1200頭,肉牛存欄量達到28萬頭,其中皮南雜肉牛12萬頭,已有8家養殖企業通過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并獲得商檢注冊出口基地,5月份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皮南肉牛肉品鑒定暨新聞發布會,被確定為全省40個畜牧業生產重點縣。棉花和油料生產雙雙進入全省20強和全國100強。
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培強壯大了一批農產品加工和營銷龍頭嘉元脫水食品公司、鄭州廣安飼料等龍頭企業生產能力不斷擴充,嘉元食品公司等6家企業進入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完善了養牛擔保協會等協會組織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了“龍頭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另外,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打響了無公害蔬菜、皮南雜肉牛等產品(產業)品牌。
三是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率先在全市制定了《新農村建設三年實
施綱要》和《實施細則》,明確了工作重點和初級目標。20個縣級示范村的沼氣建設和“四
清”等階段性工作成效明顯,農民衛生習慣有所改變,村容村貌得到初步改觀。
四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堅持田、水、路、林綜合治理,通過政策
引導、項目帶動、機制創新、部門聯建等辦法,較好地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全縣新打
配機電井219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8萬畝、節水灌溉面積0?65萬畝,新增除澇面積0?8
萬畝。尤其是去冬今春我縣的植樹造林工作實現了新突破,造林面積達到9?4萬畝,共新植
幼樹920多萬株,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平原綠化高級達標。
五是創新了農村工作機制。注重靠體制和機制創新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創新了投入機制、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等,不斷激發了農村工作活力。在基地建設上,采取
反租倒包、轉包經營等土地流轉方式,實現了規模經營,特別在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上,積極
推行股份制和個人私營為主導的經營機制,實現了貼身、貼心經營。在林業生產上,突出“
兩權”拍賣,大力推進非公有制造林。在農村公路建設上,引入村民議事機制,充分依靠群
眾力量發展公益事業,較好解決了農業稅取消后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投入的問題。
?
二、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縣是平原農業縣,農業資源比較豐富,農產品優勢比較明顯,近幾年全縣的農業和農
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周邊縣區相比,還有差距,農業本身還存在一些障礙性的問題
和制約因素。?
1、結構因素。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
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
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現有的縣內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作用發揮不夠,管理較
為混亂,縣外銷售窗口明顯萎縮,致使銷售渠道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
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沒有打響,優質不
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
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緩慢,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
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
、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目前,我縣鄉村兩級經濟實力也普遍較弱,90以上的村
負債運行,支農乏力。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
【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調查與思考】相關文章:
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匯報08-24
縣村務公開的調查與思考08-17
縣經濟工作總結08-24
農村飲水價格情況的調查與思考08-24
對農村兩委班子現狀的調查與思考08-17
縣農業農村局年度工作總結05-21
縣農業局工作總結和下年工作打算08-24
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思考08-24
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匯報08-24
十一五”計劃中的農業和農村問題范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