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非公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措施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和廣闊的前景,無論從東部到西部,從沿海到內地還是從城市到農村,都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促進我國所有制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對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起了積極的作用。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省、州、縣都相繼出臺了積極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很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實際操作當中很難盡快落到實處。從我國目前來看,經濟社會的發展已呈現出巨大的差距,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城市與農村差距越來越大,城鄉非公有制經濟是構成全國市場經濟的組織細胞,如果得不到健康良好快速的發展,勢必影響總體經濟目標的實現。為此,本文通過對我縣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調研,提出一些相應的措施及建議,以便對我縣非公經濟的發展作一些層面上的探討。
一、我縣非公經濟現階段發展的概況
截止2005年12月,全縣非公經濟總戶數6492戶,從業人員22149人,注冊資金77513萬元,非公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992萬元,嗇值達84048萬元,上交稅金3685萬元。個體私營企業主要涉及采掘、化工、冶煉、能源、種植、養殖、建筑、建材、批發、零售、餐飲、旅館、娛樂、運輸等14個行業的個體私營企業及部分集體企業中的個體私營企業及部分集體企業。
經初步調查,我縣的非公經濟企業主要進行的是產品的初級生產、初級加工和粗放型經營,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形成企業規模的個私企業為數很少。如煤礦企業,我縣的煤礦企業及非煤礦山企業多數從事的是對原始資源的采掘,沒有形成有規模上檔次的相應的產品加工配套設施。有的煤礦企業采取土法煉焦的形式對原煤進行加工,這不僅浪費資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低下,并且污染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和破壞。蔬菜種植,除能進行簡單粗加工外,在沒有其他手段對蔬菜產品進行深加工。在興起的養殖業中,只是進行簡單的養殖而沒有出現有規模的加工行業。總之,在個體工商戶當中,多數從事的是種植、養殖、飲食、飼料、服裝、批發、零售的經營,規模較小,形式單一,但靈活多變,適應性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非公經濟與前幾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從產值、規模和從業人員來看都有了很快的發展,但從總體上來看,形勢依然嚴峻,前景令人擔憂,不容樂觀。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和問題主要有:
1、政策難以落實到位,政府缺乏有力的調控措施,從整體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自黨的十五大以來,省、州、縣都相繼出臺了一些切實的政策及措施,以便鼓勵、引導、支持、促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起了積極的作用。我縣是一個以烤煙生產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縣,長期以來對非公經濟特別中小企業的發展認識不足,使很多政策難以貫徹落實到位,對非公經濟的發展沒有采取有效的調控、引導和規劃等服務,全鎮的工業發展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布局,使很多企業的發展缺乏正確的引導,長期處于盲目狀態。
由于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發展沒有進行很好的調控和引導,企業也就對市場信息的反應顯得遲鈍,不能充分用好用足相關政策,從而錯失良機。企業投資的目的大多出于眼前利益的驅使和引誘,很難從整體和長遠利益進行企業的發展規劃,從而處于一種盲目自發的投資狀態。例如我縣的煤炭產業,由于煤炭資源的市場價格急劇飚升,僅在去年就興建了多個洗煤廠,還有幾個小型的手工操作洗煤廠,到現在又建成小型焦化廠,這些廠在投資興建時,對原料供應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必將影響其產量效益的提高和規模的提高。其實根據我縣目前的實際產量,只需建兩至三個上規模上檔次的洗煤廠和焦化廠就已足夠,通過合資入股的方式完全可以做到,既能保證充足的原料供應和企業經濟效益,又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和抗風險能力。
2、企業整體競爭能力弱,綜合素質不高,沒有正常的籌資融資渠道。
我縣有一大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主的文化層次都在初中以下,有的甚至一個字都不識。家庭式經營和家庭式管理仍然是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益低下,缺乏專業化管理人才,沒有形成穩定的資金籌措渠道,全部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仍然停留在產品的初級生產、初級加工和粗放型經營的基礎上。企業職工的勞動主要以體力勞動為主,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老板粗暴地對待職工的事時有發生,職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使得企業里職工流動性很大,企業里很難有長期穩定的人員。這些都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發展使得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不強,
抗風險能力較弱,在未來的發展中,很難適應市場的競爭。
3、安全意識不強,環保意識淡薄。
在調查中發現,盡管近年來政府及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但在實際生產中,職工的安全意識仍然不強,環保意識的樹立還有待時日。
從全縣的范圍來看,因違反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在環保方面,有部分企業從投資興建到投資生產,其廠址的選擇和建設,明顯不符合有關環保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給周圍的環境和農作物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如在部分鄉鎮投資興建的小型鐵合金廠、錳合金廠,還有煤礦企業的土法煉焦。這些都有待政府及有關部門作好引導和管理。
三、發展措施及對策
非公有制經濟在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穩定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綽綽戰功,為使這種作用在未來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加強和鞏固,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措施。
1、加強政府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和指導功能,引導企業用好用足上級政府和部門制定的相關優惠政策。
要使省州縣有關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落到實處,使企業真正得到實惠,政府就必須發揮其在宏觀調控中的職能和作用,為企業提供各種法律法規政策服務宣傳活動,為企業反饋相關市場信息,對全縣非公經濟發展作好長遠規劃,形成合理布局,使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引導鼓勵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政府在積極改善投資環境,為非公經濟發展搭建平臺的同時,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著眼于全縣經濟健康發展長遠目標,利用輿論宣傳及資金獎勵等形式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個私經濟企業抓質量,創品牌,樹立大市場觀念。
2、在經營分散、經濟滯后的情況下,要想使企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骨干和龍頭,必須走企業聯合或合并之路。
我縣現在的煤礦企業及非煤礦企業從全縣范圍來看,在數量及其產量方面是有一定規模和優勢的,但沒有一家能形成地方經濟發展的龍頭,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數實行家庭式經營、家庭式管理,沒有全局和長遠觀念,不能很好的向外擴張和發展,相反,卻使得行業內部競爭激烈,矛盾重重。因此,要建立幾家具有整體競爭實力,適應市場變化的骨干企業,必須以投股的方式對企業進行合并或聯合,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對企業進行改組,從而形成行業內部良性互動,一致對外的良好局面。譬如,可以把洗煤廠和焦化廠合并成1至2家,各自以其固定資產作為入股份額進行重組,使企業提高整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克服各自為戰,盲目發展的局面。
這種聯合式合并,需要政府牽頭、引導、鼓勵和支持并提供幫助和給予相關的政策優惠,使各企業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此建議可能會影響甚至損害一些個體私營企業主的眼前利益,但從長遠和整體的目標來看,對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3、建立相應的行業協會
在非公經濟發展過程中,商會組織應該受到重視并使其發揮作用,商會組織建設應該優化,建立商會同行業商會、同業公會,在經濟活動中充當政府和企業無法替代的角色,發揮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作用。通過現在**煤炭協會、紅磚銷售協會,旅游協會的運作效益來看,成立協會,提高整體競爭力,規范無序的市場競爭有很長遠的前景,也是從整體上提升我縣非公經濟企業競爭力的戰略構思。
4、創建品牌意識
**的經濟還處于原始積累時期,這時期各企業的發展大多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出現一些假、冒、偽劣的產品,但正在這個時期,是品牌處于萌芽發展的重要階段,通過輿論和一定政府行為把抓質量、創品牌作為企業發展的重點抓死抓牢,扶持出一部分有影響力、有代表力的品牌,讓其發展壯大,成為**的龍頭是很有必要的。
5、加強教育,造就一批非公有制經濟領軍人
在干部任用上,用強人、能人管理非公有制經濟,教育干部堅持原則辦事、公正辦事,嚴于律己,干凈干事,躬身為官,挺腰做人。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專題講座,從思想深處使各級干部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理念發生重大轉變,做到政府政策指導由既撐舵又搖槳向只撐舵不搖槳轉變,對非公有制經濟服務上由指揮者向服務者轉變。適時有計劃召開非公有制經濟培育研討會,制定明確的發展規劃、目標,讓有潛力,發展前景好,并做出貢獻的成功非公有制企業老板走上講臺,走上報紙,走上電視,在介紹成功經驗的同時造成一種輿論傾向。培育地方人的精神,建立各種培訓機構,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教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戀家不守土,走四方而把根留住,敢冒知進退,既能睡地板,又能當老板,雙贏重誠信,做生意,共生且共榮,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好大家才會好。培育地方人的技能,人才無定論,長城唯"磚"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里,承認強者,淘汰弱者,這就必須培養起一大批向高科技靠攏,與高科技結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人才。為此,各企業與教育部門應聯合加強職業培訓、職業教育;建立非公有制經濟人才儲備庫,建立"非公有制經濟人才培訓、服務中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人才評審機制;對于現有從事非公有制經濟的人士可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取經拿寶",也可采用請進來的方式"摘花造林"。
6、充分發揮本地優勢,積極向外拓展市場。
我縣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縣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東北與師宗接壤,西北與路南、陸良接界,西南與彌勒毗鄰,東南與丘北相望。是紅河州的北大門,有耕地面積334919畝,其中:水田115319畝,旱地219600畝,人均有耕地1.14畝。已經查明的礦藏有煤、鐵、鈷、鋅、錳、鎂等,其中煤炭資源占有優勢。同時,**歷史悠久,建縣較早,至現在已經有2000余年的歷史。**還是一個旅游大縣,境內山脈、河流、深谷縱橫交錯,巖溝、溶洞、地下河形態多姿,自然境觀齊備。工業上先后建立了煤炭、化工、電力、建筑建材、輕工、農機修理、食品加工等地方工業、小型工業和鄉鎮企業。主要工業產品除原煤和焦炭外,還生產碳酸氫銨、建筑材料、硅鐵、錳鐵、電石、輕工機械等各類產品。這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現在的關鍵是,在政府調控和引導下,企業在提高整體競爭優勢的同時,應積極向外擴展市場領域,把企業做大做強以后,又可以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不斷擴大規模和效益。
總之,由于我縣以農業為主,非公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大多具有盲目性、自發性的特點,雖然經營靈活,但規模小、效益低,對市場變化反映不靈敏,在以后的發展中,應該加大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指導作用,使之持續健康地發展。
【我縣非公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措施】相關文章:
我縣非公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措施08-15
關于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調查與思考08-15
我縣第二產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08-15
淺論我縣農副產品注冊商標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08-15
關于我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08-15
關于我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02-10
對我縣三農問題的調查與思考08-16
農機安全管理的現狀與措施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