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工作匯報>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

    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3-02-26 20:33:24 工作匯報 我要投稿

    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


    文章標題:抗旱救災情況匯報

    **縣多措并舉抗大旱

    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

    **縣防汛辦(2007年8月12日)

    今年,我縣元月至8月8日降雨量為973.1mm,為歷年平均降雨量的95.2。自6月6月28日至8月10日的44天內,全縣降雨量僅為29.9mm,是歷年同期的18.72;日均氣溫30.7℃,比歷年同期高2℃,其中35℃以上的高溫天氣達32天,比1998年多14天;蒸發量高達457.6mm,平均日蒸發量達10.4毫米,全縣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夏秋連旱已成定局,旱情比1998年更為嚴重,全縣正面臨著一場抗旱救災的嚴峻考驗。據統計,全縣17個鄉鎮均不同程度受災,特別是坦坪、肖家、石羔、普滿、石橋、龍潭、泮頭、袁家、蓮荷等鄉鎮受災較為嚴重。至8月10日止,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15.61萬畝,占總面積的73.22。其中中稻受旱面積達2.85萬畝,占中稻面積的71.43,0.61萬畝絕收;晚稻計劃12萬畝,有1.71萬畝無水下插,占計劃面積的14.25,已插晚稻中有3.92萬畝不同程度受災,占實插晚稻面積的38.1,其中枯苗0.82萬畝;旱土作物8.84萬畝全部受旱,其中2.8萬畝絕收。

    全縣66座小Ⅱ型以上水庫蓄水3726萬方,比去年同期減少44,比1998年同期減少13。縣管水利工程盤江水庫蓄水1423萬方、泮頭水庫蓄水513萬方、千家洞水庫蓄水200萬方;小型水庫已干涸6座;8932口山塘蓄水僅260萬方,為汛末控制蓄水的23.64,已干涸6002口,占67.21;溪河斷流42條;水井干涸512口,203個村民小組、4.6萬人已不同程度出現飲水困難,部分村莊出現了外出幾公里找水源的情況。

    面對夏秋連旱、十年難遇的嚴重旱情,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重民生、促和諧的高度,全力以赴抗旱救災,實現“遇連續40天高溫干旱,確保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不受大的影響;遇特大干旱,確保城鎮生產生活用水,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的抗旱總目標。前段我縣采取了以下措施:

    1、未雨綢繆,立足早字抗大旱。去年抗擊“7·15”特大洪災,我縣實現了“不死一人、不潰一堤一壩”的目標,其中的經驗,就是要早預測、早預防,抓實各項基礎和準備。今年,我們綜合分析氣候特征,認真落實省、市防汛抗旱會議精神,超前謀劃作準備,嚴陣以待防大災。一是防大旱、抗長旱思想動員早。按照“防重于搶、搶重于救”的指導思想,在省、市防汛抗旱會議之后,我縣層層抓貫徹落實。特別是針對大洪災后容易伴發大旱災的氣候特點,5月份全面排查水庫山塘隱患時,既嚴格落實汛期水庫防汛限制蓄水的度汛計劃,又保證水庫安全蓄水以確保必需的灌溉用水,作好了抗大旱準備。6月15日在全縣防御山洪地質災害會議上,我縣再次提出了“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抗旱,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思想。6月28日雨季一停,縣委、縣政府立即把抗旱列為大事來抓,精心安排各項抗旱。二是準備措施落實早。對重點渠段進行非常規修復,如泮頭水庫躍進段長100多米,由于處在煤炭開采區,渠道近年來總是下沉十到幾十厘米不等,渠道年年維修年年修,今年4月由老板墊資40多萬元完成了每跨6米長的可吊裝配式預制渠道。另外,繼續實施“萬千暢通工程”,組織勞動力在6、7月完成了清修各類灌溉渠道132.4公里。7月中下旬,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全線察看泮頭水庫、盤江水庫干渠,就盤江高涵總干山體滑坡120米和泮頭水庫草塘開裂變形150米等56處險工險段籌資100多萬元進行了搶修加固,確保了在7月20日前盤江、泮頭灌區干渠全線暢通,為抗大旱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結合為民辦8件實事,在4月初啟動了田心集中供水等10多處人畜飲水解困工程、10多座水庫的保險保安和維修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完成了陶家河流域馬家坪等11處人畜飲水解困工程。今年旱災發生后,陶家河流域未出現新增飲水困難人口。三是抗旱物質準備早。旱情來臨前,我們立足長遠,撥付了數萬元用于添置人工增雨器材如火箭彈等,貯備了一定的抗旱救災物質,縣財政安排了救災專項預算。旱情發生后,縣里專門新購了300多臺水泵等農機具,貯備了20噸抗旱用油。目前全縣共投入抗旱資金1300余萬元、抗旱提水設備2669套、運水車2臺、電排145座,有效確保了抗旱救災的物資和資金供給。四是預案制訂完善早。我縣制訂完善了《**縣重大旱災應急預案》,明確了旱災分級、發布、目標、措施和責任等,并在7月底全面啟動預案,落實了抗旱救災的各項措施,做到了抗旱有準備、有對策,有條不紊地開展。縣水利局依據抗旱應急預案,制訂了《**縣水利局抗旱救災應急管理規程》,并于8月6日至10日啟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強化責任,立足合


    字抗大旱。縣委、縣政府分別于7月20日、8月4日、8月6日召開了全縣農村會議、全縣抗旱救災緊急會議、縣直聯鄉包村單位負責人會議,明確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把抗旱救災作為當前的中心和頭等大事來抓,縣級領導絕大部門精力要花在督促指導抗旱救災上,縣直機關絕大部分干部要下鄉幫助抗旱救災,鄉村兩級干部絕大部分要投入組織群眾抗旱救災,據不完全統計,截止8月11日,全縣共派出縣鄉干部6500余人次上渠守水和下田間地頭指導抗旱。全縣上下形成了團結協作抗大旱的合力。一是領導率先垂范抗大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對抗旱救災進行調研和安排部署,多次到有關部門和鄉鎮督促指導抗旱救災。聯系鄉鎮的30多名縣五大家領導紛紛深入鄉鎮,督促指導鄉鎮抗旱救災,協調解決鄉鎮抗旱救災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效推進了全縣抗旱救災。二是部門聯動、合力抗大旱。縣農辦、財政、水利、氣象、農業、農機、民政、衛生、宣傳、政法等有關部門立足本職,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抗旱救災,做到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縣直聯鄉包村單位迅速組建抗旱救災隊,深入鄉鎮指導幫助抗旱救災。縣農機部門全天24小時開通農機“110”抗旱服務熱線并向社會公開承諾接線后一小時到達,并組織了40余名干部職工成立5個農機抗旱服務隊。目前,在第一時間趕赴田間地頭免費搶修農機具共1400多臺(套),更換配件1200多件次,投入抗旱資金4.54萬元;縣氣象局對兩門737高炮和火箭炮分別在龍潭、盤江水庫等地方進行了安配調試。并于8月1日在龍潭進行了作業,發射30發碘化銀炮彈后一個小時內影響區域內普降中到大雨:行廊降雨15.2mm,龍潭降雨36.5mm,增雨效果明顯,群眾說:“人工增雨為我們打下了黃金雨”。另外,縣直聯鄉包村單位籌集資金23萬余元支持重災區群眾開展抗旱。三是鄉鎮干部進村到組抗大旱。各鄉鎮均成立了抗旱救災領導小組,全面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副職分片包干、一般干部包村的抗旱責任制,組織引導群眾抗旱救災。袁家、龍潭、鐘水、石橋、坦坪等鄉鎮安排干部輪流上渠道值班,全天候護水、守水,確保農田灌溉到位;田心鄉籌集資金1萬元,緊急清淤重點淤塞渠道1.5公里。四是鄉村黨員干部包組包戶抗大旱。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組織群眾抗旱自救,激發群眾自主抗旱積極性。普滿鄉組織群眾疏導水渠、修繕電排和購置提水設備,確保了烤煙田晚稻插播。截至目前,全縣共組織群眾投入勞力4.6萬人次,全面掀起了抗旱救災熱潮。

    3、科學調度,立足管字抗大旱。前一段按照科學調度、統籌兼顧的抗旱水量調度制度,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了最大的效益。一是管好水,科學調度水源。由于旱情發展汛速,全縣山塘水庫蓄水十分有限,給全縣的抗旱救災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為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我縣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學用水、管水措施。一是分級管理。中型水庫的管水、用水由抗旱指揮部統一調度,采取輪灌“先重點、后一般,先遠、后近”和間灌“7天灌輸、5天間歇”等灌溉制度;鄉鎮負責小Ⅰ型、小Ⅱ型水庫和骨干塘放水管水,嚴格實行“一把鋤頭”放水制度。二是嚴管重罰。對于盤江水庫下游灌區盤江鄉、石羔鄉等6個鄉鎮和泮頭水庫下游灌區泮頭鄉、袁家鎮等6個鄉鎮嚴格按照“按畝配水,按方收費,流量包段,上送下接,節約有獎,超用重罰”的24字方針科學管水用水,取得了明顯成效。自7月26日泮頭水庫放水以來,泮頭、袁家、鐘水、田心嚴格按供水協議,團結治水、團結抗旱,講風格、講原則,縣水利局和各鄉鎮組織干部3200多人次在一百里長的渠堤上100多個放水口,日夜守水護水,不準亂開放水口,在整個灌區形成了團結管水、治水氛圍。在8月初,確保了近十年來泮頭水庫的渠道水首次流進了水庫尾灌溉區石橋鎮的田間地頭,流量達到了0.5方/秒以上,確保了灌區5000多畝晚稻順利下插。二是管好人,科學調配力量。縣里根據實際,成立了機修組、機抽組、管水組、救險組。根據各地出現的災情,緊急調配力量支援抗旱。目前,機抽組實行一機一人捆綁,下派了120多人駐村負責提水灌溉;機修組技術人員分片檢修抗旱設備900多臺次;縣鄉村干部2000多人上渠道、進田間,管水分水,協調抗旱。三是管好事,科學調配物資。由縣領導率相關部門分工負責核災救災、抗旱物資調配、重點險情處置、抗災補損指導。對已經出現人畜飲水困難的白茅村等及時派出送水車送水。對災情較為嚴重的地方已經初核了災情,落實了第一批救助物資。緊急調撥了秋紅薯、秋玉米、馬鈴薯等改制改種的種子。抗旱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盤江水庫、石羔片干渠過水后滲漏垮方問題、蓮荷富陽段山體滑坡問題,以及雙口洞水庫四個村莊的分水問題,都得到及時處理。基本做到了抗旱事情及時辦理、物資及時到位、矛盾及時化解。7月份以來,縣財政已調撥救災資金170萬元、救災物質價值800多萬元,為抗旱救災提供了基本保障。

    4、以人為本,立足保字抗大旱。面對災情,我縣始終立足實際抓抗旱,圍繞民生抓救災,突出抓好“四保”。一是保人畜飲水安全。把保證災民飲水安全放在抗旱救災首位。科學指導受災村找水源、打水井,開展飲水自救,成功解決了水凹塘、白茅等村的飲水困難。對水源枯竭的受災村,組織消防、環衛等部門開展運水送水活動,保證災民每天基本用水。同時,組織衛生部門加大對災區的人畜用水衛生監測,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嚴防疫情發生。目前,全縣未發生一起人畜飲水安全事件。二是保中稻灌溉和晚稻插播。嚴格按照“先保苗、后擴面”原則,科學用水,合理調度,做到有條件插播水稻的耕田及時插播;有希望耕種的稻田及時翻耕創造條件插播;插播下去的水稻確保不大面積受旱,保證晚稻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三是保災區基本生活。全面啟動抗災應急救助預案,全面加強對旱情的監測、災情的統計,實行一日一通報制度,隨時掌握災民的生活情況,做到哪里有災民需要,就能快速送到,有求必應,解決災民生活之需。目前,全縣已儲備救災大米5萬多斤,發放大米1萬多斤,正準備撥付受災鄉鎮抗旱救災款,保證了受災群眾“有水喝、有飯吃”。四是保社會穩定。堅持一手抓抗旱救災,一手抓社會穩定。積極做好化解矛盾、安定民心的,大力抓好防火、防盜、防疫、防毒等安全,開展農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重點調處水事糾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了災區社會大局穩定。

    5、多輪驅動,立足補字抗大旱。針對夏秋連旱局勢,縣委、縣政府確立“受災作物改種補,務農損失務工補,農業損失工業補”的思路,千方百計彌補因災造成的損失,努力爭取實現農業受災不減產、群眾受災不減收、財政受災不減稅。一是加快推進改種改制。制定全縣改種改制方案,明確全縣改種改制秋玉米、秋大豆、秋紅薯、馬鈴薯、秋菜等2.1萬畝,要求各鄉鎮至少辦好一個連片50畝以上的示范樣板,全縣至少辦好2個連片100畝以上的示范樣板。目前,全縣已投入改種改制資金100余萬元,調運秋玉米、秋大豆、秋菜等作物種子20多噸、肥料120多噸,已落實改種改制面積8000畝。二是加快推進勞務輸出。整合農廣校、農機校、職業中專等培訓基地力量,抓緊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和“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政、電腦、保安、電焊、鉗工、電工、模具制造、鑄造技術等技能培訓,摸清災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底子,積極發布縣內外勞務需求信息,通過親友帶、協會幫和有組織輸出等方式,力爭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000余人,其中勞動部門組織轉移就業800余人。三是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加強項目調度,全縣28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24個,完成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97億元,重點項目開工率為86,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加8500萬元,騰達皮革、宏德鑄造等重點項目已竣工試產,安排就業300余人,金鷹錳業、南宏鑄造、盛唐鑄造等即將投產,晉屏大道南段開通、馨園小區、珠泉商貿城二期開發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預計全年項目建設稅收同比將增收200萬元。


    《抗旱救災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抗旱救災情況匯報。Tvu



    字抗大旱。縣委、縣政府分別于7月20日、8月4日、8月6日召開了全縣農村會議、全縣抗旱救災緊急會議、縣直聯鄉包村單位負責人會議,明確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把抗旱救災作為當前的中心和頭等大事來抓,縣級領導絕大部門精力要花在督促指導抗旱救災上,縣直機關絕大部分干部要下鄉幫助抗旱救災,鄉村兩級干部絕大部分要投入組織群眾抗旱救災,據不完全統計,截止8月11日,全縣共派出縣鄉干部6500余人次上渠守水和下田間地頭指導抗旱。全縣上下形成了團結協作抗大旱的合力。一是領導率先垂范抗大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對抗旱救災進行調研和安排部署,多次到有關部門和鄉鎮督促指導抗旱救災。聯系鄉鎮的30多名縣五大家領導紛紛深入鄉鎮,督促指導鄉鎮抗旱救災,協調解決鄉鎮抗旱救災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效推進了全縣抗旱救災。二是部門聯動、合力抗大旱。縣農辦、財政、水利、氣象、農業、農機、民政、衛生、宣傳、政法等有關部門立足本職,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抗旱救災,做到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縣直聯鄉包村單位迅速組建抗旱救災隊,深入鄉鎮指導幫助抗旱救災。縣農機部門全天24小時開通農機“110”抗旱服務熱線并向社會公開承諾接線后一小時到達,并組織了40余名干部職工成立5個農機抗旱服務隊。目前,在第一時間趕赴田間地頭免費搶修農機具共1400多臺(套),更換配件1200多件次,投入抗旱資金4.54萬元;縣氣象局對兩門737高炮和火箭炮分別在龍潭、盤江水庫等地方進行了安配調試。并于8月1日在龍潭進行了作業,發射30發碘化銀炮彈后一個小時內影響區域內普降中到大雨:行廊降雨15.2mm,龍潭降雨36.5mm,增雨效果明顯,群眾說:“人工增雨為我們打下了黃金雨”。另外,縣直聯鄉包村單位籌集資金23萬余元支持重災區群眾開展抗旱。三是鄉鎮干部進村到組抗大旱。各鄉鎮均成立了抗旱救災領導小組,全面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副職分片包干、一般干部包村的抗旱責任制,組織引導群眾抗旱救災。袁家、龍潭、鐘水、石橋、坦坪等鄉鎮安排干部輪流上渠道值班,全天候護水、守水,確保農田灌溉到位;田心鄉籌集資金1萬元,緊急清淤重點淤塞渠道1.5公里。四是鄉村黨員干部包組包戶抗大旱。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組織群眾抗旱自救,激發群眾自主抗旱積極性。普滿鄉組織群眾疏導水渠、修繕電排和購置提水設備,確保了烤煙田晚稻插播。截至目前,全縣共組織群眾投入勞力4.6萬人次,全面掀起了抗旱救災熱潮。

    3、科學調度,立足管字抗大旱。前一段按照科學調度、統籌兼顧的抗旱水量調度制度,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了最大的效益。一是管好水,科學調度水源。由于旱情發展汛速,全縣山塘水庫蓄水十分有限,給全縣的抗旱救災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為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我縣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學用水、管水措施。一是分級管理。中型水庫的管水、用水由抗旱指揮部統一調度,采取輪灌“先重點、后一般,先遠、后近”和間灌“7天灌輸、5天間歇”等灌溉制度;鄉鎮負責小Ⅰ型、小Ⅱ型水庫和骨干塘放水管水,嚴格實行“一把鋤頭”放水制度。二是嚴管重罰。對于盤江水庫下游灌區盤江鄉、石羔鄉等6個鄉鎮和泮頭水庫下游灌區泮頭鄉、袁家鎮等6個鄉鎮嚴格按照“按畝配水,按方收費,流量包段,上送下接,節約有獎,超用重罰”的24字方針科學管水用水,取得了明顯成效。自7月26日泮頭水庫放水以來,泮頭、袁家、鐘水、田心嚴格按供水協議,團結治水、團結抗旱,講風格、講原則,縣水利局和各鄉鎮組織干部3200多人次在一百里長的渠堤上100多個放水口,日夜守水護水,不準亂開放水口,在整個灌區形成了團結管水、治水氛圍。在8月初,確保了近十年來泮頭水庫的渠道水首次流進了水庫尾灌溉區石橋鎮的田間地頭,流量達到了0.5方/秒以上,確保了灌區5000多畝晚稻順利下插。二是管好人,科學調配力量。縣里根據實際,成立了機修組、機抽組、管水組、救險組。根據各地出現的災情,緊急調配力量支援抗旱。目前,機抽組實行一機一人捆綁,下派了120多人駐村負責提水灌溉;機修組技術人員分片檢修抗旱設備900多臺次;縣鄉村干部2000多人上渠道、進田間,管水分水,協調抗旱。三是管好事,科學調配物資。由縣領導率相關部門分工負責核災救災、抗旱物資調配、重點險情處置、抗災補損指導。對已經出現人畜飲水困難的白茅村等及時派出送水車送水。對災情較為嚴重的地方已經初核了災情,落實了第一批救助物資。緊急調撥了秋紅薯、秋玉米、馬鈴薯等改制改種的種子。抗旱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盤江水庫、石羔片干渠過水后滲漏垮方問題、蓮荷富陽段山體滑坡問題,以及雙口洞水庫四個村莊的分水問題,都得到及時處理。基本做到了抗旱事情及時辦理、物資及時到位、矛盾及時化解。7月份以來,縣財政已調撥救災資金170萬元、救災物質價值800多萬元,為抗旱救災提供了基本保障。

    4、以人為本,立足保字抗大旱。面對災情,我縣始終立足實際抓抗旱,圍繞民生抓救災,突出抓好“四保”。一是保人畜飲水安全。把保證災民飲水安全放在抗旱救災首位。科學指導受災村找水源、打水井,開展飲水自救,成功解決了水凹塘、白茅等村的飲水困難。對水源枯竭的受災村,組織消防、環衛等部門開展運水送水活動,保證災民每天基本用水。同時,組織衛生部門加大對災區的人畜用水衛生監測,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嚴防疫情發生。目前,全縣未發生一起人畜飲水安全事件。二是保中稻灌溉和晚稻插播。嚴格按照“先保苗、后擴面”原則,科學用水,合理調度,做到有條件插播水稻的耕田及時插播;有希望耕種的稻田及時翻耕創造條件插播;插播下去的水稻確保不大面積受旱,保證晚稻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三是保災區基本生活。全面啟動抗災應急救助預案,全面加強對旱情的監測、災情的統計,實行一日一通報制度,隨時掌握災民的生活情況,做到哪里有災民需要,就能快速送到,有求必應,解決災民生活之需。目前,全縣已儲備救災大米5萬多斤,發放大米1萬多斤,正準備撥付受災鄉鎮抗旱救災款,保證了受災群眾“有水喝、有飯吃”。四是保社會穩定。堅持一手抓抗旱救災,一手抓社會穩定。積極做好化解矛盾、安定民心的,大力抓好防火、防盜、防疫、防毒等安全,開展農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重點調處水事糾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了災區社會大局穩定。

    5、多輪驅動,立足補字抗大旱。針對夏秋連旱局勢,縣委、縣政府確立“受災作物改種補,務農損失務工補,農業損失工業補”的思路,千方百計彌補因災造成的損失,努力爭取實現農業受災不減產、群眾受災不減收、財政受災不減稅。一是加快推進改種改制。制定全縣改種改制方案,明確全縣改種改制秋玉米、秋大豆、秋紅薯、馬鈴薯、秋菜等2.1萬畝,要求各鄉鎮至少辦好一個連片50畝以上的示范樣板,全縣至少辦好2個連片100畝以上的示范樣板。目前,全縣已投入改種改制資金100余萬元,調運秋玉米、秋大豆、秋菜等作物種子20多噸、肥料120多噸,已落實改種改制面積8000畝。二是加快推進勞務輸出。整合農廣校、農機校、職業中專等培訓基地力量,抓緊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和“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政、電腦、保安、電焊、鉗工、電工、模具制造、鑄造技術等技能培訓,摸清災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底子,積極發布縣內外勞務需求信息,通過親友帶、協會幫和有組織輸出等方式,力爭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000余人,其中勞動部門組織轉移就業800余人。三是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加強項目調度,全縣28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24個,完成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97億元,重點項目開工率為86,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加8500萬元,騰達皮革、宏德鑄造等重點項目已竣工試產,安排就業300余人,金鷹錳業、南宏鑄造、盛唐鑄造等即將投產,晉屏大道南段開通、馨園小區、珠泉商貿城二期開發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預計全年項目建設稅收同比將增收200萬元。


    《抗旱救災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抗旱救災情況匯報。Tvu


    【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某縣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04-27

    鄉鎮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范文09-24

    鄉鎮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精選5篇)09-29

    鄉鎮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范文(精選8篇)09-30

    抗旱救災工作匯報08-12

    抗旱救災事跡材料07-13

    抗旱救災工作匯報(通用6篇)08-27

    鎮抗旱救災實施方案08-20

    縣抗旱救災工作匯報(通用10篇)08-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级日本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区欧美区偷拍区中文字幕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性爱在线播放首页 | 中文字幕图片欧美亚洲 |