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助農增收工作的匯報
關于助農增收工作的匯報
農業工作總體思路是: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農業標準化、產業化、規范化為總抓手,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全面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落實黨的各項惠民強農政策措施,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區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5526元,比去年預計增長10.1%.
一、立足本職,保障農民增收
。ㄒ唬⿲嵤┤瘫O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強化農資市場監管。重點是從農產品的源頭控制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安全。一是嚴把入口關。從進貨渠道普查入手,對全區農資經營業戶農資采購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堵住假冒偽劣農資的進入通道。二是加強農資銷售環節的監管。抓好農資出售、營銷記錄以及從業人員誠信守法教育,特別對重點季節、重點市場、重點銷售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做到農業執法的全覆蓋,確保農資市場的有序運營。三是將農資打假與扶優推介相結合。在農資市場活躍的春秋兩季,開展農資打假與扶優推介相結合的專項行動,組織優質農資推介活動,向廣大農民傳授農資質量識別和依法維權知識,營建農資監管的社會氛圍。
2、強化農業生產監管。以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重點,從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入手,建立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運輸儲藏等重點環節的監管記錄,實行可追溯管理,保證生產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
3、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依托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貿市場等重點領域,加大例行檢測工作力度,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保護與發展并舉,大力發展畜牧業經濟
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依托生豬標準化飼養場改擴建項目,抓好標準化飼養場建設,提高全區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在穩步發展豬、雞兩大主導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動物,加快畜禽良種的雜交和選育步伐。
二是強化畜牧獸醫執法。加大動物防疫、獸藥、飼料和種畜禽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實施獸藥經營企業GSP認證,加大后續監管力度。
三是扎實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集中強制免疫、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和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率、持證率、合格率保持100%.
(三)規范農村經濟秩序,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
一是加強土地承包管理。重點完成土地經營權證書頒證、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兩項工作,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有效形式,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是抓好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全區農村財務農村財務電算化、農村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實現"3個100%".
三是強化農民減負政策落實。加強監管機構建設,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加大對涉農收費的監管,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確保減負政策落實到位。
四是加大檢查力度。加強對農村財務、農民負擔和土地承包管理的監督檢查,及時通報檢查結果,確保農村經濟管理規范有序。突出抓好農村干部離任審計,為換屆選舉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農村經濟規范、有序、跨越發展。
二、產業扶貧,助力農民增收
(一)強化產業規劃
由農業部門牽頭,整合農業、畜牧、水產、農機、林業、財政等部門項目,采取因地制宜,圍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特色興農"為主線,以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為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依靠科技、創新機制、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優化產業區域布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良種化、規;、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大力發展"林、茶、藥、畜、菌、薯"六大主導產業,培育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特色產業,加快全區新農村建設步伐及農村小康建設進程。根據貧困村、貧困戶實際情況,按照"一村一對策"、"一戶一方法"的原則,分類制定增收脫貧規劃。
(二)發揮資源優勢
一是堅持"特色興農",著力發展特色農業
積極爭取資金,幫扶紅豆杉、烏天麻、魔芋、脫毒馬鈴薯、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二是積極為帶動主體提供各項協調服務
堅持"主動參與、積極作為,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組織和引導民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迅速投身到"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中,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是幫助帶動主體爭創品牌、拓展市場
組織了**省**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參加中國茶鄉首屆**國際茶文化博覽交易,將我區高山稀珍有機綠茶通過電商平臺、旅博會進行宣傳,進一步提高了我區農特產品的知名度。
四是開展農業產業技術大培訓
按照省市農業產業扶貧培訓工作要求,我區2016年安排省級貧困村委會主要負責人1人(**鄉新建村)參加省級示范班培訓。主要培訓扶貧方針政策、種植業技術與農機、畜牧獸醫技術與漁業技術。
五是進一步加強駐村幫扶工作
選派5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情況的中青年骨干、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1名第一書記到貧困村參與駐村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產業扶貧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做到貧困村和扶貧對象不脫貧,駐村幫扶人員不撤出。
六是借力返鄉創業帶動產業扶貧
大力鼓勵**區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充分挖掘當地生態和旅游優勢資源,大力發展以生態茶、特色農產品、農家樂為主的扶貧事業。
(六)整合資金助農增收
整合省級貧困村產業扶貧資金、糧食生產能力提升項目專項資金、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資金、現代農業推進工程資金、大渡河小流域治理專項資金等2490萬元,加大力度發展我區農業產業,對于促進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助農增收工作的匯報】相關文章:
支農扶農助農工作調研匯報材料08-24
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08-17
農廉工程工作情況匯報08-24
村新農保工作匯報材料08-24
鄉鎮新農保工作經驗匯報材料08-24
開展農超對接工作情況匯報08-24
農開辦農田建設工作情況匯報05-24
新農合定點門診匯報材料08-24
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匯報材料08-24
購物中心開展農超對接工作情況匯報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