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工作匯報>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

    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

    時間:2023-02-26 20:33:33 工作匯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


    文章標題: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
    今年以來,市經委以創“三型”機關、科學發展觀大討論和作風集中教育月等重要活動為契機,以實施“工業化核心戰略”為軸心,以“工業強市”和實現“三大跨越”為目標,按照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的總體要求,整體推進經委機關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的根本轉變,努力把經委打造成市委、市政府的工業“參謀部”,基層的工業“后勤部”和企業的“娘家”。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匯報如下:

    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

    一、集思廣益抓“四建”

    1、建設學習型機關。以盡快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需要,按照政治上高標準、思想上高境界、業務上高水平、上高效率的新要求,推進學習化和學習化,健全和完善了學習制度,制定了獎懲措施,落實了委機關既定的各種學習計劃。分管領導歸口幫帶督促,黨委定期講評,主要領導帶頭上黨課,采取主任、科長輪流主持學習討論、專家授課、電視教育、研討座談、知識競賽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同時要求全委機關干部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圍繞實施工業化核心戰略和引領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每人每季度撰寫一篇調研報告。通過學習,提高了全委機關干部捕捉信息、知識鑒別、資料篩選、調查研究和歸納的敏感性與自覺性,在全委形成了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機制。

    2、建設創新型機關。首先是機關制度創新。按照創“三型”機關和工業強市的總體要求,重新修訂了機關制度,出臺了新的《機關作風建設若干規定》、《機關學習制度》、《機關文秘制度》、《機關考勤制度》、《機關財務管理制度》、《機關事務管理制度》和《機關保密制度》等七項制度,并建立了監督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的長效機制,促進了機關的制度化、規范化、人性化和公開化;其次是創新發展思路,把搶抓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政策機遇作為重心,加大政策研究和企業調研力度,找準國家政策導向、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和我市工業發展需求的有效接口,積極主動建言獻策,把六安工業經濟融入省會經濟圈,研究建立了項目儲備和融資協調機制,構建了經濟圈的基本框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壯大支柱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分工與布局,形成了產業集群與塊狀經濟的基本雛形;三是創新激勵機制,在學習、制度執行、績效上嚴明獎懲,引導全委干部職工積極向上、各盡其職。

    3、建設服務型機關。一是熱情服務。委機關全體人員繼承和發揚了“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把椅子、一杯熱茶”的光榮傳統,杜絕了“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四難現象,增強了為企業、為基層服務的自覺性,做到了為企業該辦的要堅決辦、主動辦、馬上辦;能變通的及時變通、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按政策不能辦理的,耐心解釋,說明清楚;不屬于委機關辦理的,指明主體,幫助協調。二是規范服務。嚴格落實了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三是優質服務。貼近企業、全程幫辦,尤其是企業項目辦理,跟蹤問效,并堅持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形成日常化、深入化和長期化,認真聽取基層和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高效服務。開通了經委網站,建立了市經委網絡信息平臺,簡化了辦事程序,對企業需要辦理的事項,限3個日內完成,確需延長的,由主要領導同意后并告知企業,得到了企業和基層的肯定。

    4、建設務實型機關。年初,市經委超前謀劃、自我加壓,先后起草了《關于2007年全市工業發展的意見》(六發〔2007〕1號)和《關于分解下達2007年全市工業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的通知》(六辦發〔2007〕7號),以市經委為承辦主體,把全市工業發展的重點活動排到旬,召開全市骨干工業企業座談會,工業經濟會、創業現場會、現場辦公會、銀企對接會、經濟運行和企業改革調度會、研討會、座談會等重要會議,組織縣(區)工業觀摩檢查、發展工業學霍山調研、產業集群調研、產學研專題對接等重大活動。對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全市工業經濟運行進行月調度分析,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要產品和生產要素實施重點監核和整合配置。通過大量調研、座談和活動開展,向市委、市政府講真話,反映實情,為企業辦實事,并推動全委機關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為實施全市工業化核心戰略積極建言獻策。

    二、凝心聚力促“四增”

    1、工業生產快速增長。6月份,全市規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17億元,同比增長48.6。1—6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24.04億元,同比增長46.7;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9.4億元,同比增長39.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實現全年目標任務過半。其中,輕、重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分別為17.30億元和22.11億元,同比分別增36.7和41.5,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41.8和58.2。全市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6,同比基本持平。

    2、各類型經濟增長較快。除


    集體企業外,其余各類型經濟增幅均超30。其中,國有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2.3、50.2、48.9和33.8;股份制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5.5億元,同比增長38.8,占工業總量的64.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4.3。

    3、各縣區工業均較快增長。全市五縣四區9個統計單位,1—6月份,有8個單位工業增加值增幅均超30,其中,金安區、霍邱縣和開發區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增長44.8、48.4和50.4。霍山縣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份額達18。

    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1—6月,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3億元,同比增長44.2,其中工業投資25.4億元,同比增長34.5。

    以上“四增”促進了運行質量同步提高。前5個月,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5.5億元,同比增長40.6;實現利稅7.13億元,同比增長42.03,其中,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41.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51.73,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

    以上“四增”主要得益于:

    1、一批招商引資企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主戰略,堅持政府的推動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堅持產業招商和資源招商相結合,堅持小分隊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結合,走出去,引進來,新上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并投產發揮效益。如華電六安發電公司1—6月份實現產值1.87億元,同比增長87.6;索伊電器、正峰日化、德誠皮革三家企業實現產值2.02億元;鴻福晶體、長江緊固件和明都線纜企業增幅分別為31.8、54.4和132.3。

    2、一批重點行業較快發展。①礦采業。我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引進外來投資者開發霍邱鐵礦資源,1—6月份,富昌礦業、大昌礦產品經貿、草樓礦業、諾普礦業、陽光礦產等5家鐵礦企業和錢樓鑄業實現產值6.35億元,同比增長128.4。②飲料酒業。迎駕酒業和華潤雪花啤酒等企業,加大市場銷售力度,1—6月實現產值分別為5.43億元和2.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9和145.3。③羽絨及其制品業。由于企業不斷進行技改,擴大生產規模。1—6月份,綺絨羽絨服飾、七星羽絨、海洋羽毛、一隆羽絨、曾勝羽絨、三祥羽毛等7家羽絨及其制品企業累計實現產值5.8億元,同比增長38.0。④草席、柳編業。壽縣板橋草席集團實現產值2.9億元,同比增長75.8,慶發柳編集團和華安達工藝品公司累計實現產值4.1億元,同比增長20.6。同時,機械制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保持快速發展。

    3、一批新上項目竣工投產。按統計口徑,全市2006年工業全部投產項目562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29個。應流集團三萬噸大中特出口鑄件項目投產,1—6月實現產值7.03億元,同比增長120.1。江淮電機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擴建項目拉動企業1—6月實現產值2.93億元,同比增長63.9。同時,源牌實業集團等企業項目投產后,也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企業自主擴張能力增強。

    4、一批骨干企業支撐作用增強。全市重點直報的30戶企業1—6月實現產值44.3億元,同比增長51.5,占總量35.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8.2。迎駕酒業集團實現產值5.4億元,同比增長51.9。慶發集團、江汽齒輪、星星輕紡、江淮電機、華潤雪花啤酒(舒城)有限公司實現產值分別為2.6億元、2.1億元、2.35億元、2.93億元和2.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20.2、36.2、63.9、145.3。

    5、一批新增規模企業發揮重要拉動作用。由于我市不斷促進規模企業上臺階,微小企業上規模,積極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一批新上的中小企業及時進入統計范圍。2006年6月全市規模企業383戶,至今年6月底已達到481戶,新增98戶,同比新增產值近11.6億元,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約13.7個百分點,增長的貢獻率約29.4。

    三、千方百計破“四難”

    1、解決人少任務重矛盾。經委機關核編20人,實有18人,內設7個科室,多數科室只有一人,每科室對應省經委3—4個處,同時承擔市委市政府交辦的有關企業改革與發展各種任務,為了提高質量,還需要深入企業開展大量調研活動。較大的壓力,使經委黨委只有采取合理安排,精心調度人力,經常加班加點,較好地克服了人少事多的矛盾。激發了現代經委人人心思進、奮發有為、爭先創優的強勁動力。他們牢記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在經委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實踐著科學發展觀,為六安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辛勤耕耘,不計得失,塑造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2、破解經費不足難題。經委是典型的經費“三無”單位,無行政審批收費項目,無預算外收入,無存量資產收益。但經委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需要牽頭組織各類會議與觀摩檢查,開展調研活動,與外商和企業廣泛接觸,參加諸多研討、學習和考察活動,剛性支出較多,對此,又不能向企業和基層伸手攤派,只有注意節流,從節約招待費、文印費、差旅費、通訊費等一點一滴抓起,保障正常運轉。

    3、解開手段不強的困惑。隨著經委行政管理職能的弱化,有些同志曾出現過一時的困惑與彷徨,感到有時說話企業不聽了,調度不靈了等等,比較被動。面對新的情況,經委黨委以創“三型”機關和科學發展觀大討論為契機,組織全體干部研討經委如何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引導經委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的方法和服務方式的轉變,變指令為指導,寓管理于服務,注重協調溝通,增進感情交流,設身處地幫助企業解決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經委重新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保持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企業認上了自己真正的“娘家”。

    4、探索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各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的主要載體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現已初具雛形,分別建立了組織、劃定了區域、確立了人員,落實了專項經費,并完善了對開發區的考評機制。工業園區是開發區的重要功能分區,發展勢頭強勁,但目前面臨土地約束、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三重壓力。在用地計劃偏緊、土地嚴重供不應求的形勢下,建議市政府及時召開開發區用地情況現場辦公會,盤活存量和激活增量雙管齊下,對征而不建、圍而不用的企業限期建設,按期投產,對土地長期擱置不用的不良企業,堅決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同時充分利用“占補平衡”政策,增加土地總量,擴大供地計劃。對環境問題,設置高門檻,拒絕高污染企業入駐開發區,輕度污染企業相對集中,統一治污,達標排放,對企業已經承諾的水、電、路、氣、通訊、公交、有線電視等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和各種服務平臺建設必須兌現,著力打造工業園區招商引資軟硬環境。

    四、未雨綢繆謀全年

    下半年,經委將按照“造氛圍、抓投入、搭平臺、壯支柱、強素質、提效能”的基本思路,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確保年度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一)造氛圍。繼續實施工業化核心戰略,推動“發展工業學霍山”活動深入開展。加大霍山經驗的宣傳力度,繼續扎實有效地組織開展市縣區對口學習活動,努力營造工業大發展、快發展的濃厚氛圍。積極推廣霍山縣在堅持“工業富縣”、促進創業創新、做強骨干企業、打造園區平臺、培育企業家隊伍以及在解決土地、資金、環境等發展瓶頸制約方面的具體做法,開展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不斷創新發展舉措。建議市委、市政府繼續加大考評獎懲力度,組織開展市幾個班子領導和縣區主要負責人對縣區招商引資暨工業項目調研巡查及觀摩檢查活動,努力營造比、學、超速、超的發展氛圍。繼續開展工業學霍山、民營經濟和工業園區等考評,重獎為工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縣區、單位和個人。

    (二)抓投入。一是充分發揮工業系統項目熟、信息渠道廣、接觸客商多等優勢,堅持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與廣泛的社會招商相結合,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招商引資積極性,努力在工業招商引資特別是在大項目招商上求得突破,力爭工業引資到位額占整個招商引資到位額的比重達到70以上。二是繼續加強政銀企合作,積極爭取降低信貸門檻,努力開辟新的融資渠道。三是按照“創造條件、精心培育、積極申報、全面服務”的思路,加強對證券相關法規和知識的研究,抽調相關部門業務骨干組成幫扶組,進駐擬上市企業幫助,疊加使用各種扶持政策,重點選擇應流鑄業、世林光源、星星輕紡等5戶以上企業予以重點幫扶。四是鼓勵并積極支持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和一批經濟適用住房,建立創業基地,為小企業創業提供孵化載全。引導社會中小投資者圍繞現有骨干企業的專業化協作,加快催生一大批活力十足的微小企業,使之成為我市未來規模企業成長基點。大力實施“鳳還巢”工程,積極鼓勵引導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全年力爭新增民營企業720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以上。

    (三)搭平臺。一是推動市開發區完善中片基礎設施配套,東拓機械加工園區,北啟化工工業園區,形成企業連線成片的開發態勢,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二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及社會資金的撬動作用,加大對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六安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予以貼息。積極探索建立投資者開發區基礎設施的合理利益反饋和風險化解機制,增強開發區自我融資發展能力。全年力爭各縣區開發區新增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1億元以上。六安開發區要力爭當年新增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2億元以上。三是推進土地節約利用,全面清理、盤活園區閑置土地,努力克服供用地矛盾;加強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相配套的物流和專業市場等項目建設,努力降低園區綜合成本;加強開發區招商引資,全面提高工業園區項目積聚水平。

    (四)強素質。圍繞提高運行質量和企業創新能力,全面推動規模企業上臺階。促進規模企業實行“一戶一項、一企一品”,即每個企業實施一個項目,每個企業開發一個新產品。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規模企業信息化水平。大力支持微小企業上規模,鼓勵引導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全年新增規模企業100戶以上。加快工業企業改革掃尾進度,全面完成壽春水泥有限公司等3戶企業的政策性破產任務,盡快完成市直工業企業改制掃尾。

    (五)壯支柱。對確定的10戶工業甲級隊企業和20戶乙級隊企業予以重點培育,積極引導和推動企業通過上市融資、規模擴張、資產重組、品牌創優、研發投入、加快信息化等多種途徑,加速發展,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對于重要骨干企業優先安排項目用地,優先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優先協調爭取金融支持,優先安排財政資金投入,對企業負責人優先授予應有榮譽和待遇。堅持重點骨干企業定期調度制度和現場辦公制度,及時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引導企業加大產品爭創名牌和著名商標力度。對工業企業新獲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以及省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繼續予以獎勵。

    (六)提效能。一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建立全市企業征信體系,促進企業誠信建設。加大企業發展外部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改善社會環境,切實增強投資者的安全感。進一步加強對六發〔2006〕3號文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危害發展環境案件查處力度。繼續開展“發展環境萬人評”和行風政風評議活動,實行工業企業對部門優化發展環境、提供服務質量評議制。二是強化責任落實和協調服務機制。繼續堅持定期召開例會研究解決工業發展重大問題以及黨政領導定期深入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現場調研辦公制度,強化落實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工業經濟的監測、預測、分析和協調力度。三是進一步加強經委系統隊伍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效能推進年”活動,建立“綠色辦事通道”,把“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制度化,最大程度的便民利企,鞏固和擴大效能建設成果,將經委真正建成企業信得過、靠得住的“娘家”。加強工業系統機關和企業黨建,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組織領導能力、依法辦事能力和服務企業能力。加強機關信息化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切實提高機關的行政效率。


    《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KVE



    集體企業外,其余各類型經濟增幅均超30。其中,國有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2.3、50.2、48.9和33.8;股份制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5.5億元,同比增長38.8,占工業總量的64.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4.3。

    3、各縣區工業均較快增長。全市五縣四區9個統計單位,1—6月份,有8個單位工業增加值增幅均超30,其中,金安區、霍邱縣和開發區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增長44.8、48.4和50.4。霍山縣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份額達18。

    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1—6月,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3億元,同比增長44.2,其中工業投資25.4億元,同比增長34.5。

    以上“四增”促進了運行質量同步提高。前5個月,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5.5億元,同比增長40.6;實現利稅7.13億元,同比增長42.03,其中,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41.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51.73,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

    以上“四增”主要得益于:

    1、一批招商引資企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主戰略,堅持政府的推動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堅持產業招商和資源招商相結合,堅持小分隊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結合,走出去,引進來,新上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并投產發揮效益。如華電六安發電公司1—6月份實現產值1.87億元,同比增長87.6;索伊電器、正峰日化、德誠皮革三家企業實現產值2.02億元;鴻福晶體、長江緊固件和明都線纜企業增幅分別為31.8、54.4和132.3。

    2、一批重點行業較快發展。①礦采業。我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引進外來投資者開發霍邱鐵礦資源,1—6月份,富昌礦業、大昌礦產品經貿、草樓礦業、諾普礦業、陽光礦產等5家鐵礦企業和錢樓鑄業實現產值6.35億元,同比增長128.4。②飲料酒業。迎駕酒業和華潤雪花啤酒等企業,加大市場銷售力度,1—6月實現產值分別為5.43億元和2.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9和145.3。③羽絨及其制品業。由于企業不斷進行技改,擴大生產規模。1—6月份,綺絨羽絨服飾、七星羽絨、海洋羽毛、一隆羽絨、曾勝羽絨、三祥羽毛等7家羽絨及其制品企業累計實現產值5.8億元,同比增長38.0。④草席、柳編業。壽縣板橋草席集團實現產值2.9億元,同比增長75.8,慶發柳編集團和華安達工藝品公司累計實現產值4.1億元,同比增長20.6。同時,機械制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保持快速發展。

    3、一批新上項目竣工投產。按統計口徑,全市2006年工業全部投產項目562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29個。應流集團三萬噸大中特出口鑄件項目投產,1—6月實現產值7.03億元,同比增長120.1。江淮電機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擴建項目拉動企業1—6月實現產值2.93億元,同比增長63.9。同時,源牌實業集團等企業項目投產后,也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企業自主擴張能力增強。

    4、一批骨干企業支撐作用增強。全市重點直報的30戶企業1—6月實現產值44.3億元,同比增長51.5,占總量35.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8.2。迎駕酒業集團實現產值5.4億元,同比增長51.9。慶發集團、江汽齒輪、星星輕紡、江淮電機、華潤雪花啤酒(舒城)有限公司實現產值分別為2.6億元、2.1億元、2.35億元、2.93億元和2.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20.2、36.2、63.9、145.3。

    5、一批新增規模企業發揮重要拉動作用。由于我市不斷促進規模企業上臺階,微小企業上規模,積極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一批新上的中小企業及時進入統計范圍。2006年6月全市規模企業383戶,至今年6月底已達到481戶,新增98戶,同比新增產值近11.6億元,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約13.7個百分點,增長的貢獻率約29.4。

    三、千方百計破“四難”

    1、解決人少任務重矛盾。經委機關核編20人,實有18人,內設7個科室,多數科室只有一人,每科室對應省經委3—4個處,同時承擔市委市政府交辦的有關企業改革與發展各種任務,為了提高質量,還需要深入企業開展大量調研活動。較大的壓力,使經委黨委只有采取合理安排,精心調度人力,經常加班加點,較好地克服了人少事多的矛盾。激發了現代經委人人心思進、奮發有為、爭先創優的強勁動力。他們牢記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在經委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實踐著科學發展觀,為六安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辛勤耕耘,不計得失,塑造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2、破解經費不足難題。經委是典型的經費“三無”單位,無行政審批收費項目,無預算外收入,無存量資產收益。但經委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需要牽頭組織各類會議與觀摩檢查,開展調研活動,與外商和企業廣泛接觸,參加諸多研討、學習和考察活動,剛性支出較多,對此,又不能向企業和基層伸手攤派,只有注意節流,從節約招待費、文印費、差旅費、通訊費等一點一滴抓起,保障正常運轉。

    3、解開手段不強的困惑。隨著經委行政管理職能的弱化,有些同志曾出現過一時的困惑與彷徨,感到有時說話企業不聽了,調度不靈了等等,比較被動。面對新的情況,經委黨委以創“三型”機關和科學發展觀大討論為契機,組織全體干部研討經委如何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引導經委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的方法和服務方式的轉變,變指令為指導,寓管理于服務,注重協調溝通,增進感情交流,設身處地幫助企業解決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經委重新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保持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企業認上了自己真正的“娘家”。

    4、探索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各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的主要載體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現已初具雛形,分別建立了組織、劃定了區域、確立了人員,落實了專項經費,并完善了對開發區的考評機制。工業園區是開發區的重要功能分區,發展勢頭強勁,但目前面臨土地約束、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三重壓力。在用地計劃偏緊、土地嚴重供不應求的形勢下,建議市政府及時召開開發區用地情況現場辦公會,盤活存量和激活增量雙管齊下,對征而不建、圍而不用的企業限期建設,按期投產,對土地長期擱置不用的不良企業,堅決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同時充分利用“占補平衡”政策,增加土地總量,擴大供地計劃。對環境問題,設置高門檻,拒絕高污染企業入駐開發區,輕度污染企業相對集中,統一治污,達標排放,對企業已經承諾的水、電、路、氣、通訊、公交、有線電視等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和各種服務平臺建設必須兌現,著力打造工業園區招商引資軟硬環境。

    四、未雨綢繆謀全年

    下半年,經委將按照“造氛圍、抓投入、搭平臺、壯支柱、強素質、提效能”的基本思路,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確保年度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一)造氛圍。繼續實施工業化核心戰略,推動“發展工業學霍山”活動深入開展。加大霍山經驗的宣傳力度,繼續扎實有效地組織開展市縣區對口學習活動,努力營造工業大發展、快發展的濃厚氛圍。積極推廣霍山縣在堅持“工業富縣”、促進創業創新、做強骨干企業、打造園區平臺、培育企業家隊伍以及在解決土地、資金、環境等發展瓶頸制約方面的具體做法,開展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不斷創新發展舉措。建議市委、市政府繼續加大考評獎懲力度,組織開展市幾個班子領導和縣區主要負責人對縣區招商引資暨工業項目調研巡查及觀摩檢查活動,努力營造比、學、超速、超的發展氛圍。繼續開展工業學霍山、民營經濟和工業園區等考評,重獎為工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縣區、單位和個人。

    (二)抓投入。一是充分發揮工業系統項目熟、信息渠道廣、接觸客商多等優勢,堅持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與廣泛的社會招商相結合,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招商引資積極性,努力在工業招商引資特別是在大項目招商上求得突破,力爭工業引資到位額占整個招商引資到位額的比重達到70以上。二是繼續加強政銀企合作,積極爭取降低信貸門檻,努力開辟新的融資渠道。三是按照“創造條件、精心培育、積極申報、全面服務”的思路,加強對證券相關法規和知識的研究,抽調相關部門業務骨干組成幫扶組,進駐擬上市企業幫助,疊加使用各種扶持政策,重點選擇應流鑄業、世林光源、星星輕紡等5戶以上企業予以重點幫扶。四是鼓勵并積極支持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和一批經濟適用住房,建立創業基地,為小企業創業提供孵化載全。引導社會中小投資者圍繞現有骨干企業的專業化協作,加快催生一大批活力十足的微小企業,使之成為我市未來規模企業成長基點。大力實施“鳳還巢”工程,積極鼓勵引導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全年力爭新增民營企業720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以上。

    (三)搭平臺。一是推動市開發區完善中片基礎設施配套,東拓機械加工園區,北啟化工工業園區,形成企業連線成片的開發態勢,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二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及社會資金的撬動作用,加大對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六安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予以貼息。積極探索建立投資者開發區基礎設施的合理利益反饋和風險化解機制,增強開發區自我融資發展能力。全年力爭各縣區開發區新增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1億元以上。六安開發區要力爭當年新增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2億元以上。三是推進土地節約利用,全面清理、盤活園區閑置土地,努力克服供用地矛盾;加強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相配套的物流和專業市場等項目建設,努力降低園區綜合成本;加強開發區招商引資,全面提高工業園區項目積聚水平。

    (四)強素質。圍繞提高運行質量和企業創新能力,全面推動規模企業上臺階。促進規模企業實行“一戶一項、一企一品”,即每個企業實施一個項目,每個企業開發一個新產品。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規模企業信息化水平。大力支持微小企業上規模,鼓勵引導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全年新增規模企業100戶以上。加快工業企業改革掃尾進度,全面完成壽春水泥有限公司等3戶企業的政策性破產任務,盡快完成市直工業企業改制掃尾。

    (五)壯支柱。對確定的10戶工業甲級隊企業和20戶乙級隊企業予以重點培育,積極引導和推動企業通過上市融資、規模擴張、資產重組、品牌創優、研發投入、加快信息化等多種途徑,加速發展,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對于重要骨干企業優先安排項目用地,優先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優先協調爭取金融支持,優先安排財政資金投入,對企業負責人優先授予應有榮譽和待遇。堅持重點骨干企業定期調度制度和現場辦公制度,及時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引導企業加大產品爭創名牌和著名商標力度。對工業企業新獲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以及省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繼續予以獎勵。

    (六)提效能。一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建立全市企業征信體系,促進企業誠信建設。加大企業發展外部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改善社會環境,切實增強投資者的安全感。進一步加強對六發〔2006〕3號文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危害發展環境案件查處力度。繼續開展“發展環境萬人評”和行風政風評議活動,實行工業企業對部門優化發展環境、提供服務質量評議制。二是強化責任落實和協調服務機制。繼續堅持定期召開例會研究解決工業發展重大問題以及黨政領導定期深入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現場調研辦公制度,強化落實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工業經濟的監測、預測、分析和協調力度。三是進一步加強經委系統隊伍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效能推進年”活動,建立“綠色辦事通道”,把“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制度化,最大程度的便民利企,鞏固和擴大效能建設成果,將經委真正建成企業信得過、靠得住的“娘家”。加強工業系統機關和企業黨建,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組織領導能力、依法辦事能力和服務企業能力。加強機關信息化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切實提高機關的行政效率。


    《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KVE


    【市經委提高效能與優化環境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情況匯報08-12

    市經委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行為情況匯報08-16

    市經委工作計劃08-24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情況匯報08-24

    某區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情況匯報08-16

    市經委作風教育月活動總結08-15

    藥監局優化經濟軟環境工作情況匯報08-12

    建設局優化經濟環境情況匯報08-16

    菏澤市優化發展環境的考察報告08-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亚洲少妇熟女精品专区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