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文章標題: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本文通過對我市龍頭企業經營情況的調研,提出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發揮財政政策導向和財政資金作用,不斷提高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對策建議
為加強市級龍頭企業財政扶持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市財政局組織檢查組對市級8戶龍頭企業2004年度財政扶持資金的使用及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結合企業現狀,就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基本情況
我市8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根據2003年市政府要求,經市農業局、市鄉鎮企業局考察調研、評選后,于2004年初確定的。這8戶龍頭企業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經濟特色,產品品質較好,有的產品擁有專利技術,有的產品在全國性的評比中獲得金獎,如:市金橋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蕎飯和姜茶獲2004年全國農產品加工貿易博覽會金獎,苦蕎飯獲國家專利;水城姜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明”姜茶系列產品,通過了國家商檢局出口認證,該企業2005年3月還被中國農業銀行、國家扶貧辦評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六枝特區種子公司與省農學院聯合開發生產的“西山”系列雜交玉米種子,七個品種已經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六枝特區糧食加工廠的“滴水灘”找文章到網-大米(富硒米),2003年在中國(淮安)優質米博覽會上獲《優質產品證書》,并獲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水城縣茶葉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水城春”系列,其中“水城春-鳳羽”獲第四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優質茶稱號,近期開發的“倚天劍”、“神州香”上市后很受市場青睞;盤縣裕龍種業有限公司獨家開發生產的“盤玉”系列雜交玉米種子,產品除滿足本縣需求外還推廣輻射到生態類型相似的富源、沾益、水城、興義、普安、晴隆、興仁、安龍、威寧等縣(市)。
二、財政扶持資金投入、使用及效益情況
為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引導市級龍頭企業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引用、先進設備引進以及原料基地建設,擴大生產和銷售,使我市龍頭企業做大做強,2004年市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安排農業產業化經營專項資金和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共113萬元用于補助扶持8戶市級龍頭企業。
通過查閱賬目,實地檢查生產車間項目改造建設、項目基地生產建設情況,并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調研,8戶龍頭企業扶持及改造項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縣姜業發展有限公司等6戶企業。通過項目實施,6戶龍頭企業均不同程度地在生產能力、技術能力、企業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項目資金未下撥到位、項目未啟動的有2戶,分別是:鐘山區金河乳業有限公司、盤縣紅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業有限公司技改項目補助資金10萬元已由市財政于2004年12月撥付到位,龍頭項目扶持資金5萬元通過市農業局下撥到鐘山區農業局后,由于金河乳業有限公司欠鐘山區農業局設備款5萬多元和奶牛基地鮮奶款2萬多元,鐘山區農業局未將資金下撥到企業。金河乳業有限公司由于技改項目資金未籌集到位,技改項目沒有啟動實施。至檢查日止撥付到位的10萬元技改項目補助資金在企業財務賬上;市安排紅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化專項資金8萬元通過市農業局已下撥盤縣農業局,但至檢查日止,資金仍滯留在盤縣農業局賬上未使用。
三、我市龍頭企業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放在“三農”的重要位置,作為重要來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績。龍頭企業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偏小,輻射帶動作用有限。8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資產總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僅有2戶,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的也僅有2戶,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部分企業管理方式、生產方式落后,技術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企業成長速度緩慢。
三是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輻射面不寬,市場制約因素明顯。
四是企業從業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還不高,個別企業產權制度尚未明晰;企業財務管理普遍較為混亂,帳簿不健全,會計信息不真實,核算隨意性較大。
五是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沒有建立,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一些企業與基地和
農戶之間還停留在以產品買賣關系為基礎的低層次產銷合作上,沒有真正形成“公司 農戶”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六是企業發展外部環境趨緊。今年以來,中央繼續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土地、電力、資金等要素制約將進一步加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面臨的壓力繼續加大。
四、對策建議
(一)圍繞壯大優勢主導產業,著力提升規模競爭力
要進一步圍繞農業優勢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發展龍頭企業群體。既要搞好農產品分級、包裝、保鮮等初級加工,更要加快發展綠色產品、保健產品、功能產品等精深加工。既要扶大扶強,著力做大做強一批重點骨干龍頭企業,也要關心支持一批成長型企業的發展。今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應根據《————市優勢農業特色產業開發規劃》,重點圍繞培育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做文章,著力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根據本地農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產業集聚,進一步體現地域特色,形成規模,盡快發揮集聚功能,帶動和促進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
(二)注重科技進步和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競爭力
實現農產品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關鍵依靠科技進步。要引導龍頭企業從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密切合作,重視引進先進的品種、工藝、設備和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加工做精做深,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升產品的技術競爭力。要把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作為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關鍵措施來抓,嚴格執行質量標準,按標準化組織生產。要重視農產品質量認證和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盡可能多地取得進入國際、國內市場的通行證。要強化品牌意識,積極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重點以一批市場前景廣的優勢產品、優勢產業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盡快形成一批品牌群體。對已獲得國家和省名牌產品稱號的,要繼續搞好深度開發,包裝出新,提高檔次,形成規模。
(三)不斷完善利益聯結和組織形式,著力提升機制競爭力
要通過不斷創新制度,找文章到網-在機制上尋求新的突破,增強組織整合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要教育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樹立“農民興、企業興,基地存、企業存”的觀念,不斷完善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要引導龍頭企業放眼長遠,確定合理的利益指標,逐步建立和推行對農戶的利益再分配機制,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目標。要大力鼓勵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其一頭連接農民,一頭連接龍頭企業和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機制,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四)注重加強以財務為核心的企業內部管理,著力提高內在競爭力
要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有意識地引進和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規范企業各項經營行為,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是企業經營活動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要加強和規范以成本費用為重點的財務管理,加強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建立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完整、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和會計資料。
(五)著力建立財政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有效引導機制
發揮財政政策導向作用和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對現有財政支持農業資金使用方式和政策進行適當調整,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融資擴張和發展,改變單純依靠財政投入以及財政包攬過寬的局面。要盡快改進財政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方式,采用貼息、補助等多種手段和杠桿辦法,堅決扭轉部分企業對財政資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集中支持有市場潛力、有發展意識、敢于承擔市場風險的企業做強做大,形成財政資金的幾何級放大效應;也可以在支農資金中安排一部分資金采取參股的方式用于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發揮企業“孵化器”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要強化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變原來的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要按照資金隨著項目走的原則,有關職能部門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切實做好企業技改項目的審查論證,不撒胡椒面,不搞面面俱到、不搞平均主義、不搞照顧情緒。財政部門要及時改進完善扶持資金的支付方式,將對龍頭企業扶持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疇,確保財政資金真正用在項目上,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對企業自籌資金不到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財政部門堅決不予撥款;到年底項目仍未啟動的企業,財政部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及時調整相應預算,取消對該企業資金扶持。
(六)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強化龍頭企業的考核管理
要從財政、稅收和信貸等方面研究制定針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集中資金,形成合力,扶優扶強。與此同時,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農業龍頭企業的稱號不是終身制,要注重建立一套涵括企業資產規模、銷售收入、經濟效益、規范帳務、帶動農戶以及產品質量和基地認證情況等內容的行之有效的農業龍頭企業考核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考核評定,促其增強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對考核評定后不合格,不具備龍頭帶動作用的企業,要堅決取消龍頭企業稱號。對已取消龍頭企業稱號的企業,不再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同時,對那些成長型企業,要加大指導扶持力度,并適時納入龍頭企業進行資金、政策扶持。
《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來源于網,歡迎閱讀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zn8
農戶之間還停留在以產品買賣關系為基礎的低層次產銷合作上,沒有真正形成“公司 農戶”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六是企業發展外部環境趨緊。今年以來,中央繼續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土地、電力、資金等要素制約將進一步加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面臨的壓力繼續加大。
四、對策建議
(一)圍繞壯大優勢主導產業,著力提升規模競爭力
要進一步圍繞農業優勢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發展龍頭企業群體。既要搞好農產品分級、包裝、保鮮等初級加工,更要加快發展綠色產品、保健產品、功能產品等精深加工。既要扶大扶強,著力做大做強一批重點骨干龍頭企業,也要關心支持一批成長型企業的發展。今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應根據《————市優勢農業特色產業開發規劃》,重點圍繞培育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做文章,著力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根據本地農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產業集聚,進一步體現地域特色,形成規模,盡快發揮集聚功能,帶動和促進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
(二)注重科技進步和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競爭力
實現農產品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關鍵依靠科技進步。要引導龍頭企業從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密切合作,重視引進先進的品種、工藝、設備和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加工做精做深,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升產品的技術競爭力。要把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作為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關鍵措施來抓,嚴格執行質量標準,按標準化組織生產。要重視農產品質量認證和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盡可能多地取得進入國際、國內市場的通行證。要強化品牌意識,積極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重點以一批市場前景廣的優勢產品、優勢產業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盡快形成一批品牌群體。對已獲得國家和省名牌產品稱號的,要繼續搞好深度開發,包裝出新,提高檔次,形成規模。
(三)不斷完善利益聯結和組織形式,著力提升機制競爭力
要通過不斷創新制度,找文章到網-在機制上尋求新的突破,增強組織整合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要教育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樹立“農民興、企業興,基地存、企業存”的觀念,不斷完善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要引導龍頭企業放眼長遠,確定合理的利益指標,逐步建立和推行對農戶的利益再分配機制,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目標。要大力鼓勵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其一頭連接農民,一頭連接龍頭企業和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機制,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四)注重加強以財務為核心的企業內部管理,著力提高內在競爭力
要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有意識地引進和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規范企業各項經營行為,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是企業經營活動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要加強和規范以成本費用為重點的財務管理,加強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建立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完整、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和會計資料。
(五)著力建立財政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有效引導機制
發揮財政政策導向作用和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對現有財政支持農業資金使用方式和政策進行適當調整,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融資擴張和發展,改變單純依靠財政投入以及財政包攬過寬的局面。要盡快改進財政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方式,采用貼息、補助等多種手段和杠桿辦法,堅決扭轉部分企業對財政資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集中支持有市場潛力、有發展意識、敢于承擔市場風險的企業做強做大,形成財政資金的幾何級放大效應;也可以在支農資金中安排一部分資金采取參股的方式用于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發揮企業“孵化器”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要強化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變原來的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要按照資金隨著項目走的原則,有關職能部門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切實做好企業技改項目的審查論證,不撒胡椒面,不搞面面俱到、不搞平均主義、不搞照顧情緒。財政部門要及時改進完善扶持資金的支付方式,將對龍頭企業扶持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疇,確保財政資金真正用在項目上,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對企業自籌資金不到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財政部門堅決不予撥款;到年底項目仍未啟動的企業,財政部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及時調整相應預算,取消對該企業資金扶持。
(六)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強化龍頭企業的考核管理
要從財政、稅收和信貸等方面研究制定針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集中資金,形成合力,扶優扶強。與此同時,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農業龍頭企業的稱號不是終身制,要注重建立一套涵括企業資產規模、銷售收入、經濟效益、規范帳務、帶動農戶以及產品質量和基地認證情況等內容的行之有效的農業龍頭企業考核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考核評定,促其增強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對考核評定后不合格,不具備龍頭帶動作用的企業,要堅決取消龍頭企業稱號。對已取消龍頭企業稱號的企業,不再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同時,對那些成長型企業,要加大指導扶持力度,并適時納入龍頭企業進行資金、政策扶持。
《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來源于網,歡迎閱讀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zn8
【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08-15
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08-12
紅棗產業化現狀調研報告08-16
##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情況匯報08-15
##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情況匯報08-12
市農業龍頭企業現狀分析報告08-12
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的調研報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