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 著力打造##源頭第一城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縣立足自身特色,審視全局,把握縣情,提出并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創建打造生態品牌?積極連接內陸腹地,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全省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全市“兩帶一圈”建設。
實施“生態立縣”帶動戰略,##縣具有獨特的比較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縣地處閩贛交界處,是省定邊貿重點縣之一,自古以來,就是“閩鹽贛米”的集散地,具有連接沿海和江西等內陸腹地的區位優勢,土地、生物、旅游、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與外部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產業和開放優勢形成互補,相互促進,聯動發展。二是環境優勢。##縣境內氣候溫和濕潤,屬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年日照時數1720.7小時,年降雨量1830mm。是第二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省生態農業示范縣,南方重點林區縣之一,林地面積203萬畝,森林覆蓋率79.2%,天然草場面積4萬多畝。為閩江正源頭,境內的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已申報國家級)面積有19.5萬畝,植被茂密,生物多樣性高,水土保持完好,河水含沙量少,整個生態環境十分優越。三是資源優勢。以“三子”為主的特色農業初具規模,是“中國建蓮之鄉”、“中國黃花梨之鄉”和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農村工業原料充足,活立木蓄積量達1000萬立方米。同時,##又是革命老區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蓮鄉文化底蘊。作為一個欠發達縣,##加快發展的任務非常繁重,既不能為了發展而犧牲環境,又不能為了單純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既要創建一流的生態環境和生態質量,又要確保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縣委在廣泛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圍繞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文化、生態城鎮建設等方面做文章,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著力打造閩江源頭第一城。
發展生態農業。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因地制宜、全面規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綠色農產品作為農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方向,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著力打造蓮子、水果、煙葉、種子、筍竹、林業、畜禽等七大特色農業基地;優化農牧漁結構、稻田“輪、間、套種”結構、蓮田立體生態結構、水域立體生態結構、果山種養生態結構、山地生態結構、丘陵生態結構等農業生態結構模式;大力實施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生態示范村建設、生態果業建設、生態蓮業建設、農牧結合型生態建設、生物防治、農業節能與新能源開發等生態農業重點工程;按照農產品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走小規模大群體之路,按“一鄉一重點、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思路,實施“基地+規模”工程,驅動新興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在農業中的比重,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創建更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突破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和農產品出口的“綠色壁壘”。
發展生態工業。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立足現有基礎,以科技為先導,以資本擴張為紐帶,發展低消耗、無污染或少污染、高科技、循環型的生態工業產業。抓發展后勁,培育新增長點:立足資源和比較優勢,以項目為依托,大力發展紙業、特色食品加工業、竹木加工業、電力(發、供)業和勞動密集型來料加工業等五個支柱產業;抓項目建設,發展特色產業集群:用生態的理念建園區,用生態的理念經營園區。進一步擴大薄型造紙產業在全國同行業中領先優勢,發展造紙產業集群,帶動木制品包裝、熱電聯產等配套項目的發展。立足農副產品優勢,抓龍頭帶基地,以閩江源綠田、文鑫、孟宗、興輝、翠源、裕芳等企業為依托,發展壯大建蓮、黃花梨、獼猴桃、水蜜桃、筍制品、糧食深加工等食品產業集群,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抓質量提升,大力打造名牌產品:加強對獲省名牌產品稱號的6家企業9個產品、3個省著名商標、1個國家質量免檢產品、6個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產品和1個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標識使用權產品等一批名優品牌的宣傳與保護。指導幫助企業繼續做好質量體系和環境認證等基礎工作,做好名牌產品的申報
【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 著力打造##源頭第一城 】相關文章:
參觀金屬生態城的作文08-18
鎮著力改善發展環境實施方案08-24
打造“紅色物業”實施方案04-26
實施學案導學 打造高效課堂05-25
開展著力改善發展環境大討論活動實施方案08-24
綠色生態縣建設調研報告08-24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政治說課稿08-23
林業生態建設實施意見08-24
實施品牌戰略促進企業發展08-17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通用5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